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養生>中醫養生>

夏季中醫健康養生觀

中醫養生 閲讀(8.31K)

“天人和一”是中醫養生的指導理論,人要和自然界的變化相適應。在《素問.四季調神論》中記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人體陰陽和自然界陰陽變化是相一致的,人應在春夏時節保護體內陽氣的生長,在秋冬之時保養人體的陰氣,使體內陰氣得以收藏。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裏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説,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

夏季中醫健康養生觀

在談到夏天如何養生時,汪綺石在《理虛元鑑》裏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這裏再清楚不過地指明瞭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濕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夏季陽氣散發於外,相對來説體內陽氣反而不足,這時如果過於形寒飲冷,就容易傷害陽氣,所以中醫養生學強調,就是告誡人們夏季不能過於貪涼,否則可能導致很多疾病。

盛夏之時,與五臟中的心相應。暑邪傷人易導致煩躁、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等心神不寧的症狀。此時可適當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氣帶來的暑熱,又能清泄身體產生的內熱,也可服用辛涼散發或甘寒清暑的中藥,如菊花、薄荷、荷葉、金銀花、連翹,以利心火、散暑熱。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長夏,與脾相應。這個時候天氣悶熱,陰雨不斷,空氣中濕度較重,人比較容易感受濕邪,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就會產生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症狀,要防濕邪侵襲,長夏的飲食原則易清淡,少油膩,少甜食,要以温食為主,不要太寒涼,可在飯菜中多放些薑末;此時宜於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粥、冬瓜赤小豆湯等起到健脾利濕的作用。

夏季“防因暑取涼”,如《內經》裏所説“春夏養陽”,那麼如何顧護人體的陽氣呢?

首先要謹防冷氣病,是指由於人們久處冷氣環境下所患的一種疾病。輕者面部神經痛、下肢痠痛、乏力、頭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腸病等;重者會出現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現的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鑑於上述情況,人們在酷暑一定不要貪涼,尤其注意腹部的保暖。室內外的温差不宜太大,室內温度不少於25攝氏度;入睡時,最好關上冷氣機;冷氣房裏不要長期關閉,有條件時要常使室內空氣與外界空氣流通;當在室內感覺有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裏。

其次要防止飲冷無度,小孩脾胃嬌嫩,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飲料等,糖分又高,極易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長期食慾不振、腹痛、大便異常等症狀,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經期、產後更要注意,過食生冷不僅傷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宮寒症,甚至影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