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語文教育隨筆(彙編15篇)

閲讀 閲讀(2.31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育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教育隨筆(彙編15篇)

語文教育隨筆1

一、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習慣

樂於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樂於傾聽,關鍵在於“樂”,要讓孩子願意聽,那麼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於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才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説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課弄這樣弄那樣,從來不聽,那為什麼他們不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着老師,指着黑板時眼睛盯着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着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複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於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於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複述,老師用具有稱讚性的語言説:“我最喜歡用眼睛看着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説一説。”説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幹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麼,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説:“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後,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説教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後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才會看出成效。

二、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

勇於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於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另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發言句式,比如:我認為……,我覺得……,我來補充……等等。

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畫書時,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幼兒看着圖畫書上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情景進行引導,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國小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的場景,來激發幼兒積極發言、勇於發言。

語文教育隨筆2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

2、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國小少三年級語文教育敍事優秀範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總是犯點小錯誤,總是惹到自己發火。人常説,當你生氣時,要數到100再説話。現在的自己,好像動不動就衝他們大聲訓斥,自己也知道不對,應該多誇獎少批評,多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此也在努力改進,也在努去當好一個“啟蒙老師”。

今天,我班正指導寫字,突然一個小朋友不知怎麼着了,竟然打起了響,彷彿在安靜的班級中扔出了一枚炸彈,頓時班內有些混亂。本來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風飄來一團烏雲,“陰天”即將也要打雷了。該怎樣説,怎樣教育呢?雖然是那麼想,但是“憤怒的火苗”還是終於被點燃了,我把學生狂吼了起來。事後自己也挺後悔自己那麼做。這些孩子還小,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

是啊,何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愛心,把學生當做神來對待,誰不偶爾犯點錯誤呢?

想了很久,我決定放下教師的架子,並向那位被我發火的學生道歉,並且教導他以後如何去做。當時孩子被批評的時候,只是低着腦袋,但是聽了我的道歉和教導後,眼中充滿了淚光,這時,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我知道他們現在雖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些懂事了,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兒,懂得老師的苦心了。

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再苦再累,心裏也頓時感到知足了。我啊,希望他們這些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懂得成長中應該知道的做人道理。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偶爾還能想起我這個老師,想起我是愛他們的,是希望他們都好的老師。

也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所以,老師們不要太禁錮他們的思想,形成定性思維,還給該屬於他們的童年時光,多給他們一些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間吧!

語文教育隨筆3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閲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説説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説:“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説道:“我們從來都説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脱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説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脱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説:“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説出理由。他説:“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説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説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語文教育隨筆4

在這次“重讀語文新課標”活動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自學交流

開學初在組內佈置任務,每一位老師重讀新課標,找出我們教學與新課標的差距,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出現的問題。在年級組內交流,在選出代表在大組交流。

通過自學,交流,我們發現如果不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會積累習作素材,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強,作文內容就會千篇一律,無個性等。而這些都是課標對本期語文會考段提出的目標,所以,我們語文組的以研究習作為主。

二.將子問題研究與校內賽課相結合。

1.原來校內賽課是35歲以下的老師參與,隨着我校教師隊伍的日漸壯大,從上期開始,賽課分為兩個階段:現在年級組內上,再選代表在校內賽。要求上課之前認真閲讀新課標,先説課(説課標,説教材,説教法),在上課,可後全組教師評課。

2.問題研究是這樣實施的:以年級為單位,根據新課標對各年級段的具體要求提出問題。在一學期的教學中以這個問題貫穿始終,期末進行總結。在研究過程中,既有老師的成果,也有學生的研究成果,還有老師的反思。根據新課標對各年級組的要求及我們在重讀新課標中的活動中發現的問題。我們低年級組的.研究識字教學為重點。

本期,在重讀新課標活動中發現了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將這兩次活動結合起來。每個年級組選出代表展示了不光是一節課,更多的是展示了年級組對子問題的研究。如:三年級帥玉梅《照片的故事》習作指導課,四年級代敏老師在區上上的一節習作評改課《橋》,在組內試講時,全組老師都參加了。

課前,他們年級組內老師先談了他們組老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教材的理解及怎樣設計教法的,在由執教老師上課。聽課老師一樣、有任務,課前就進行了任務分工,部分老師也聽課邊負責觀察學生活動:包括課堂發言,小組活動,學生情緒態度變化,研究學生在課堂中是否提高了習作問素養。部分老師邊聽課邊負責觀察教師的課堂表現,對學生評價是否恰當,有無激勵性,教學方式是否多樣化,適合學生嗎。課後分年級緊緊圍繞“研究課堂教學是否符合新課標精神,是否體現新課標準下作文指導及評改原則,有無創新的思路以及做法”,開拓討論,交流,本年級參與研究的老師也做出解釋,展現了整個年級組的研究,而並不是上課老師一人的事。在這次活動中,還邀請了廖惠渝老師對兩節課做精彩點評,為老師們做結題講座,讓老師們更深入的領會新課標的精神。

本期一年級的家長開放課是這樣進行的:

低段識字教學為重點。在教學中不光教會學生識字,研究的重點剛在瞭如何激發識字的興趣上以及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上。

中高段以作文研究為重點。三年級以作文指導為研究重點,他們圍繞新課標對中段習作的要求在指導學生習作上狠下了一翻工夫,有情趣性的,有開放式的,也有滲透性的,代表課三年級如帥老師的《照片的故事》,四年級的習作評改為研究重點,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主要在“説”中學改;正面評改多激勵;多種形式促修改:製作學生習作體價表,表中設計了自評,同學評,家長評,老師評等項目,還分列了留心觀察,學會承受,喜歡閲讀,欣賞美文,積累優美詞句,表達組織真實情感等版塊供學生評改,讓每個學生都有優點被別人發現,讓學生喜歡習作,提高習作能力。另外,還有老師專門嘗試利用網絡技術,教學生評改也很有成效。這與老師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課標精神是分不開的。五年級結合課標和北師大教材要求,他們研究主題是“在閲讀中學會批註筆記”。做法是:聽專家講課;集體學課標學教材;教學生分析課文;學生動手操作等。

下面,再談談我們平時教學中如何貫徹新課標的。

三.集體備課

要求每個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備課有共同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化東西。年級中每個主研究兩個單元,貫徹新課標精神,注重單元整合,還要求備課不僅要備教學思路,還要備課標與教材,備學生,課後要有反思。

四.聽課

組內教師聽校課,還要聽平時課。師徒結對子,不光徒弟聽師傅的課,師傅也要聽徒弟的課,還鼓勵跨學校,跨年級聽課,學習上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貫徹課標精神,學校經常出現數學老師聽語文老師的課,語文老師聽音樂、美術老師的課的現象。當然,課後大家會互評,交流,改進教學方法。

以上四點是本期我小語文組在“重讀新課標”活動中具體的做法,做得不夠的請各位專家指正。

語文教育隨筆5

你喜歡吃肯德基嗎?我相信不只是孩子對那些香香脆脆的雞肉、漢堡、飲料感興趣,很多數的大人也和我一樣,即便是知道那些是快餐食品,對人體沒有好處,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但還是禁受不住他的感覺起來齒頰留香的美味誘惑,一次次的推開那扇乾淨的兩重門,一次次的與那個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老頭相逢……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快餐生活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樣的,文化也被相應的稱之為快餐文化。我們孩子的閲讀也加入了這個快的行列。漫畫書、電視、網絡這些媒介充斥的社會裏,閲讀是不是跟不上讀圖時代的步伐,要退出這個舞台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我們的閲讀,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營養?是五穀雜糧,還是美味快餐?是滿足於一時的,還是熱衷於?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實質上卻有着種種不簡單的答案。

閲讀,不應該只看作是一種語文的學習能力,更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生存能力。不應該只是語文這門學科中或是課堂上應該重視的`教育任務,更應該成為家庭、社會所努力的教育目標。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閲讀、愛上閲讀,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為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母親,我覺得,閲讀首先應該給孩子快樂,也就是閲讀的娛樂性。孩子如果在閲讀中感受不到快樂,那麼,我們怎樣期待他會愛上閲讀呢?但是,孩子的這種愛如果僅僅停留在一時的高興上,那麼,我們的閲讀指導的起點就太低了。首先應該引導我們的孩子進行高起點的、高品位的閲讀,指導我們的孩子進行有興趣地閲讀,而不是我們去指點一本書給他閲讀。其次,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閲讀,即所謂的親子閲讀,而不是讓孩子或學生自己在那裏讀書。

語文教育隨筆6

所謂的精神豐富,需要從智力和情感兩個方面去充實。智力是認識和思考能力,情感是感受能力。作為一個人,我們要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做事,還要運用感受能力去體驗世界的美和人生的意義。同樣的,我們也要正確地去引導孩子的內心世界。

人人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每個人看待世界卻不同,很大程度上,你的內心狀態決定了你所看到的世界的面貌。一個心靈貧乏的人,他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貧乏的,如果他只關心物質和利益,他在世界上也就只能看到物質和利益。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才可能發現和欣賞世界的豐富的美。孩子的世界多姿多彩,我們需要用心去發掘並加以引導;孩子的心靈純粹美好,我們更要給予守護和關懷。帶他們看世界,思考這個世界的未來,體會這個世界的美好。

要給孩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也需要從自身做起。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靈豐富呢?當然,可以有各種途徑,比如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到有文化積澱和特色的地方去遊歷,欣賞藝術作品,等等。另外,閲讀也是一項豐富體驗和開闊眼界的絕好途徑,書中的世界堪稱地大物博,能夠讓人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期待。還有就是你自己的經歷,應該通過某種方式把你的外在的生命經歷轉變成你的內在的心靈財富,讓孩子從生活細節中去學習去成長,就像自己每經歷一件事就生成一項經驗一樣。

經歷是一個人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以及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真正説來,金錢是並不可靠的財富,無忠誠可言,它無名無姓,今天在你這裏,明天會到別人那裏去,後天又可能回到你這裏。物質的東西都是這樣,可以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唯有你的經歷,你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是僅僅屬於你的,如果你珍惜,誰也奪不走,可是,如果你自己不珍惜的.話,丟了就到哪裏都找不回來了。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的成長,樹立好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孩子的世界也會變得很美好。

人在世上生活,常常要和他人交談,但不能缺少兩種最重要的交談,一個是和活在書籍中的偉大靈魂交談,一個是和自己的靈魂交談。換句話説,人不能缺少兩個最重要的朋友,一個是好書,一個是自己。無需用一些條條框框去責備約束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發展,就像尊重自己一樣,帶着孩子一起尋找自我,活得更漂亮一些。

本真意義上的閲讀和寫作都是非職業的,屬於每一個重視心靈生活的人,只要你想過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覺得這兩樣都是缺不了的,你就不由自主地要讀好書,就不由自主地要拿起筆來寫你的感受。喜歡上這種豐富內心世界的方式,也不防引導我們的孩子來共同感受一番。閲讀和寫作,能夠讓人沉靜,開闊內心世界,這是沒有專業之分的,不管你是理工科還是文科,都應該是這樣的,都一定是這樣的。

語文教育隨筆7

今年我教四年級,天真的孩子是那麼無暇。記得在開學不久,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有個同學她哭了,她説明天不來上學了”。我驚訝的説:“是嗎?你知道為什麼嗎?”女孩回答説:“不知道,我問她她不肯説。”於是我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説:“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為之震驚,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好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呢?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我把她從後面的座位上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對象,上課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打電話與其家長聯繫交流。總結出學生的原因如下:

1、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了一次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抬起來頭。提高了聲音在説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沒有反應。大聲的叫他的名字,會把他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2、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道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天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

感謝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孩子是無辜的,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應該留意學生們的一言一行,更應該對他們多一些體貼和關愛。

語文教育隨筆8

在會議室裏,我認真地、有針對性地拜讀了所有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隨筆,看到他們那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許多教育教學中湧現出的“火花”,我受益匪淺,也感慨萬千!

現實教學活動中,我和少數教師一樣,往往在學期結束後,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就像一些學習馬虎的學生一樣,匆忙地補上教育教學反思;有時候在平時雖然也記下一點,但也只是如同記“流水賬”,只是對教學經驗作簡單描述,有時只是把教案“壓縮”一下。現在想想,這些做法,背離了教學反思的初衷,不利於教師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度的反思,當然更談不上個人的成長了。反思應該記什麼?反思點應該在哪裏?面對歲歲年年重複的教學工作,寫點什麼?這些讓我很困惑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得到了答案。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寫:

1、反思自我感覺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看了老師們的隨筆後,我才發覺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寫下了一點有關成功教育的隨筆。原來,我只是興趣愛好記下的有關學生方面的材料,其實也是一篇不錯的教育隨筆啊,比如那篇《為成功的管理者鼓掌》。

2、反思自我感覺不成功的教育教學案例。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候在上課時會感覺“堵”得慌:學生反映不積極,自我感覺良好的教學設計,學生不買賬。一節課上完,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似的。反思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尋找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的差距,可以促進新課程理念向教學行為方式轉變。如此不斷地追問,可以促進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

3、反思教育教學的“大”問題。

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一個想成為優秀教師的人,應該關注教育教學、關注本學科的前沿問題,應該有問題意識。問題對於喚起教師成長的'渴望、探索的衝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數教師只是關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我認為走出課堂這個小小的世界,走進語文教學甚至教育這個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教育隨筆9

前天的語文課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最後讓孩子們説説自己最喜歡課文中哪個“媽媽”的辦法,為什麼?他們表現得很積極,有幾個孩子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煜琦説:“我喜歡豌豆媽媽的辦法。我覺得豌豆蹦着跳着離開媽媽好可愛的樣子。”她是第一個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剛張口説了一個“豌豆”馬上就改口將話説完整了,我還僅僅將要提醒她把話説完整的念頭在腦子裏一閃而已。大力表揚她表達清楚完整,理由充分。

翰林眨巴着眼睛站起來大聲説:“我喜歡蒼耳。因為她給孩子準備的是鎧甲!”這就是小男孩兒的天性!我深深理解。

澤遠高興地站起來用清亮的嗓音告訴我們:“我喜歡豌豆媽媽,我覺得她(豆莢啪的炸開)就好像生孩子。”仔細一想,還真的很像!多有趣的想法呀!

思捷高舉着小手終於爭取到了發言的機會:“我喜歡蒼耳。因為它們還會粘到我的褲子上。”我小時候跟叔叔到他們班上去玩,他們班男同學把蒼耳揉到我的`頭髮裏,害我疼得要命,從此不太喜歡蒼耳。可是這不能代表我的學生也不喜歡蒼耳呀——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尊重!

騰陽小朋友睜着期盼的眼睛望了我好久,手也舉了好一會兒了,我一個眼神示意,他馬上心領神會站起來:“我最喜歡蒲公英。”“哦!為什麼呢?”“因為我從來沒有玩過降落傘,我想玩降落傘!”他的理由發自肺腑,真實童趣。

由於時間關係,無法讓更多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這些,你瞧,就夠讓我開心的了!用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真的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

昨天外出比賽沒有上語文課,只佈置他們抄寫了兩篇範文。第四課古詩兩首前天回家要求預習,昨天讓他們試着背誦。於是今天的第一節課堂上首先就邀請他們背誦,表揚他們背誦得好。然後或請學生或自己適當點撥或課件輔助一起大致瞭解詩意,期間不斷誇獎他們愛動腦筋、預習認真,詩意大多都是通過他們的積極思考理解的,不斷受到表揚的他們學得越發帶勁兒。再用吟誦法叫他們吟誦。整堂課一直感覺他們都非常積極投入,課堂氣氛活躍,自己也覺得上得很輕鬆愉悦。下課後,我還在講桌邊收拾東西,煜珉湊過來問我:“劉老師,怎麼這節課這麼短呀?”抬眼看見她睜着亮晶晶的眼睛不解地望着我的神情,真的很想親她一口。“因為你學得很認真、很快樂,所以時間就不知不覺悄悄地過去了,你就會覺得好像時間變短了呀!”我抑制不住心裏的得意回答她——這可愛的小傢伙的感受居然和我一樣,這就是師生心有靈犀吧!她和旁邊站着的幾個孩子都笑眯眯地點點頭。一天工作的愉悦從此刻飛揚。

語文教育隨筆10

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二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説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説:“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説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説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的,二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説“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説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育隨筆11

《才能來自勤奮》是一篇説明文,全文以“總起——分述——總結”的結構,列舉了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成功的事例,説明了才能來自勤奮。本單元的重點是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結構嚴謹,中心明確,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要領會中心並不難。所以,我想就讓學生自己來學懂課文,還學生課堂的主權。

第一、從課題入手,展開學習。

揭題後我讓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學生很快就明確了“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努力取得的”這一道理。然後我追問: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來説明這個觀點?學生沉默片刻後,大膽設想:可以舉些名人的例子,讓大家從他的事例中明白“才能來自勤奮”;可以運用一些名言警句,從中感悟“勤奮出才能”,使説理更充分。

第二、抓住感情朗讀,深入學習。

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激發學生對三位偉人的敬佩之情。從而懂得:要成功,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

語文教育隨筆12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生活。特別是依託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我們也一步步的走進了新課改。

一、以課題為突破口,推動學法教法革新

自實施新課改以來,許多學校都及時找準定位,樹立走科研興校之路,作為新課改弄潮兒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以課題為突破口,努力推動學法教法革新。我們更注重情境教學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精心設計情境的呈現方法,如藉助語言描述、實物陳列、電教手段、多媒體技術、局域網傳遞等途徑。當然我更多的是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局域網傳遞這三種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加強學法指導,促進相互的交流與合作,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成為教學不斷生成的平台,竭力擺脱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的教學模式,採用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教材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的教學模式。

本人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新課改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目前主要以課件、學件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優勢,藉助共創動畫這一軟件,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目前這兩個班的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自己所編的故事製作音樂動畫,受到來校領導、專家的好評。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課改理論基礎

新課改需要理論作指導,沒有理論的課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進的課改理論,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發揮創造性。而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關鍵因素,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自我充電,強基固本,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新課改剛啟動後,結合本組教研計劃,我們先後認真學習了語文導報上新課改專版,到圖書館借閲新課標解讀,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向《語文週報》、《中學語文研究》、等報刊雜誌學習,向《教育在線》等教育網站討教,取別人的新課改理念、新課改精神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對此我們笑稱為換腦行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技能,融入課堂,大膽整合,積極撰寫經驗總結、教學感悟或課例論文,或藉助教育網站這個平台,建立自己的個人專題集,堅持寫教育隨筆。

目前,網上的一個個教育隨筆記下了我們與新課改同成長的經歷,到手的一張張論文獲獎證書,引領着我們一步步走進了新課改。

三、投身實踐活動,構建三結合網絡

我校身居崇左市西北角,地處農村,遠沒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條件,但我們積極創造條件,投身新課改所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建立與生活實踐相溝通的教育體系,克服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踐的弊端,竭力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努力做到四個結合:

1、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

2、與學校中心活動相結合,在我校開展爭創綠色校園的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環境污染知多少的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調查、瞭解環境污染情況,並上網查找環境污染的相關內容,通過活動,學生知道了身邊的環境污染狀況,懂得了相關的環保知識,樹立了人人爭當環保小衞士的信心,市電視台曾對我校爭當環保小衞士的活動作過報道。

3、與教學工作相結合,鼓勵學生運用上網、去圖書館收集、整理相關內容,創辦黑板報、手抄報及電子小報,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閲讀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自主閲讀的熱情。

4、與家庭社區教育相結合,網絡世界帶給學生和教師源源不斷的交互的優秀的教育資源,也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腦本身就是一張網,是最豐富的活資源,教師自身是一種教育資源,學生自身是一種教育資源,家長同樣也是一種教育資源,社會生活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我們考慮學生髮展的實際,開辦了兩期學生家長信息技術培訓班,培訓內容有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及共創動畫軟件,努力建設學習型的網絡社區,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同時引導學生踏入社會,走進生活,邁進自然,運用所學知識,認識社會,瞭解自然,服務社會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動效果。

語文教育隨筆13

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作為一名入職近一年的語文教師,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觸良多,化為最樸實的一句就是:教書育人、用心去做。入職初期的新鮮感是會很快過去的,隨之而來的是重重壓力,如何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一起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其決定了人生這個階段的質量,我找到的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用心”。

用心對待教書育人這份事業。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職業,這是一份需要投入愛的事業,因其教育對象是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需要為人師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片愛心。這不是在唱高調,而是我的深切感受,這份愛心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在課堂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充滿感情與平鋪直敍的不同講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教師的愛心體現在對學生學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在課後,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作業的認真批改,更體現在對學習習慣的關心,等等。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會無私地傳授給徒弟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如我的師傅廖豔瓊老師,面對學校安排的這份“結對子”工作,她欣然接受,並無私教導,小到課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學理念,我都從中受益匪淺,而這種無形中傳達給我的這種充滿愛心的教育理念最為寶貴,因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樹常青,就要內心飽含深愛,才能克服職業倦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

用心對待教學工作很多細節。教學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各個教學

環節:備課、教學、課後反思、作業批改等等,單是備課一環就有很多細節要琢磨,作為新教師,我在文本研讀方面注重細節,如分析學生情況以更好地以生為本進行教學。另外,落實基礎不放鬆,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這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課堂不能減少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否則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將成會空中樓閣。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如:聽默寫、課前預習、課前背誦、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個別提醒、反覆強調等方法。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教師也應該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特別關注、持續關注、不斷鞏固落實。對他們的輔導,僅僅顧及個別還不夠,還要擴大輔導面。僅僅掌握國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學習態度還不夠,還要針對七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輔導。

用心對待師生關係這條紐帶。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自認為再優質的課堂仍需要學生的接受情況去檢驗。所以,對學生的瞭解應該由淺入深,瞭解他們的性格、習慣、優缺點、長短處,以配合教學工作,使得課堂教學、作業佈置、知識落實、問題分析、習慣養成等方面都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而瞭解學生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問卷調查,而應該致力於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這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感情基石。錢理羣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強調: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文精神,能夠給予學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真誠表達的習慣。

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作為一名新教師,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長之路,收穫之多令自己不勝感慨,那些關於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認識,除了自己的思考,還離不開學校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學校安排多次外出學習機會、有師傅的指導、有領導和同事的關心,有學生家長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謝!我會繼續努力,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

踏實用心便可以平心靜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內心修煉。因為教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見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過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積累中,平心靜氣的心態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持續進步和教師的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並不侷限於課本,能夠善於發現和運用教育資源需要一顆審美的心,因為教育離不開真善美的薰陶,需要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用心交流。平心靜氣,教育才會到達更高的境界。總之,還是那句樸實的話: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語文教育隨筆14

手捧愛心,面對學生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站在三尺講台上已經十八個春秋了。十八年來我始終懷着一腔熱情,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引領我的學生們一同成長,並肩前行,學生因為有我的陪伴而快樂,我因為有學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這些快樂與幸福的同時,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是教育的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學生的教育耐心細緻,使班級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以自己的熱情、自己的參與、自己的堅定意志,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參與意識,同時我和同學們在相處中也發生了許多故事。

一、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為了瞭解學生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課間、中午經常深入班級,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在校表現等等。通過與學生的.交談,我知道我班有好幾個單親孩子和留守兒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平時總是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一種母愛的味道和集體的温暖。但有時做班主任工作也

有疏忽的時候,前幾天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在語文課上搞小動作,被我發現後説了兩句,於是這個孩子就沉不住氣了,產生了牴觸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家裏都一個孩子,而且還很嬌慣,基本上不説也不打,由於我説他兩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後就極力的開導他,告訴他老師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強,一時間很難轉變過來,我就與他聊了幾句家常話,“最近你家裏有什麼事嗎?”他告訴我説:爸爸和媽媽經常吵架,前階段媽媽離開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個聾啞人,跟自己沒法交流,現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我感覺到眼前的這個孩子太可憐了,本應享受母愛的時刻卻變得孤單。於是在班級裏我就經常問一問他,課堂上多關心他,力爭走進他的心靈,在我的教育下,他終於轉變了態度,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了,也認真學習了。這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職業很特殊。

二、愛就是關懷。

我認為管理好一個班級的祕訣是真誠的愛每一個孩子,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也要愛,學習差的更要愛。平時我在班級中特別注重後進生,因為他們就像乾渴的麥苗,更需要雨露的澆灌,其實他們的身上也有優點,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挖掘,去發現。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就不愛學習,上課總是擺弄一些小東西。經我瞭解,這個女孩父母離異,跟着癱瘓在牀的奶奶生活。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放棄對她的教育嗎?不是的,其實她也有優點:做事細緻、書寫漂亮、愛做手工,於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機----每次學校發的通知我都讓她裁。我給她這種為班級服務的機會,從而讓她感覺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我還把學習最好的學生安排在她旁邊,希望在學習上能隨時幫助她解決難題。心想:我堅持長期這樣關懷她,她自身的缺點也會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進步。

三、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個性極強,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小時候是農村爺爺帶大的,沒有進行學前教育。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很差,課堂上總愛説話、搞小動作、接話、欺負前面的同學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絲絲好學生的影子,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調皮。前一段時間,美術課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學的辮子;有一天的信息課,他不去上,呆在教室裏打遊戲。我把這些事告訴了鮑校長,鮑校長跟家長溝通後引導我採取“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教育方法,和班級任課老師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課好好聽講、回家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評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為了幫助劉自強改掉壞毛病,我還讓他擔當班級衞生委員的職務來約束自己,對於他的每一個轉變,每一個進步,我都很珍惜,並及時加以鼓勵和讚賞。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劉自強一定會取得進步的。

總而言之,通過十餘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愛心來對待孩子;用誠心來打動孩子;用熱心去幫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對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孩子。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與每一位學生交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那些班級小事幹得有滋有味、快快樂樂,也一定能在平凡瑣碎中體味到特有的快樂和幸福!正如龔自珍所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語文教育隨筆15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

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麼事?經過讀文後,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庭。

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並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説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後學生終於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了甘羅善於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於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

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後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着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

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