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閲讀 閲讀(2.63W)

意思是處於最完美的境界。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1

止:停止,剋制。

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説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善與惡都是客觀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惡,有小惡。所謂至善乃是善的極致,實則它更接近於惡,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滿足自己的私慾。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則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剋制,也許就是真的至善。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擴展資料:

“止於至善”出自於《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宋代朱熹在《大學章句》中解釋説:“止者,必至於是而不牽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其意為:修身育人,都必須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動搖。

這裏的“大學”,是針對“國小”而言的,“國小”即禮、樂、射、御、書、數,屬於“藝”的`層面,稱六藝,而“大學”是修身之學,使人成為道德上的完人之學,屬於“道”的層面。道和藝,一為形而上,為體,為性,一為形而下,為用,為相。朱熹稱“大學”為“大人之學”(《四書集註·大學章句》),也是恰當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2

一、何為“止於至善”?

“止”是達到並停留在的意思,“至善”即極致的善,“止於至善”就是努力修身達到至善,並一直保持在極致的善上。這裏必須提醒,標準化會把人的天性改變,讓別人無法做自己,所以“至善”是沒有標準的,沒有道德標準。王陽明對“至善”有如下描述:“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意思是至善是人類固有的本性天性,天性原本是沒有一點惡的。

因此,“止於至善”實際上就是要“復性”,恢復我們的天性。“明明德”是“復性”,“止於至善”也是“復性”,而“復性”就能做到“親民”。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完整的統一體,王陽明首次把《大學》三綱領統一起來了,因此他的解釋應是最符合《大學》本義的。

二、為何要“止於至善”?

如果説“明明德”是內聖之道,“親民”是外王之道,那“止於至善”無疑是內外雙修,實現內聖外王人生終極目標的必由之路。“善”,不但有自身本性為善,更有對外友善,在對外關係上,也將這種善的德行推己及人,就能讓別人也過得更好。

因此,“止於至善”是讓自己充實友善,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也是讓別人過得舒心幸福,實現人與人相親相益的方法,更是讓社會和諧友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必由之路

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 第2張
  

三、如何實現“止於至善”?

這個問題其實這在《大學》中寫得很清楚,實現“止於至善”,應當“修身”,其根源在“格物”!只是現在大家對“格物”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或者説,受到朱子學説的影響,將“格物”、“修身”、“止於至善”孤立起來了、脱節了!

“格物”應如王陽明所説,“格”即“正”,“格物”就是把所有人、事、物都擺正來,看到的那些不正的人、事、物現在把它們都擺正來,也就是“為善去惡”!

發展到當前社會,絕大部分人私慾都很重,什麼是正?什麼是不正?也許早已模糊不清。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正,又如何能將人、事、物擺正呢!

因此還需要進一步説明。我覺得,要實現“格物”、“修身”、“止於至善”,可遵循一個基本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或妨礙他人、不傷害環境!如果我們做每件事、説每句話,都能遵循這個原則,那你必定能“為善去惡”,從而實現“格物”、“修身”、“止於至善”!老子在《道德經》中説,天之道,利而不害!一樣的道理!

認識並不等同於真知。真正要實現“止於至善”,需要在認識“止於至善”的含義、意義與方法的基礎上,持續努力去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