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學習 閲讀(2.62W)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中元節俗稱“鬼節”,聽着似乎有些嚇人。其實並不用怕,中元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用來祭祀懷念死去的人,下面分享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1

1、放河燈,在江蘇一帶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是非常隆重的,朱元璋時期每到中元節時,沿着秦淮河兩岸,都有放河燈的習俗,意為,放萬盞燈,為先人引路。一般是紙糊的荷花形狀的燈飾,為故人照亮回家的路。

2、做茄餅。古代江南一帶也有舊俗,就是做茄餅,而茄餅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上供”的,然後人們怕浪費,之後就會把茄餅分給大家吃,形似半月外酥裏嫩,非常誘人。

3、祈豐收。8月臨近秋收,除了祭祀外,人們同樣期望莊家的豐收,而在古代,江南一帶的人們,會在自家門口禱祝,五穀豐登,把香插入到田地中,象徵着秋天的收穫。

4、燃天燈。還有些地方則會選擇放天燈,關於放天燈的説法不一,有人認為在這一天放天燈會把黴運帶走,還有人説,在這一天放天燈,則會把先人帶入極樂世界。同時也為先人照亮去極樂世界的路。

5、吃鴨肉。南京一帶的習俗,則是在中元節這一天,吃鴨子,因為諧音“壓”有人認為,可以壓住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有很多人在這一天都會選擇,斬只鴨子辟邪。

6、祭祖先。這應該是出以上習俗之外,每家每户都在延續的傳統習俗了吧。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是幹什麼的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之時。

七月十四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而非“鬼節”。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説法。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2

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説,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具有雙重意義,人們在開展中元活動的時候,要跳脱鬼的角度,傳承孝道文化。

一是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

二是發揚推已及人,救濟眾生的義舉,換得世界清平。

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家的宗家信仰,還有着我國道家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家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家的説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脱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第2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

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説,孝更是一種倫理規範,一種處理宗族關係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係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説,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係的一種反映,一個寄託。

中元節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作為我國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極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久不衰。重視中元節,提倡傳統孝道,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3

各地習俗: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麪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麪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麪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説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中元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第3張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 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着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户,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説完後端到屋外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