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2.5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5篇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

國小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邁向中年級的第一個階段,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語文的學習,而如果需要得到提高,也必須由語文老師加以引導,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是應切實抓好段的讀、説、抄、寫訓練。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二、講讀

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花鐘》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寫花的種類多、姿態美。)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讀,概括段意。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三、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或順應的基本訓練。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導説段時,先複習。然後説説這段寫了什麼季節的景物,反映了什麼?(這段寫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

四、抄段

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選擇好抄學的段落,二是要指導抄寫的方法。所抄寫的自然段,應是在表達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並且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如《風箏》第二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動作,但第三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快樂,兩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結構比較複雜,而第三段文字優美,兩相比較,應把第而二、三段作為抄寫內容。

在抄寫過程中,看一個字抄一個字,看一詞抄一個詞也不行,應做到至少是抄句。即看一句抄一句,逐步過渡到抄段,即熟讀後抄下來。抄好後應認真檢查一遍,漏了的詞要補上,多了的詞要刪掉。一般來説,遺漏或隨意增加的部分都是不甚理解的表現。因此修改後應再讀一讀,想一想,加深理解。

五、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為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求:

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主要練習形式有三種:

1、補段。補總述句和總結句;或補分説句。

2、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如學了《風箏》一文,要求用總分段式寫作文。(根據第一段的意思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

此外,我還經常訓練另一種段式,即在一段話裏要含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發展的結果、自己的感受、看法六要素,重點要用優美的詞句寫明白事情發展的過程。寫好這種方式,對學生初步掌握記敍文的要求是非常有益的。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2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着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裏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説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裏,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着眼睛説。

我鑽進書房,又捧着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着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着”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説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峯。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3

班主任工作確實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研究每個學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發展的藝術,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每一個學生,以便因材施教。學生的差異決定了班主任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不一樣的形式,在不一樣的場合去教育和引導學生,以便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頭就我個人的體會和想法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關愛學生;

低年級學生需要愛。他們在逐步適應學生生活的過程中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這就需要教師的關愛,使他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教師常去關心他,照顧他,那怕是一句話,在他心裏都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應會學會利用這一點,及時發現那些需要關愛的同學,及時獻上一片真誠,那將是對學生的最好獎勵,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信任感,更好地聽從你的教導。

二,要研究心理;

國小階段,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都處於幼稚的時期,有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須心理上的障礙。所以作為班主任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學生的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實際問題。個性是對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學生,應格外注意,要分別對待,注意交心。教師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當發現某些學生有心理障礙時,要注意學習解決它的辦法,絕不能等待。

三,要培養習慣;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就應有一個比較習慣的方法,即規矩。不能朝令夕改,自我破壞自我的規矩,那麼班級管理就很難自動運行。班主任要多設計班級,透過什麼樣的管理,到達什麼樣的結果,管理中立下的規矩絕不輕易修改。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由什麼人來做,從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確下來,個性要重視那些別人看來很小的事,

逐步實現班級管理的自動化。當有時要違背一些規矩時,就應向學生講清楚,以持續班級管理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教育和培養學生自身構成良好的習慣。

四,要嚴於律己;

班主任教師堪稱學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學生學習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影響。教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教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教師每一天早來晚走,認真備課和教學,儀表端正,説到做到,這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往往會給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班主任也要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尤其是在學生面前更要表現出這一點。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學問。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學生,能遇上一個好班主任,肯定地説對他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是有益的讓我們努力,做一名學生認可的,確實值得信賴的好班主任,為學生的成才做出我們的貢獻。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4

讓我們一起讀着書,快跑!

──寫給我和孩子們的話孩子們,九月份我們就讀二年級了,我們又要一起走進語文的殿堂,一起去領略那綺麗的風光,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每每想到又有一本嶄新且帶着墨香的語文書要發到我們手裏,我們將一起睜大眼睛去發現感受書中那奧妙無窮的知識的時候,我的心就雀躍不止。它讓我們耳聰目明,學會做人。這是一本奇妙的會説話的書。它引領我們走進書的海洋,生活的世界,愚者因之而智,昧者因之而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打開這本奇妙的書,去探索知識的寶藏吧。

仙境般的封面

孩子們,把書捧在手裏,我們先來看看這俏皮的封面吧。你們瞧,封面上的字體就有好幾種,有黑體字、行楷、宋體等,它們有的豪放,有的嚴謹,好像在説:“我就是神祕的漢字。”近處,可愛的小松鼠手拿紙船大聲地對山上的風箏説着話,猜猜看,它會説些什麼呢?遠處,小白兔正好奇地瞅着周圍的世界,調皮的蒼耳跟着它也渾然不覺。這是一個個怎樣温馨的小故事呀!所有的曼妙都在這本書裏,我們此時正站在起跑線上,不用猶豫,只待槍響,即刻出發。

會説話的插圖

本冊教科書裏除了第9課《歡慶》沒有插圖外,其餘的都配有插圖,有的還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不看它,不觀察它,你會坐失珍寶。畫家的畫筆能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思,沒有任何人能阻止得了你,那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起來吧!先別看文,我們一起來猜猜看!現在,我們走進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能知道這是什麼季節的圖畫嗎?對,這是秋天的圖畫,因為樹上有黃黃的梨紅紅的蘋果。“不對,不對,”蘋果和梨自豪地抗議,“我們這樣説的──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比一比,看誰説得好?”現在,我們走進了《識字2》,一個簡單的三字詞組,畫家就能配上一幅生動的畫,真是魔力無比呀!所以,我們每預習一篇課文時,一定要先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心裏想想這幅圖説的是什麼意思,然後再看看課文,也許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像《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中,院子里長着一棵柳樹和一棵棗樹,它們經歷了春夏秋冬,模樣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柳樹春天吐新芽,長得婀娜多姿,秋天則容顏枯萎,形容蕭瑟;棗樹春天光禿禿的,到了秋天則碩果累累。柳樹和棗樹之間會説些什麼呢?會發生什麼故事呢?透過畫家、作家的創意,即使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變得新鮮有趣。思維始於驚異。我相信,對你們而言,越是不起眼的小事,越可能為你們帶來驚異的喜悦,就好像哪天偶爾在路邊發現了一朵盛開的小花一般……你們的理解和想象可能完全跟作者不一樣,這有什麼,創造就藴藏其中。再聯繫現實,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的,比較之中必有情的較量,想的搏擊,寫的分明。書與畫,畫與書,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踏花歸去馬蹄香”成就了千古佳畫,孩子們,我們也能行!

試着畫句子:

猴子大口大口地吃着葡萄。

湖水像一面鏡子。

試着畫段落:

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試着畫連環畫:

《小鳥和牽牛花》還沒有插圖呢!請你給每個自然段配上一幅插圖吧。

繽紛的識字果

孩子們,當我們推開二年級語文的窗户,撲面而來的是漢字那神祕的味道。我們只要信手翻閲幾頁書,你就能發現這冊書的課文注音都消失了,生字寶寶都在課後安家了,蘋果、桃以及各種各樣的樹葉就是它們的家。果子成熟了,才從樹上墜落下來。葉子成熟了,才從樹上飄落下來。這不是普通的果實,這是沉甸甸的識字果,笑盈盈的認字葉。孩子們,你們能俯拾起它們嗎?在秋天的山林裏,在秀麗的黃山上,在清澈的湖水邊,在廣袤的田野裏……一步一個腳印,一文一串果實。那一個個果子,那一片片葉子,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那是字寶寶的家呀!不信,你就仔細觀察,細心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字典爺爺來幫忙。我們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學會了音序查字法,二年級我們就要好好利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生字,而且不久部首查字法也要來幫助我們呢!這學期我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先請出字典爺爺,爺爺的肚子裏裝着數不清的`故事,遇到不認識的字找爺爺準沒錯。當爺爺告訴我們字寶寶的讀音意思後,再玩“詞語對對碰”遊戲吧,“刺”可以組成“刺蝟、魚刺、刺刀”等,這樣會弄清字的用法,以後遇到同音字就不會慌張了。

多種方法記字形。通過一年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很多的記字方法。像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謎語等,很多同學都能自覺去運用。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大家始終要牢記:認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要利用熟字記新字,利用學過的部件學生字,做到新老朋友一齊走。比如《稱讚》這篇課文後面有“板、但、椅”這幾個生字,看到它們,你想到了哪些舊朋友呢?“板飯反,排排坐。但和旦,手牽手。椅和奇,肩並肩……”當你的耳畔響起這象徵豐收的喜悦的聲音,當你的眼前看到這團結的畫面,你是不是感到快樂無比呢?

語境當中再鞏固。我們讀這本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認字,但不是一個一個地認,不能硬生生地把這些字剝離開來。每個漢字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當它們找到自己的朋友組成詞串,詞串排隊變成句,它們如小天鵝般排着整齊的隊伍邁着輕盈的步伐向我們款款走來,你會發現小小課本天地寬了,它是顯微鏡,它是萬花筒。第21課《從現在開始》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話:從現在開始,你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我們可別小瞧這句話,裏面包含了“始、獸、之、輪、期”這五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把這句話多讀幾遍,我們不僅是和生字朋友多見了幾次面,再次熟悉這些陌生的臉龐,更重要的,我們還明白了意思。單獨看“輪流”這個詞,我們也許會不懂,但把這個詞放在句子裏讀一讀,你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就是在補充説明“輪流”的意思是一個接一個。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這個好方法一定要記牢。再如第27課《清澈的湖水》第二自然段: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讀着讀着,你是否發覺山石真的變成了欲跳的青蛙翱翔的雄鷹?而古老的龜兔賽跑又浮現在眼前?一幅美麗的畫卷清晰地展現在你面前,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舞者,觀者,渾然一體。這是世間最絕妙的舞蹈。徜徉山水間,“清澈、兩側、波紋、欣賞、石龜”向你翩翩走來,它們一會進了畫裏,一會又進了文中,最後走進你的心裏。

遷移當中學運用。真正的思想總是飽含激情的;孩子一旦領略了語言的芳香,他的心就會激動。那麼就讓那個絕妙的世界在鮮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顫動的音響中,在童話和遊戲中,在自己的創作中,在激動他的美景中,在為人們做好事的意願中展現吧。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

我們來編故事吧!

一個個漢字宛如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攏在一起才能綻放奪目的光芒,大珠小珠落玉盤,那聲音清脆,可愛。每學完一篇課文後,我們就嘗試着把學過的生字編進故事裏。以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主題是秋天的景色,可以《小刺蝟旅行記》貫穿始終,在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後,可以這樣編:小刺蝟穿上帶刺的鎧甲離開了媽媽,又開始了旅行。她乘坐蒲公英媽媽準備的降落傘出發了,田野裏,蒼耳娃娃和她賽跑;山窪裏,豆莢姑娘“啪”地炸開,蹦着跳着歡快舞蹈。每到一處,小刺蝟都把自己觀察到的知識寫在信上,請風娃娃把信送給媽媽。如此一課一編,一單元一累計,做到短文天天念,文章越來越長,有時還可請孩子自己創作,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我們來讀一讀吧!

教科書其實是通向課外閲讀的橋樑,單讀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它是老師,教會了我們閲讀方法,要想為我所用,知道要讀什麼,怎麼讀,還得藉助大量的課外閲讀。我們通過和好書交友,便能籍文字談古頌今,環遊世界。閲讀,無處不在。閲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明亮。沒有閲讀,就不可能有我們的茁壯成長。每學完一個單元主題後,我們的系列故事也編成了,再從頭到尾完整地讀一遍,一定令人感到快慰無比。讀完《植物媽媽有辦法》,我們來讀讀《蜜蜂樹》吧,書中的瑪莉愛倫通過追尋蜜蜂最終找到蜜蜂的家,她發現知識、智慧都得來不易,必須透過書本一頁頁的內容去追求,才能獲得。聽書中爺爺的話:“快跑!”我們也跟着瑪莉愛倫在書頁當中奔跑吧。學完《藍色的樹葉》後,我們一起來讀讀《石頭湯》吧,喝喝石頭湯,會讓我們明白,當每個人打開心胸付出時,其他人會付出得更多。懂得了分享,就有了永遠的富足。

“閲讀,永遠不打烊!”這是我在購書中心看到的一句宣傳標語,貼於大廳中央的柱子上,靜靜地,卻很有力量。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讀着書,快跑!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5

一天半的溧陽學習,見到了許多網友,也學習了不少新的東西。又意外遇到了幾年前一起學習的同學,真是高興,從她那裏,我又學到了很多。

本次習作論壇,讓我對習作教學有了較為明確的方向,剛好也應合了我下來教一年級的目的,想從一年級開始就以閲讀與習作並進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習作、樂於習作,藍山咖啡的做法給我很大的啟發。於是邊聽邊學邊構思着自己的教學計劃,決定分步進行。一年級以激發興趣為主。

一、樂於表達

一年級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愛的,讓他們説出自己所做所想,應該不成問題,所以決定從先從引導孩子們樂於表達着手,分兩步進行:

1、以活動為基礎,活動後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我當場記錄,再讓學生讀讀。以提高他們的成就感,讓學生覺得説出來是快樂的,寫下來,留下記憶更好,讓他們初步明白習作其實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基礎的,它是為了留住快樂,留下回憶,以此引導學生樂於表達。

2、班級循環日記也同時並行,以家長記錄為主,讓循環日記在每個家庭裏傳遞,傳遞孩子們的心聲,家長的期望,老師的引導,以此形成一個和協的教育氛圍,良性的循環,激發孩子們説、寫的興趣。

二、閲讀儲備

引導孩子從童話讀起。這也從兩個方面着手,

1、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先以師讀為主,以激發興趣為主。

2、家庭閲讀,也是先讓家長讀帶動學生讀,以激發興趣為主。讓家長帶動學生讀起來,需要一些引導。主要告家長書的形式讓每個家長明白閲讀的好處,也以自己帶讀開始,激發起興趣後,讓孩子們自己閲讀,閲讀的內容目前以帶拼音的童話故事為主,讓童話故事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孩子們離電視、動畫片略遠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級的活動,如小小故事會,看我讀故事,等等來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這樣讀寫結合,步步推進,我想孩子們的閲讀習作的興趣,應該會被調動起來。先説到這裏,以後的計劃看實施的情況再定。

但願不要被那些無謂的東西擋住了我的腳步。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6

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的《識字5》,以詞串的形式介紹了冬天的美景。全課讀來琅琅上口,有韻有味,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我教學時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情境,指導觀察。

兒童的思維具有易受情緒影響的特點。課始,通過談話“小朋友,秋天剛剛過去,寒冷的冬天就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想對它説什麼呢?冬天裏,別有一番景象,想出去走走嗎?”在《郊遊》的歌聲中出示課文插圖,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激起他們愉悦的情緒,調動起學生識字、誦讀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語言感知的形象性,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藉助遊戲,突破難點。

在學生初讀詞串後,為了讓學生能和事物建立起初步的聯繫,我安排了一個“送信”的遊戲,讓學生把詞語貼到對應的圖畫中,學生很容易找到他們已經認識的事物,但對於北風和寒流,卻不找到該送到哪兒了,呆呆地站在那兒。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調節了課堂氣氛,更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寒流”和“北風”。同時也以這一生成為基礎,組織難點的教育,學生更加投入,效果更好些。

三、入境品讀,讀中感悟。

在精讀課文時,要把“入境”與“品文”結合起來,藉助情境,品味語言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學中,創設情境,“小朋友,讓我們坐上雪橇快樂地出發吧!”接着讓學生聽一聽,從北風的猛烈和氣象阿姨的介紹感受到寒流的到來,再看一看觀察動物、植物和小朋友的不同表現,再通過自讀、互讀、小組讀、齊讀、賽讀等形式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引導學生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把識字、理解詞語和認識事物融為一體。

四、注重積累運用,培養語言能力。

最後鼓勵學生用上課文裏的詞語,練習説一段話,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發展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化,並在運用中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達到了豐富了語言積累、感受語言的優美的目的。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7

上語文課時,孩子們正準備着朗讀比賽,我的眼睛餘光突然發現,坐在窗户邊的馮磊,正拿着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着。當時,我覺得在自己的課堂,每個學生都應該遵守教學常規。於是,我走下講台,他沒有發現我的到來。“把書給我好嗎?”他突然驚了一下,條件反射地把書塞進抽屜,埋着頭靜靜地坐在那裏。我見他沒有拿書的.意思,又輕聲地重複:“請把書拿出來。”可我連説幾遍,他也無動於衷。“那老師就自己拿了?”我有些生氣了,欲伸出手去拿,他忙用身體擋在抽屜邊,不讓我靠近。此時,我感覺自己的語音似乎缺乏力量。“那我就請班主任來拿吧。”他依舊不動聲色。頓時我有些緊張了,沒想到藉助班主任的威力對他也產生不了效果。於是我步步緊逼威脅着説:“好吧,我現在就打電話給你爸爸,請他來拿這本書。”他還是默不作聲,我真有些按捺不住了。

我火冒三丈,真想狠狠地扇他幾巴掌。但理智告訴我絕不能這樣做。於是我轉向同學們:“馮磊同學為什麼不願把書交給老師呢?你們認為這書該不該交?”同學們都明白,我是作了退讓,紛紛勸馮磊,交出書來。這時我趁機説道:“這本書一定很精彩,不然像你們這樣聽話的孩子不可能不借給老師看的,等你看好後,再給老師看一看,行嗎?記住上課可不能再看了!”

沒想到馮磊同學竟立刻站起來羞愧地向我道歉:“老師,我錯了!我怕這書被你收走,所以不敢交給你。我應該把書交給老師!”

“譁!”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8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學棋》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課剛進行一會。這時候只見班級的“積極分子”孟凡豪同學舉手了,本以為他要回答問題,就讓他站起來,沒想到他冷不丁説:“老師,今天我過生日!”看着孩子興奮的臉上期待着老師的祝賀神情,真不忍心打斷他。二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天真、可愛。

“今天是你生日啊,老師祝賀你。那我們一起給孟凡豪長生日歌吧!”在我的鼓動下,大家一起高聲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我想,其實他只是想告訴我,今天是他的生日,僅此而已。

看着小傢伙高興的笑臉,我們也很高興。我想無論如何也要擠出兩分鐘時間為他慶賀一下。

“同學們,我們只是給孟凡豪唱了生日歌,可是這點祝賀還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心願,我建議……”我的話還沒有説完,平時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姜玉珍站起來説:“老師,我們送他禮物吧!”“好啊,可是要送不花錢的禮物就最好了。”我引導着他們朝我設想的方案來説。

“老師,我可以給孟凡豪做賀卡。”

“你的建議真好!我贊成。”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

“老師,我給他畫幅畫。”小畫家夏康傑説。

“老師,我送他一本書看看”。

大家七嘴八舌,一會五分鐘過去了,我又把孩子們引入中課堂中。孩子們想法是單純的,有意義的,如何抓住教育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許我的做法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是這個小小的舉動保護了一個幼小的心靈,值得慶幸。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9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閲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説説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説:“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説道:“我們從來都説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脱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説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脱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説:“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説出理由。他説:“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説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説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0

手捧愛心,面對學生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站在三尺講台上已經十八個春秋了。十八年來我始終懷着一腔熱情,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引領我的學生們一同成長,並肩前行,學生因為有我的陪伴而快樂,我因為有學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這些快樂與幸福的同時,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是教育的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學生的教育耐心細緻,使班級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以自己的熱情、自己的參與、自己的堅定意志,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參與意識,同時我和同學們在相處中也發生了許多故事。

一 、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為了瞭解學生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課間、中午經常深入班級,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在校表現等等。通過與學生的交談,我知道我班有好幾個單親孩子和留守兒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平時總是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一種母愛的味道和集體的温暖。但有時做班主任工作也

有疏忽的時候,前幾天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在語文課上搞小動作,被我發現後説了兩句,於是這個孩子就沉不住氣了,產生了牴觸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家裏都一個孩子,而且還很嬌慣,基本上不説也不打,由於我説他兩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後就極力的開導他,告訴他老師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強,一時間很難轉變過來,我就與他聊了幾句家常話,“最近你家裏有什麼事嗎?”他告訴我説:爸爸和媽媽經常吵架,前階段媽媽離開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個聾啞人,跟自己沒法交流,現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我感覺到眼前的這個孩子太可憐了,本應享受母愛的時刻卻變得孤單。於是在班級裏我就經常問一問他,課堂上多關心他,力爭走進他的心靈,在我的教育下,他終於轉變了態度,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了,也認真學習了。這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職業很特殊。

二、愛就是關懷。

我認為管理好一個班級的祕訣是真誠的愛每一個孩子,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也要愛,學習差的更要愛。平時我在班級中特別注重後進生,因為他們就像乾渴的麥苗,更需要雨露的澆灌,其實他們的身上也有優點,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挖掘,去發現。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就不愛學習,上課總是擺弄一些小東西。經我瞭解,這個女孩父母離異,跟着癱瘓在牀的奶奶生活。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放棄對她的教育嗎?不是的,其實她也有優點:做事細緻、書寫漂亮、愛做手工,於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機----每次學校發的通知我都讓她裁。我給她這種為班級服務的機會,從而讓她感覺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我還把學習最好的學生安排在她旁邊,希望在學習上能隨時幫助她解決難題。心想:我堅持長期這樣關懷她,她自身的缺點也會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進步。

三、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個性極強,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小時候是農村爺爺帶大的,沒有進行學前教育。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很差,課堂上總愛説話、搞小動作、接話、欺負前面的同學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絲絲好學生的影子,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調皮。前一段時間,美術課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學的辮子;有一天的信息課,他不去上,呆在教室裏打遊戲。我把這些事告訴了鮑校長,鮑校長跟家長溝通後引導我採取“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教育方法,和班級任課老師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課好好聽講、回家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評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為了幫助劉自強改掉壞毛病,我還讓他擔當班級衞生委員的職務來約束自己,對於他的每一個轉變,每一個進步,我都很珍惜,並及時加以鼓勵和讚賞。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劉自強一定會取得進步的。

總而言之,通過十餘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愛心來對待孩子;用誠心來打動孩子;用熱心去幫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對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孩子。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與每一位學生交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那些班級小事幹得有滋有味、快快樂樂,也一定能在平凡瑣碎中體味到特有的快樂和幸福!正如龔自珍所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1

“年鳳樂,請你到講台上讀讀。”全班同學的目光“刷”地投向了坐在最角落的年鳳樂身上。接着傳來了一陣“哧哧……”的笑聲。年鳳樂極不情願地站起來。“年鳳樂,快點,到前面來,把你續寫的故事讀給大家聽聽。”在我的催促下,年鳳樂極不情願的離開了座位,一步一蹭地走上了講台。只見他小臉通紅,兩隻手不停地搓着褲邊,頭低着,一句話也不説。底下的同學笑得更厲害了。我大聲地制止了同學們的不禮貌行為,拉住年鳳樂的手對他説:“剛才老師看見你在下面寫得挺長的,內容也很好,怎麼不敢讀呢?來,大聲讀給同學們聽聽,那麼好的文章你不讀別人怎麼會知道你寫得好呢?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得很好!開始吧。”在我柔聲地勸慰下,年鳳樂終於拿起稿子開始讀了:“我……我……我續寫的是……《聰明的小裁縫》的故事……”結結巴巴的聲音一出,同學們個個捂着嘴偷笑,年鳳樂更加緊張了,我走到他的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上,輕聲地説:“讀得很好,接着讀。”年鳳樂慢慢平靜下來,又開始讀了“……後來小裁縫結婚了,從這件事中我知道了人笨也能做到聰明人做不到的事,我們不能低估笨人。”

“哪位同學願意評一評年鳳樂的'文章?”我掃視了一下全班。陳士樂站了起來説:“他讀得不夠通順,寫的故事也不完整。”耿輝接着説:“我覺得年鳳樂雖然讀得不夠通順,內容寫得也不那麼完整,但他體會到了童話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而且他能寫那麼長,對於他來説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耿輝的話音剛落,教室裏便響起了一片掌聲。此時的年鳳樂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邁着輕快的步伐回了自己的座位。

這次閲讀展示最大的收穫便是上面的這一幕了。年鳳樂是我們班上的一個雙差生,語文考試從來沒有超過二十分,上課從不發言,在同學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劣跡斑斑”的孩子。自從我們班開展新課標指定閲讀書目走進語文課堂的活動之後,我發現他變了。他開始能專注地讀故事,能針對故事説出一點自己的想法,敢高舉自己的小手發言了。眼見着他一天比一天愛讀書,我的喜悦好似春天的草根不斷滋生、蔓延。上課時,只要見到他有一點閃光點,我就立刻表揚,平時教學中也有意無意的教給他一些方法,不斷地鼓勵他。他的小手越舉越高,人,也越來越自信了。

星期三,我們的閲讀日。第二節的閲讀展示課上,年鳳樂高高地舉起了他的小手,我請他到講台上展示這次的閲讀作業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2

因為這一段時間來,不少小朋友的抽屜裏跳出螞蚱來,今天中午上學了,看到他們一個個説個不停,就叫他們出去捉螞蚱了。他們開始不信,幾個小傢伙看看我,似乎想看看我説的是不是真的。看我點頭,立刻蜂踴而出,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一會兒,鈴聲響起,他們陸續走進教室,幾個首先進來的大聲説:“老師,我一個也沒捉到。”

“我沒有看到螞蚱”還有幾個一進來就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我捉了一個大的”“我捉了好幾個”……

上課了,我讓他們自由説説。竹兒説:“螞蚱在草叢裏跳來跳去,我捉不到。”淼説:“螞蚱跳來跳去,讓我們很難捉,我捉了很多蝸牛。”怡説:“大螞蚱捉不到,小螞蚱跳到牆上去了。”鵬説:“我看見一個大孩子捉到一個大螞蚱,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捉。”明説:“我看見的一隻螞蚱被別人捉走了。傑大聲説:“我在外面捉到一隻老螞蚱!”

我把那隻大螞蚱放在實物展示台上,讓大家看那隻大螞蚱。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老師,這隻螞蚱死了。”“嗯,看看它是什麼顏色?”“它身上有很多顏色”“有黃的”“有綠的”“有褐色的'”……“咦,它身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的?”我接着問道。淼大聲説:“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失,它變老了。”“它還不太老,你看,它身上還有綠色的。它是不老,又不小的。”鵬站起來説。

“呵呵,你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要好好想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我接着問。“春天”“啊,春天啊?”我問道,看到孩子們竟説不出現在的季節,我只得自己説:“現在是秋季了,你們看看周圍有什麼不一樣的?”“草黃了,”“我看到有些草還是綠的。”“草是人踩黃的。”……孩子們的想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有時候草是因為人踩了而變黃。不過現在草變黃了是因為秋天到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們,螞蚱身體變成現在的顏色是因為它會變色,要變成與草一樣的顏色……”“我知道,這叫保護……”“色,不錯,説得好。”我接上來説道,“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動物也有這樣的保護色,小朋友們用眼睛多觀察,看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小動物。這個作業,現在不用回答我,等以後你發現了,再告訴同學們,好嗎?”

反思: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小朋友們似乎很不錯,其實並不然,我在上課時還是不時地停下來組織教學,這是個問題,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我走。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3

有人説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

昨天的語文課上,當我講到“我相信我們每個同學身上都有閃亮的光點”時,一名學生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師,我身上有閃光點嗎?”我聽了這聲幼稚的發問,心裏感到一顫,循聲而去,哦,原來是郭世紀同學。這時他的眼神充滿期盼,臉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臉的純真,我馬上説:“郭世紀同學,你身上怎麼會沒有閃亮之處呢?你熱愛勞動,樂於幫助同學,還有誠信的可貴品質。”當我表揚他擁有誠信時,不少學生馬上舉手反對,紛紛指責他言而無信,還列舉了許多事例説明。但我依然為他據理力爭:一次放學,我請郭世紀留下補作文,但臨到放學時,突然有家長找我談事情,郭世紀找了我好幾次都沒找着,於是寫了張留言條,説是第二天一早到校馬上交作文本。第二天一早,我剛踏進辦公室,他就來交本子了。可見,他是個有誠信的孩子。儘管他做過不誠信的事,但只要誠心改過,依然值得大家的`信賴。學生們被我的話打動了,沒有再站起來反駁了,這時的郭世紀低下了頭,似乎在反思,似乎在為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慚愧。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4

今天學生的情緒很不好,剛剛送走了實習老師,孩子們都很留戀。看着孩子們沒精打采的樣子,我也很壓抑。該如何釋放呢?

上課了,按進度應該上積累與運用四“引號”的用法。以前上這種內容孩子們的興趣都不太濃,更別説今天了。我抖擻抖擻精神,給孩子們出了個腦筋急轉彎。孩子們沒多大反應。我又手舞足蹈地給孩子唱首歌,孩子們有了點反應。正當我泄氣時,下邊傳來孩子們的笑聲。我剛要得意,準備開講,一個學生起來向我告狀:一個叫尹楚涵的學生説髒話罵老師。我簡單瞭解了一下經過,課堂的種子在我心中悄悄萌發。

我故作生氣地走到尹楚涵面前,以威嚴的語氣命令他起來。孩子彷彿犯了大錯戰戰兢兢地起來了。其餘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們這兒,一個個精神起來了。我轉向全體學生,“只要尹楚涵能把剛才説的話原原本本地寫在黑板上,老師就原諒他,還獎他一分!”學生更來勁了,一個個盯着黑板,看他要寫些什麼。

小傢伙認認真真地在黑板上寫上“我們老師瘋了!”幾個大字。全班同學見了哈哈大笑,剛才的陰霾一掃而光。我抓住時機繼續追問:“這是誰説的話呀?”小傢伙又在前面認認真真地寫上了“尹楚涵説”幾個字。連起來就成了:

“尹楚涵説:‘我們老師瘋了!’”

我繼續發問了:“這句話中的引號起什麼作用?”

孩子們一個個舉起了手,“引用,引用”下邊一陣亂喊。

我舉起手,做了一個收的手勢,孩子們靜了下來,我冷哼了一聲。

“這句話的.標點符號用得正確嗎?”

教室裏一片寂然,孩子們納悶了,“沒什麼不對呀?”一個孩子嘟嚷着。

“哦,哦,我知道了,”彭思雨高高舉起了手,“‘瘋’字應該加上引號,因為老師不是真正的瘋了!”

其他孩子翻然醒悟,紛紛表示贊同。小傢伙又上去給“瘋”字添上了引號。

“尹楚涵説:‘我們老師“瘋”了!’”

“不對,不對!”下邊的同學又叫起來了,尹楚涵暈頭轉向。

轉了幾個來回,還是叫得最兇的“千里馬”幫他解了圍,把瘋的雙引號改成了單引號。同學們立時鼓掌通過。

“有誰能説出這個引號在這裏的用法呢?”

同學們紛紛舉手,有説表否定的,有説表諷刺的,有説重點突出的,把能想到的全説了個遍。

最後我小結了一下,同學們所説的這些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用於特殊含義的詞語!至此,孩子們對引號的用法瞭然於胸,低落的情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課後我細細品味了這節課,儘管開始沒有狀態,但結果卻讓人欣喜。只要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點,不難點燃他們的激情,生成精彩課堂!

國小語文教育隨筆15

孩子們喜歡古詩,更酷愛詩歌。這不,聽説明天學習詩歌《延安,我把你追尋》,孩子們可來了興致。課下或上網查閲革命聖地延安的資料,或剪輯反映延安現代生活的圖片,或蒐集詩人祁念曾的著作。

上課伊始,看到孩子們個個胸有成竹,我突發其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既然孩子們已充分預習了課文,我何不大膽放手,讓他們在課堂上自主學習這首詩歌呢?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孩子們熱情高漲,爭論得面紅耳赤,下一環節該各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了。

班長齊強捷足先登,他手捧一疊圖片,熟練地打開多媒體,井然有序地在台前展示──這是延安的革命舊址──南泥灣,1932年2月──

“老師,我剪輯了反映延安現代生活的圖片”,號稱“小巧手”的田風雷早已急不可待,他手握一張“延安新景觀”的剪貼報,興沖沖地跑向講台,滔滔不絕地向同學們彙報:“瞧,現代的延安已舊貌換新顏,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既有革命聖地的特色,又有現代文明城市的特點──”

看到男同學爭先恐後地發言,女生也毫不示弱:“老師,我查到了祁念曾伯伯的資料。”大文豪柳佳瑋激動地説,“祁念曾伯伯現為深圳的一名高級編輯,《延安,我把你追尋》是他八年前的一首新體詩,我從網上下載了這首詩的創作回眸──”

“老師,我説”“老師,我説”

看着台上孩子們充滿自信的眼神,靜靜聆聽孩子們口若懸河的發言,我欣喜萬分,因為放手,我聽到了花兒競相開放的聲音,因為放手,我看到了課堂上最精彩的一幕。“一切為了孩子的需要”新課標的理念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孩子的需要,研究孩子的需要,讓課標去適應學生,讓教學去適應學生,這樣的課不正是孩子們最需要的嗎?“孩子,你不是老師,卻勝似老師”我動情地在黑板上寫下這幾個字,激情飛揚地説道:“同學們,多少年過去了,黨中央在延安的時代雖然隨着歲月的流逝漸漸遠去了,但在延安這塊黃土地上,延安精神卻不因時空限制而過失,今日的延安已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作者追尋延安,更追尋延安精神,讓我們有感情地來朗讀這首詩歌。

伴着悠揚的樂曲,孩子們讀得那麼優美,那麼動情。

鈴聲響了,孩子們意猶未盡,依然沉浸在詩歌的王國裏,正當我為這堂課的.大膽放手而興奮不已時,“老師,我想為這首詩歌設計一份特別的作業,行嗎”一向愛發言的馬巾如急切的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

“不妨説説看,作業怎麼特別?

“黨中央在延安戰鬥了十三個春秋,我們也在母校度過了六年的國小時光,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要國小畢業,離開美麗如畫的校園,老師,何不讓我們以母校為題創作一首詩歌呢?”

延安──母校

一石又起千層浪

下午,課代表匆匆帶來了孩子們的傑作,有單獨完成的,有小組合作的,《母校,與你分別的時刻》《永別了,母校》《致母校》──呵,就連詩歌的名字也令我刮目相看,住校的張書兵、馬巾如等幾名孩子合作的《母校,我把你追尋》這樣寫道:

像雨後蓬勃萌發的小草

在追尋陽光的普照

像剛剛展翅飛翔的小鳥

在追尋母親的懷抱

追尋你,朝夕相處的夥伴

追尋你,無私奉獻的老師

追尋你,操場上英姿颯爽的身影

追尋你,校園裏琅琅的書聲

一排排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一件件教學儀器飛速安裝

我們將永遠告別嶄新的校園

卻忘不了開拓創新奮發圖強

啊母校

如果你是廣袤的大地

我就是一隻放飛的風箏

不論飛得多遠

與您總有一線相牽

啊母校

如果您是明媚的春天

我就是一隻翩翩起舞的燕子

不論飛到那裏

冬去春來

總要飛回我的家園

讀者孩子們那略帶稚氣的詩句。尚未平靜的心又一次跌宕起伏,因為放手,我又一次聆聽了花兒拔節時動聽的聲音,因為放手,我又一次走進孩子們創作的詩歌樂園,沐詩路校園,看童心閃閃。

課堂是什麼?課堂應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探究合作的陣地。放手是一種對孩子獨立生命的尊重。“給我一次機會,還你一個奇蹟”這是盧勤老師《寫給年輕媽媽》中的一句話。親愛的同行們,放手學生吧,相信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將還你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