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1.48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篇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

因為這一段時間來,不少小朋友的抽屜裏跳出螞蚱來,今天中午上學了,看到他們一個個説個不停,就叫他們出去捉螞蚱了。他們開始不信,幾個小傢伙看看我,似乎想看看我説的是不是真的。看我點頭,立刻蜂踴而出,喧鬧的教室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

一會兒,鈴聲響起,他們陸續走進教室,幾個首先進來的大聲説:“老師,我一個也沒捉到。”

“我沒有看到螞蚱”還有幾個一進來就向我炫耀他們的戰果。“我捉了一個大的”“我捉了好幾個”……

上課了,我讓他們自由説説。竹兒説:“螞蚱在草叢裏跳來跳去,我捉不到。”淼説:“螞蚱跳來跳去,讓我們很難捉,我捉了很多蝸牛。”怡説:“大螞蚱捉不到,小螞蚱跳到牆上去了。”鵬説:“我看見一個大孩子捉到一個大螞蚱,我也想靠自己的努力捉。”明説:“我看見的一隻螞蚱被別人捉走了。傑大聲説:“我在外面捉到一隻老螞蚱!”

我把那隻大螞蚱放在實物展示台上,讓大家看那隻大螞蚱。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老師,這隻螞蚱死了。”“嗯,看看它是什麼顏色?”“它身上有很多顏色”“有黃的”“有綠的”“有褐色的”……“咦,它身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顏色的?”我接着問道。淼大聲説:“我知道,隨着時光的流失,它變老了。”“它還不太老,你看,它身上還有綠色的。它是不老,又不小的。”鵬站起來説。

“呵呵,你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要好好想想,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我接着問。“春天”“啊,春天啊?”我問道,看到孩子們竟説不出現在的季節,我只得自己説:“現在是秋季了,你們看看周圍有什麼不一樣的?”“草黃了,”“我看到有些草還是綠的。”“草是人踩黃的'。”……孩子們的想法真的是與眾不同,“有時候草是因為人踩了而變黃。不過現在草變黃了是因為秋天到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們,螞蚱身體變成現在的顏色是因為它會變色,要變成與草一樣的顏色……”“我知道,這叫保護……”“色,不錯,説得好。”我接上來説道,“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動物也有這樣的保護色,小朋友們用眼睛多觀察,看看你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小動物。這個作業,現在不用回答我,等以後你發現了,再告訴同學們,好嗎?”

反思:從上面的內容來看,小朋友們似乎很不錯,其實並不然,我在上課時還是不時地停下來組織教學,這是個問題,不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我走。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2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着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着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3

在新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更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增長了知識。

特別是他們的資料讓我大開眼界。如學生的故事情節繪畫,他們有繪畫冊,仿寫詩歌會有詩歌集,仿編故事有故事書,學生日記、中高年級的讀後感,或做的手抄報,還有他們的讀書交流活動,老師的隨筆,老師的班級記錄等等。都做的特別的詳細、精緻。這説明什麼呢?如果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平時真正的體驗、實踐、落實,就沒有我們看到得堆積如山的成果展示。他們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實處。他們的老師、學生、家長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這條幸福之路上。

課間我們參觀他們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學生給我們主動介紹。他們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紹的也很有條理。讓我感覺到這羣小傢伙口才真好。這才是真正的體現了國小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

其實,我覺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級讀寫繪課中老師所講的一鍋石頭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正因為有了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辛苦着,收穫着,成長着,幸福着。我們才真正的走在那條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説段: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許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藴含着非常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所接觸的事物有了某種情感,才會產生表現這一事物的慾望和動機,要麼直抒胸懷;要麼將情感滲透、隱含在事理的記敍和論述之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精選在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醜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後天習得的。閲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讚揚和對醜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醜、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醜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閲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請看教材《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説:‘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杆上多停一會兒”。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麼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着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頭到遠觀希望多停留一會兒,無一不體現着對翠鳥的喜愛。“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現偏頗。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

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藴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閲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閲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鋭。總之,指導學生閲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4、在閲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在閲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鋭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説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着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閲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國小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應該承認,對閲讀教學的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4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

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練習,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所以,我在作業的設計上力求形式多樣,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不僅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用眼觀察。

觀察是積累的前提,學生往往會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可結合語文教學佈置一些觀察類的作業。如在學習第一單元有關春天的課文前,我讓孩子們去觀察生活中的春天,去傾聽春天的聲音,並且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畫出來。在學習本組課文的時候,孩子們自然興趣盎然,既輕鬆感受文章中描寫的春天,也能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所見所聞。再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我在班級裏組織學生一起觀察小蝌蚪成長的過程,孩子們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不僅學課文的時候有熱情,學得快,還在班級裏掀起了瞭解小動物的熱潮,孩子們利用網絡、書籍等各種途徑瞭解了各種動物的知識,蒐集了好多圖片,我也藉此舉辦了一次小動物圖片知識展。

二、用嘴調查。

節假日建議學生和父母一起外出旅遊、和同學在社區做一些社會調查,寫些簡單的“生活花絮”;學習了《烏鴉喝水》《稱象》等故事後,讓學生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弟弟妹妹或者是朋友們聽;在學了“保護環境”這一主題課文後,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調查採集活動,為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努力;學生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在生活周圍開展“找尋身邊的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説新聞;到大街小巷或上網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

另外,設計和佈置作業,應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作業,針對性地調控作業難度,使作業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照顧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從而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1、由易到難,注意知識層次。作業的設計和佈置要做到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從模仿到再造,再到創造性發展,做到環環相扣,拾級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作業與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式作業與練習,以利於新舊知識的聯繫,拓展學生思路,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作業與練習,以利於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技能的轉化。

2、針對學生差異,設置分層作業。只有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布置適合各自“最近發展區”的作業和練習,才能構成問題情境,有效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3、設置台階,放緩梯度。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材內容,將難度較大的習題進行分解或給予具體的提示,系統地規劃分步驟的練習,在學生對若干個具體問題作答後,再進行一次整合。這種難度分解的作業,可以使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逐級而上,一方面,提高他們完成作業的效率,減輕疲勞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們在負荷適當的情況下,達到作業目的。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5

海清是我比較喜歡的演員。沒看過海清主演的媳婦的美好時代,但大致內容卻是你不想知道都不行,以前愛看雙面膠,覺得對婆媳關係説得可真是太細微,王貴與安娜主題延續了雙面膠的緊張關係,媳婦的美好時代卻改弦易轍,婆媳之間除了互相的明爭明鬥之外還是有很多有趣的話題。若是放以前,我對婆媳關係一直是冷處理,覺得表面上看得過去就行。但一起住的時候長了,倒生出幾分母女的情分來。

和同事們意見相同,不到實在迫不得已,堅決不和老人同住。並不是説婆婆不好或是媳婦不好,就是和自己的母親住一起,時間長了也難免心煩何況還隔着肚皮的婆婆呢。老人愛嚼,年輕人愛靜,老人喜歡生活規規矩矩,但年輕人卻要隨心情生活。老人吃東西要軟乎乎,年輕人喜脆巴巴。這麼多的不同,聽起來就不得了,何況真正住在一起,這碰撞還不得讓地球毀滅啊。對老人,盡孝道是不能住一起的,若是人生通順,很少有人能站在老人的角度想問題的。

當我不得不和爸媽住一起的時候,我媽媽見着我就耳提面命:要體諒老人,千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老人不容易,你的公婆更不容易。聽得我耳朵起繭,母親説完這些話,還要哭上幾句:我那苦命的.....,往往都是以我不耐煩而結束。

和爸媽開始相處並不容易,對於他們處處要我以大家長的身分處理問題很是惱怒。咱一慣就是甩手掌櫃,突然要當家,而且還要高標準地當家,自然不習慣。有時和朋友聊天,不免抱怨:總有一天我要讓兩老回家。

現在我不這樣説了,若是兩老提出回去,我肯定不捨。人與人相處久了,自然有感情。何況我的爸媽確確實實都是為我着想。並不是和他們之間一點問題也沒有,可這問題和相處的和諧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感覺和婆婆真的有點象母女,能聊天,不高興了可以擺臉色,高興的`時候依着她撒嬌。

早期一上午課多,因為早自習,我一般是拿着燙好的牛奶往教室趕,中午回家,一開門我就會叫:媽媽,我餓死了。婆婆笑咪咪的:就知道你會餓,趕快,飯盛好了。婆婆愛看我狼吞虎嚥,證明她做的飯好吃。她做飯一直受到各方詬病,是她的一個心病。開始我吃不下去,每餐吃一點點。她一臉擔憂:你這樣不吃,可怎麼辦呢,我得想個法子給你開開胃。她慢慢改變以前不愛在菜裏放作料的習慣,開始讓菜的顏色好看點,菜的種類也多起來,雖然依然每天都有湯,清淡的菜也上桌了。而我也習慣了婆婆的口味,幾乎每天都會將自己吃得有點撐,撫着肚子叫:撐死了,撐死了。

天氣一躁熱,我和兒子就打被子,婆婆晚上經常到我們房間,我愛受驚,她一開我的房門就會醒來,只是我一般裝睡,感覺着她給兒子掖被子,幫我將被子蓋好,再輕輕將門帶上。任是一個心腸硬如鐵的人,在這樣細無聲的關懷下,還能如何!我愛吃阿膠棗,婆婆每次上街都會帶一些回來,阿膠棗在她眼裏是很貴的吃食,她是捨不得吃的。放在電腦桌上(白天我總是呆在書房),我想起來就吃一枚。她總是鼓勵我多吃:這個補血,你多吃點。

婆婆依然嘮叨,依然愛我一上網她就坐在我身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説着話。我開始理解她的寂寞,以前也理解但不包容。我這個媳婦的美好時代來嘍。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6

公居國小王蓮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廣泛吸收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做到教學相長,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和説,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在備課中,我既備教材備教法又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程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課件,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閲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裏、科組裏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

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衞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如何讓學生能從“閲讀”變為“悦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

首先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體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現在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己的需要。不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也應該加強聯繫。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説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如一些學生只會説而不會寫等,這都有待於進一步去提高。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隨筆9

我們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而學生是這個動態系統中的生命體,是充滿激情和想象的羣體,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經驗,帶着自己的思考和興致參與課堂,從而使課堂處於動態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善於調整教學計劃,適應變化了的實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草原》這篇課文。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我正要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受?”時,王琦同學冷不丁地站起來提出:“老師,我發現課文中有個病句。”

正準備回答問題的同學們刷的一下把目光轉向了王琦同學。我停止了提問,好奇地問道:“你説説,哪兒是個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皺着眉頭讀道:“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本來有點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發現,多美的一個“病句”,多好的一份學習資源呀!孩子們幼稚的“錯誤”,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於是就這一問題我讓全班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李曉婷説“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見什麼東西,就包括看不見小鳥。”江康雯説“這不是病句,是一種修辭手法?”劉傑説“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這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郭娟説“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強調。”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爭論着,他們已經對課文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討論中已經體會到老舍先生寫這樣幾隻忽飛忽落的小鳥,是為了突出草原當時的安靜,否則在熱鬧喧囂之中,誰還能注意到那幾只小鳥呢?況且又是忽飛忽落的小鳥!接着我又舉了一個例子,如:“閲覽室裏肅靜無聲,只聽見大家翻書報的聲音。”作者寫連翻書報的聲音都聽得見,有效地強調了閲覽室裏的“靜”,突出了大家專心致志看書看報的學習氣氛。此句並非病句,而是運用了“舛互”修辭手法,我就把這些知識告訴了學生。

同學們的爭論就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基於這種理念,只要我們要學會判斷、學會取捨,挖掘生成的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就能讓課堂因生成更精彩。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7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

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説,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徵卻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於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瞭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為後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第斯多惠説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經過引導及發興趣,多數學生讀得較好,而且讀得入情入境,特別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讀得比較傳神。

在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針對性,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

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一個片斷想象的環節,請學生想象齊王給晏子設下慶功宴的情景。使學生受到啟發。思維得到發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裏,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8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人又是個體,他有他自己獨特的一面,如果説讓人都一模一樣,我想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國小閲讀教學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就顯得猶為重要。國小閲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閲讀教材是作者的文學創作,國小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於説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作為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於分析並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複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當然也不是讓學生孤立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斷的判斷力相結合。如何培養學生閲讀教學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性語言,使學生全面發展。

1.豐富表象與培養學生語言的形象。

2.培養想象創造性的語言訓練。

(1)揭示關鍵詞語、句子。如《黃河象》中有這樣一段話:“老象的右腳正好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石頭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腳來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進河裏,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進去。”老象是怎樣陷進淤泥中的閲讀時就可以抓住“橢圓”“陷”“來不及”“一下子”“踏進”“踩”等詞語展開想象。《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一句概括性的.話:“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我們從中可以想象一個赤着腳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裏,躲在牆角下,飢寒交迫地縮成一團的樣子,多可憐啊!

(2)抓標點符號。如在《金色的魚鈎》一文中,老班長在生命垂危時,還囑咐三個小戰士:“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從這段話中的省略號和感歎號中,我們如果展開豐富的想象,老班長痛苦卻又堅毅的神情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也能進一步體會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的高大形象。

另外還可以利用概括性語句進行想象;根據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展開想象;細看插圖展開想象;針對課文結尾展開想象。

只有設計出靈活多樣的自主閲讀課堂,才能給學生一個充分自我展示的機會;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善於發現與創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我認為語文工作者都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確立學生主體發展意識,不斷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天地,營造學生廣闊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自主、主動參與,自主發展。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顆聰慧的心靈,都能善於發現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9

學年工作已經結束,我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學年中,我不斷研討教學方式方法,並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嘗試,有所收穫,當然也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現在將這一學年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研,提高業務素質。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此,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我積極向同年級組的教師學習,努力實施創新教學,積極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真正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學中,我努力鼓勵學生敢説敢為,引導學生能説會做,不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每一環節我都精心設計,力求做到學生願學。在集體備課中,我認真記錄,積極發言,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闡述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年,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功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

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另外,我還注重朗讀。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從而達到情感的昇華。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我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各種有益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既為深

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閲讀筆記,並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閲讀成果,通過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

五、不足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現在,我也正在不斷改正中。

總之,在本學年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嚴格要求自

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不斷開拓前進!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0

一、實。

首先是紮實,不流於形式。課堂教學需要效率,不管課改如何走,如何發展,注重的必是效率。如果沒有效果,在精彩的課也是白忙活。其次是真實,不玩花架子。課堂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舞台,主人是學生,主角永遠是教師,是教師貫穿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不表演、不虛假,教師實事求是把課教好,學生實實在在的.學到知識才是王道。

二、活。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課堂教學要關注的是孩子,高明的教師善於把知識點活了再交給孩子,並且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變化,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課堂是靈動的,氛圍是熱烈地,孩子是興奮的,效果自然是優質的。活的課堂,孩子才喜歡,才愛上,老師也會教的輕鬆自如。

三、新。

課堂教學要有創意,主要體現在教法的選擇、教學具的使用上。好的課總會讓人感到出其不意,驚奇連連,連聽課老師注意力都吸引了,何況是孩子呢?

當然,要是每節課都這樣,是不可能的,但是穩紮穩打是必須的,所以的總結了三句話:課堂是老師要真誠的笑起來,凸顯教師觀念的變化;孩子要有序的動起來,這是教法的變化;課堂要有效活起來,這是顯性變化。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1

閲讀教學中,學生只有讀進去,才能進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學生靜心讀書是教學之本,而教師對文本的分析只是枝葉。我們要把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用讀來穿針引線,帶動課堂。既要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閲讀方法,又要明確每次讀的任務,使讀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層次性、實效性。教師要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如默讀,既要教給學生概括要點、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語言、感悟思想感情、鑑賞評價的方法,又要訓練學生的閲讀速度,培養學生動筆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這樣,通過多次的閲讀實踐,學生才能具有閲讀能力。

隨着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閲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閲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裏,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説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説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着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脱離的孩子,望着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着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為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裏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2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着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我們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作為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很高的業務水平,很強的應變能力。反思近年來的國小高年級教育教學工作,有苦、有甜,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有付出,有思考,也有了不少的收穫。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

提和條件。雖然五、六年級是國小高年級學生,但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這樣學生能既輕鬆又愉快地學習,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

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功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競爭機制,採用記分制,給予先進獎勵。每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天早讀找一位學生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充分應用好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可以提供虛擬的教學環境,具備豐富的信息資源,具有便捷的討論空間,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在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個性特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具有充分自由、獨立的學習空間,有充足的時間動手動腦,這不斷促進學生增強自覺性,培養獨立自學能力和自主精神。

四、加強培優補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學生之間肯定存在着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品質。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3

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歎了。其實,興歎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説,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磨破腳皮,厚着臉皮,説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説,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20xx.10.5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4

有時候覺得讓學生理解那麼深有些拔高了,不過如果按高老師所説的那樣,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跳一跳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童話,小短文,那麼兒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有感情地朗讀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

不過這裏我想也存在一個最低的“道德底線”問題,即閲讀底線,我想課標所規定的正是這個底線,我們在確保每個孩子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有能力的孩子達到較高的水平。可是這種水平其實是一種聽讀的能力,並不是我們中高年級所要求的看讀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記性是極好的,他們往往在聽了老師或同學兩三遍的基礎上就能背出來,可是對於書本上的字,卻還是不通。常會有這種情況,孩子能背出這篇短文,但如果把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讀,卻讀不出來。

其實這就是中高年級老師所説的.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實際上是因為低年級孩子們的聽讀能力很強,可看讀能力卻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級着重的是看讀能力,於是乎就有了低年級讀書不過關的問題,試問讀正確都不過關,又怎能談有感情呢。其實中高年級老師又怎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級的時候,注意引導他們自己讀書,這樣一兩年下來,也許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看讀能力,讓聽讀與看讀同步提高。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

手捧愛心,面對學生時光荏苒,轉眼間,我站在三尺講台上已經十八個春秋了。十八年來我始終懷着一腔熱情,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引領我的學生們一同成長,並肩前行,學生因為有我的陪伴而快樂,我因為有學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這些快樂與幸福的同時,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是教育的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學生的教育耐心細緻,使班級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學生。以自己的熱情、自己的參與、自己的堅定意志,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參與意識,同時我和同學們在相處中也發生了許多故事。

一 、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為了瞭解學生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課間、中午經常深入班級,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在校表現等等。通過與學生的交談,我知道我班有好幾個單親孩子和留守兒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平時總是多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有一種母愛的味道和集體的温暖。但有時做班主任工作也

有疏忽的時候,前幾天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在語文課上搞小動作,被我發現後説了兩句,於是這個孩子就沉不住氣了,產生了牴觸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家裏都一個孩子,而且還很嬌慣,基本上不説也不打,由於我説他兩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後就極力的開導他,告訴他老師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強,一時間很難轉變過來,我就與他聊了幾句家常話,“最近你家裏有什麼事嗎?”他告訴我説:爸爸和媽媽經常吵架,前階段媽媽離開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個聾啞人,跟自己沒法交流,現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我感覺到眼前的這個孩子太可憐了,本應享受母愛的時刻卻變得孤單。於是在班級裏我就經常問一問他,課堂上多關心他,力爭走進他的心靈,在我的教育下,他終於轉變了態度,上課能夠認真聽講了,也認真學習了。這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職業很特殊。

二、愛就是關懷。

我認為管理好一個班級的祕訣是真誠的愛每一個孩子,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也要愛,學習差的更要愛。平時我在班級中特別注重後進生,因為他們就像乾渴的麥苗,更需要雨露的澆灌,其實他們的身上也有優點,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挖掘,去發現。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就不愛學習,上課總是擺弄一些小東西。經我瞭解,這個女孩父母離異,跟着癱瘓在牀的奶奶生活。這樣的孩子就應該放棄對她的教育嗎?不是的,其實她也有優點:做事細緻、書寫漂亮、愛做手工,於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機----每次學校發的通知我都讓她裁。我給她這種為班級服務的機會,從而讓她感覺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我還把學習最好的學生安排在她旁邊,希望在學習上能隨時幫助她解決難題。心想:我堅持長期這樣關懷她,她自身的缺點也會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進步。

三、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我班的劉自強同學個性極強,由於家庭的.特殊情況,小時候是農村爺爺帶大的,沒有進行學前教育。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很差,課堂上總愛説話、搞小動作、接話、欺負前面的同學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絲絲好學生的影子,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調皮。前一段時間,美術課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學的辮子;有一天的信息課,他不去上,呆在教室裏打遊戲。我把這些事告訴了鮑校長,鮑校長跟家長溝通後引導我採取“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教育方法,和班級任課老師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課好好聽講、回家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評教育學生時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為了幫助劉自強改掉壞毛病,我還讓他擔當班級衞生委員的職務來約束自己,對於他的每一個轉變,每一個進步,我都很珍惜,並及時加以鼓勵和讚賞。我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劉自強一定會取得進步的。

總而言之,通過十餘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愛心來對待孩子;用誠心來打動孩子;用熱心去幫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對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孩子。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與每一位學生交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那些班級小事幹得有滋有味、快快樂樂,也一定能在平凡瑣碎中體味到特有的快樂和幸福!正如龔自珍所説:“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