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學習 閲讀(3.19W)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中元節,是華人很重視的一個日子,民間傳統節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以下分享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1

一、祭祖

民間傳説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祖先的靈魂會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孫,所以人們就需要祭祖。祭祖的儀式有很多種,或者上墳燒紙,或者在家供奉祭品,或者放河燈。有的地方還有一些特定的儀式,在這天晚上接祖先靈魂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供養祖先飯食,一直到七月底送回為止。

二、中原普度

民間傳説人死後會變成鬼魂,遊蕩於天地之間。中原普度,就是為了祭拜那些沒有後代子孫祭祀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温暖,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博愛”思想的一種表達形式。人們在農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之間,會擺出各種祭品祭祀這些鬼魂,並祈願平安吉祥,風調雨順。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三、放河燈

放河燈,也稱“放水燈”、“放江燈”,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因為這種燈的底座經常是用紙片、木頭做成蓮花瓣形狀的,甚至有時候就直接用荷葉做成底座。放河燈的時候,人們點燃燈座上的燈盞或者蠟燭,任其在江河湖海中漂亮浮沉。傳説這樣就可以將一切亡靈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2張
  

四、放焰口

放焰口是一種佛教的儀式,是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餓鬼的法事。按佛教的説法,向餓鬼佈施食物就叫作放焰口。法事結束後,人們還會在自家門口燒香祭拜,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五、投標福物

中元節祭祀活動結束以後,還有一項娛樂活動——投標福物。這些福物都是組織祭祀活動的會員以及熱心人士捐贈出來的,品種花樣很多,比如生活用品;兒童玩具、元寶、米桶等等。因為相信“標”到一件東西可以給自己帶來福運,所以大家都很慷慨,這些開標的款項,一般會作為慈善資金,也可以為下一屆中元節活動積累資金。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3張
  

六、搶孤

搶孤是一種民間的廟會活動,一般在中元祭祀之後,主持人就會一聲令下,把祭祀的供品提供給人們搶奪,這就叫“搶孤”。傳説因為七月中原普度,很多鬼聚集在此分享供品,為了防止這些鬼魂流連忘返,大家就發明了這項“搶孤”活動,當這些鬼魂看到那些比他們還兇猛的人在搶奪供品時,就會嚇得四散奔逃了。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2

中元節是幹什麼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

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裏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相傳,農曆的七月七年級鬼門大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魂會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拜,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4張

祭拜普度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七年級,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這一天鬼門初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買點水果餅乾。不管怎麼樣,都是表達一份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八年級,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麼靈異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即鬼節,按民俗應當祭祖,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它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魂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公共場所祭祀。

鬼月的最後一日,即八月七年級之前一日,叫做關地門。這一天是眾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我們要善始善終,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如果當年有“開地門”祭祀,這天不能不祭。如果當年沒有“開地門”,這天就不用祭。

鬼月設有普渡節,各家按照私宅片區劃分,依照前人傳下來的`祭祀的日子,設宴普渡眾生。道光年間之《金門志》卷十五曰:“七月朔(七年級日)起,各社延僧道設醮,作盂蘭會,俗名普渡,以祭無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已經沒有了公祭。,家家户户都在做私祭的同時,也在分擔公祭的義務。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5張
  

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於善意。因為淪為鬼道,乃因為前世犯了惡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難受罰,刀山火海,以贖罪愆。更有淪為餓鬼者,喉嚨狹如針,一世內不能飲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節無人祭祀,寂寞淒涼。所以,得為人道的我們,不能只想着自己塊後,還需要奉獻愛心。如是,則善道不滅,亦可感化其屬,勸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所以,不是簡單地吃吃喝喝的。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

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3

1、放河燈,在江蘇一帶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是非常隆重的,朱元璋時期每到中元節時,沿着秦淮河兩岸,都有放河燈的習俗,意為,放萬盞燈,為先人引路。一般是紙糊的荷花形狀的燈飾,為故人照亮回家的路。

2、做茄餅。古代江南一帶也有舊俗,就是做茄餅,而茄餅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上供”的,然後人們怕浪費,之後就會把茄餅分給大家吃,形似半月外酥裏嫩,非常誘人。

3、祈豐收。8月臨近秋收,除了祭祀外,人們同樣期望莊家的豐收,而在古代,江南一帶的人們,會在自家門口禱祝,五穀豐登,把香插入到田地中,象徵着秋天的收穫。

4、燃天燈。還有些地方則會選擇放天燈,關於放天燈的説法不一,有人認為在這一天放天燈會把黴運帶走,還有人説,在這一天放天燈,則會把先人帶入極樂世界。同時也為先人照亮去極樂世界的路。

5、吃鴨肉。南京一帶的習俗,則是在中元節這一天,吃鴨子,因為諧音“壓”有人認為,可以壓住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有很多人在這一天都會選擇,斬只鴨子辟邪。

6、祭祖先。這應該是出以上習俗之外,每家每户都在延續的傳統習俗了吧。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6張
  

中元節是幹什麼的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中元節有哪些風俗 第7張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之時。

七月十四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