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

閲讀 閲讀(1.58W)

食巧果、穿針求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 接露水。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1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在山東濟南一帶,人們陳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隻蜘蛛,放在盒子裏,第二天打開盒子,如果蜘蛛已經結網,就稱為得巧。

曹縣、平原等地區有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也非常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湊集糧食蔬菜包餃子,把一個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裏,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説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針的心靈手巧,吃到紅棗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帶的姑娘還有一種活動叫“賽巧”,大家比賽看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輸巧”,輸的一方就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禮物獎勵給得巧者。

二,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襬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

一面吃着瓜子、花生,一面向着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
  

三,吃巧果。

浙江杭州、温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麪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裏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裏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一邊吃着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四,青苗會。

七夕節期間,傳説烏魯木齊部分地區,每年都要舉辦為期十天的“青苗會”。“青苗會”是是淳樸善良的農民舉辦的一種祈禱活動,期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活動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藴,到了七月七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莊的農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潮水般的湧向“青苗會”舉辦地,就跟過大年似的,各種小商小販、各種節目表演,應有盡有,熱鬧非凡。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 第2張
  

五,七夕夜聽悄悄話。

傳説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説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六,送巧人:希望孩子心靈手巧。

在七夕節這一天,浙江台州地區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種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後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2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七夕節已經等同於情人節了,再加上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所以這天情侶們都會一起度過這個浪漫的節日。可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所以今天小編再次給大家介紹一些中國傳統的節日七夕,在這天有什麼樣的習俗?

在古代,人們對七夕的重視程度遠勝於今天。無論皇宮還是民間,乞巧活動都非常隆重,不同地區也各有趣味,有些民俗流傳至今。

七夕晚上,女性會手拿絲線,對着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曝曬,過了一段時間後,空間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

這時把針丟在水裏,有了薄膜的支撐,針會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所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為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 第3張
  

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裏,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説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還會“拜織女”,她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襬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祈求心靈手巧和好姻緣。

拜完織女之後,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説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七夕節這天,還有“種生”之説,就連是將一些綠豆、小豆、小麥等糧食種浸於碗或小盆之中,幾天後待其長一寸來長的'綠芽後,再以紅色與藍色的絲繩,將它們紮成一束,又名“五生盆”或“生花盆”,以示吉祥興旺。

總而言之,不管是古代的乞巧節還是現如今的情人節,都代表着人們對於七夕節的重視,所以和愛的人一起度過這個浪漫而又甜蜜的日子吧!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3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嗎?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等等。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説,這個傳説可以説是家喻户曉,在小時候我們就不知聽過多少遍了。傳説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和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

傳説中,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所以女孩們在這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而在七夕這天,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説愛、共結百年之後的時候,於是乎漸漸演變成了如今的中國情人節,是值得情侶們慶祝的浪漫日子。

七夕節的傳統風俗 第4張
  

古時候,穿針乞巧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了。在漢朝就有所記載,《西京雜記》中提到:“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在七夕節這天,每家每户的女子都會走出家門,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

美食在傳統節日當天也是必不可少的,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另外,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拜魁星。這個習俗和浪漫的七夕節沒有太大的關係,民間傳説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古代士子考中狀元會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這裏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在古人看來魁星主考,為了能金榜題名在這一天讀書人會祭拜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