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親子>幼兒>

寶寶上火的症狀有哪些 看中西醫護理的方式

幼兒 閲讀(1.94W)

或許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家的寶貝為什麼眼屎一下子好多,而且大便也都是多天一次,尿液的顏色也變得黃而少,這時媽媽們就要注意是不是寶寶上火啦!寶寶上火除了要調整好休息時間,飲食習慣 之餐,還有很多其它要注意的事項與護理方式,我們一起來看看中西醫各是怎麼説的。

寶寶上火的症狀有哪些 看中西醫護理的方式

熱性體質火氣大比例高

根據中醫觀點,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外在環境與人體機制交互作用影響所致。外在環境的致病因子稱為六邪或六淫,六邪源自大地的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中醫文獻中,「火」會產生温暖、灼熱、紅赤、明亮、焦物、炎上、焚物、乾燥等狀態,而這也是引發火氣的主要原因。元代名醫朱丹溪認為人在16歲以前稟純陽氣,為熱多也,而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一説,指的就是孩童的體質偏熱性,容易陰虛火旺、虛火上升,尤其嬰兒的免疫功能還不完備,易受外邪影響,因此許多寶寶都會有火氣大的症狀。

有句台灣諺語是「囡仔人尻川三鬥火」,就是反映小兒火熱的特質。另一方面,火的特質是會往上燒、飄忽不定,所以上火的寶寶會很好動、容易盜汗,感冒時發燒的比例也比成人高出許多。有些呼吸道過敏的寶寶半夜睡覺不自覺吞下鼻涕,鼻涕進入體內作用轉為濃稠黏黃的狀態,也是火的表徵之一。

上火部位心肝最常見

「火氣」分為虛火與實火

虛火的來源是體內,另稱虛症;實火則多半是外邪引發的相關症狀,如細菌、病毒感染。虛火又可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症型,陰虛火旺的表現是口燥咽乾、舌紅無苔、體型消瘦、躁動不安;氣虛火旺則會呈現身倦無力、舌淡苔薄、畏寒怕風、全身燥熱。火氣大的寶寶多半虛火實火交雜。中國醫大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任張東廸表示,虛火可用地黃、麥門冬等養陰的藥補使其自然消失,實火則可以菊花、黃連等清熱藥材清除。中醫有云「心肝常有餘」,上火寶寶以心、肝兩個內臟的「火」最常見,其症狀分列如下:

*心火:

「心主神明」亦稱「心藏神」,也就是説心與精神思想有關,主掌情緒、睡眠。產生心火的寶寶容易哭鬧、半夜翻來覆去睡不好。

*肝火:

寶寶容易動怒、大吵大鬧,也會口臭、便祕、拉肚子,此外也有專注力不佳、過動的症狀

上文説到火氣分為虛火與實火,虛火是自體產生,實火則多為外在病邪感染。由於火氣大的寶寶多半虛實交雜,因此以下羅列的5項症狀,除了中醫觀點,也請西醫就病理角度解析上火的一些病症與治療方式,提供媽咪參考。

*皮膚乾燥、紅腫

中醫説:

一般人坐在火爐旁通常會覺得口乾舌燥,是因為火會把水蒸散,將潤澤身體的脂質、水份帶走,而讓皮膚呈現乾燥粗糙、紅紅熱熱的狀態。皮膚乾紅的寶寶可能是乾癬、脱皮甚至蕁麻疹,建議攝取沙蔘麥門冬湯、一貫煎、六味地黃丸緩解症狀。

西醫説:

有些寶寶剛出生時皮膚特別紅,有可能是「紅血球增多症」,反映體內血紅素濃度過高。有此種症狀的寶寶血液會特別濃稠,容易引發黃疸。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醫師江明儒表示,引發多血癥的原因包括寶寶甲狀線機能亢進(或低下)、太晚斷臍、在子宮內缺氧、媽咪血液經由臍帶流到寶寶體內;此外,有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或有心肺疾病、住在高海拔區域的媽咪,也容易生出多血癥的寶寶。雙胞胎寶寶因為血液連通,兩個寶寶出生後,一個容易貧血、另一個則因為接受另一個寶寶血液輸注,會有血紅素過高的症狀。此外,有些寶寶出生1、2天後皮膚會出現一塊塊凸起的丘疹,此為「新生兒毒性紅斑」,除了手掌和腳掌,會分佈在身體各部位,其中又以臉、背、肚子最多。

新生兒毒性紅斑為良性的皮膚紅疹,是寶寶常見的生理症狀之一,通常不須治療,1周內即會痊癒。另有寶寶頭皮、臉部、前胸長出會脱皮的紅色斑塊,脱皮處油油的、觸感如同結痂,此為「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症狀大概會持續4~6個月。原因有一説是寶寶體內荷爾蒙仍高、體脂腺分泌旺盛,由於嬰兒皮膚較敏感,所以會呈現看似發炎的狀態。

有些人會為寶寶塗抹麻油以求緩解症狀,但江明儒醫師提醒,若以民間偏方治療,寶寶有可能會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治療脂漏性皮膚炎最重要的是清潔,媽咪在幫寶寶洗澡前,可於結痂處塗嬰兒油搓揉幫助皮屑溶解,洗澡時再衝掉。假使症狀嚴重,可至醫院以低劑量的類固醇藥膏佐抗黴菌的藥混合治療。

*眼屎增多

中醫説:

上火產生的眼屎會幹幹黃黃,不過中醫師通常不會就此單一症狀而判定寶寶上火,另須合併便祕、口舌乾燥才能斷定為火氣大。如果寶寶出現眼屎多的症狀,媽咪可熬煮桑菊飲或用菊花加甘草當茶飲給寶寶喝。

西醫説:

寶寶晨起時眼屎、黃色分泌物增加,大多是鼻淚管阻塞。由於寶寶的鼻淚管較窄小,眼淚往下流時容易堵塞,早上起牀便會出現黃色的分泌物,通常在1歲前就會自然緩解。

媽咪若要緩和寶寶眼屎增多的症狀,可以指腹在寶寶內眼角往鼻子的方向輕輕按摩,一天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毋須點眼藥膏或局部抗生素。假使超過1歲眼屎仍多,就要轉到眼科由眼科醫師用探針協助寶寶暢通鼻淚管。而眼屎增多也有可能是結膜炎,少數剛出生的寶寶因為經過產道時感染細菌而罹患結膜炎,須點眼藥膏治療。

稍大的寶寶則有可能罹患病毒型結膜炎,症狀是眼睛紅、眼屎多,併產生分泌物;感染腺病毒的幼兒還會有明顯呼吸道症狀,如發燒、喉嚨發炎、咳嗽。江明儒醫師指出,病毒性感染沒有抗病毒藥物,孩子須透過自體免疫力自我治療。若寶寶眼睛發癢不斷搓揉,寶寶即需點眼藥水緩解不適感。

*口臭、口舌生瘡

中醫説:

如果是還不會説話表達的寶寶,大多容易煩躁、不安哭鬧,不肯吃飯或喝水,有些寶寶還會把手伸到口腔附近攪動。口臭的寶寶可以吃清胃散、保和丸;口舌生瘡的寶寶則可服用玉女煎。

西醫説:

通常出生3個月以下的寶寶嘴巴不易散發惡臭,但媽咪會發現寶寶口中的奶垢、舌苔很深,兩側內膜還會有白白的口瘡。江明儒醫師表示,寶寶嘴裏積存奶垢並不代表火氣大,而是平日沒有做好清潔;有些媽咪以為寶寶長乳牙後才需要清潔,這是錯誤的觀念,平時喂完奶後就應用乾淨的濕紗布為寶寶擦拭口腔。

有些寶寶會在舌頭或嘴巴內側黏膜出現白色瘡斑,周遭呈現淡淡的紅色,不僅刮不掉,用力刮還會流血,此為「鵝口瘡」,是寶寶在通過產道時感染念珠菌造成的;早產兒、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的寶寶由於長期用藥影響免疫力,特別容易罹患鵝口瘡。江明儒醫師指出,此症通常會自然痊癒;無法自癒的寶寶,媽咪可將抗黴菌藥粉敷在口瘡上。

3個月以上的寶寶嘴巴若發出臭味,可能是消化功能不佳,睡前最好不要吃太飽或吃太甜、太油膩的食物。另一方面,寶寶口臭也有可能是蛀牙、牙齦發炎;牙齦發炎常見的病症是「皰疹性齒齦炎」,症狀是牙齦浮腫、嘴巴破洞,江明儒醫師説「這就真的是火氣大的徵兆了。」皰疹性齒齦炎一樣可以自

然痊癒,但若影響到寶寶的三叉神經、眼睛、生殖器,就要以抗病毒藥物治療。此外,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同樣會導致口臭,須以抗生素治療。寶寶有口臭通常是因為沒做好口腔清潔所致,除了前述説的長乳牙前就要以濕紗布清潔,媽咪也要注意別讓寶寶含着奶瓶睡覺,有些寶寶會不知不覺含着奶瓶入眠,容易讓口中增生細菌。

媽咪餵飯時也不要自己嚼爛食物再給寶寶吃,如此會將口中的細菌傳播給寶寶。平時應給寶寶攝取充足的水份,切忌以飲料果汁代替。除此之外,提醒媽咪也別忽視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少吃甜食等老生常談。江明儒醫師表示,寶寶的許多口腔問題其實都是生理性因素,並非火氣大或熱症所造成,應辨明原因後對症下藥才是上上之道。

*腹脹、腹痛、腹瀉

中醫説:

寶寶因火氣大所產生的腹痛、腹瀉通常會比較酸臭,且來得又急又快,類似急性腸胃炎,通常會以葛根芩連湯治療。

西醫説:

「腹脹有可能是常見的新生兒腸絞痛」江明儒醫師指出,約有20%的寶寶會出現這種症狀,也就是説每5個孩子就有1個會罹患新生兒腸絞痛,通常出生10天以上到3個月的寶寶最容易發生,6周大的寶寶會達到最高峯,不過多半在4~5個月時症狀就會緩解,只有少數寶寶會持續到6個月。

寶寶一般會在下午4點~6點時哭一次、半夜12點又哭一次,且哭的時間很長。媽咪要分辨寶寶是否為腸絞痛,可從寶寶哭鬧時間來觀察,假使寶寶一次哭鬧超過3個小時、每週超過3天、連續超過3個禮拜,即可斷定為新生兒腸絞痛。至於寶寶為何會產生腸絞痛,目前原因仍不明,但有幾個觀點,包括對乳糖耐受度不佳、協調性不足導致腸蠕動異常、對ㄋㄟㄋㄟ過敏而脹氣、自身體質等。假使媽咪能哺餵純母乳,可讓寶寶腸絞痛的機率降至最低。無法餵母乳的媽咪則可改給寶寶攝取高度水解或低乳糖的奶粉,另外,含半乳寡糖或不含棕櫚油配方的奶粉會減少糞便中的皂鈣,讓糞便不會過硬,減輕腹脹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有長輩會在寶寶肚子上塗抹脹氣膏,以為寶寶不哭就是脹氣消除了,但其實大部份脹氣膏都含有薄荷腦,薄荷腦會抑止寶寶體內神經傳導,因此寶寶停止哭鬧是沒有感覺,而非脹氣真的消除了。有媽咪看到寶寶哭鬧就忙不迭喂他吃東西,江明儒醫師提醒,過量餵食會撐大寶寶的胃,且無助緩解腸絞痛。他表示,如要護理腸絞痛的寶寶,媽咪可將其抱在胸前做袋鼠式環抱,或順時針按摩寶寶肚子、用温水毛巾擦拭寶寶身體,也可以帶寶寶到發出規律低沉聲音的家電旁,如烘衣機、洗衣機,透過規律的音頻安撫寶寶。此外,媽咪也可以讓寶寶坐在大腿上面向自己,輕拍寶寶的背部舒緩症狀。

*大便乾結

中醫説:

上火寶寶的糞便通常又乾又硬,非但不容易解,解出來的量也不多,呈現一顆顆羊屎狀。對於這類便祕、大便乾結的寶寶,醫師除了教導爸媽衞教知識,一般會給予滋陰清熱、清火的藥材如麻子仁丸,增液湯。

西醫説:

許多年紀大的長輩發現寶寶糞便酸酸黃黃便認定是火氣大,但如果是喝母奶的寶寶,因為母奶好吸收又富含益生菌,有助腸道蠕動,糞便本來就會酸黃或呈現綠色,此時若讓寶寶服中藥不喝奶,反而會讓寶寶因為熱量攝取降低而影響排便,罹患黃疸的機率也會增加。另一方面,因為母奶好吸收,純母奶寶寶出生3個禮拜後糞便會愈來愈少,可能1、2個禮拜都不會解便,但只要寶寶生長狀況良好,活動力、飲食都正常,媽咪毋需太過擔心。

媽咪也許會問,既然如此,該如何分辨寶寶是否便祕?江明儒醫師表示,當寶寶有便意卻一直大不出來、解便時感到疼痛、糞便呈現乾硬狀甚至帶血,就可以確定為便祕。便祕原因有幾種,首先是攝取的奶量不足,譬如寶寶一天需要喝1,000cc的ㄋㄟㄋㄟ,媽咪卻僅給他喝800cc,水份被身體全部吸收,大便自然會幹結。再來ㄋㄟㄋㄟ泡得太稀也會導致便祕,因為營養攝取不足、纖維質少,糞便就難以組成;有媽咪看寶寶便祕就將ㄋㄟㄋㄟ調稀,希望讓寶寶攝取多一些水份幫助排便,但ㄋㄟㄋㄟ愈稀寶寶就愈拉不出來,形成惡性循環。攝取充足的水份固然重要,但ㄋㄟㄋㄟ是主食,不可與水混為一談。此外,ㄋㄟㄋㄟ或副食品中如果添加過量的鈣、鐵也有礙排便。

要解決寶寶大便乾結、便祕的問題,可依年齡分為兩部分來看;尚未開始攝取副食品的寶寶每天喝奶的時間、份量應固定,ㄋㄟㄋㄟ不可過濃或過稀,若以一湯匙奶粉泡30cc計算,如果寶寶要喝180cc的ㄋㄟㄋㄟ,應泡6湯匙的奶粉。開始食用副食品的寶寶,可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蘋果泥、香蕉泥、蔬菜泥等。有媽咪擔心孩子營養不足,便每日熬大骨湯煮稀飯,卻忽略飲食均衡才是發育的關鍵。如果寶寶的飲食沒有上述問題,卻仍持續便祕,醫師會開立軟便劑協助排便,也有研究顯示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便祕情況。

飲食護理避免熱性食物

上火的寶寶要少吃芒果、龍眼、荔枝等火熱性質的瓜果;起司、巧克力等高熱量精緻食品或天婦羅、雞塊、薯條等油炸燒烤類食物也要避免。此外,辛辣刺激的火鍋料由於加入許多辛香料,寶寶容易口乾舌燥,最好不要吃。清除實火可攝取西瓜、蓮霧、梨子、橘子、番茄、蘿蔔、芹菜、白菜等寒涼類蔬果;媽咪也可以熬煮清淡的蔬菜粥給寶寶吃,但注意不要放入葱、蒜等辛香料。中藥藥材中的百合也有助寶寶降火。

喝ㄋㄟㄋㄟ上火的寶寶通常是因為對乳蛋白消化不良而引發過敏。張東廸主任表示,關於牛奶中的乳蛋白是否含有過敏原,雖然近年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但國際文獻的確有記載相關論述。有些寶寶不容易消化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積存體內便會引起發炎症狀,即為「火」,建議媽咪,寶寶若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可以多攝取米漿、糜狀食物,逐漸將ㄋㄟㄋㄟ的比例降低。也因為過敏會產生「火」的症狀,媽咪在為寶寶製作副食品時,最好避開一些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蝦子、螃蟹、花生或堅果。

護理6大常見問題

*只給寶寶喝涼茶、吃水果降火

寒涼類蔬果的確對消除火氣有幫助,但不宜攝取過多。而市面上涼茶種類繁多、成份各異,嬰幼兒腸胃尚未發育完全,若飲用過於寒涼的茶,對身體有害而無益,建議向專業的中醫師諮詢再行選擇。

*拿自己降火氣的藥給寶寶吃

成人與嬰幼兒所服用藥物的種類及份量本來就不同。在種類的部份,以開給成人的清熱中藥是黃連為例,幼兒則是黃芩;量的部份,成人以克為計算單位,寶寶則以零點幾克計算,劑量相對較低。寶寶服用成人吃的藥十分危險,應去醫院給醫師診斷後再拿藥。

*自行到中藥房抓藥

火氣也分虛火或實火,假設寶寶為虛火,則應用「補」而非「瀉」的藥方,倘若家長不分虛火實火,一味採取降火氣的藥,沒有對症下藥,反而可能傷害寶寶。

*只有夏秋兩季才會火氣大

雖然夏季因為外在環境炎熱,導致身體較容易出現「火」的特質,但其實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火氣大,個人體質也會左右火氣在何時產生。

*寶寶腹瀉是着涼而非上火

大多數媽咪看到寶寶拉肚子,直覺反應就是寶寶腸胃炎或着涼了,卻忽略有可能是上火症狀之一。如果寶寶在潮濕的環境下出現體內發熱的症狀,內熱會因為濕氣作用無法排出體外,導致「內火」旺盛擾亂排泄系統,使寶寶腹瀉。

*皮膚髮黃是火氣大的徵兆

常聽老人家説「囡仔有火」指的是寶寶皮膚髮黃,但其實臉上發黃的寶寶有可能是新生兒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生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最高不超過15,每小時增加速度小於0.5,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沒有其它症狀,通常會在1~2個禮拜後逐漸消退。病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超過15,每小時增加速度大於0.5,或寶寶出生24小時內即看到明顯的黃疸,足月兒黃疸症狀持續1~2周、早產兒症狀持續2~3周就可視為病理性黃疸,原因包括膽紅素過多、膽紅素排泄不良、新生兒感染等。媽咪如果發現寶寶伴隨腹脹、腹瀉、發燒、嘔吐、活力變差、小便變濃茶色,須立即帶寶寶就醫。

黃疸寶寶切忌喝太多水

有些長輩看到寶寶臉上黃黃的以為是火氣大,就給寶寶喝大量的水,但反而會導致黃疸惡化。

大量喝水有助寶寶降火

媽咪要預防寶寶上火應從基本的飲食、生活習慣做起,避免給寶寶吃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假使寶寶出現火氣大的症狀,由於人體自有一套排毒機制,會藉由嘔吐或拉肚子將細菌、病毒排出體外,寶寶體內的火與熱會藉由小便排出,因此喝水也是把中醫説的「邪」排出體外的方法之一。

另外,張東廸主任提醒,有些媽咪為了去除寶寶的胎火,自行抓取黃連、五寶等藥材熬煮,但這兩類藥材過於苦寒,不一定適合嬰幼兒。媽咪如發現寶寶有火氣大的徵兆,應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讓寶寶獲得最妥善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