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養生>兩性養生>

孩子忍受不了挫折怎麼幫助他

兩性養生 閲讀(2.6W)

「好難喔!」、「我不會啦」、「我不要做了」,孩子碰到小事就哎哎叫,遇到一點困難就逃避,還要大人幫忙,不順其意就大哭。爸媽遇到易受挫折的孩子,是該立馬介入,迅速解決問題,解除哭鬧警報,還是該讓孩子越挫越勇?

孩子忍受不了挫折怎麼幫助他ure>

如何增強孩子抵抗挫折能力

我們都期待孩子快樂自信,又有能力,但爸媽可別快轉太快了,前面的過程還是需要用眼淚和時間換得,孩子面對困難,忍受挫折,把失敗當成養分是份苦差,一切都不容易,我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呀!

挫折與大腦:

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家Rudolf Dreikurs説過『我們無法保護孩子免於受到人生的苦難,所以,有必要讓他們為此先做好準備。

做好準備,是指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就像大人遭遇挫折一樣,需要有個人在身邊,分擔情緒,加油打氣,讓我們有足夠的安全感,補充夠多的勇敢,再以自己的節奏,繼續面對挑戰。

其實大腦的天性是喜歡學習的,經驗會促使神經連結,因經驗而改變大腦,孩子正是用經驗在生活,當他們在充分鼓勵下,做好心理準備,並學到基本的能力,再次進入挑戰時,他所得到的就不會只有挫折,而是能對自己説「我可以」,充滿自我效能感,累積正向的經驗和自信心。

提升挫折抵抗力:

爸媽還記得怎麼陪伴孩子打預防針的嗎?

我們會心疼孩子,對痛痛呼呼,解釋為什麼要打針,怎麼讓自己變勇敢,讓孩子學到要勇敢和打針的意義。孩子面對挫折,也是一樣的害怕和難受,有苦説不出只好哭,爸媽陪伴孩子提升挫折抵抗力,也可以是一樣的步驟。

第一步:

同理情緒,幫孩子認識和注意到自己挫折的心情,是難過、生氣、沮喪還是害怕,讓孩子知道,感到懊惱是正常的,給孩子抱抱和鼓勵,告訴他「剛剛你很努力了、哪裏做得很好了,我們再試試看」。

第二步:

討論遇到挫折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遇到了什麼困難?為什麼會有困難呢?我們可以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

第三步:

陪孩子一起討論從挫折的事件中學習到什麼?當孩子完成時,稱讚他!

設定合理目標增加自信,以免越挫越錯:

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強大的好奇心讓他們每天都在探險,不斷從犯錯的經驗中學習對與錯,學習自動自發及建立自信,學會如何使用自己的能力。可惜有時,挫折是我們大人造成的,讓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感到挫折,通常是因為能力還不夠,或曾經有經驗告訴他,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無法達到目標而退縮。最熟悉孩子的我們,是否該慢下來思考,以孩子的氣質和能力,這樣的目標合理嗎?

若一步登天不容易,可以分段前進,用漸進的方式達成目標。先針對孩子有興趣的,能夠勝任的任務讓孩子挑戰,當孩子開始可以自己完成,看到成果,得到滿足,才能有足夠的內在動機,繼續完成下一階段更高難度的挑戰。

最重要的是,一起

挫折,是大人、小孩生命中最可以感同身受的經驗,假若,大人能夠面對挫折,從挫折中學習到意義,我們就能有足夠的經驗值陪孩子走過,也才理解,孩子有多麼需要陪伴。當孩子重複經驗失敗,為此挫敗時,需要爸媽接納犯錯的勇氣和信心,孩子才能被餵養不怕挫折的勇氣。

孩子不能忍受挫折的2個原因

剛開始工作接觸孩子時我確實有點在意他們這樣的迴應,甚至心情受到影響,但身為一個專業人士,若治療個案的時候沒有把自己的情緒抽離,這樣可能就無法達到治療後預期該有的效果,久而久之我聽到這樣的話就沒感覺了,倒不是麻痺,而是因為我越來越會觀察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説?是不是背後有一些原因?還是個性?還是教養問題?還是表達方式?

我覺得可以先排除孩子是在故意激怒他人這個部分,會比較能客觀的分析,然而臨牀觀察到大部分會這樣迴應的孩子是由於「挫折忍受度太低」,怕輸、怕丟臉、怕自己表現不好,不想看到自己做不好的樣子,所以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他們不會輕易嘗試,不然就是會想要調整遊戲的玩法、規則,甚至直接逃避,所以他們常常不願意接觸或挑戰新事物。

造成挫折忍受度太低有幾個常見原因,一個是教養,一個是能力不足。

教養的部分就是從小就得到許多大大小小的讚美,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也被大人過度稱讚,一直聽着「很棒、很厲害、很聰明」這樣的詞彙長大,漸漸地就會希望自己可以保持這麼好,但年紀越來越大,所遇到的事情越來越難又複雜,説實在要維持卓越的表現真的不簡單,所以他們會選擇不做,有的孩子再大一點就開始會説:「這件事我要做的話一定會做到最好,沒辦法最好的話我寧可不做。」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建議家長從小適度讚美孩子就好,針對孩子做事的過程與態度讚美,好比説,很認真、很努力、很用心。

再來是能力,有些孩子沒有具備某方面的能力就被要求要做相關的事情,比如説一個腳踝穩定度與力量較弱的孩子,對於跳躍、單腳跳、平衡相關的遊戲就傾向逃避、拒絕,因為他們在玩的時候會容易跌倒,並覺得丟臉。

畢竟孩子處在成長階段,各種能力本來就有所不同,所以面對有某能力不足的孩子並不是一味地鼓勵或勉強他們去嘗試,而是幫助他們加強該能力,之後再讓他們慢慢地接觸那些原本不願意去做的事,所以家長、老師的觀察能力就很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會被孩子説的那些話「激怒」,而是淡定地邀請他們來玩,並且繼續觀察他們逃避的原因,再根據所觀察的可能原因進行確認。

下次若再聽到孩子對着您鼓勵他們去嘗試的事情説:「好無聊喔!」先冷靜一下別受到影響,好好地瞭解他們為什麼不想做的原因再做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