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集錦15篇

閲讀 閲讀(1.2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集錦15篇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願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為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為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佔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滑稽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誇張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將專注的目光投向於你。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教材爛熟於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多鼓勵,多賞識,讓學生在學中變得自信

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為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悦,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説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 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3.注重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是隻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國小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慾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性。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信息激情並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閲讀興趣。

4.注重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慾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説、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2

國小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是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的需要。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認為通過以下幾點可以培養國小生的説話能力。

一、培養學生説話的興趣,激勵學生大膽説話,獨立説話。

談話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會不會聽他人發言,善不善於在聽中發現對方的情緒意圖,善不善於捕捉對方談話傳遞的信息。人們的語言交際活動,有一半時間是聽。在現代社會中通過聲音傳播,保留信息的渠道發展很快,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聽”的能力。作為一名老師,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呢?對於剛剛入學的學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的心理願望。但由於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到的是那麼多不認識的老師和學生。就容易變得怯生生的,想説又不敢説,這就要設法在説話訓練中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內容作為訓練學生説話的材料。

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聽一些感興趣的故事,聽完這些故事以後,讓學生重複講這些故事,看學生中哪一個説得最好,記得最快。老師要適當地表揚説得好的學生,説不好的學生要多多鼓勵,不要打擊他們,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敢説、愛説了。聽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對聽説產生了興趣,才能在大量説話實踐中學會説話。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説話習慣,是形成説話能力的重要條件。

國小生語言是在豐富的生活中自然發展起來的未經系統訓練,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該説話時隨便插嘴,該説話時又不説”的現象。這就需要老師注意培養學生養成以下幾點説話習慣。

1、 他人説話時不妨礙,能靜聽他人説話。

2、 他人説話時注意聽,瞭解他人説話的意思。

3、 對他人講的話,若有疑問,會提出質問。

4、 能聽懂他人説話的內容,而且能記住。

5、 説話簡潔,不拖泥帶水。

6、 始終一貫,不前後矛盾。

7、 圍繞主題,不離開中心話題。

8、 説話得體,詞語適當。

9、 音調清晰、流暢、不口吃等。

以上幾點學生若能做到,就説明學生也具備良好的説話習慣。

三、結合教材,結合教學進行説話訓練。

教材是説話訓練的依據;教學是説話訓練的主要形式。對於國小來説,首先是以教材教學為本來進行,具體做法有:

1、利用聽話訓練,進行説話訓練。利用聽話進行説話訓練是教學中一個應該重視並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聽得清楚、細緻、準確,才能説得全面、周到、深刻。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聽話習慣,説話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結合課本上的插圖,進行説話訓練。在國小低段,有許多插圖。教學這些圖畫時,老師要引導學生説出這些圖畫的內容,通過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説話。

3、在識字、學詞、學句中訓練説話

在識字、學詞、學句的訓練中抓住説的訓練。如教“紅”字時,先讓學生説音節中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其次説結構。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部首是什麼。第三把這個“紅”字組成詞,並用這個詞説一句話。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不斷訓練,日積月累,學生的認字能力,造句能力,説話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結合課文訓練説話。

課文是訓練説話的依據和主要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識字,識詞,通過朗讀課文內容,知道要認識的字出現在那裏,是什麼意思,然後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從字、詞、句、段、篇的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知道不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話,以及怎樣才能把話説完整、説準確。

四、有意識地組織和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訓練説話。

組織講故事、續編故事説話,通過遊戲訓練説話。結合學校、班級的活動訓練説話,進行隨機的説話訓練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

五、重視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

老師的語言示範作用在説話訓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語言,模仿性很強,老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不斷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提高自己的説話能力。在堅持説普通話時,表情動作自然大方,表達意思完整清楚,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語言抑揚頓挫等方面都應起示範作用。

總之,聽説能力的培養,是國小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幾點是我在訓練國小低段學生聽説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説出來與大家共勉。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3

接到通知。學校對新任教師的培訓一直很嚴謹,有時候確實會忙的不知所措,但靜下心來想一想也正是這樣忙碌的生活充實了自己,自己也在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本學期學校的一個重要工作安排就是公開課,每個老師講一節主課和活動課。接到通知,覺得很興奮,這是一個提高自我的好機會。

確定課題。正好該講第五課《古詩兩首》,準備講第一首《梅花》,開始蒐集資料,寫教案、做課件,自己對着鏡子練,準備好了一切跟同事曹姐姐説我要講古詩。曹姐姐建議説古詩不太好講,考慮到我們學生的智力情況,講課文會好一些。又問了教研組長,張姐姐也是建議講課文。又請教了幾位老師,最終選定《雷雨》這篇課文。首先,從選題這個問題上明白了,不懂要多問,不能埋頭苦幹,不講方法只會事倍功半。

上報時間。開始上報課文和講課時間了。心裏暗想:我教學經驗不足,要是聽完其他老師的課自己就更加沒有自信了,所謂不知者無畏。最終決定報第三個講。又一次開始寫教案、蒐集圖片、做PPT、空講,做完了一切準備工作把教案和PPT打出來拿給教研組長看,張姐姐給了一些建議,又諮詢了之前講過這篇課文的老教師,兩位老師提出了一些問題,我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第一次講公開課,心裏沒有底氣,這些不自信被兩個姐姐捕捉到了,一番鼓勵的話讓自己撿起了自信。回到家裏把教案和PPT進行修改,再修改。

公開課前一天。聽了四年級的公開課,鄧老師講的特別好。記錄下了這節課的精彩之處提醒自己學習:1、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C組同學很積極2、老師的思路非常清晰3、課堂生動挺有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4、由易到難,層層遞進5、轉折過渡自然。這些都是自己要學習和注意的地方。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所有的學生似乎更加敬畏班主任,語文老師中只有我不是班主任,趕緊跟我們班的班主任老師商量,讓她看教案和PPT,她比我更瞭解我們班的學生。王老師説:“中午我不回家了,你講一遍我先聽聽。”另一個老師也過來聽課。講完後,提出了最大的問題‘PPT’出現的問題太多。背景太亂、太花,卡通人物和景色背景混搭太亂,一個環節也不太合理。我覺得這些建議很有道理,下午又重新修改了PPT,重新下載視頻和圖片,整好後已經七點半,到教室裏試課件,發現還有問題,插好的視頻聲音都無法播出。又重新整理,八點多離開學校,天已經黑了。路上把設計好的課默默講了一遍。到家後開始改教案熟悉PPT,忙完後已經凌晨了。把課又講了一遍,安心多了。

公開課來臨。早上六點起牀,路上把課文默講一遍,到學校進教室再試PPT,前天晚上整好的PPT聲音和視頻又出現問題,重新插入一遍,試講一遍。講完後預備鈴響起,學生們進教室。開始打掃教室、搬凳子、檢查學生校服、拿錄像支架……上課前先和孩子們一起做了個小遊戲,開始授課。奇怪的是竟然沒有緊張,一直微笑着講完了整節課,沒有出現應對不了的問題。最讓我驚訝的是一個C組的孩子,平時不積極參與課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但是這節公開課卻表現的非常好,為C組設計的問題他每個都能積極地回答出來。我不怕孩子們説錯,只怕孩子們不説。我喜歡積極活躍的課堂,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每個孩子都能覺得輕鬆。這節課沒有緊張或許是因為自己一直保持着微笑吧!一直以來都覺得笑能給自己力量。

公開課後。下課後去找校長、教研組長評課。校長提出了幾個問題:1、講長篇課文時課前先複習一下生字。2、不能急着講內容,要點點滴滴地注意到學生。3、抓住A組的,看住B組的,重視C組的,關注調皮搗蛋的。4、在給A組佈置任務時,也給B、C組佈置任務,讓每位學生有事可做。其實,自我感覺也是有點顧此失彼了,一節課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而目標就是讓A、B、C組的同學都能有所收穫;教研組長評課:1、體現出了教育機智,沒有忽略孩子們提出的問題。2、結構設計的合理3、對學生的評價有針對性。校長和教研組長都説了鼓勵的語言也給出了建設性的建議。我也進行了自我反思,對學生的關注度確實不夠,沒有實施一定的獎勵措施。但整體來説,這節課學生和我的配合很好。PPT的製作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沒有人調皮惹事兒。

公開課是平時上課的一節縮影,一節公開課體現的是日常的教學。這節課出現的問題更是平時上課需要注意的地方,老教師的點評加上自我反思,確實讓我成長了很多,教學僅僅用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方法。遇到問題多向老教師請教,“有師引路”比摸着石頭過河的效率高的多。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4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 詩人肖光説:“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詩的教育,是催生中華民族新一代美學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機。”在現行語文教材中,最受學生歡迎的,除童話外非兒童詩莫屬了。兒童詩語言稚嫩活潑,感情直率明朗,敍事生動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為一體,觀兒童之所觀,思兒童之所思,感兒童之所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創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兒童詩的特點,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新水平的目的呢?結合近日對語文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教學,我認為,創造生動的情境,引導孩子用心靈去感受詩中情感,在詩情與童心的融匯交流中產生共鳴,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鳴

本課的兩首兒童詩一為《我想》,一為《童年的水墨畫》,都是描述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純真、細緻的內心,與學生息息相通。因此,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是體會兒童詩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學生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想》一詩行文跳躍,想象大膽奇麗,表達了一個孩童內心的美好願望,極富韻律美,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是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做到初讀了解詩的內容美,賽讀感受詩的節奏美,默讀想象詩的意境美,品讀體會詩的語言美。在反覆地誦讀中,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到詩中表達的綠化環境、美化春天、探索奧祕、讓世界更美的純真願望。品讀時,孩子們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這些生動的用詞,感受到了“悠啊,悠……”“長啊,長……”“望啊,望……”“飛啊,飛……”

這種強烈的韻律美,並在教師課件製作的“柳絮飄揚、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進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這一問,使學生與詩中孩童一起展開想象:“我彷彿看見了草地上盛開着五彩繽紛的花兒,孩子們高興地唱着春天的歌謠”;“我看見了一棵棵茂盛的樹長起來了,綠蔭如蓋”;“藍天飄着白雲朵朵,令人神往”……孩子們的心靈體會加深了,童心與詩情迸出了火花。學生與詩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鳴,自然而然體會到了詩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為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二、共鳴中再創造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尤其是兒童詩的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個體感悟、交流溝通、放飛想象的空間。

兒童詩的篇幅不長,語言精煉,留有許多空間可供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補充再現美的詩境,使詩的內容更加充實。《我想》最後一節寫到:“我想飛到更遠的地方去,不過要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教學時就能夠藉此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孩子還想飛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寫一寫嗎?”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教師啟發學生回顧童年:“詩裏用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斷,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吧。”

兒童詩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有其獨到之處。這將成為我們繼續探索研究的又一個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兒童詩從學生的筆下流瀉而出!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5

我們不是常説要做科研型的教師嗎?那麼,就從研究自己的教學開始吧!堅持寫課後記,能促使我們自覺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及時地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總結教學經驗積累素材。如果我們堅持幾年、幾十年,在積累中探索,在探索中積累,必將獲得累累碩果。

課後記寫些什麼呢?當我們教完一節課以後,常常在頭腦裏“過電影”,重視教學過程。有時我們會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課上出現的生動活潑的場面感到欣慰;有時也會為不諧調的教學活動感到苦惱。這時若能及時分析教學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學規律。具體説,課後記可以記載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如,教給了學生哪些學習方法,進行了哪些語文讀寫實踐活動,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造思維方面做了哪幾點工作等等;還可以記載在教學過程中是怎樣解決重點、難點的,選擇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設計了什麼樣的板書和練習,從中摸索出哪些規律等。至於學生的質疑和獨到見解,凡能反映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和學習深度、廣度的,更有必要選記下來。此外,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學生練習中的錯例,或教師偶發的感受,也可以寫上三言兩語,作為以後教學研究的參考。

寫課後記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加批註。這是寫課後記最常用的、簡便可行的方法。教師可在備課筆記的空白處,對應某個教學環節,不拘形式地加以批註。以便日後翻閲批註引起回憶,繼續深入研究某些問題。

首先可以從教師教的方面加批註。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後學生興趣盎然、主動積極、思維活躍、討論熱烈;而另一次提問,學生卻困惑不解。我們可在問題旁邊分別加上這樣的批註:“巧設疑難,造成了懸念,學生思維很活躍。”“茫然困惑的眼神,傳來一個信息:問題難度過大,學生無法理解。”等等。這些“批註”對我們今後如何設計提問,無疑是一種啟示。

從學生學的方面也可以加批註。如,學習《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時,有個學生講:“我發現課文裏兩句話中的兩個‘才’字意思相反、一是‘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句中的‘才’講事情發生後結束得晚,表示時間很長,説明邱少雲經過了長時間烈火燒身的考驗。還有一句寫‘從發起衝鋒到戰鬥結束,才二十分鐘’這句話中的‘才’表示時間短,説明志願軍懷着滿腔仇恨,很快拿下了‘三九一’高地。”這個學生通過細讀推敲,懂得了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會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們可以記下學生的見解,加上批註:“領會多深啊!結合語境品評詞句,準確地理解了詞的含義。”這樣的深刻見解,可以彌補教學的不足。

(二)記實錄。課堂上有些精彩的“鏡頭”,如,師生對話、學生爭論、評議探究等令人回味的情況,選擇教例片斷及時記下來,確實能為研究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供具體的材料、如,我教《手術枱就是陣地》一課,記錄了這樣一個教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白求恩説的“我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不是你們的客人”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白求恩當時想到的是誰,不是誰;想到的是什麼,不是什麼。請用一句話,按“是……不是……”的句式講出來。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戰士,而不是他自己。

生:白求恩想到的是傷員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記下教學片斷後,還可寫點感受:“緊扣教材進行語言訓練,使學生學之有序、練有思路,在訓練中進一步感受白求恩的忘我精神。”

(三)寫體會。在平日加批註的基礎上,經過一個階段(如教完一單元),將自己的日常記載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寫出體會最深的一點,這對以後的教學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我教《小馬過河》一課時,使用了能活動的直觀教具,教學時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流動的小河、會飛的小鳥上,而對畫面的主要部分及老師的.設問卻不大感興趣。課後,我認真分析《小馬過河》教具運用之所以失敗,在於畫面背景圖上,鮮明具體的感性細節過多,分散了學生對主要對象的注意。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補充了教學體會:“……如果學生缺乏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感性認識,難以開展抽象的思維活動,而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利用畫面或其它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但並不是任何直觀性,也並不是任何條件下的直觀性,都為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創造有利的前提。”

教師通過寫體會,尤其是分析認識自己教學中的失誤,會使自己更加聰明起來,考慮問題更周到一些,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克服失誤中得到提高。

要寫好課後記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應該重視點點滴滴的記載。因為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規律的掌握、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有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實踐。只有點點滴滴積累,才能積少成多,由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第二,要不惜花費時間,堅持記載。雖然平時記載需花時間,卻能積累資料和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從長遠角度看,能使自己更熟練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個時間的花費是值得的。

第三,重視教育理論學習。只有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把我們在實踐中取得的點滴經驗教訓,加以系統化,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否則,即使有好的經驗,也會視而不見,任其流逝。

總之,通過寫課後記,將促使我們積極進取,成為不畏勞苦的探索教學規律的有心人。這確實是件極有意義的工作。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6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國小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國小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髮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不要老師被老師牽着鼻子走,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由自發轉為自覺。

2、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閲讀量決定着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閲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閲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的信息刺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進入中學打好基石、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中學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在國小高年級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改變那種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是當教師放手後無所適從。要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教學密度,增加練習數量,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獨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國小會樂觀積極地對待學習,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切忌在國小階段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我想,當每個清晨國小生睡眼惺忪,爭開眼睛第一句話就説:我想上學,竊以為那

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7

一、語文課堂應該是簡單的

學生A:喜歡上簡單的語文課,安靜地聽老師講課,語文課上,老師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來引出課題,或者教授一些字詞。

學生B:我喜歡每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因為它比較簡單而不乏生動,我容易聽懂。

學生C:如果有難的閲讀理解,老師要慢慢講。

的確如此,什麼時候我們的語文課能如孩子所言簡單的,他的學習興趣肯定也將大增,簡單的、易學的'知識,學生學了,容易懂,獲得的成就感也就增加,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習是很棒的呢?

也有學生向老師提出可以利用“猜謎,遇難題時可以慢慢講”等有效策略,來教學“簡單”的語文課,我想我們平時真的需要了解學生的想法,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問題提出,要適時地等待,等待就是給學生慢慢思考的時間,要相信我們的學生,信任學生,“簡單”的課堂其實離我們不遠。

二、語文課堂應該是有趣的

學生C:上一些課本之外的語文課,説一説有趣的語文知識。

學生D:我喜歡有趣的語文課,回家作業也是有趣的。

學生E:語文課上希望既能學到知識,又有讓我們開心的趣味競賽活動。

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相對來説,似乎給人一種枯燥、單調的一面。其實我們可能沒有理解語文本身,語文知識很多都是有趣的,即使是所謂的字詞的默寫,文學常識的積累,我們也可以挖掘出其有趣的一面,只不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老師執拗於每個學生的作業、課堂的紀律,一旦有學生開小差或是作業不做,容易大動肝火,有趣的一面也被“抹殺”了。

從學生的想法出可以看出學生對有趣語文的渴望,學生C説的上些課本之外的趣味課,我們其實可以做到,我們的課前兩分鐘積累不就能這樣做嗎?至於語文課上得競賽活動,這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對教材研讀,設計好有益於教學,又能讓學生得益的競賽。

三、語文老師應該是可愛的

學生F:我喜歡在上課時老師對我們嚴肅些,下課時老師則變得和藹可親。

學生G:能每節課讓我們大笑,老師很温柔。

學生H:我希望週末時老師給我們一句祝福!

很多孩子都説我上課蠻嚴肅,不太笑,不過一旦不教這個班了,孩子們還是會常常來看看我,私下裏我還是希望和每個孩子成為知心朋友。擔任班主任的時候,體鍛課時,我經常和學生一起玩一些遊戲,打打球。有孩子升國中了,記得我,印象深的就是這些遊戲,我想,老師應該可以和孩子們成為朋友,好朋友。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8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説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説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説,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説:“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説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説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繫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為教室裏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着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閲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説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説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説,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説:“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説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説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9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槓槓去維繫,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説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當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僅應當是有效率的,也應當是有靈魂的。”

今日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着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着閆學教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着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着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温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説誰都會説的套話,説違背心意的話,説所謂的標準答案,説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本面前,建構自我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着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閲讀文本的“十分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裏流溢出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捲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必須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衝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我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髮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我: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齊來做幸福教師吧!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0

當上班主任才一年的時間,所以當上輔導員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不過説起我們班的那幫孩子還是很可愛的,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在你的講台上放上幾顆糖,要不就你下課的時候幫你把講台理乾淨;可是他們也有不聽話的時候,在上課時有一些小朋友不專心,玩一些不是上課時能玩的遊戲,有時講過好幾次的作業題目還是錯的……這一切都讓作為班主任的我很生氣,不過想想他們的年齡,還有他們那一些可愛的地方,真是讓我又想氣,又想笑,所以就想讓他們也擔心一下,和他們約法三章,只要他們一個星期乖乖的,不出現什麼大的問題,我就讓他們好好的玩一節課。當然這裏的玩不是去室外玩,而是在教室裏玩有意義的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的。

這個星期他們還是很聽話的,沒有出現什麼很大的問題,所以他們來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隊課。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麼可以上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準備,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弄好,可是讓我來定吧,他們也不一定會喜歡,所以班幹部要開個小會,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想進行一次背詩比賽。想想也不錯,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主題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去準備去了。我們接觸到的詩,李白和杜甫的比較多,所以讓全班分為兩大組,一組是背李白的詩,一組當然是背杜甫的詩咯,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吧。

時間過得還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隊課的時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們很重視這次活動。當我正式宣佈活動開始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已經沉不住氣了,想要把對方壓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聽不到,現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這樣是不行的,你們這樣讓評委怎麼評呢?”我的一聲大喝讓他們安靜下來了,於是我只好讓他們派出代表,讓代表説出題目,組員進行集體背誦。這個法子果然有效,活動就這樣下去了。

兩邊都不服輸,一邊的聲音響了一點,那邊的聲音就更高。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熱鬧,我都不知道原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的聲音還是那麼響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時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沒有這麼響了,哎,還真是要靠興趣的。

時間在他們熱鬧的背誦聲中逃走了,很快時間就到了,要評比結果,因為比賽不能沒有結果啊,可是發現兩邊背的一樣多,所以兩邊都是冠軍。小朋友們還是意猶未盡,我們約定下次在玩這個遊戲。

我想他們應該知道要上這樣的課需要他們什麼樣的表現,果然在以後的幾個星期,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聽話,讓我以為他們都一下子轉性了呢,不過想想也對,對於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的,對於他們還不是很感興趣的事,想得到他們的青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這個就好像我們的學習一樣,只要讓讓學生對讀書有興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會做,如果他們還沒有興趣,那麼不管你説什麼、做什麼,他們也不會來理你的。所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他們的天性還是很可貴的。

從那次班隊課以後,我就在找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每找到一種,就讓他們去試,現在我和他們是走得越來越近了。慢慢的,我想總有一天他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到那時就不用我操心了,希望這一天快快來臨!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1

苦澀並快樂着

──我和我的孩子們

安徽阜陽市潁州區鼓樓國小 高學雷

窗外下着雨,淅淅瀝瀝的。六月的雨不應該是這樣“纏纏綿綿”的呀?

我手捧着一本“特別”的留言簿,説它特別,是因為它既不是我師範同學的臨別贈言,也不是親朋好友的勉勵話語,而是我班剛剛畢業離我而去的六十個孩子給他們的“頭兒”寫下的悄悄話:

“老師,畢業會上,我真想當着同學們的面,喊您一聲‘爸爸’!兩年來,我已經記不清您多少次風雨中騎車送我回家,只記得您那為我遮風擋雨的寬寬的脊背!是您讓我學會了責任,學會了堅強……”

──萬思媛呀!我已經把你當成了我可愛的女兒。你是一個命苦的孩子,父親被癌症奪取了生命,母親卻遠嫁他方!只有你守候在卧牀不起的爺爺身旁,你是一個懂事而又堅強的孩子,成為我市“十佳少年”理所應當……

“‘頭兒’,告訴您個祕密:今年愚人節你被澆個落湯雞,那可是我‘小諸葛’的伎倆……”

──周楚君,原來是‘小諸葛’你的‘餿主意’!整天東戳戳西搗搗的,不過惹了‘馬蜂窩’哭鼻子的可都是你喲……

“老師,還記得嗎?我的第一篇習作《我的'“怪味”老師》發表了,真得感謝您呢!不僅僅是因為您就是文中的主人公,而是您認真幫我修改,加上您精彩的點評,讓我圓了當小作家的夢想……”

──“小博士”唐策呀,我還得感謝你呢,你兩次指出了我知識的盲點,讓我真正明白教學相長的真正含義……

“老師,您……”

──孩子們,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但你們羽翼漸豐,定能搏擊長空!

……

揉揉濕潤的眼圈,抬起頭,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彷彿是孩子們在與我竊竊私語。我的心呀,苦澀並快樂着!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2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着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裏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説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裏,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着眼睛説。

我鑽進書房,又捧着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着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着”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説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峯。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3

指導學生的寫作對很多教師而言是一塊心病,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許多老師都花了很多心血,但收效不甚理想。通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結合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本人認為國小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不積跬步難以致千里,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都要求學生背誦並在寫作時加以靈活運用。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在新課標指導下編排的許多課文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也很生動優美,描寫細緻入微,因而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能為寫作做好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2、通過寫日記來練筆。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出學生的真情實感。比如:每組織學生參加一次遊玩,搞完一次大掃除,班上奪得某種榮譽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還可以寫寫自己當天的心情或對某種現象的感慨等等。可能很多老師都要求過學生堅持寫日記,可是能堅持每日批改日記的老師又幾個呢?正是因為老師只佈置卻不批改,所以學生過了一段時間就沒興趣去寫了。因而我認為老師堅持批改學生的日記也是學生練筆的一個動力所在。改日記也是一種樂趣,能與學生交心,學生當面不敢説或不便説的話都喜歡寫在日記裏。我也把我的看法我的觀點批在日記後面,時間長了,許多同學希望老師早點改他們的日記,解答他們心中的迷惑,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悦,這時學生就覺得寫日記是一種樂趣了。

二、注重學以致用,隨時將語文教學與寫作練筆相結合起來。

國小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激勵能讓一些不敢寫作文的學生及時得到鼓勵,樹立起信心。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4

學困生一向是教師們頭疼、也是最疑惑的癥結。尤其是高年級的學困生,其“困”之程度更為明顯,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特徵:

1、困之廣。從橫向的角度上看,幾乎門門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從縱向的角度上看講,學困生幾乎每個知識體系都極其薄弱。比如數學,學生的應用題分析潛力、解題潛力都很差;同時,計算潛力、背誦潛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頑固。學困生是補了舊知識,落了新知識,補了新知識,舊的又忘了。新新舊舊,步步薄弱,一旦脱節,就會全部潰散。

那麼,學困生“困”的最本質原因是什麼呢可歸為兩方面原因:

1、理解語句、題意的潛力十分差。

學困生對於文字類題目十分打怵,首要問題是讀不懂什麼意思,然後才是題的思考方法。所以教師們對學困生補習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點、有突出的先給學生讀題,然後再對題意作進一步的“翻譯”解釋,最終才是思路上的導入。

所以,“翻譯”題,明白題意,是學困生的首要障礙。

這就是為什麼,教師給學困生講題,學困生當場就明白,但,一旦脱離了教師的“翻譯”,把有關的“白菜”題換成“蘿蔔”題,學困生就會困陷於“讀不懂”的狀態中,又迷糊了。

2、沒有獨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維分析體系。

應當説,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幫忙,幾年學習下來,每個學生的思維中都會逐步構成比較獨立的、適合自我的問題思考模式,這種模式日積月累,便會構建成具備學生個人特徵的思考體系。這種思考體系猶如一個“無形”的加工廠,一旦建立,學生就會依照它的“運行”規則進行有序地思考和問題解決。並且,越是到高年級,這種體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維體系構建的質量決定了學生不一樣水平的發展,決定了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化。

所以,學困生“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我獨立、成熟的問題思考體系。由於體系沒有建立,所以,他們務必依靠於他人的幫忙,“翻譯”且“解釋”問題本身和問題的深層次含義。日子久了,他們的思考體系依舊是支離破碎,不成一統。

例如,對於應用題教學。一般狀況下,學生用1~2遍的默讀即可明曉題意,並且能迅速捕捉到題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識區域及明顯的數量關係。但學困生則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閲讀方可明白題意。從這個階段看,學困生就會落下一大截。在接下來的分析解決中,大部分學生會利用自我已有的認知結構及自我特色的思考方式來接答題。所以,不一樣的思維體系決定了不一樣方法的解。學困生則較為困難,他們“碎片”式的思維體系只能助他們解出一步或兩步來,也決定了學困生很難列出綜合算式來。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學生語言的學習是理性分析潛力完善與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

1、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從低年級就要加強每個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從近期的角度來講,解鈴還需繫鈴人。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注意減少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為,教師少讀題、少釋題,讓學生自我去想。

3、增加學生説題潛力的訓練和強度。即學生看過題之後,能大體説出題意。透過説題,能夠鍛鍊學生的概括潛力和抓重點的習慣,低年級起,能夠每一天讓學生練習用數學語言説一句話。這樣日積月累,就會逐漸構建起學生自我分析問題的思維體系。

有一句話講得好“恨鐵不成鋼”。既然每一個學生都不可能轉成鋼,那我們能夠進我們的最大努力,讓學困生轉成一塊好鐵。

國小語文教師隨筆15

今天早上,課代表送過來週末作業,然後告訴我,“老師,有幾個人都沒有寫作文,交上來的是空本。”我回想起來了,上週五放學,我佈置一項特殊的作業:讓學生根據習作要求,先找找範文,讀熟練,然後借鑑範文,模仿寫一篇習作。

多年讀書的感悟告訴我,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檢查過交上來的作文,我感覺,這部分學生有潛力,他們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20年後某一天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將會發生怎樣的情景。“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感受在作文裏充分體現出來了,有些寫家鄉的住房、道路變化,有些寫出了城市綠化的變化,有的則由自己看到一件用舊的沙發,回想祖孫三代人居住的環境的鉅變,唱出時代進步的`頌歌……他們寫出了內心的感受,真好。

然後我又看了幾個“空本”習作,其實不是上面什麼沒寫,而是習作敷衍了幾句,就交給我了。我找到這幾個,問“你們週末怎麼沒好好讀讀書,寫寫呢?”一個説“沒有書”,一個説“不會寫”,一個説“找不到”,還有三個不肯説。看到他們有為難情緒,我告訴他們,“要想做好,總會有方法;不想做好,總會有理由。”“先問問自己,想不想寫好?”孩子們聽了,都表示自己願意寫好。

其實,我相信他們可以寫好,就是沒有方法,沒有決心寫好。我幫助沒有借到的孩子借了兩本書,(其他幾個是自己借的,已經在讀着。)指導他們好好讀幾遍,讓他們説説人家是從哪幾方面寫的,按什麼順序寫的,怎樣把以前背過的句子用上,在談話中,孩子們思如泉源,我看到孩子們有話可寫了,就要他們趁熱打鐵,趕快動筆寫。果然,半個小時過去,他們也能交上自己比較滿意的習作了。

孔子弟子三千,注重“因材施教”培養出了七十二賢人,教育這些孩子,我也要腦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