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生活常識>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

生活常識 閲讀(1.53W)

站着如廁。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1

太監(也稱“宦官”)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

想要進宮當太監的人必須得先淨身,也就是切除其男性象徵器官。從此,太監跟正常男人就大不一樣了。

那麼,問題來了,缺失了男性器官,那他們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不同朝代,太監的閹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他們上廁所的方式也有不同。

明清以前,大多是站着

説起太監,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被切除整個男性器官,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太監在中國出現的很早,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太監的存在。但那個時候的醫療技術還比較落後,如果全部摘除,很容易出現大出血,那麼手術枱上的人,基本就難以活命了。

從古代文獻和出土的人俑也進一步證實,明清以前的太監都只是割掉了睾丸,是保留了外部生殖器官的。

另外,古學記載上還有一種被稱為“特殊傭婦”(保姆)的羣體,叫太監製造專家。

與普通的淨事房不同,這些“特殊傭婦”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一些小嬰兒

他們將還在襁褓中的嬰兒,通過非切割方式打造成沒有生殖能力的太監,即通過特殊手法揉搓嬰兒睾丸,每天3次,每次用力捏到嬰兒痛楚啼哭為止,並且慢慢增加力量,直至徹底破壞他的生殖機能。

而這些經“特殊傭婦”服務過的孩子,他們的生殖器會停止發育漸漸萎縮。隨着年齡的增長,還會顯現出女性特徵,沒有鬍鬚喉結,聲音尖細,甚至月匈部也會發育,活脱脱變成太監的模樣。

一般,只有從孩子出生就決定讓他當太監的家庭,才會特意僱一個這樣的“特殊傭婦”來“照看”孩子。

所以,那個時候的太監都還保留外部生殖器官,不會影響排尿,他們仍舊可以跟正常男性一樣,站着如廁。

但是到了明清,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間之後,民間閹割技術不斷進步,已經可以妥善處理生殖器官上的兩條血管,所以清朝時期的太監,都是將男性象徵器官全部切除。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太監們又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
  

明清以後,大多用“尿不濕”

由於失去了體外的那部分尿道,太監們大部分是蹲着上廁所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依舊想站着小便,此時他們就會藉助一根空心的蘆葦竿,接在尿道口用來導出尿液。但是這種方法也不太好控制,很容易漏出。

還有很大一部分太監,他們沒有蹲着或站着,而是弓着腰在茅房內,用毛巾蓋住傷口,把尿從身上帶出來。

採用這種方法,是由於一旦切掉了排尿的肌肉,他們便無法自由地控制排尿,而且上廁所時,很容易會噴到全身。為了不尿濕褲子,避免受到責罰,他們就會在襠部墊上厚厚的尿布來吸收漏尿,這就類似於尿不濕。

一些地位高的太監通常用完後會換上新尿布。而那些地位低下的太監,因為沒有錢,只能反覆使用舊尿布來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太監身上就會產生一股濃濃的尿騷味於是有了有“臭太監”這一叫法。

清宮太監,不僅要一年四季都戴着尿不濕,而且對香料都非常有研究。因為要服侍皇上、妃子,身上不能有異味,因此他們大多會在身上帶着濃厚的香料來掩蓋身上的'刺鼻臭味,所以古代太監們很多都是制香高手。

閹割過程極其危險痛苦

在印象中,大部分古裝劇有都將宮女打造成古代宮廷裏,身份最低微最悽慘的羣體。其實不然,相較而言,太監才是古代宮廷中處境最為悲慘的一羣。

雖然隨着閹割技術的進步,清朝起已經大大降低閹割手術的死亡率,但其過程依舊極其危險痛苦,且對人身體和心理的摧殘是極致的。

很多人想到太監淨身,腦海裏的畫面可能是:

幽暗的小房子裏,一人脱了褲子,兩腿叉開綁着,梳着小辮的老太監,拿着小刀,獰笑着,往他腿間一比劃,慘叫,鏡頭一切。完事了。

清宮劇裏這樣的場景,相比歷史上真正的淨身,簡直兒戲。

據清宮職人回憶的淨身實錄記載,淨身師傅必須是藝術高明的刀匠。

手術前,受閹人要先喝下臭大麻葉水一碗,作麻醉之用。然後含一個煮熟的雞蛋在嘴裏,刀匠在術前會想辦法讓受閹者説話,等他剛張嘴,雞蛋掉落噎住喉嚨,人就會昏厥過去。

接下來,手術就正式開始了,刀匠會在球囊兩側割開深口,斷筋,擠出睾丸。將豬苦膽剖成兩片,貼在傷口上,豬苦膽又黏糊,又能止血消腫

此時,受閹人可能會疼醒,把身子高高反挺,然而刀兒匠見得多了,依舊和助手談笑風生。

接着,刀兒匠會計算尺寸,然後迅猛一刀,從此受閹者基本就告別男兒身了。

結束後,還需要用一根麥秸稈,插入尿道。目的就是不讓肉芽長死,封住尿口。

斯~想想這畫面就一陣發寒。

是不是覺得極其殘忍?更殘忍的是,這些人都是絕對自願來進行這場手術的。

古代對被閹割對象的要求也極高。

首先要對閹割對象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檢查,有隱疾或者其他健康狀況的人是不能要的。被選中的人要提前10日開始修養進補,其餘時間每天睡覺即可。在這段期間,還會有人每天對他們進行遊説。

與我們想象中不同的是,遊説的內容不是勸説他們當太監的好處,反而是極力勸退。有專人會跟他們講述手術過程如何如何痛苦,當太監後要承受的身體和心理璀璨...比如身體畸形,不能傳宗接代等等。

直到手術開始前,只要受閹者表示出一絲猶豫和拒絕,手術就會馬上中止。所以,像電視劇中那種在手術枱上掙扎不願意的情景,基本是不存在的。

這種看似人性的背後,實則隱喻的正是這個羣體的悲慘之處。入宮當太監的,幾乎無一例外是生活條件極差的人,若不是生活實在窮途末路,誰會如此堅定的自願承受身體和心靈的巨大折磨?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2

太監為什麼要割掉器官

內侍強制閹割的出現,主要得益於集權國家的權力分配體系,避免淫亂僅僅是附帶效應。

宦官制度是皇權時代國家權力制衡制度的一部分,閹割是為了斬斷宦官的家族關係,使皇權成為閹人權力唯一的來源,確保宦官絕對效忠於皇帝。對於皇帝來説權力才是最重要的,綠帽子這種事放在權力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避免淫亂只是宦官制度的附帶產品。

宦官制度同集權大帝國同時出現,又與集權大帝國同時消亡。無論是東西方都是如此,僅僅解釋為避免淫亂是不負責的。

單純地避免宮廷淫亂,完全可以使用女官,沒必要專門從男性身上卸下點零件來,這麼做費時費力還違背天理。在先秦時期以及西方日本等採取分封制的地區,沒有宦官制度,也沒聽説王后和內侍亂搞。而太監可以外出承擔監軍,特務等工作,這才是宮女做不到的。而且古代有“天子不近刑餘之人”的説法,用太監照顧君主生活其實是不合禮法的。

后妃出行,都有嚴格規定,不可越雷池一步,這般前擁後簇,如何出軌

至於摧毀獨立人格就更是無稽之談了,獨立人格是近代概念,拿現代概念來替換古代概念未免會南轅北轍,不要説宦官,古代任何人其實都沒有獨立的人格。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 第2張
  

在古代的權力分配體系中,帝國權權力有三大支柱:

以文官集團為代表的'地主集團,是帝國的經濟基礎

以開國元勛,外戚,宗室等為代表的武勛集團,是帝國的保護者

以皇帝為核心的皇權集團,負責清除秩序的破壞者

而皇帝需要一支絕對效忠於自己的力量,來制衡文官集團,監視武官行為。而一個健全人,他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而非皇帝的利益。就算啟用寒門子弟,這些人獲得權力後,也會通過繁殖,聯姻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比如漢代僕從出身的大將軍衞青:

衞青之子衞伉襲長平侯,衞不疑封陰安侯,衞登封發乾侯,其弟衞廣拜中郎將,姐夫公孫賀拜丞相,外甥霍去病拜大司馬驃騎大將軍,霍去病之弟霍光拜大將軍。

所以説,但凡是健全人,只要獲得權力,很快就會成為文官(武勛)集團的一部分,不再絕對效忠於與皇帝。

而宦官則不同,中國古代家族主要靠血緣維持,一旦男性因為閹割而失去生殖能力,他就等於直接從家族中剔除出來,在社會上也飽受歧視。這時,這些宦官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於皇權,閹割的這一刀,斬斷了宦官其他所有的出路。為了強化者一點,皇帝還會採取其他手段,比如太監7歲閹割,從小在宮廷中長大;禁止太監與宮女“対食”;嚴格限制宦官與朝臣來往等等。

司馬遷報任安書中記載了

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昔衞靈公與雍渠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爰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事關於宦豎,莫不傷氣,況忼慨之士乎!

大致意思就是當時的人如何如何歧視閹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瞭解。包括司馬遷的長子司馬臨,改姓馮,次子司馬觀,改姓同,都不再認司馬遷為父親。

對於皇帝來説權力才是最重要的,為了最高權力,父親殺兒子,兒子殺爸爸,孫子認幾個爺爺再正常不過了。如果能獲取最高權力,哪怕天天帶綠帽子也不是什麼大事。當然,綠帽子還是不戴為好。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3

古代宮女與太監結成對食是什麼意思

舊時宮裏面,有多少宮女,就有多少太監,宮女多,太監也多。

太監自然無法娶妻生子。成千上萬的宮女,能得到皇上臨幸者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也是孤老終生。人非草木,皆有七情六慾;深深宮牆,難鎖寂寞之心。

同在宮裏面伺候主子,太監是沒有爐子的,自己吃的飯菜需要從宮外帶進來,很容易放涼。

而宮女在宮裏面,都有自己的小爐子。同在一個屋檐下,吃飯的時候,太監就請求宮女幫忙熱一下自己的飯菜。

作為感謝,太監就邀請宮女一塊享用自己的飯菜。倆人坐在宮門下,一邊吃飯,一邊説笑,即為“對食”。

一來二去,日久生情,有些宮女和太監就發展成了戀愛關係,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對食現象早在漢代就有記載。

到了明朝,“對食”又有了新的發展,稱為“菜户”。宮裏的太監如果看上哪個宮女,就主動替她去宮外面買菜和其他生活用品。

古代太監是怎麼解決小便的 第3張
  

時間長了,宮女如果也看上了這個太監,兩人便可結為“菜户”。宮裏的主子們對此也心知肚明,有時還會問他們:“你的菜户是誰呀”,這時他們只要如實回答就可以了。

與“對食”相比,“菜户”的關係比較穩定,形同夫妻。只要兩人結為菜户,一般情況下可以相伴到老。

明朝有個書生寓居在一座寺廟裏,他發現廟裏面有一間屋子,平日裏房門緊閉,覺得很奇怪。

這一天,正巧看到一個僧人進去打掃衞生,他便跟了進去。書生看到屋子裏到處擺放着宮裏的太監奉祀已故宮女的牌位。

僧人告訴他,每逢宮女的忌日,跟她結為菜户的那個太監,便會帶着祭品和紙錢,前來致祭,其悲傷號慟,情逾尋常夫妻。真是令人動容呀!

不過也有例外。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宮女吳氏,和一個叫宋保的.太監結為菜户。後來吳氏拋棄了宋保,跟另外一個太監好上了。

宋保先是憤怒不已,轉而傷心欲絕,終了萬念俱灰、看破紅塵,離開宮門削髮為僧,終老伽藍。

“對食”和“菜户”,都是我國古代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

在當時那種沒有尊嚴、備受欺壓的環境中,為了排解寂寞,更好地生存下去,宮女和太監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雖是一種畸形的關係,卻必不可少。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然而,就是這麼卑微的愛情,有時也無法如願。明太祖朱元璋對太監和宮女的這種關係就深惡痛絕,如若被他發現,會被處以剝皮的刑罰。

無情至此,其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