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閲讀 閲讀(2.2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隨筆(彙編15篇)

數學教學隨筆1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温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啟”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2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釐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釐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鈕釦、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裏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於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數學教學隨筆3

本學期的教學真是問題不斷,前一陣子是簡便計算,好不容易將這一內容處理完,還沒有過幾天清閒日子,問題又出現,弄得我真有點招架不住。

這次的問題是名數的互化,這節內容,原義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級上冊,而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將這一內容下放到四年級下冊,以《生活中的小數》引出名數的改寫,其實質內容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教學中,我通過實例“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可一到練習環節問題還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練習,17道題,全對的只有5人,佔全班人數的1/12,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近10人,佔全班人數的1/6;考慮到練習的效果差,第二節課又進行了對比練習,再次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高級單位的名數與低級單位的名數互相轉化的`特點,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練習,共練習了24道題,全對的8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7,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7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8;針對這7人的特殊情況,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瞭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不過這時的輔導是傳授式的輔導。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於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後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上週末,又進行了第三次練習,相比較前兩次單獨的名數轉化,這次的練習難度更大,有這樣一些內容:(按從小到大排列)904千克、9噸4千克、9400千克、;0.72分米、7米2分米、7.02分米、0.72米;5.05平方釐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可這次課堂練習的效果還是不容樂觀,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出現了錯誤,由於錯誤面比較大,今天我又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共同分析這三道題,學生的課堂表現總體來説還不錯,可隨後的訂正還是讓我哭笑不得,出現同樣問題的學生有近15人,主要分不清9噸4千克、9.04噸;7.02分米、0.72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這幾個數的大小,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只好圈出容易錯的地方,要求他們先轉化單位再比較,一直到放學,還有5個學生沒有過關。

經過三次練習與不斷的輔導發現,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並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覆地問着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

可既然本冊安排了這一教學內容,就有必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它,如何解決,怎麼解決,我心裏亂成一團麻,就在準備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能不能將學過的單位進行整理,讓學生背一背,情況是不是會有好轉,可這一想法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是因為我不願意自己的學生成為死記硬背的機械。如果明天錯誤依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是繼續還是放棄?

數學教學隨筆4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課堂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突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聽過的許多公開課中,經常會看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和欣悦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設置數學問題,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學要從問題開始

教學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思維來自疑問與驚奇,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對數的教學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屍,提出疑問:為什麼科學家算出辛追死於22前?又如在學習指數當時,引入細胞分裂現象。這些實際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體會啊!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置問題:

數學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這要教師在其中設置一些問題或有趣的情節,把抽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

三、在教材易於出錯的地方設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範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題後,不檢查不思考。故學生易錯之處,讓學生嘗試去”碰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期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設問題於課堂的結尾

有人説:一堂好課也應設問題而終,使其完而未完,餘味無窮。在課堂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學就是一種藝術,過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創造自己的藝術品!

數學教學隨筆5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學習反思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生通過對達到某種學習目標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總結,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反思,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1、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反思

學生總是帶着自己的一套見解、經驗來到課堂,並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和先前的學習,來建構新知。先前的見解、經驗就是學生反思 的起點,學生初步形成知識模型、找到不同的反思、提出不同的見解之後是學生學習的契機。在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學生學習的起點,抓住學習的.契機,才能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反思,使學生學反思。

2、在數學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還讓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悟出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繫。

3、在題目做錯之後學會思考

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思考,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分析能力。

數學教學隨筆6

在低段數學教學中,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口算佔有比較大的比重,而口算最主要的訣竅就是多練,當然興趣和指導也很重要。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而成因卻不僅僅是我們通常以為的“粗心大意”。該怎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水平?我覺得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年級小朋友的自制力處於不斷培養之中,需要大量的練習來形成技能,當然日復一日的練習肯定會讓孩子覺得索然無味,結果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習題的形式,使其豐富、有趣;及時的反饋,讓孩子品嚐成功的喜悦。

二、掌握算理

只要理解和掌握了算理,口算的高峯不再難以攀登。充分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覺得貼近生活,用動物、競賽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學會利用學具幫助理解和計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思考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算理,體會數學的樂趣。

三、加強練習,熟能生巧

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沒有大量的練習作支撐,是絕不現實的。但練習也需要有針對性,只有針對性的練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的知識。

四、給予適當的指導

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學生歸納總結,如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計算規律,這時候,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高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國小低年級數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口算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數學教學隨筆7

前幾天我校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聽了三四年級幾位教師的課感想頗多,但從整體看這幾節課主要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參與面較廣。教學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內容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這樣很快喚起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為能主動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礎。當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了算式後,他又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再班內交流彙報。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了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不但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將學生置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來學習數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教學隨筆8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領導讓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我心想一年級數學對我來説太容易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好難教呀。”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後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幹什麼?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我想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着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麼難教呀。

於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鬆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穫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數學教學隨筆9

現行的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國小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國小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國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國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國小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國小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國小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國小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國小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國小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國小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10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教學隨筆11

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思考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

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務必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然後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透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着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需要把應對的問題透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比較等中求得簡捷,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後學得縝密。

二、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徵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潛力。為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繫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三、激發求知慾望,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資料,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慾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啟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潛力和素質得到發高。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説,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向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教學隨筆12

因為喜歡數學,所以樂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學好數學,提高學生興趣和自信是關鍵。怎樣提高呢?我們來看看校信通數學名師們的經驗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是――不喜歡老師。校信通名師有很多吸引學生的妙招。

1.展示能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能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數據對他來説都是小菜一碟,學生特別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為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説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持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曾經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説:“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為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裏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麼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信息,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裏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説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顫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特別善於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今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通過一道題,學生往往可以學到或自己發現一些方法和規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起創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係。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為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裏的名師們非常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通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髮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建議,可以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説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可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特別擅於通過課堂、作業或試卷分析,幫助學生髮現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期會考試後,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通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助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運算能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閲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直上不去。老師建議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通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可以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可以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學生探索、發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後的反饋上來看,效果非常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老師採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提供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內容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對於這種情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置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為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於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於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為450的直角三角形,通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性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複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着一起思考:當具備什麼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可以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

為避免孩子們只是説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可以證明嗎?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應該是這樣”。

3. 此外,老師還會通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學隨筆13

學在原教材中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很多孩子往往一遇到應用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想這不僅與原有教材的編排思想有關,更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方法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原有的國小數學教材在每個學期都分門別類地安排了一些應用題的學習內容,並且各內容之間既相互銜接又各成一個模塊。很多學習的內容都是以某一模式為代表展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應用題的過程中與其説是開發他們的思維,不如説是讓他們在模仿中學習解題的技巧。因而,在整個的編排中很突出解題技巧的運用與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傳授最多的是如何解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掌握的也是如何解題,雙方的'教學重心由發展思維轉向到掌握解題技巧上來了。

可能正是由於我們對應用題這種理解,我們不斷地演繹着教材中的解題技巧,把教材中的每一個與解題有關的技巧吃透、用透,而我們教師在這樣的整個環節當中,都是以一個成人的思維在進行思考,從數學這一科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沒有想到我們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可能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驅動下,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寫出計算時的想法(小標題),理清每一步的數量關係(畫線段圖),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理性地認識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以為這樣一來孩子的應用題就學好了。

然而,事情的結果恰恰與我的出發點相反,雖然一部分孩子初步掌握了線段圖的畫法,但也就是個依葫蘆畫瓢,變化一下數量關係還是不會。還有一部分孩子本來能完整地理解題意並能解決相應的問題,給我這樣一折騰,反而出現了許多不該應有的錯誤,自己原有的思維給擾亂了,沒有收到我預想的學習效果。

面對孩子們出現的這些情況,我想在下一環節的應用題學習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誘導和鼓勵學生學習一些科學的思考方法,但不對學生的解題策略進行一些強制性的統一,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路會更寬一些,想法會更多一些,或許學習的效果會好一些的。

數學教學隨筆14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 段 “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為了加強同科組之間的交流,在13周星期二,我們六年級三位老師舉行了同題上課活動。這次上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的“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這節課時,三位老師為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所以,首先為學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即讓學生根據複式統計表中的數據,複習繪製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並説一説根據這兩個統計圖能發現那些信息。其次,通過“單、雙手投籃距離進行比較”引發認知衝突,從而讓學生感到用兩個分開的統計圖來比較太麻煩,就產生了把兩個並在一起的衝動,於是就有了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需求。

製作條形統計圖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使我們製作的條形統計圖整潔、美觀、漂亮?”並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製方法。然後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畫條形統計圖的三個步驟。

組織學生對單式、複式統計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認識到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複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最後,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關題。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進行評價,並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分類使之形成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

總而言之,在各教學環節中,三位老師都非常重視激活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參加國培計劃已經20天,從看視頻和學習文章還有與同學的相互評論中得出以下幾點教學心得體會:

一、把握教材、吃透教材

新課標的出台對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所以必須認真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把握教學要求,對要求濫熟於心,然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及時主動的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採用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啟迪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基本技能、數學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素養的整體發展。培訓中專家講的很透徹到位,這應該都是我平時先做的,只是比較粗略,可以説是略知一二罷了。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教學水平的不足。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我始終感到自己在這些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教師只有“老黃牛”的精神是不夠的。現在的教師還要時時為自己充電,把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每一堂課,真正讓學生自覺地、帶着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

二、 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於中年級學生,夥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實質性的東西。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我曾經做過這麼一節課,內容是《年、月、日》為了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就充分發揮合作學習,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年曆,從20xx年---20xx年的都有,看看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多少天,四、六、九、十一月分別有多少天,再看看二月有多少天,難點就是找出二月的特殊之處,結果本不太難的內容讓不恰當的合作學習弄複雜了,學生吵鬧,看似合作學習,下課提問時卻一臉茫然,我就知道目的沒達到,師生卻忙壞了。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學生討論的要求我知道,學生不明確呀,小組成員亂吵一通,並沒有歸納、總結,沒有抓住重點,更別説突破難點。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得讓學生明確主題,抓緊討論,得出結論,而不是亂髮言,沒有結果。課堂教學中積極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使課堂成為生活性、趣味性、活動性的課堂,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去發現、去創造,真正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有這樣一個情景: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路上得到一個西瓜,貪吃的豬八戒開始分西瓜,師傅吃這塊西瓜的八分之一、自己吃這塊西瓜的十六分之一、沙和尚吃其中的四分之一、孫悟空吃其中的二分之一,結果分下來,自己的最少,孫悟空吃的最多。便宜沒撈着還吃了虧。用這樣學生熟悉的列子引入新課,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變教學評價,注重評價實效

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評價,採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評價方法,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家長、學生、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有效地增進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時強調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權依據,堅持主人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以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四、 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裏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並通過“手機短信”常與家長聯繫,及時交換信息,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反思提高

我能結合學校的研究課題,平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嚴格執行互聽互評課制度,在上課、聽課、評課活動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平時寫好理論摘教學方面,由於教數學的時間不長,教學經驗方面就免談了,不像人家那樣輕車熟路的,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着重在學生輔導上下功夫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成績,可是我只有認真專研教材,備好每一節新課內容,寫好教案,每節課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可是上課下來,才覺得總有不足的地方,使我的課堂不是很滿意,所以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達不到我預期的教學效果,每節課後我都這樣總結一點課堂經驗,以促進後面的教學工作有所改進,希望課堂教學變得慢慢好起來。但是由於要接近學期結束的這段時間,班上的個別同學學習紀律很散漫,擾亂課堂嚴重,課堂教學進行的不夠順利,致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影響,成績明顯下降,有些同學就連作業也不願交了,每學期寫一篇的教學論文,使自己在學習中成長,在不斷反思中提高。

六、學困生轉化問題

注重學困生,所以學困生也成了老師們熱議的話題,可以説是方法很多,我沒有什麼經驗,只是做了一下工作。本班學習差的學生就是課堂紀律差的那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人家説“紀律和學習是一對孿生兄妹”紀律好的同學學習成績一定好,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紀律也好,是啊,遵守課堂紀律是學好知識的保障,有那部分好動,貪玩的同學,始終在課堂上説小話,做各種個樣的小動作,或是東張西望,那麼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知識他就略知皮毛,課堂練習不會,課後不做習題鞏固,就這樣一節一節的知識落伍,才導致他們的惡性循環,形成難以轉化的差生了。

本學期的差生轉化費了很多精力但收效卻很少。班裏的10個差生就不聽老師話的抵抗一族,為了改變他們,於是我每節課都關注他們同學,控制他們的小動作,嚴厲的批評他的話多,當課堂上的練習不會時,我主動去輔導他們,誆他聽課,表揚他一學就會的小聰明,這樣他交作業了,但是隻是一兩次,這樣得一天好一天,由於我總是這樣去關注一個學生,花時間在一個人身上,弄得大部分學生得不到注視而疏忽了下了,課堂效果還是不夠好,所以本學期的差生轉化工作是不成功的,只有爭取下學期尋找良方對差生對症下藥。

想説的很多,但又不能一一表達。總之,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不能滿足於現狀,邊教書邊學習,像這次國培就是很好的機會,專家精彩的點評、講座,同行們熱烈的、一針見血的評議都那麼的有意思。而且我覺得,光靠死板的學習是不行的,還要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才能有進步。

數學教學隨筆15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製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過圖書、網絡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通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3。學科生活結合 綜合發展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説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4。評價生活化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希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