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數學教學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1.28W)

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隨筆(15篇)

數學教學隨筆1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課堂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突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聽過的許多公開課中,經常會看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和欣悦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設置數學問題,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學要從問題開始

教學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思維來自疑問與驚奇,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對數的教學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屍,提出疑問:為什麼科學家算出辛追死於2200年前?又如在學習指數當時,引入細胞分裂現象。這些實際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體會啊!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置問題

數學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這要教師在其中設置一些問題或有趣的情節,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

三、在教材易於出錯的地方設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範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題後,不檢查不思考,故學生易錯。讓學生嘗試去“碰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期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設問題於課堂的結尾

有人説:一堂好課也應設問題而終,使其完而未完、餘味無窮。在課堂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學就是一種藝術,過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創造自己的藝術品!

數學教學隨筆2

[片斷一]:烙餅問題

(師生共同整理出烙2——10張餅的時間和烙法。)

師:看到這張表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每多1張餅時間就會多3分鐘。

生:我發現烙餅的時間是餅的張數乘3。

生:1張餅不是這樣的。

生:只要把1張餅除外,其它的都是這樣。

生:這個規律不包括1張餅。

師:你們真了不起,能發現烙餅的時間和張數的關係,還能發現1張餅是一個特例,真不簡單。

師:烙法與餅的張數有什麼關係呢?

生:單數張餅都要先烙個3張,剩下的2張2張的烙。

生:1張除外。

(師生觀察列表,驗證學生的發現)

生:單數張餅,先用3張餅的最佳方法烙,剩下的2張2張的烙最節省時間。

生:雙數張餅就2張2張的烙。

生:計算烙單數張餅的次數,只要先減去3,再用剩下的數除以2,就是2張2張的烙的次數。

生:雙數張餅用張數直接除以2就是烙餅的次數。

……

[片斷二]:排隊問題

(學生列舉輪船排隊卸貨的各種可能情況及等候的總時間)

生:有6種可能。

生:按船1——船2——船3的順序,共等候33小時。

生:按船1——船3——船2的順序,共等候30小時。

生:按船2——船1——船3的順序,共等候29小時。

生:按船2——船3——船1的順序,共等候22小時。

生:按船3——船1——船2的順序,共等候23小時。

生:按船3——船2——船1的順序,共等候19小時。

師:按怎樣的順序卸貨三船的等候總時間最少?

生:按船3——船2——船1的順序,共等候19小時,是最少的。

生:如果先卸時間多的,等候的時間總和就多些。

生:應該先卸等候時間少的,等候的時間總和就少些。

師:按怎樣的順序卸貨等候的時間總和最少呢?

生:按從少到多的順序卸貨等候的時間總和就最少。

生:按從多到少的順序卸貨等候的時間總和就最多。

[反思]:

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能否真正得到落實,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除了教師的精彩預設和課堂應變能力外,學生的'課堂機智也影響着一節課的目標達成度。

每節數學課,教師和學生都會花很多時間去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和體驗都得到了豐富,但如果只侷限於這一過程,學生的認知猶如一盤散沙,無法上升到更高的層次,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使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向理性轉變,最好的方法就是啟發、引導學生髮現探索過程所反應的規律。這一過程是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呢?我的認識是既然學生經歷的前一個階段的體驗,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是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的。正是抱着這一想法,每當教學中出現這樣的環節,我都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後,班上的不少學生現在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探索活動,將探索與發現結合起來,以他們獨有的眼光和智慧發現精彩,領悟精彩。

數學教學隨筆3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説,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説;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説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三】

數學教學隨筆4

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

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然後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通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着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對比等中求得簡捷,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後學得縝密。

二、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徵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 ,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 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繫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三、激發求知慾望,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慾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啟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得到提高。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説,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教學隨筆5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6

這節課,我直接根據整數乘法意義來推導小數乘整數意義,學生們理解很快。在計算時,我讓學生們先猜測這處算式的積可能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去交流探討有沒有辦法算出來?在學生彙報中,有學生説可將13.5元看作135角來算。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沒有再讓他們去對錶格1500×10;150×10;15×10;1.5×10;0.15×10對比交流,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是就此讓學生寫出了算式,然後蓋住單位讓學生髮現數字的變化。13.5到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倍。由此推出小數乘法的計算可轉化為整數乘法來計算。只是看因數擴大了幾倍就將積縮小几倍得出正確的答案。但在學生練習中我才發現有些學生連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都不會,不得不邊上邊補,害得我課堂練習差點沒處理完。

在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中,我選擇了照顧學生的生成,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我想雖然有時可能不能完成計劃,但學生獲得的可能比強行完成計劃要好得多。

數學教學隨筆7

現代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教學的對象個性迥異,教學的觀念也層出不窮。作為八年級的一名數學老師,針對教學的這一特點,本學期我加強了對“學、探、議、練”教學實踐。

其實數學是開啟科學知識的一把鑰匙,培養學生創新很重要。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求知慾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歡抽象的乏味的知識,所以好多同學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從課堂中感受到了乏味的計算、嚴密而難於理解的推理,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的知識灌輸,而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然而傳統的數學課的教法,使數學學習乏味無趣。

那麼怎樣才能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第一,走出從數學到數學的圈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學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數學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推動激發人的求知慾望的第一原動力,新教材數學知識的學習力求從生活實例出發,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因此在上課時必須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

第二,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繫,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應用。

第三,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在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着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

總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厚,才更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所以對課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的欄目,不能只流於表面,、流於形式,要做好、想透徹和議透徹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數學教學隨筆8

這段時間正好在訓練口算,對於這種訓練我想説説我的想法和做法。

教學實踐告誡我,學生的口算能力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那麼怎樣很好的對學生的口算進行訓練呢?

一、要重視培養學生説算理。

三年級口算訓練,首先要重視培養國小生會説算理,學生能説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學生説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二、要持之以恆地訓練。

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懈地、有計劃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地進行口算訓練。

1、課堂上注重口算訓練。教師在授課之前,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並結合內容,有目的的選擇口算題目,這樣即能訓練學生本節課的各種能力,又可以訓練口算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學生相互出題,對答式的口算練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而且還有助於融洽學生間的關係。

3.家、校結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長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在飯前、飯後閒談的時間中,抽出幾分種的時間,與孩子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譬如,讓孩子跟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用的錢數,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並能激發、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5.強化性的口算練習,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間隔一段時間,出示部分口算題,讓學生進行口算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這對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要按一定的速度要求訓練。

口算能力表現在正確、迅速上,正確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敏捷、靈活。口算訓練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確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口算的速度,兩者要統一,事實上,一個算得快的學生,正確率一般也比較高,反之亦然,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

四、要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劑,培養國小生口算能力,除了國小教材中已講過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適當介紹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提高學習口算的積極性。如,各種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一些簡單數的記憶等等。

五、要進行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

1、要視算聽算結合訓練。視算和聽算是口算練習中兩種基本的形式。視算是通過眼看題目腦算、口説得數;視算時直接寫得數或直接説得數,這種訓練就是對眼、腦、手、口等的技能訓練而聽算則要求通過耳聽、腦記和腦算,方能算出得數,難度較大。聽算就是對耳腦口等的訓練。在口算中經常調換口算形式,將視算和聽算相互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訓練記憶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心理始終保持着渴求積極狀態。

2、要新舊知識對比訓練。低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但遺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可以經常採用新舊口算題對比練習。如:進位和不進位的對比;減法和加法對比;乘法與加法對比;除法和乘法對比。這樣訓練使學生既掌握新知,又複習舊知,進一步明確加、減、乘、除之間的關係,使新舊知識互相溝通,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

3、要進行各種機能針對性訓練。筆頭訓練、競賽訓練、計時訓練……,這些訓練各有各的目的。找準時機採取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使學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要針對綜合交叉訓練。針對性訓練就是把有關知識進行歸類,抓住各種類型口算知識的特點,進行分類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後再綜合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膽改革,勇於探索,就能夠有質有量地完成計算教學任務,達到培養三年級學生過硬的口算能力的目的。

都説一年級學生數學好學,無非就是1+1=2,可就有些孩子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表現“淡漠”,數學課不是玩就是一言不發,家長急,我更急,怎樣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呢?

在課堂上我儘量使用一些遊戲、故事,比賽等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還針對一些個別學生進行一種特殊方法嘗試。我先與幾位家長交換意見,我説:“學生對數學的喜歡,關鍵在於他們對數學的那份自信的喪失!我們要給予他們相信,他們才會喜歡數學!我打算每次考試前叫這些同學做一遍試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會養成依賴性。我説:“考試目的還在於讓孩子今後學得更好。”

以後的日子,每次考試前,我都單獨輔導幾個同學,並悄悄告訴他,過幾天考試,這些題都會出現,如果你不會還可以再問老師與父母。考試時,他們輕鬆做完了習題,我大大表揚了他們,看到孩子的笑容,我心裏甜甜的,再以後,我將習題打印出來分發,讓他們自己去練習,考試時他們都取得好成績,興奮快樂展現在臉上,我也高興,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數學,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向他人請教。就這樣班上幾個數學不好的孩子,上課變得特別認真,特別愛問,上課發言也積極了。

於是我進行了一次真正的測查,結果令我十分高興,幾名上學期不及格的同學,數學競賽都在80分以上,其中一名還得了91分,他已經成了一個喜歡數學的學生,一名自信的孩子。

找回孩子的自信,才是激發他學習的動力!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它源於實踐,高於實踐,又用於實踐。離開了生活,數學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 教師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確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生活中有數學,存在着數學思想,把生活和數學有效地聯繫起來,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學生善於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們在研究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並不斷地體驗成功。

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特意製作了一張個人信息資料,為了加深大家對我的瞭解,請看大屏幕(實物投影事先做好的表格)

陳老師個人資料

性別: 女 身高: 1.63米 體重: 49.5千克 興趣愛好:上網、聽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時)

師:看清楚了嗎?在這些表示我身高、體重、時間的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生1:都有小數點

生2:都是小數

師:是的,象1.63、49.5、0.5……這樣的數都是小數,我們以前在三年級的時候都已經初步認識過小數,誰能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兒還見到過小數呢?

生1:超市裏

生2:商場裏商品的標價……

師:看來小數真是無處不在啊!對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1:我想知道小數是怎麼來的?

生2:我想知道小數的加減法該怎麼算?……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有着濃厚的興趣,那麼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小數(板書課題:小數)

二、小數的產生

師:通過測量陳老師的身高是1.63米,你測量過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嗎?

生1:1.3米

生2:1.42米

師:我和這兩位同學的身高都是1米多,那你們能用整數表示我們的身高是多少米嗎?注意單位是米。

生:163釐米

師:注意單位是米

生:(竊竊私語)

師:能用整數表示是多少米嗎?

生:不能,因為它比1米多,又不足2米。

師:是的,我們的身高都在1米和2米之間。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通過測量和計算往往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除了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分數表示外,又想到了用小數表示,這樣小數就產生了。(接着板書課題:小數的產生)

教師以和學生談話交朋友為題,出示個人信息,學生從信息中發現表示教師身高、體重…….的這些數都是小數。很自然的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由此想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這一數學基本理念除了老師明白,怎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這就要求我們去充分地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有這樣的一句話“我看見了,但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知識”,已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

所以,老師在數學課上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生活與經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在具體的場景中,使學生學會綜合並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使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課堂生活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這就是“活”化課程資源的效果。讓學生應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教師只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質疑……。

數學教學隨筆9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釐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釐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鈕釦、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裏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於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數學教學隨筆10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11

“探索規律”作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隸屬於《標準(20xx)》中“數與代數”領域的正式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能夠“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為後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較為容易。但是一年級學生特點:有效注意力時間短,舊知遷移能力弱,語言表達不完整。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注重為新知搭建“梯子”,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學習策略。

我的教學意圖有三個:一是讓學生學會找規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規律;二是能夠用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三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圍繞着這三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遊戲導入;2、感知規律;3、發現,總結規律;4、應用規律;5、延伸規律。

在設計“遊戲導入”環節時,我給出兩組電話號碼,男孩記一組,女孩記一組。女孩記得那一組有規律,很容易記,男孩記得一組沒有規律,不容易記住,引出問題衝突,讓學生了解學習找規律的必要性,揭示課題——找規律。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感知規律”,通過找“熊大、熊二”和“小羊們”的規律,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初步感受規律中“一組”和“重複出現”的含義。為學生學習新知搭建梯子,讓學生在心裏感受規律的特點。第三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總結規律”。這一環節,出示“例1”主題圖,通過彩旗的規律讓學生髮現規律,並總結規律,引導學生用完整簡潔的話説出發現的規律。利用彩花、彩燈和小朋友進行鞏固。第四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應用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鞏固練習中我採用的是“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孩子獨立完成。

通過本次賽課我的收穫是:

(一)深刻體會備課從“厚”到“薄”的過程。

這次賽課讓我真正明白了備課要從厚到薄的含義。在開始磨課時,教案中詳細到課堂上的每一句話,甚至還要想出多個預設,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調整中,初稿教案終於寫成,一共有13頁,但第一次試講還是失敗告終,需要從頭再來,又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的過程,過程是痛苦的,這次定稿也有十頁,進行了第二次試講,又因為一些細節,需要調整,終稿確定時是七頁,最後一次在學校的試講時,整個教學流程已經爛熟於心,最後登上比賽場時,教案只剩兩頁。通過這次賽課,讓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課前準備,薄就是將這些備課內容爛熟於心,完全內化吸收,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做到遊刃有餘,處變不驚。

(二)教學中遵循兒童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在第一次試講中,我就忽視了孩子的認知規律,沒有任何鋪墊就開始講例題,不管怎樣引導孩子的思維都打不開,而且課堂氣氛也很沉悶,本來可以動手實踐的數學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最後的效果確是孩子一張張茫然的小臉,李老師對那節課也只説了一句話,“不行,重來”。這讓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認知規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學中能夠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目標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總是直觀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課開始通過兩組電話碼號的記憶比賽,引出問題衝突,讓孩子直觀、形象的發現規律的存在,再通過兩組有規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漸漸明白,規律是一組一組出現的,為孩子們攻克本課難點(一組,重複出現)搭建了扶梯。當進入例題新授時,只需簡單的點撥,就可以引出規律的表達方法。這時找規律孩子們已經內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而乘勝追擊,拋出找規律的學習目的是用規律。在應用規律的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三)教學媒體的使用要合理恰當

第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主動性。利用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熊大熊二”等動畫元素,製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顯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正所謂:學中樂,樂中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快樂氣氛包裹着整個課堂,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二方面,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突破新授難點。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能把教材中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弄懂教師難講明白的內容,突出了教材的重點,從而突破新授難點。本課多媒體課件中涉及到形狀、顏色、人物、數字等多方面的規律。如果沒有多媒體的配合,根本無法完成這麼多類規律的展示。如:本課“一組”和“重複出現”學生不是很容易發現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時,用虛線將一個熊大和一個熊二圈出來,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一組,再一個一個的出示虛線畫出的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重複出現。利用多媒體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課新授的難點。

(三)課堂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在鞏固環節中,孩子們需要用畫筆塗一塗,塗出自己喜歡的規律,孩子們畫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兩種顏色一組的,也有三種顏色一組的,甚至有孩子畫出了變化的規律,讓我很是驚喜。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有的學生髮現老師的衣服是有規律的、班級桌椅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聲音和動作都可以是有規律的。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注重數學課堂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可以培養孩子思維的延展性、靈活性。如果孩子的數學思維打開了,以後的數學學習也會更輕鬆。

數學教學隨筆12

在教學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

要使學生一拿到數學新書時就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學生的興趣是它的基礎。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麼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這在第一課尤為重要,特別是佈置第一課的前置性學習中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培養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情感傾斜,關注學困生

對於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在課堂多一些關注,課後多一些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會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

三年級數學教學隨筆【六】

數學教學隨筆13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説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為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説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為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為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為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為,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為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為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裏,卻又無力迴天,因為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國小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數學教學隨筆14

數學教學工作,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分享了八年級數學的教學隨筆,歡迎閲讀!

八年級數學教學隨筆(一):

每年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隨筆,教學中感受頗深的是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對數學感興趣的很少,中游一部分學生數學成績平平,很多同學數學不入門更不要説興趣了。由於個體差異、智商差異、理解潛力差異等,產生了不少的學困生。因此,轉化學困生成了我們數學老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在新科該下應當採取相應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學方式和策略,對學困生進行轉化。下方我結合自我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對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談一下自我的看法。

一、數學學困生構成的原因分析

數學學困生構成的原因是複雜的、也是多方面的。我認為大部分學困生是後天構成的,主要集中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興趣

進入國中以後,由於課程增多,對於數學基礎差的學生來説學習的困難就更大了,書看不動,題不會解。再説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容易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喪失學習興趣。

2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困生由於升學無望,認為讀書無用,無心學習。因此缺乏進取心,沒有樂觀向上、用心進取的良好心態。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對自我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結果導致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3學習意志不堅強

進入國中以後,有的.學生適應潛力比較差,表此刻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和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

4學習品質差

學習品質是決定數學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不能持續的聽課,自控潛力差,學習被動,無自覺性,情緒不穩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平時貪玩好動,態度消極,敷衍應付。

5父母因素

此刻國中生獨生子女佔比例較大,一方面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他們對子女期望過高,超出學生現有潛力,個性是在農村,家長忙於掙錢忙於農活對孩子教育不夠,沒有好的教育方法,成績差就實行暴力。另一方面又過分溺愛,造成學生複雜的心理矛盾,構成自私、蠻橫的不良習慣,沒有吃苦耐勞的、刻苦學習的精神。

二、數學學能的轉化對策

1抓好入門知識,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在入門出我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適當對教材作處理,從具體入手,從簡單入手,在一步步提高難度。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要善於創設情境,滿足不一樣學生的心理要求,使每一個學生充滿強烈的求知慾。例如,我在上《軸對稱圖形》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一段筆直的公路兩旁有A、B兩個村莊,為了方便果農賣果,收購商定在公路旁設一個收購點P,使點P到兩個村莊A、B的距離相等,收購點P應設在何處呢?你會畫嗎?”學生透過自我探究,他們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用前面的知識是無法完成的,務必學習新知識,利用新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3。關愛學生,用感情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別林斯基以前説過:“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對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學困生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呵護、理解和信任。課堂上教師的目光應多投向學困生,充滿信任和期望,發現和欣賞每個學困生的閃光點、關注他們的進步。同時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課後多找學困生談心,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用愛心與真情喚起他們學好數學的熱情。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體會成功喜悦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往往是因為不喜歡某任科教師而放下對該科的學習。因此,要善於用愛心去感染學困生,對他們熱情輔導,真誠幫忙,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當他們有所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讓他們嚐到收穫的甜頭,使他們感到“我能行”,“我並不比別人差”。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到達逐步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5。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更不明白如何去學。教學中要個性注意教給學困生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他們如何預習、聽課、複習、做作業、觀察、歸納等方法,對他們進行耐心、細緻的指導,有意識地培養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促使他們願學、想學,最後到達愛學、會學的目的。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一個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在數學教學中只要找準學困生的成因,認真分析他們的心理因素,採取有效措施,用心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把愛心獻給每一個學困生,透過努力,絕大部分學困生是能夠轉化的,教師所付出的勞動也會有回報的。

八年級數學教學隨筆(二):

透過八年級數學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我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到達教學目的,務必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潛力。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潛力等方面的發展。

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透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明白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説,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着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好處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用心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用心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悦。堅持這佯做,能夠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透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構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並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構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四、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透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性。

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用心、主動地探索求知,務必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創設愉悦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用心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搞笑、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我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説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説完,保護學生的用心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帶給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潛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透過方法指導,用心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潛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證明,教師能夠透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儘可能地使教學資料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透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必須的方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資料後,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並指導學生結合自我的實際狀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我的學習過程進行隨筆,學生能夠適當調整自我的學習行為,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潛力。

六、培養學生隨筆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隨筆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隨筆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潛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一樣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一樣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隨筆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隨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用心的好處。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之後儘量寫隨筆,利用作業空出的隨筆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作出適宜的隨筆。對學生來説是培養潛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隨筆解題過程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很大的現實好處。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帶給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隨筆15

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我除了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以外,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説,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鐘錶》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鐘錶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説:“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算法説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説:“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説:“其實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