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語文教學隨筆(彙編15篇)

閲讀 閲讀(3.02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隨筆(彙編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

週二的月考腳步匆匆地走過去了,老師們緊鑼密鼓地批卷、統計,九年級語文在出題時就緊靠會考的要求,經過嚴密的篩選,認真的斟酌,確定出分值,批閲後分析發現,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得分率普遍較低,試卷做題情況如下:

積累運用部分空着的較少,失分不是很嚴重。但是在上新課時錯誤的字,複習了一圈後照樣錯,以後再複習時,糾錯應成為重中之重。另外,名句的出處,也應成為訓練的重點。

古詩詞鑑賞部分,由於停留在理解性的層次上,失分較少。

文言文閲讀部分,學生失分就多了,驚人的是,連最基本的字詞解釋都不會,更別説課外文言文的理解啦,看來能力提升勢在必行。

現代文閲讀部分學生深入不下去,只停留在表層上,並且學生的'回答普遍不靠點,以後應把現代文閲讀的訓練放到上課首位上來。

作文的差距不大,但是亮點太少,以後的訓練重點應靠在“龍頭、鳳尾、豬肚”上。

語文教學隨筆2

縱觀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誰創新,誰就進步,就發展,誰不創新誰就倒退,就落後,最終不打自誇,可見創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教育創新,培養學生學習意識,發現,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根椐本人數十年的教育經驗,數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認為這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我曾經就有過一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實行新課程標準教學對學生的改變。讓我看到一個學生從討厭學習到熱愛、主動學習的奇蹟轉變。

我在國小語文教學工作中,記得,一次在接手另一個同事的班級時,同事在對班上學生作介紹時,特別提出了一位男同學的名字對我説:“這位同學情況特殊,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上課愛講話,還影響別人學習,我曾嘗試過找家長、罰作業,晚上家訪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但都無效果,希望你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這個消息後,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經仔細瞭解,得知該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現在本人由外公照顧,個性倔強,但心腸很熱,有較強的影響力,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針對這個情況,我特意為他設計了一套學習方案,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他進行引導。首先,我讓他擔任班級小組長一職,激起他的學習興趣,發揮他的領導才能,並針對該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學中設疑,在課堂上巧設疑,於無疑處設疑,喚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學習趣味性,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每次課堂上,我都有意識提出疑問讓他回答,讓他在課本里自行找答案,並激發他的想像力,同時讓班上所有學生討論,徹底改變原來硬性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成為與學生共同討論,相互交流的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覺掌握全文知識要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可擊千層浪,在實行創新教育模式後,課堂內就不像以前那樣呆板,純粹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甚至有時可能看到學生在睡覺的不協調現像,而現在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願意學習,都願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裏。桌上鋪着雪白的枱布,擺着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裏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着香氣。更妙的是這隻鵝從盤子裏跳下來,背上插着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於是我就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她一點燃火柴能看到這種景象呢?”同學甲説:“是她太餓了,產生了幻想”,同學乙卻説:“因為那天是聖誕節,而她卻又冷又餓,又不能回家,所以產生了幻想”,當時,該學生也參與到同學中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神情專注、態度認真,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理想。

因為改變了教學模式激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學生意識,變硬性強迫接受為自己主動學習,到了期未考試,該同學的成績從最後幾位一下升到了前幾位,並在後來的國小升國中的考試中,跟許多同學一樣獲得了優秀的成績,據學生本人介紹:目前已在重點高中就讀,這就印證了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説:成功的祕訣在於興趣。可見興趣才是創造的原動力,是成功的先導。一個人的創造型成果無一不是在對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取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先得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一個調皮好動的學生,在傳統教育中也許是個後進者,但在新課程標準教學中可能就可以改變成優秀的學生。

在國小語文教育崗位上磨礪了十來年了,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和深刻意義:是國小生個體自小展現和表達自我的必要途徑,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如何使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發揮的最大,並且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討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終極目標。當今時代的發展急切呼喚教育的方式。本人通過調查總結,認為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嘗試探究式教學,摒棄"填鴨式"教學。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學習母語漢語的學科,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偉大祖國,積澱深厚的傳統歷史文化都凝聚在語文中,因此學好語文並非朝夕之事,更不是僅僅通過四十五分鐘式灌輸就可以掌握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惰性,而沒有熟練使用母語的積極性,也因此會有那麼多的國小生討厭寫作文。

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尋找新知識的求知慾,是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比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初步掌握自學的探究能力(如廣泛閲讀);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同時就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把握文化精髓,讓學生誦讀"古書"。熟讀唐詩三百首,未能作詞也能吟。可見誦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僅僅侷限於一課一練幾個生詞,應該放廣視野,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語感和靈感.不需要他們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誦,就是語文學習的寶貴積澱和利器.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潛移默化中大有好處。

建議廣泛閲讀,而非選讀"作文精編" 。國小生語文基礎的優劣,主要體現在閲讀理解和作文上。而非侷限於兒童讀物。拓寬知識和視野,早一點了解社會和生活,培養小主人精神,同時也達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閲讀刊物可以是全國及當地新聞報刊,優秀讀物等等.比如寒暑兩個假期,學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話,在語文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識寬度,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等。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為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為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為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為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宏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宏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語文教學隨筆3

三年級對孩子們來説是個過渡期,是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對於教師來説,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尤其是閲讀方面,是每個語文老師面臨的問題。通過一學期的實驗摸索,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了一些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中最大的角色變化是教師,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語文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互讀、小組討論和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現在用的教材是部編版新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這對教師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總是覺得孩子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常常會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有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會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説“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閲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班裏圖書角、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説“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語文教學隨筆4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説到這一天大家都不陌生,對,母親節,今年我想給孩子們過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早幾個月前,我和同辦公室的老師就計劃着要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感恩體驗——讓我來當你的媽媽!

前一天臨放學,我給孩子們佈置任務,一人帶了一枚生雞蛋,用塑料袋裝好。孩子們一頭霧水,不知道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第二天孩子們都很聽話,每個人都拿了一個,上面寫着自己的名字,有的還畫上小花,我告訴孩子們今天的任務就是保護雞蛋,孩子們別提多高興了!可是他們大多是粗心的父母,第一次當父母!操場上,我看到一個孩子,我問他你的孩子呢?他説在教室,我去上個廁所就回去;還有沒進校門就已經不小心把雞蛋打碎了。當然也有十分貼心的父母,我們班的余文琪把包雞蛋的塑料袋系在了紅領巾上,讓我覺得又好笑,又被她的愛心所打動;另一個小男生劉繼東則是把小小的雞蛋用衞生紙包成了一個大大的球,他是多麼害怕這顆小小的雞蛋破碎啊!有的用盒子裝着,走到哪裏拿到哪裏。課間,孩子們的遊戲時間,孩子們都沒有玩,我好奇地問他們,你們怎麼不玩啊?!他們告訴我,“老師,我們要保護雞蛋啊,沒辦法玩,要是一跑起來就會用力過猛,害怕把雞蛋弄碎了。”看來孩子們是體會到了當父母的不易,我暗自竊喜。

因為下午要開家長會的緣故,孩子們的保護計劃就只有半天,但讓我有些失望,班裏的18個孩子們的雞蛋碎了,我有點生氣,他們似乎沒有把這當做是一次特殊的體驗,而是覺得好玩。我對孩子們説,你們今天就是這枚雞蛋的主人,甚至説就是他的`媽媽爸爸,你們有沒有想過,媽媽十月懷胎是多麼的不易,她如果累了,能把你從肚子裏拿出來休息一會嗎?她如果向你們今天一樣不小心,你還能來到這個美麗世界嗎,還能坐在這裏安心的學習嗎?你手裏的雞蛋就是你的媽媽,你的孩子,如果你連一上午都保護不好它,你又可曾想過媽媽是多麼的辛苦和不容易呢?!説到這注意到孩子們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默了,我讓孩子們拿出紙筆,寫一寫今天保護雞蛋的感受,然後再寫一寫對爸爸媽媽説的話,孩子們寫的很認真,通過這次有意義的母親節活動,我想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語文教學隨筆5

“六一 ”前一天,在實驗二小上課,在體會《觸摸春天》課文主人公安靜這個人物時,有個男孩舉手,當我請他發言時,他語意表達不清,我從聽課老師的表情中知道他是個特殊的智障兒童,但我從他激動的神態中感覺他是有所領悟的,是認真的,於是,我對孩子們説:“他很用心,他有點理解,你們知道他想説什麼嗎?能猜想嗎?”一個女孩馬上響應,猜説了一番,真要請班主任老師向她表示謝意。因為表述的結果並不重要,我要的是這個過程,表達老師、同學對這位智障兒童的尊重,鼓勵。我還讓那個男孩驗證肯定女孩的猜想,他愉快地點頭,顯然他懂得接受尊重。

沒想到,就這麼一個舉措,在這堂課上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學成效。這個學生一直在舉手,這堂課結束時,我再次讓他回答:你想對安靜説什麼?他一字一頓地響亮地説:“自—己—生—活,自—己—創—造。”那麼經典!讓我震驚,讓我興奮,也讓我感受我三尺講台的`生命快樂!我當即就説:“你跟安靜一樣,也創造了一個奇蹟!”孩子們掌聲一片。下課了,那男孩走出禮堂,又返回來,一臉自豪,指點着我的板書,不忍離去,還使勁握了老師的手。這成效之中自然還有《觸摸春天》這個文本感人的力量,這個班集體的温暖感化,更有那男孩有着與文本主人公相似的生活體驗、家庭教育的基礎。

這件事更讓我感到一個教師的責任,仁愛的重要,仁愛的力量!

語文教學隨筆6

今天,我和八(二)班同學一起學習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在當時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社會理想,瞭解他借“世外桃源”這一虛構的故事表達他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對擺脱壓迫剝削的要求。課堂正一如既往地進行着,一位女生突然舉手發問:“老師,到底有沒有‘桃花源’哪?”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等我回答,學生們已爭論開來:“我認為‘桃花源’不存在,漁人作了標記,按標記去找卻找不到了,説明它不存在。”一個男生先發表意見。不待其坐下,又一個學生噌地站起來, “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皆歎惋’,他們不想被外人打擾,可能破壞了漁人的標記。”“那記號能毀,小溪能毀嗎?順着溪流走到盡頭就應該能找到,找不到就説明不存在。”新來的'羅甫紅説。 “就是,如果存在,太守能不知道它在哪兒嗎?縣裏就那麼大地方,縣裏人成天砍柴、打獵、捕魚,哪裏有什麼,他們能不知道嗎?” “書上説‘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這裏不易察覺,不易被發現。”正在爭論,一個細心的女孩又找到了新的依據:“文中有一句話——‘便扶向路’,就是原路返回,那説明他記住了路,最終卻找不到,暗示着桃花源不存在。” “還有,東晉時期戰亂紛起,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山清水秀,生活富足,和和睦睦,怎麼可能?象做夢一樣。”一貫善於思考的劉賓説,“老師,這是否就是陶淵明的一個夢呢?”

“夢?”我一時間感慨萬千,陶淵明生活在戰亂紛起的環境裏,他渴望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爭,人人各盡所能參加勞動,老人孩子幸福愉快的社會環境,而在當時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這可不就是他的一個夢呀!

這篇課文選入課本多少年了,我教讀此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早已爛熟於心:朗讀——理解大意——介紹寫作背景,一年又一年,從沒有聽到如此激烈的辯論、如此新奇的想法,今天的課堂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準備好的“寫作背景”“寫作意圖”比起“夢”這一精闢概括如此地蒼白無力。由這件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這幾年教材一換再換,可那幾篇名篇卻始終佔據重要位置,每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背影〉〉等篇目,我幾乎連書也不用拿了,還美其名曰“有經驗了”,可從今天來看,這種經驗難道不是一種負擔,一種羈絆?因為它教會我“墨守陳規”“不敢超越”。我再也不敢賣弄“經驗”了。

教學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在此過程中,不斷探索、研討、反思,對教學中的得與失及時總結分析,方可揚長避短,有的放矢,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十幾年中,我在教學八年級語文時,注重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並讓學生整理成筆記,在複習時,根據已總結的各課知識點,學生有序地進行復習,記憶。有了上學期的基礎,本學期我指導學生學會自己去歸納總結每課知識點的方法,會有好的效果嗎?我嘗試着。我記得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也多次強調要提高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要讓學生多讀,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閲讀語言文字,自己去領悟、體會,也有人説,語文是提高學生悟性的。

想想也是,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往往“讀”之太少,“悟”之太淺,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也要求學生先預習後做導學稿,但往往捨不得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去預習,怕因此耽誤了教學,然而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是不是???但我深信,語文教學必須給學生提供大量的預習時間,必須交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必須讓學生養成善於歸納整理的習慣。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現雖然讓學生去預習了,但一堂課不深入,草草結束,所以必須交給他們方法,比如,預習時應從那幾方面入手,要解決哪些問題,達到那種要求等等,讓學生有目的性,有針對性,也可限時限量預習,如,幾分鐘預習完那一部分內容,有意識強制學生去讀去看,提高效率。其次,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及時歸納總結,整理成冊。

在本學期中,我教給學生不同類型課的知識點歸納框架,讓學生去套。

總之,我在嘗試、摸索,不管成功與否,至少我努力過,奮鬥過。

語文教學隨筆7

國小班主任教育敍事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了。回顧這麼多年的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擔負着教學工作,更擔負着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可以説,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學校的發展。而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脱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藴含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20xx.10.26

語文教學隨筆8

今天和一個老師交流,《七色花》一課,談到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義。當時她的學生思維非常活躍,説了很多種,有的説第一片花瓣最有意義,沒有這一片,她根本回不來,後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説倒數第二片有意義,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這片花瓣幫助了全城的人。……老師逐個引導分析,最後讓孩子們得出統一的結論,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確實這也是編者的意圖。

我説,看出不少孩子並不服氣,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他不得不認為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但是在內心,他們不一定接受。這位老師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一方面,不等於不引導,他隨便瞎説也不管。我説,是的,尊重是一方面,價值引導又是一方面,不能為了盲目尊重失去我們應有的價值引導。但是這一課從孩子們的角度看,孩子們對其他幾瓣花用法的看法也不無道理,就説到北極去吧,這一難忘的'經歷對她來説就能説沒有意義嗎?關心他人確實是美德,是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但是我們不能過於強調語文的教化作用,把我們的體驗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

請看這位老師跟我説的她做的這樣一個小實驗。她説,昨天給學生髮了一個通知:“告家長書家長同志:您好!為迎接十六大的勝利召開,教育局黨委定於十月三十一日下午組織全系統聽黨課,我校為大會主會場。因此,我校根據上級要求,週四中午12:10分放學,下午不上學,在家裏完成作業,請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並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國小* 月*日”讓學生找認為最重要的話,學生找了好多條,諸如十六大勝利召開;組織聽黨課;家長監督完成作業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課。

為什麼會這樣?對孩子來説,下午不上課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消息,值得為這個消息振臂高呼。想想我們大人如果有半天意外的休息那種感覺吧。為什麼孩子們都找不到這一句,老師覺得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太差了。

我説,不完全是這個原因。主要是孩子們沒有從自己的角度來找,他們是在揣摩老師希望我們找什麼。老師希望我們找的肯定是最有意義的,至於我自己最喜歡的怎麼能找出來,那不是意味着我不愛上學嗎?那位老師頻頻點頭。

長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了説假話,空話的習慣,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難聽到孩子們真實的聲音,你們要聽什麼,愛聽什麼,我就説什麼。這是多麼悲哀的現象。語文教學應該儘量避免這種悲哀,讓課堂呈現她特有的生機和活力,讓語文教學真正煥發生命的色彩。

語文教學隨筆9

我在識字教學中遇到不少困難:學生識字基礎參差不齊,每天識字教學花費的時間較長,不能充分鞏固複習,學生對識字興趣不濃。家長也反應,孩子的生字回生率高,不能熟練正確地運用。這些情況,使我常常陷入思考,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讓學生愉快紮實地識字和寫字呢?我也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付出總是有回報的,現在我班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對識字也有了興趣。因此,面對這學期的識字寫字教學,我充滿信心的。

(一)識字教學

一、運用方法,實現高效識字

經過前三冊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動作識記,圖畫識記,猜謎語、聯繫生活識字……在本冊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記生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面對一篇新課文的生字時,教師常常認為學生都是零起點的,就音、形、義地講開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部分起點高的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讓個人的智慧在集體的碰撞中產生火花。教師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問問學生已經認識哪些字,能識記哪些字,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解。這樣既可以調動基礎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激勵孩子們課前主動預習生字。

調動無意注意,讓生字在不斷的復現中鞏固,也是提高識字效率的有效方法。根據二年級孩子有意注意持續時間較短的特點,將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集合起來,將識字和學文結合起來,將生字的音型義的滲透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目的復現生字,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導學生在無意中識字。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接着通過生字卡認讀詞語,讀準翹舌、平舌、前後鼻韻、及輕聲音節。然後讓學生讀帶有生字詞的重點句,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理解課文時有意復現生字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字,最後通過指導書寫時,進一步鞏固識字。這樣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

二、拓寬識字渠道,激發識字興趣

生活是一本教科書。本冊教材要求學生認識400個生字。這只是一個底限,教師應當依託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讓識字不單單在語文課上,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條件識字,拓展識字空間,增大識字量,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如從同學、親人的姓名識字,通過各種招牌、廣告認字,從閲讀報紙、電視、雜誌中認字,在背誦經典詩文中識字……讓在生活中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態度和學習理念,使之貫穿於整個國小階段,並通過這些識字渠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運用各種方法,鞏固識字成果

隨着識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鞏固識字最主要的方法是多見面、多接觸。教師要創造多種途徑和多樣方式,加強已認識漢字的復現鞏固,防止回生。所以每課每單元的聽寫很必要,強化記憶,進行積累,也是很必要的;採用多種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和生字多見面,如:在教室的四周張掛生字卡片,喚醒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隨時隨刻鞏固記憶;採用課外閲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物中勾畫出所學生字,以鞏固加深;還可以根據本冊的要求,進行仿寫、造句和寫話等訓練,讓學生在運用中來鞏固生字,進行“字-詞-句”的練習;用難記字或易混淆的字編故事。教師還可以通過遊戲激發學生鞏固生字的興趣,如打生字撲克,找朋友,釣魚等,還可以利用展示台、自制識字書展示學生的識字成果,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在識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師要儘量避免走入兩個誤區。第一,千萬不要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對所有學生做統一的要求。漢字學習是一個反覆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允許學生在一定的時間以內在識字數量、識字能力上有差異。第二,不要將生字與語言環境分離,以識記單個字的數量作為衡量學生識字的標準。識字的主要目的是便於他們儘早進入用漢字閲讀的階段,從而培養閲讀能力,豐富知識。因此,學生能夠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即達到了識字教學的要求。這裏所説的語言環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詞語、句子、段落或短文。

(二)寫字方面:

從第一冊開始,人教版實驗教材就開始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在本冊教學中,仍然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和寫字習慣的養成教育,在這裏特別要指出的是寫字方面的教學。我認為,在指導寫字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堅持範寫指導,給予學生正確的範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有着相當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每一個學生。老師能寫得一手好字也是最基本的教學功底,即使自己的字體不是很好,最起碼以自己認真的態度,端正規範的字體讓學生有一個效仿的榜樣。所以,我認為每節課,教師都要板書示範,以自己工整漂亮的字體,一絲不苟的態度感染學生。建議老師們利用黑板,在田字格中示範書寫。特別是對於不容易寫好的筆畫,最好能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出來;容易寫錯的筆順,要詳細講解,認真檢查,直至學生掌握為止。從而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寫字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巡視,應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執筆的姿勢,運筆的方法。

二、 堅持常規教學,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對於學生來説本冊的精讀課文要求會寫的字都比較多, 教學時, 利用針對課本生字的編排特點,分類範寫指導,鼓勵學生認真觀察,掌握其他生字書寫的方法。寫字教學最常規的步驟,一般分為四個步驟:觀察字形 範寫指導 臨寫練習 評價欣賞。

要注重引導學生髮現漢字的書寫規律,相同偏旁的字可歸在一起專門指導。對於比較容易的字,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練習書空,將自己的字與範字比較,或同學間進行評議。對於難寫的字,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提出較難寫的部件或容易寫錯的筆順、筆畫,教師都應特別強調,組織學生書空練習,然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板書示範。在這特別強調要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就要培養學生觀察範字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寫字前要做到看字的筆畫,思考、分析字的間架結構,哪個筆畫應寫在哪裏,佔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長短、垂直的合理,然後再寫,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寫”的習慣。

我堅持每週抽出一定時間作為寫字課,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練練字。我想,只要能夠長期耐心指導,堅持不懈在寫字教學方面抓細抓實,一定會取得成效的。

三、合理安排,保證質量

我認為無論那一方面的教學,都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科學的引導,寫字教學也應如此,所以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節課上進行,而是要分散到各個課時中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寫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寫字的質量。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本着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目標,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指導學生識字寫字的最佳時期,就能為孩子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教學隨筆10

我由煩躁變為享受。

我不是神童,可是我正以一個平凡人的熱情和精力探索尋求着屬於語文的快樂。我逐漸被冰心柔軟的文字所吸引,為魯迅“我以我血鑑軒轅”的豪邁而傾倒,甚至愛上了法國作家馬克.吐温幽默詼諧的筆風。他們正以那些迷人的字眼,喚醒和鼓動我熾熱的心扉。我牽着這些由文字組成的手,飛速的快樂的在語文天際前進,編織屬於自己的潔白翅膀。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文學,給了我以身以心以靈魂的`無限享受。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我説我有翅膀,想要飛翔,於是語文用文字的形式,給了我一個很美很純淨的天空。

有人説,因為成功,所以享受。

我説,因為享受,所以成功。

老師評語:可愛呵,我看你的文章很是享受!你是成功的!你抓住了本質呵。很高興有你做我得力的科代表!

曾經一次聽校長講過,什麼是玩?當我們覺得有趣、沒壓力的時候就是玩!進入“玩語文”的狀態,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呢?袁薇用文字用行動用收穫告訴我們:

因為享受,所以成功!

相信,越來越多的你的感覺也是這樣啊!

語文教學隨筆11

朗讀是學生閲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閲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為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閲讀,是發聲閲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國小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情感――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閲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繫實際,閲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為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扮演角色――激發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範讀和錄音範帶。國小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裏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範朗讀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三、因材施讀――設計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突破朗讀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段落與詞語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加強識記,對思想性較強的課文有關主要段落應加大力度齊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為了誘發靈感,活躍氣氛,凝聚感情,對句意連貫,內在聯繫緊密的課文,可採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發揮出讀的效果。

四、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説話的樣本和寫作的範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並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聽促讀――提高閲讀水平

在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閲讀水平。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範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閲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

總之,在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語文教學隨筆12

任教一年級語文今年已是第6個年頭,早已習慣了孩子們的天真、稚嫩,回顧走過的六個春秋有失也有得,可謂喜憂參半。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只要是老師説的就是對的、好的,任你家長如何解釋,他只相信老師。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儘量嚴格要求自己完美些,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方面的'養成。

還記得在二小見習接觸的也是一年級的孩子,一個月後回到師範我和同學聊天時總是説以後我絕對不會上一年級的課,一年級的孩子太不聽話了。沒想到畢業後短短12年的教學生涯就有6年是教一年級。所以有時煩有時也會牢騷幾句。但是現在返回去想雖然每年都在教一年級,但是每年都有不同的收穫。反思這幾年的教學:在繆源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孩子學得不夠紮實。洪家的孩子可以説是最難教的,學前的基礎不過關是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學:機械、枯燥的學習其實也是很難提高質量的。今年在中小,説句實話真得學到了不少,就自己的課堂來説我更加註重了學生的自讀自悟、自練自説。

四月有幸到婺源聽課,高林生老師的話讓我從內心覺得學生的自主在課堂上真得真得好重要,所以我現在上課總是儘量讓學生快樂,儘量讓學生笑出聲來。從於永正、薛法根等名師的課堂上我也學到了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現在我上課時總會提醒學生帶着感情去朗讀課文,帶着思想去寫字,這在以前我總是認為不必去花時間來練習的。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也許我用心了或許學生學得還是不盡人意。因此我會試着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更活潑,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學得更快樂。

語文教學隨筆13

一堂好的語文課,既應包含着對學生感受的寬容,也應當包含着對作者與編者的尊重。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彷彿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到了學生,彷彿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

隨着時代的發展,文本的內涵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超越應當是“立足文本”的超越,最終又是“迴歸文本”的超越,而不是“偏離文本的價值取向”和“遠離文本的精神核心”的無根無源的超越。

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教育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不僅僅看老師是否有精彩的表現,更要看學生有沒有進步性的表現。

課堂要讓學生進入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思考,去組織,去整合,去生長,去慢慢脱離你,遠離你。

曲徑可以通幽,善讀者要撥開枝葉,方見本根,要告訴學生怎麼讀,怎麼停頓,怎麼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論語》中描述孔子與弟子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氛圍和情境,是誕生孔門七十二賢的土壤和空氣。這種土壤和空氣,充溢着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

語文教學隨筆14

課程標準指出:“應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認識這個問題。

第一,具備探究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的需求。社會競爭和發展都需要思想敏鋭、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來看,高中學段注重培養探究能力具有必要和可能。

第二,從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求來看,積極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能有效地保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實踐證明,思考、探索以及伴隨着這一過程而不斷產生的思維成果是維持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多想出智慧”,“我思故我在”,思考和探究對學生智力發展,逐漸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達到健康而有個性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説,讓探究的方式進入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膚淺平庸之弊,促使語文教學追求卓越和優秀,追求高品位。

但是,語文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都清楚,高中語文教學傳統,尤其是以應試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與要培養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就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貫徹語文新課程關於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至少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

第一,要有真正的問題意識。探究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傳統的課堂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的質量要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問題意識?首先,提問的出發點是為“學”設疑,有引起學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而不是推動“教”的程序步驟;提問的最終目的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追求問題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而是逐漸養成學生思考的興趣和探究能力。其次,提出的問題應該成其為問題,是一個問題,有思考的空間,有探討的價值。

進一步地説,如果把提問的立足點定位在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那麼教學中的問題應該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或師生一起探索的問題,而不是為驗證而學習的假問題。問題的內容應該是語文的,即人文性工具性兼備的問題。既是人文性,那麼在設計的內容上應該很寬泛,舉凡自然、社會、人生的內容都在探討之列。既然有工具性,那就要提供語文知識的支撐,有“工具”可用,或有助於掌握終生學習有用的知識。這種知識很寬泛。有學科層面的基本知識,有能力層面的知識,還有方法論方面的知識,過程或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沒有這些知識顯性或隱性的支持,思考探究會偏離科學軌道,事倍功半。作為語文課,許多知識的動態性更明顯。不少領域的知識還得師生一起建構,建構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以新課程的觀念來認識語文教學,這裏頭有大量的文章要做。還有提問的角度、難度,提問的方式都要有周到的思考。總之,問題意識和提問方式是培養探究能力的首要問題,而且衡量學生探究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指標是學生對提問有沒有興趣,是否能夠提出有一定分量的問題。

第二,探究能力的培養拒絕教學的功利傾向。功利性傾向是基礎教育的痼疾。據上海學生學習價值觀調查顯示,54.5%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是為了升學或“謀求理想的職業和社會地位”,15.4%的學生認為是“期望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上有所成就”,學生功利性學習觀佔主導(20xx年2月1日《中國青年報》)。只要略作反思,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種功利性的價值取向與我們從事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

新課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探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和思考過程,過程即目標,過程即成果,而不能把追求問題的答案作為最重要的目標,更不能作為唯一目標。探討問題中,不僅允許而且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問題,鼓勵發表不同意見,愛護學生髮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個人見解。教學中的急功近利行為主要表現在流行的學習價值觀上:對考試有直接作用的稱之為“有用”,否則被斥之為無用。可是真正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一些與“有用”無關的東西。眾所周知的道理,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作用”,在研究之初是很難看出來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才見出其改造世界功效的例子並不少見。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使受教育者受到傷害。

語文教學隨筆15

識字教學是一個重點亦是難點,一年級下冊的識字量較比上冊要大了很多,這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會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比如説摘蘋果,開火車,找朋友等等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們看來這是奇妙有趣的,甚至是樂此不疲。

慢慢地發現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聽課發現別的老師採用的換偏旁,加偏旁,編兒歌,比一比等一些很好的方法,能夠為孩子區別和記住形近字,加大生字量。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説還是一片空白。之前我也採用過積極鼓勵,課後輔導,卻發現效果並不明顯。其實我們何不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

在識字教學時,小組成員就可以一對一優差互補,會的教不會的,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採用"小老師"是我們現在採用最多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學習過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也會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的道路就像是一條鋪滿鮮花同樣也插滿荊棘的道路,想要收穫更多的鮮花,首先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一邊前行一邊除去道路上那些荊棘。怎麼才能讓這些荊棘不傷到孩子也不傷到自己我想,不僅僅只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往下走,還需要我們時刻停下腳步回頭看看,慢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