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中學教育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3.04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教育隨筆15篇

中學教育隨筆1

曾有一則報道,説有一幢正在裝修的大樓發生了火災,一位七旬的老太太被困在了24層。危急之中,腿腳不靈便的老人竟然爬到了大樓外牆的腳手架上,並且從24層往下爬了7層,最後被消防人員救起。我對老太太敬佩不已,同時不禁聯想到:如果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邀請老太太一起出門,但是要求她只能從窗外沿着腳手架爬下樓,恐怕老太太一定不幹,甚至連爬出窗台的勇氣都沒有。

可見,只要遇到特定的情景,人的潛力是可以大大地被激發的。

同樣,特定的情景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因此,教育的關鍵在於創設怎樣的特定情景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在聽説“明天去公園玩”時,會欣喜地一躍而起:孩子在知曉“下週要過元宵節”時,會振臂歡呼。因此,教師不會放棄類似遠足、節日等活動的教育機會。但是,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們會更鐘情於哪些活動情景呢?

首先,富有故事性的情景,比較容易引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中班上學期的課程中有“瞭解自己的家、表達對家的情感、學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的要求。有一年中秋節的晚上,我、孩子和家長一起在幼兒園裏玩起了“農民起義”的主題遊戲。

圓月下,一位爺爺講了在很多年前的一箇中秋節發生的“農民起義”的故事。之後我建議大家一起玩”農民起義”。“好!”孩子們揮臂響應。

接着,孩子們便按照爺爺講的故事的情節,玩起了遊戲:首先,結伴——不得超過3人;其次,認讀地圖——“起義”必走的路線;再次,過關卡——應對“官兵”的盤問:最後,看信號“起義”——一切行動聽指揮。

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了遊戲。

瞧,在路過關卡時,小菲拉着夥伴的手驚呼:“啊!我媽媽,官兵!”那邊菲媽已經大喝起來:“站住!哪裏來的?家住哪裏?家裏有誰?”皎潔的月光下,在遊戲所設定的特定情景中,孩子們彼此緊握着手,以“英雄”的姿態大聲地應答着。

哦!那晚,最出神和快樂的是我,因為看見家長、孩子都身臨其境、信以為真地體驗着遊戲帶來的樂趣。

多年後,當年這羣“勇士”回幼兒園看望我,大家竟然無一例外地都記着那個中秋夜的“農民起義”。

近期,觀摩了一個科學活動,活動目標是探究光、物、影之間近大遠小的關係。同一個教師、同一個教學內容,卻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情景:第一次用了手電筒照射玩具,第二次用了著名的影子秀“read aII about it”為主線。精湛的技藝、感人的故事,使得探索的環節變成了情感經歷的過程。

在生動的故事情景中,讓孩子經歷事件,體驗情感,感知世界。我相信,這樣的學習,對孩子來説,其作用好比是一次驚險的旅行。因此,努力尋找和捕捉孩子生活中或虛擬或真實的'事件並使其情景化,有利於激發孩子潛在的學習熱情。

此外,富有挑戰的競技情景,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們一定都很熟悉以下的教學現場:孩子“拉着朋友一起到達終點”和“比比誰先到終點”有情緒反差:孩子“編唱第二段”和“誰編唱的第二段最好玩”有神情反差;孩子“剪一根長長的紙條”和“誰剪的紙條最長”有行為反差……因此,我們的結論是:相比而言,孩子對“比一比”擁有更高的熱情。

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分兩隊在九宮格里玩“五子棋”遊戲。一局下來,女孩隊輸得有些慘。面對男孩的歡欣雀躍,女孩有些垂頭喪氣。

我一躍而起:“我是女的,我加入女隊!”女孩們的眼裏閃爍着希望之光。我讓了男孩隊幾步之後,帶領女孩隊一舉五聯通。“耶!”女孩感受到了勝者的快樂,體驗到了比賽的樂趣,開始開動腦筋琢磨起輸贏的技巧。

儘管創設比賽的遊戲情景比較常見,但我們依然要細膩地感知孩子的發展水平,評估雙方的真實能力,適時地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因為,如果比賽雙方的水平過於懸殊,反而容易使弱的一方喪失學習的願望。

許多年前,朱家雄教授就指出:有效的教學,應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景。所謂學習情景,其實質是在關注孩子的學習特徵之下,探究孩子在怎樣的環境和情感中學習更合適。只有當我們找尋到孩子學習的合適情景,教學的有效性就勝券在握。

所以,我們需要不遺餘力地去靠近孩子……

中學教育隨筆2

緊張而又忙碌的九年級會考結束了,會考結束當天學生們個個推着拉桿箱精神飽滿的回來了,看見孩子們的身影,我似乎看出了希望,從孩子們的精神狀態上可以得知,他們考的還不錯。

此時,我的心已經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想問問學生們,你們都考的'怎麼樣啊?題目難易程度如何啊?最主要我想知道政治題目答的怎樣,平時的複習有沒有複習到位,上等學生、中等學生及後進生都考的如何。

我終於忍不住穿上鞋,跑到學校門衞,看見了實驗班我的課代表,學生看見我很是高興,説題目還可以,整體各學科比較簡單。對於政治平時複習中做的題目及最後幾次模擬題,做過原題,我一聽原題還不錯,但是我也沒把握學生做過的原題是否都能答出來,是模擬題中一道6分的大題目。不過當時那套試卷是圖片版本的,朋友發給我,我膠印出來反面大題目看不清楚,我只是當堂找學生説説答案,然後把涉及到的考點讓學生當堂背了,個別學生對於這樣模糊的試卷有點不削一顧,但恰恰就是這套試卷含金量最大了。

我的課代表説她當時背的很熟,會考答卷時也是得心應手,很快就寫出來了,想想當時做這道題,學生背的狀態,實驗班其他學生應該答的都可以,我懸着的這顆心終於落下來了,心理有點小慶幸。其它題目難易程度適中,和我們後期做的模擬題差不多,但願學生們都能如願以償,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期待會考的金榜題名時。

中學教育隨筆3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自是不必細言的,每一位老師都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是,班主任工作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利用好了,其實也就不那麼累人了。

抓好七年級起始工作。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其實,七年級的學生就和自家的孩子一樣,要先幫他養成規矩,以後成長起來就比較順利了。因此首先要讓規章制度為學生的學習鋪路築橋。其實,學生的學習還是很有規律可循的,如果班主任老師能預先把這些問題預見到這些情況,事先制定好班級一日規章制度、班級紀律要求,那麼學生就會有章可循,有目標可奔了。為此,在學生剛入班之初,我總是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課堂學習一日常規、衞生值日製度、座位編排制度、桌凳管理制度、作業收交制度、出勤制度、小組合作學習制度等一一向學生交待清楚,在以後的班級生活中大家只要照章辦事就行了。

培養優良的班風。

班級的風氣決定班級的發展方向,七年級學生剛剛入校,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正義感、自覺性。我引導學生要有責任感,要嚴格要求自己,要為自己為家庭為班級為祖國而努力。我提出“班興我榮,班衰我恥”,引導學生用班級榮譽引領個人成長。現在的學生比較早熟,遇到同學有了問題,總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意公開指責別人,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我敢於對壞人壞事做鬥爭”,弘揚正氣、抑制邪氣。班風正了,學生自覺了,班主任自然就輕鬆了。

培養班級管理好幫手。

學生在教室按部就班地學習,班主任不可能隨時隨地跟着他們,他們存在哪些問題,就需要班幹部為班主任提供信息。同時,班幹部就是學生的'典範,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一般我會在七年級第一學期及以後的工作中,不斷考察、培養班委幹部,建立班幹部輪流值班制度,用班幹部隨時隨地指導、約束學生行為,歷屆班長就是我的副手,辦事能力越練越強,自身素質越提越高。當然,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在我的班級裏,幾乎人人都是班幹部,合作小組小組長、大組長、課代表、衞生組長、班委委員、團員骨幹、三好學生、進步分子,每個人都肩負“要職”都不容懈怠,大家爭當先進,爭做模範。這樣的班級管理起來,可以説“振臂一揮”就可以“一呼百應”,管理力度大卻不用多費力氣。

小組合作初見成效。

進入人民中學後,引進小組合作機制,嚴格按好、中、差分層次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四人分擔學習、紀律、衞生、作業組長,各負其責。任課老師對小組的評價按積分制落實在小組評比欄中。週末召開小組生活會,進行階段性總結,揚長避短,以利後戰。每週一班會課班長再進行班級工作終結、制定班級一週努力目標。經過兩個月的試驗,成效很大,學生紀律嚴明、態度端正、成績穩定,;班主任遊刃有餘、輕鬆自如。

中學教育隨筆4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説:“你的美術課

這是最好的。你不必從頭到尾説話。學生自然感興趣,上課輕鬆愉快。“我笑了,心想如果真的能讓每節美術課都輕鬆愉快,成績好,這個美術老師就不一般了。美術課真的沒那麼容易做好。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場景的創設,環節的安排,個性的疏導,課後的多元評價與反思,都是必須的,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去思考和推敲。什麼樣的美術課好?如何上好美術課?我一直在想。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哪裏都是創新的地方,哪裏都是創新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創新者。”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善於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精心呵護他們茁壯成長,這樣課堂教學才會真正散發出獨特的靈性和魅力!

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楊景芝説:“兒童富有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富有創造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引導,孩子的潛在意識是可以得到很好發揮的。”記得那是寫意國畫課的時候,室外的陽光照在教室的窗户上,給教室增添了一抹亮色;此時,教室裏每個人的心情都像天氣一樣明媚。在作畫之前,我先講解和演示了幾種墨色的變化,以及墨色混合的作品。接下來,讓學生嘗試繪畫。過了一會兒,每個學生都完成了幾個練習。他們把喜歡的作品放在窗邊的桌子上,等着晾乾。過了幾分鐘,他們回去看自己的作品,卻驚訝地發現,陽光照射後作品的顏色變淺了,但筆觸卻很明顯。沒有了剛才的.潤澤光澤和魅力,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奇。這時,我拿起手邊的一幅畫,高高舉起,對大家説:“剛才這幅畫的顏色很鮮豔。為什麼現在褪色了?”學生不知道為什麼。

我拿起另一幅還沒完全乾的畫,在窗前照了照。光線穿過紙的背面,畫面的顏色比之前淡了很多。學生們看起來很困惑。這一刻,我抖出了自己平時國畫創作的心得:“同學們,畫國畫的時候,畫一個人物也就是一個形象不重要,還要講究意境和筆法,更要講究色彩和筆墨的深淺。畫的時候墨色比你想要的深,就會變得和你預期的差不多,否則達不到你預期的效果。聽完之後,學生們開始小心翼翼地用墨水畫畫。我讓完成的學生把他們的畫貼在黑板上展示。很快,黑板就滿了。大部分同學看到自己的作品沒有地方展示,都很着急。這時,一個學生説:“老師,我們把畫貼在玻璃上吧。“我答應了。面朝太陽的玻璃窗上很快就擺滿了作品,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朦朧而模糊。一個學生説老師要辦一個畫展,叫“朦朧畫派”。我大聲為學生的提議鼓掌,請全班同學都來當看客和評委。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成了小評委。你的畫有點重,但他的畫不太像。這幅畫意境剛剛好,那幅畫表達的太好了。筆墨優美,筆法生動。他們看起來都像藝術鑑賞家。

這節課即將結束。我讓同學們靜下心來説:“同學們,能説説你們對今天活動課的感受嗎?”

學生1:“我的幾個好朋友都説我的作品很美。我希望我能為他們畫一些!”説完自信地笑了笑。

學生2:“今天老師,我們都當了小評委,小觀眾,舉辦了班級展覽,表揚了我們的創意,讓我們很有成就感。謝謝老師!”

學生3:“今天雖然畫不出好的作品,但我有信心下次會畫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給大家看。老師,我有機會,不是嗎?”我點點頭。

課後,我以為學生的興趣活動會到此為止。他們走出教室去外面玩,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非常關心和珍惜自己的創造力。只見兩個平時不認真畫畫的“淘氣鬼”,在教室外面大聲喊着“加油!加油!免費參觀!免費參觀!”這時,其他班的學生被他們的喊聲和窗户上的異常現象深深吸引,紛紛走近教室窗户參觀。

我站在旁邊偷偷看着,發現同學們評價自己的作品都充滿了自豪:“這裏淡一點,那裏濃一點。”小畫家的臉上充滿了驕傲和自豪。要知道,很多同學以前都沒有被這樣對待過!今天,他們是這個舞台的主角。他們通過興奮和成功的娛樂學習知識。

總之,一堂好的美術課,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遊戲中玩、樂、學、長、益智。我覺得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意願、樂趣和情感,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以後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

中學教育隨筆5

孩子們還在中班時,就開始接觸到魔尺了。魔尺長長的,由許多彩色的三角塊相間組成,每個三角塊都可以左右旋轉。一開始,孩子們並不知道魔尺怎麼玩,就只會無意識地把它扭來扭去。升入大班後,魔尺才真正開始展現它的魅力!

那是九月的一天,天天手裏拿了一個藍色的立體小球走過來,對我説:“楊老師,你看我變的`小球!”我仔細看了看,才發現小球藍白相間,真的是用魔尺變的,情不自禁地誇獎道:“天天真棒!能用魔尺變成立體小球……”還沒等我把話説完,天天就把小球扭開,變回長條狀的魔尺,然後很像小老師樣地對我説:“先把魔尺這樣轉,再這樣轉……”才一會兒功夫,一個藍色的小球又呈現在我眼前!我故意為難他:“你能不能將白色部分凸在外面,變成一個白色的小球呢?”他稍微想了一想,説:“可以!”只見,他把魔尺掉轉了一下,又開始扭了起來,動作之快,令我眼花繚亂,很快白色立體小球也出現了!

看着這一切,我真的有點驚住了,我問:“你怎麼會變的呢?”“果果教我的,我在家裏一直練的,可以變得很快!楊老師你幫我看好時間。”果然,不足30秒就可以變成小球!晨間談話時,我讓天天在集體面前表演,孩子們都驚訝地看着他!

本來對魔尺不感興趣的我,突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國慶放假的日子,也擺弄起魔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研究與練習,我終於也成功了!

有了老師的參與,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漲起來:果果在小球基礎上變出個話筒,可以放在達人秀的舞台上用;琛琛學會了變長頸鹿;天天又學會變雙愛心……魔尺這個玩具真不錯,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把魔尺變成很多新鮮玩意兒,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又讓孩子們學會思維,同時也使想象力充分得到了發揮,願孩子在玩中學會更多,變得越來越聰明!

中學教育隨筆6

美術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和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傳統的美術教學和教育中,美術教育過分強調以學科為中心,過分注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束縛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藝術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教好美術意義重大。

我從教14年,一直在職高教美術課。這學期又開始教美術了,這是我的老本行。我小心翼翼地保存着所有學生的作品,我能在其中感受到學生的成功。每次學生們看到他們的作品,他們都非常興奮。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繪畫熱情,改善了課堂紀律,增加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一系列學生作品逐漸浮現,讓我應接不暇,愛不釋手。

有一天,一個學生聽到我的好評價後,向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老師,我能把我的作品給我的語文老師嗎?”我看了看手裏學生的作業,又看了看孩子認真的眼神。我笑着把作品遞給他:“老師肯定會很開心的!”學生們拿着自己的'作品彈回到座位上。我看着學生的背影,為這個學生感到高興。因為,這個學生體會到了自己努力後的成功,而不是一個人去品味這份成功,他想和老師分享他的快樂和幸福。這不僅是學生的驕傲,也是我作為美術老師的驕傲。我被學生們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所感動,我在想我們每個人是否應該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成功。我也為自己敏感的內心所感動,能從教學生涯中的小事中獲得一些感悟和經驗,從而不斷改進工作,完善人格,與學生共同成長髮展。

老師每天和學生接觸的時候,每天都要用一顆細膩的心去面對學生。只有用心去觀察,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把自己和學生融為一體,才能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這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是師生之間最好的熔爐。老師教的開心,學生學的開心,師生交流的開心,又何必擔心教育的質量和數量呢?

老師要帶着一顆老師的心來,老師的心裏要有童心和愛,會感動學生,也會感動自己。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常常想:素質的培養在於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來源於興趣,興趣是創作的動力。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教學興趣,以興趣為導火索點燃智慧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產生更多成功的作品,進而激發更多的學習潛能。同時,多鼓勵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學生自身需求設計美術課堂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情,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斷獲取新知識,創作新作品。

美術課不同於其他學科。課堂氣氛要儘可能讓學生感到輕鬆愉快,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在教學內容上,從強調傳授單一、深刻、複雜的知識和技能轉向為學生提供基礎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輕鬆。

中學教育隨筆7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國文學泰斗托兒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資料證明,在此刻的國中體育教學中,如果上課類容枯燥、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着為數不少的學生,有消極怠工的行為傾向。其主要表此刻: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多,所以經常請假,完成任務勉強,對考核結果不在乎等。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在學習中會選取自我感興趣的資料,所以,作為國中的體育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務必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案例:一節體育課剛剛要上課,好幾個學生圍着我問:“教師這天體育課上什麼”“教師讓我們活動吧”又有學生説道。“打籃球!我們要打籃球!”……我一聽他們七嘴八舌的就來火,大聲吼道:“嚷什麼體育課也是課,你們想上什麼就能上什麼呀這節課繼續練習跳繩和素質練習!”學生一聽,看狀況不妙,紛紛離去。我透過學生離去時的表情能夠看出,他們個個帶着失落和不快。看着學生離去的背影,心想:“如果學生把這事時的情緒帶到課堂上,能認真上好課嗎……”隨着上課鈴聲的響起,我帶着沉思走向操場。

上課做完準備活動過後,我下達任務:按以前的教學分組,進行分組練習跳繩。然後就是我巡迴,當我巡視到第三小組時,看他們個個懶懶散散的,有幾個就是剛剛下課在我那裏詢問的學生。我就問道:“怎樣不認真練習都達標了嗎”一陣沉默過後。“教師,我要和你比跳繩!”一個學生用挑釁的語氣説道。我先是一愣,然後爽快的答應下來,心想:“這難不倒我,他平時練習跳繩時,跳的也不好,我肯定不會輸,藉此機會教育教育他……”“我們比雙搖跳繩!”那個學生又説。“阿!”我驚訝:“比雙搖!……”由於長期應試教學的影響,我的雙搖技術多半荒廢了。“這下慘了!”我尋思,轉念一想:“有了……”比試結果我輸了。可是我沒生氣,笑着表揚了那位同學:“你的雙搖技術真好!我們要好好向你學習,我以後練習好後再和你比試,必須能超過你!”那學生愣愣的看着我,不知所措……“可是你的單搖跳繩技術要加油哦!我們上課的教學資料是單搖,你要努力認真練習單搖,我要認真練習雙搖,看誰提高快。另外會考體育考試要求的資料可是單搖跳繩哦!等大家都達標後教你們打籃球。”“好!我必須也不會輸!”學生好象明白了什麼,大聲的回答。之後,經過觀察,那組的學生練習的很認真。再技能展示時,他們多到達了標準要求。以後的素

質練習也很努力、刻苦。

透過這個案例能夠看出:學生是可教的,就看教師怎樣引導了。當時我在明知要比輸的狀況下,還是要與學生比試,輸了之後,承認了自我的不足,還表揚了學生,同時利用以後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能帶給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潛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也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改革的這天,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在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我經過多次的學習、思考。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轉變思想

目前中學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而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現象,無暇顧及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反正文化成績好就行,體育成績無所謂。從而使得他們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僅用心性不高,並且存在着嚴重的厭學思想。轉變他們學習體育的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他們對體育(身體鍛鍊)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資料。。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用心性。在具體手段上,教師能夠透過各種形式的講解、教育,有目的地舉辦體育講座,宣傳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瞭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體育在人才成長髮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些學生之所以對體育興趣不高,往往是與體育教學方法有較大的因果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怠倦厭學行為。相反,如果教師教學中,語言風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動,精練而帶有鼓勵性,並結合教材資料,根據課堂實際,講一些搞笑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如在加速跑練習中,如果每節課都採用直線跑,糾正動作跑等幾種常見的辦法,學生就會興趣寡淡。如果組織他們進行組與組、隊與隊之間的“迎面接力賽跑”、“團結接力賽跑”,課堂就會出現你追我趕,爭上游的活潑氣氛。再如中長跑教學,採用變換隊形跑,不一樣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趕超跑、分組對抗賽、設計障礙地形跑等,也能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情緒高漲。總之,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能夠使教學過程充滿強有力的吸引力。也能使學生融入歡樂、興奮的課堂氣氛中,感受到學習體育帶來的愉悦情緒,從而用心調動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由於各個學生家庭、生長髮育、興趣愛好、理解潛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資料、練習密度和強度。例如在跳高教學中,素質好、跳高技術好的學生是越跳有勁,但那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本來對自我就缺乏自信,怕跳不好,被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總是躲在別的同學後面或站在一旁觀看。此時教師因人而異,對跳高技術好的同學提高跳躍高度,提出改善和提高動作技術的'要求;對體質差的學生降低跳躍高度,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並耐心和藹地鼓勵、幫忙輔導他們。對於他們在鍛鍊中表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不諷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提高,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大大激發這些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幫忙這些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體育學習興趣。

四、提高教師素質

體育課堂上,學生的直接感覺對象是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如果體育教師對他們有偏見,對他們放任自由,工作上馬馬虎虎,上課鬆鬆跨跨,講課精神不振,就會誘發他們對體育產生厭學行為。所以,體育教師應嚴格要求自我,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強烈的教學事業心。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着直接而強烈的影響。所以教師平時要多關心、接觸學生,與他們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呵護,要以自我的模範作用、表率作用和禮貌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此外,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簡單、優美的動作示範,可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所以,教師較強的業務潛力和優秀的心理品質,是獲得威信、密切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質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也有利於學生轉變態度,改消極怠工為用心參與,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中學教育隨筆8

我們託班的年齡小,不適合“你講他聽”這種填鴨式教育。而是喜歡在遊戲中學東西。針對這種現象,在學“認識五官”這節課我跟幼兒做起了遊戲。剛開始我拉着幼兒的手用自己的手掌拍一下幼兒的手掌,喊出五官的名稱,即讓幼兒用手指指着自己的五官。幼兒很感興趣,很快認識了自己的五官。

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我又做起了第二個遊戲:我扮演大灰狼,捉住幼兒就説:“告訴我你的眼睛在哪裏?説錯了我就吃掉你。”有的幼兒指錯了,我就抱住幼兒“啊嗚、啊嗚”地“咬”他的臉,孩子們被我有聲有色的扮演逗樂了,禁不住興奮的'拍起手來,一齊喊:“老師,抱抱我,咬咬我。”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幼兒情緒高漲,並且是發自內心。幸虧我班幼兒人數少,能把每個小朋友抱在懷裏。遊戲結束後,我的嗓子有點疼,身體有點累,可我跟幼兒一樣的高興,因為我感覺這個遊戲不僅加深了幼兒對五官的認識,更加深了幼兒幼兒對老師的感情,讓幼兒享受到了老師象媽媽一樣温暖的懷抱。

中學教育隨筆9

今年是第一次給大班上課,剛開始時不知該從何着手,每天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大班主要學習字母、單詞、句子跟兒歌、歌曲,我想不管學什麼都離不開遊戲,玩中學應該是最適合的方式,所以我就想採用以動為主的遊戲方式帶動課堂、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學習字母的.時候每一個字母都用動作表示出來,以增加其形象性與趣味性。單詞能用動作展現的也儘量用動作表現出來。同時在選擇遊戲時也以動為主,比如聽聽力時,我會讓孩子們聽到字母起立説,聽到單詞蹲下説;或者聽到字母拍手説,聽到單詞跺腳説。這樣便調動了孩子們的眼、耳、口等多個感官參與進來。

我還注意到一個遊戲只是稍作改動,孩子們的興趣也會隨之提高。比如記單詞時常會玩螞蟻爬山的遊戲,邊説邊往上爬之後再爬下來。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換一種動物吧,換成猴子爬杆,也是邊往上爬邊説單詞,但是爬上去之後一下就滑下來。改變之後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太興奮了,記得也比較紮實。

漸漸地我的心裏越來越有底,我想玩中學就是我要堅持的一種方式。同時要對遊戲進行不斷的變化,當一種遊戲玩到一定程度時要恰時恰當地進行改進,這樣會保持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學習的動力。

中學教育隨筆10

我和我們班楊老師買了一身一樣的衣服,今天一起穿到了學校裏,孩子們很好奇啊。咦!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是一樣的,孩子們會這樣説,還有的小朋友會説楊老師和張老師是雙胞胎嗎?我們倆就對小朋友笑笑什麼也沒説。等到上課我和楊老師就想何不讓小朋友觀察我們兩個一下呢,看看我們兩個有哪些地方不同。

上課了,楊老師就問了小朋友們你們看一下我和張老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包括衣服、鞋子、頭髮等等。小朋友們就開始觀察並回答,有的`小朋友説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褲子是一樣的,有的小朋友説楊老師比張老師長得高;還有的小朋友説楊老師頭髮比張老師頭髮長等各種各樣的回答。有的小朋友見到老師會很緊張啊,這樣不僅讓孩子在生活上學會了觀察還增加了我們和孩子的親密度,讓孩子對我們沒有心理防線反而覺得我們很是容易相處。

中學教育隨筆11

浩渺星空,蒼茫大地,在中國這份神奇而樸素的熱土上孕育出了多少仁人志士,他們志存高遠,為理想執着拼搏,用自己的思考與行動給世人留下了一份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徜徉在教育歷史的長河中,追尋着那永久定格在世人心目中的教育家的身影,為他們的教育情懷與教育真理而深深震撼。比如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與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讓我虔誠地崇敬。驚歎之餘不禁拷問自己的心靈,今天的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又該有什麼樣的標準?

筆者不才,這個問題或許不是我一個“有名小卒”所能回答的。但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身處教學第一線,越發感覺到教育世俗的功利性暴露無遺,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禁錮師生的思維,教育不再是令人心動的美景,而是麻木與悲涼。教師的生存壓力之大,學生的個性不再鮮明,學校不再是師生成長的樂園,而是演變成了為考試而考試的“魔鬼訓練營”。這種不堪承受的教育環境漸漸地抹煞着人的靈魂。真正有思想有勇氣敢實踐敢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教育人士成了稀世珍寶。

教育,理應懷着自然、宗教的情懷,以科學、樸素的心態去經營,以執着、勇氣的精神去創造。它應摒棄濃厚的功利性色彩,在僵化的教育體制與痛苦的教育環境之間尋求到有效的'突破口,這並不是每一位校長、專家、教授能輕易做到的。中國如今的國情現狀決定了它很難誕生真正開闢歷史先河的教育家。按陶行知先生説:“依我看來,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當中得了一種,方才可以算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發明的新理

二)敢入未開化的邊疆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闢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闢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説,創造、開闢都要有膽量。陶先生目光深邃,所談標準確實是真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是成”。他言必行,行必果,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向世人詮釋了堪稱教育家的真正內涵。陶行知稱得上是近現代史上中國乃至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一位教育家。那麼真正的教育家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筆者據陶先生之精闢妙語有以下幾點淺知灼見。

1、思想的獨創性

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應該擁有自己的文化素養,能夠探索獨創性的教育思想。何謂獨創性,就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繼往開來,具有劃時代的現實創造意義。比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就是具有獨特的創造性。由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看似簡單地把教育與生活換個位置,但其本質卻體現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超越性與開創性。實踐已經證明還仍然繼續證明“生活即教育”思想更趨於科學、合理。其次,由“學校即社會”到“社會即學校”的變化,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又一個新的發展。它把教育的視野、教育的空間延伸到社會層面上來,確實是獨具一格。最後,“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主張教中學,學中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要做中教,做中學,教,學,做合一。相比兩千年多前《學記》中經典的教育真理“教學相長”有了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當然,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可圈可點可學可思的地方太多,不管是哪一條都具有獨特的創造性。正是因為獨創性的思想才使陶行知教育思想影響深遠。

2、行動的開創性

有句話説:理論永遠是灰色的,只有紮根於生活,用作行動與實踐,它才會永葆鮮明、活力。真正的教育家絕不僅僅是提出教育觀點,就能形成教育思想。而是能勇於探索,勇於行動,勇於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思想得到不斷地檢驗、修正與完善。這樣的教育思想才會更具有真理性與現實的指導意義。比如,陶行知創辦了以鄉村學校為模式的曉莊師範。這在當時教育相對滯後的背景下,這一行動確實是一個明智的創舉。而我們現今的教育專家、教授、乃至校長有多少能真正地敢於把自己真實的教育理想應用於實踐,指導於實踐。而缺少實踐行動這一重要的一環,再多的理論也不過於烏託幫式構想,於教育而言,無疑於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不會散發相對長久的芬芳與魅力。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來源於他開創性的行動與實踐,又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它必將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不論是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還是其它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這不得不説,真正的教育家就應該有大無畏的勇氣去行動。敢嘗別人未嘗的,敢做別人未做的,雖然其路艱辛,但教育思想會因此而散發更多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中學教育隨筆12

透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老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資料,及時寫在上頭,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資料或是一點想法,然後他會利用空餘的時間,把這些資料中個性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僅有堅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由整理] 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一個擁有用心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於“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説:“要從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為什麼要一向重複着堅持,可見它是多麼的金貴。

從事教育工作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此刻的學生與我們存在着很大的觀念差異,並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採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可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並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應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理解。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中學教育隨筆13

當幼兒園的操場上小男孩一邊追着小女孩,一邊嘴裏唱着:“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時,當一些小男孩在一起一邊嬉戲玩耍,一邊嘴裏哼着:“哼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時,當一些男同學一邊眉飛色舞、如痴如醉,一邊津津樂道於一些網絡遊戲時……他們的神情是無比的快樂和自在,宛如一夜間這些時尚的歌曲或遊戲已佔據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樂在其中,難以自拔。對此,教師或許更多的是不可思議甚至會嗤之以鼻。而當你一邊跟學生動情地訴説着心中的理想形象是什麼孔子、孟子或名人偉人,沉醉於他們的經典思想,另一邊是學生的淡漠乃至輕輕的唏噓聲時,你是否真正意識到教育正遭遇經典與時尚的衝突或尷尬?

筆者曾上過一堂《自我新形象》的公開課,當時設計了你這樣一個問題:“你心中的偶像是誰?你為什麼喜歡他(她)?”此問一出,學生情緒高昂,一時間談笑風生,課堂宛如溪流喧鬧而不止。我就順勢讓一些同學説説自己心中的偶像,他們説的很多的是如周杰倫、潘瑋珀、張韶涵、she、王心凌等偶像明星,還有些讓人陌生的如明道、Rain、SUPERJUNIOR、東方神起等。對此,我很欣賞他們的記憶力,尤其是一些外國歌唱組合的名字都記得滾瓜爛熟、脱口而出,流暢自如,現在想想當我讓學生記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識,他們會眉頭緊鎖,索然無味時,我真正意識到課本知識的機械單調性與枯燥乏味性。可是為了考試,即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表情作痛苦狀,我也只有痛下狠心,讓他們死記硬背。而當有的同學説起從周杰倫的身上學到高超的歌唱技巧時,我並沒有作過多議論,只是説偶而聽到他的.一些歌,只會感覺到節奏快若閃電,讓人發暈。(當時,抒情舒緩的“千里之外”與“菊花台”還未誕生,這兩首歌例外,我比較喜歡)換來的是同學們的鬨堂大笑,可能他們心裏得意地認為老師沒有欣賞水平呢。更多的問起學生喜歡某位偶像的理由得到的答案是驚人的相似:“他長得帥,長得酷,穿着很前衞,很時尚。”對此,我並沒有給予否定,因為學生的心中有自己的審美標準,教師能做的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而是引導他們學會欣賞,學會設計自我的新形象。

我記得我説過這樣一句通俗的諺語:“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我們不僅要關注自身的外在形象,更要追求內在的涵養,只有真正做到外在之美與內心之美的和諧統一才是真正的美。還譬如:“逝去的是容顏,不逝的是人的樂觀心態與光輝品質。”在我認為是經典的道理,學生並不一定會很認同。因為我知道課堂與外面形色色的世界相比,遠沒有那些時尚的事物對他們更有吸引力。這時你需要的不是拒絕不是迴避更不是逃避,你需要的是主動融入,就如趙憲宇老師在《距離社會,教師比學生更遠》一文所説的“教師要首先關心社會事物,瞭解社會的一些時尚,和社會有同步的語言和意識。”可謂一針見血,切中時砭。比如一些新鮮的網絡詞彙譬如:“偶”、“沙發”、“頂”、“菜鳥”、“稀飯”(喜歡)、“雷人”、“山寨”,在學生的言談或日記中頻頻出現時,有的老師不知其雲甚至會誤以為學生寫錯字或錯詞,即使知道是網絡詞彙,可能他們更多地會認為這破壞了漢語語言的純潔與嚴肅性,從而斷然地拒絕學生使用類似的詞彙。或許從漢語語言文化的習慣上我們應該拒絕,當這些網絡詞彙已悄然走進學生思想意識中乃至“安家落户”了,你能否真正做到、有無必要從根子上禁止呢?

其實,我們用不着為此“談虎色變”,因為它們都是伴隨着網絡時代興盛應運而生的事物,對於時尚的新事物,我們只有辯證地來看待,順其自然地引導就會正確處理好傳統習慣與時尚事物的平衡與統一。從這我們可以看出,課堂不應該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靜止空間,而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動態的社會感應器。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相對封閉的場所,而是融學生實際、生活實際、社會實際於一體的立體網絡。“我們不要培養‘夫子精神’,而要培養時代的創造人才”,趙憲宇老師用“時代的創造人才”足以折射出教育的時代氣息與現今教育的責任之所在。按我理解,教育不是拒絕經典,不是拋棄傳統,而是要培養順應時代潮流、承前啟後、開啟未來的新型人才。而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教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張講台的環境,而是富有時代氣息和社會生活意味的鮮活的環境時,按文中所説:“我們要主動融入,自覺接受衝擊”。這樣,我們與社會真正貼近了,真正融入了,生活化教育的課堂才會真正呈現,我們才會與學生有更多智慧的碰撞與精彩。

言及於此,那麼教師如何對待教育中經典與時尚的衝突呢?這裏的經典廣義上是指一切傳統的精華,狹義上是指與學科教學相關的經典知識,不管含義怎樣界定,經典似乎與懷舊命運相連,譬如經典老歌,經典文化,經典故事等都有其經久不息的魅力。而時尚顯然與新生事物相伴相隨,引領潮流,吸引眼球,貼近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胸懷寬廣,既能守得住經典的價值與韻味,又能捕捉到時尚的信息與氣息。也需要我們要辨證思維,經典並不是一成不變,只有注入時尚的活水,才會更有生命力。時尚並不是惡水猛獸,只有積極開放的擁抱,才會更有説服力。更需要我們靈動的教育智慧作支撐,把經典與時尚巧妙地融合在課堂的細節上,引入學生的視野裏,它們才會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如果還在知識的海洋裏不到社會的大世界裏看看,是完全不能適應新形勢的教育要求的。”趙憲宇老師文中的一句話用作本文的結尾似乎是水到渠成了。我想加一點的是,有了時尚的經典或有了經典的時尚或二者的和諧共振時,我們的課堂才會愈發接近真正的生命場、生活場。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渾然一體,靈動美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張涇中學胡小勇

中學教育隨筆14

父母是孩於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呢?下面我就結合半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作為班主任應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電話訪問)。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一般開學初班主任就要開展這—項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

這學期開學初我對班內40個同學進行了家訪或電訪。在家訪或電訪過戲中,着重在學生面前樹立家長的威信,力求在家長心目中產生“若沒有家長的配合,對子女的教育將會更困難”的感受。從而讓家長有一種被重視的心理反應,鍛長自覺地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同時,在家長面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在工作中,這40個同學若發生紀律問題,卻能很好地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較明顯。而沒有進行過家訪或電訪的學生,若產生紀律問題,想取得家長的配合,卻要另花一番功夫。

當然,對學生進行家訪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在這學期的家訪中,其中有十多個家長在我一踏入其家門就問我“是否其子女在學校犯了什麼錯誤”。長期以來,班主任的家訪工作有所失誤——要不就是不進行家訪,要不就是等學生犯錯誤時才匆匆忙忙向家長“彙報”。這樣在家長心目中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小孩犯了錯誤時才來家訪。我認為,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應該貫徹在每個學期的教育過程中。在家訪時宜採取閒聊的方式進行,在日常交談中取得應有的效果。不宜過於嚴肅,更不宜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才去家訪。

2、班主任宜個人進行家訪,不宜多人集體家訪。班主任在家訪時,目的就為了瞭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和取得家長的支持,若班主任個人單獨去進行家訪的話更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若集體家訪會給家長一定的心理壓力,並且會給家長不良的感覺——這只不過是學校工作的一種形式。因此,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班主任單獨的家訪,能夠與家長建立私人感情,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

3、家訪時宜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而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

二、認真籌備好家長會,充分發揮家長會的教育作用。

一般來説,每學期將會召開一次家長會。好好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可以大面積地爭取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家長會是一次集中學生家長到校進行的一次會議,利用得好,可使家長在短時間內瞭解學校的各種教育意圖和家長應配合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可對學生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教育。當然,若組織不好,會提供讓家長們集體發牢騷的機會。所以,在組織召開家長會時,班主任必須注意如下幾點:

1、作為班主任,在召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發言稿,最好將其當作一節“公開課”積極備課,嚴格確定主題內容。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事先思考了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選取了“家長應如何教育於女”的主題,同家長們共同探討了有關教育子女的方法、經驗,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2、班主任應該在家長會進行當中,控制好整個會議進程,不要讓家長過多去發泄平時的不滿,從而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班主任工作產生不良的效應。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控制議程中,多舉些與主題有關的正面事例來引起家長的思考、講座從而讓家長達成必須想辦法教育子女的共識。在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針對本班某些家長如何教育子女而取得較好效果的典型事例加以介紹,使家長們有圈套的收穫。

3、有必要的話,應該讓學生與家長同時出席家長會。

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通過家庭與學校相互協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當然,除了上述的方法外,還有其他方式方法可以取得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中學教育隨筆15

某縣教研室舉行中學優質課評選活動,我有幸參與了語文學科的聽評課工作。

課題是蘇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另見於人教版八年級必修、鄂教版九年級必修)一文的文本研習。參評教師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展示出豐富的教學經驗、新穎的教學手段和良好的基本素質。自然的教態、生動的語言、個性的設計,把我一次次帶回當年瑰麗的中學殿堂,久違的課堂親切感油然而生。

激動、亢奮後是冷靜的理性思考。我發現,除了視覺聽覺上獲取的`極大滿足外,留在腦海中真正實用的東西卻很寥寥。這些參評教師都一如我當年的老師,機械地地搬演着同一部枯燥的話劇。

導入新課、走近作者、自讀課本、整體感知、自主體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程序十分規範,整齊劃一,過程相當完備,無一遺漏;活躍性、動態性、趣味性、藝術性突顯,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諸多手段令人眼花繚亂,牢牢操縱控制着執教者的雙手和聽眾的大腦;課本、學案、練習冊上清晰可見的作者簡介、背景介紹、正音釋詞等知識又被教師拎出來花樣展示;段落劃分、主題歸納、語言鑑賞、練習處理等步驟均轉化為教師不厭其煩的自問自答;畫説老王、問詢老王、走近老王、評説老王、品味老王、善待老王、懷念老王、關注“老王”,環節繁多,或重複或交叉,弄不清,理還亂;平淡似水而又情豐意藴的優美散文被無情地肢解,靜默能悟的佳句被生硬地提升,貼上了晦澀難解的標籤。

原本應該讓學生輕鬆自主認知人物形象的簡單課題,讓教師們有意或無意地複雜化了,學生被困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迷宮中,東突西奔,尋找出口。教者疲憊中帶着無奈,學者疲憊中充滿不解。

可不可以運用減法思維,刪繁就簡,讓課堂簡單一些呢?

板書“老王是一個的人”,思考在橫線上填寫什麼修飾語。

或者,抓住“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樣了?好些沒有?’‘早埋了。’”如果現在的你是老李,該如何回答?

教學,是教師帶領學生抓住要點,讓複雜無序的事物儘可能變得簡單易行的過程,以達到化難為易,以少勝多,以約馭博、事半功倍的目的。

教師之所以被牢牢束縛,學生之所以得不到解放,就是因為在不少的課堂教學中,無效的努力太多,過猶不及,勞而無功。首先,目標定位不準,盲目拓展,往往使得課程本身變得複雜、繁瑣,或尾大不掉,或支離破碎。其次,為迎合評委心理,為適應周全的打分標準,程序繁雜,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再次,誤解新課改要求,翻新作秀,“絕招”迭出,顧此失彼,或照搬照抄,失去個性,或被動模仿,落入窠臼。

著名特級教師張慶先生早在10年前就曾振聾發聵地指出:“堵不住煩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只有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才能解決好語文課堂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要化整為零。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通過不斷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自能讀書,自能學習”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根據學情,從整個學段宏觀佈局,確定課堂目標,三維目標固然要考慮,但並不是每一節課都要做到平分秋色。要有的放矢,給學生真真實實留下點東西,並集腋成裘,水到渠成。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從“台上”走到“台下”,從“台前”走到“台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協作者。讓學生這個主體在閲讀、理解、分析、爭辯中汲取營養,學會學習。教師的第一要務是運用更大的智慧選準達成目標的突破口,做好指引性設計,綱舉目張。第二是遵循內在認知規律,捕捉靈感,適時撥動,自然教學。第三是恰到好處地簡單收束,適度引領拓展,不必刻意為之,自能“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簡單不等於膚淺,課堂簡單化不等於師生無為化。形式上的簡單化要求,與深入探究的實質要求並不矛盾。課堂簡單化的前提是教師課外更多的腦力投入和課內更強的能力調控。這是教師高能力、高水平的表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教育能夠是而且必須是一種解放。”課堂簡單化其實就是回覆根本,就是解放的教育。或許簡單一些,我們就能更好更快地進入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