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韓非子簡介及代表作品

閲讀 閲讀(2.52W)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代表作有《韓非子·説林上》、《韓非子·外儲説右下》、《韓非子·五蠹》等。

韓非子簡介及代表作品1

韓非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它是在韓非子逝世後,由後人輯集而成。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精華言論及著作。

今日精選其中的12句經典名言,句句直白入心,教你看透人性。

01

巧詐不如拙誠。

語出《韓非子·説林上》

【解析】中國有句古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巧妙而狡詐的“機智”,往往會適得其反;拙樸的誠,才能最終贏得人們的信賴

02

恃人不如自恃也。

語出《韓非子·外儲説右下》

【解析】依靠別人,還不如依靠自己。我們常説“靠人不如靠己”,説的正是此意。

03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語出《韓非子·五蠹》

【解析】善:擅長;賈:做買賣。衣服的袖子長跳起舞來就更好看,本錢多做起買賣就更得心應手。有所憑藉,成功的機率就更大。

04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語出《韓非子·説林上》

【解析】如果一個人是因為他人的話才對我友好,那他也一定會因為他人的話來怪罪我。

05

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

語出《韓非子·解老》

【解析】禍難的產生是由於心生邪念,而所以產生邪念是受了慾望的誘惑

06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語出《韓非子·説難》

【解析】事情由於保守機密而成功,説話不慎、泄露機密會導致失敗。俗話説:“勿多言,言多必失。”

韓非子簡介及代表作品
  

07

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語出《韓非子·觀行》

【解析】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有些事情由於條件限制,可能我們一輩子的做不好,有些東西一輩子也得不到。懷一顆平常心,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08

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

語出《韓非子·解老》

【解析】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被慾望吞噬永不滿足的.人,可能一生都會困於煩擾痛苦中,得不到解脱。

09

矜偽不長,蓋虛不久。

語出《韓非子·難一》

【解析】這句話是對自我吹噓、弄虛作假者的至誠忠告。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需要多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

10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語出《韓非子·意林》

【解析】不要遮蓋別人的優點,也不要議論別人的短處。 這是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所應該具備的。

11

安危在是非,不在於強弱。

語出《韓非子·安危》

【解析】安全還是危險,在於是否能分清是非,而不在於力量的強弱。

12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愛則親,不愛則疏。

語出《韓非子·備內》

【解析】這世上並不存在牢不可破、永恆不變的關係,夫妻更是如此。相愛時就親近,不愛就疏遠。

韓非子簡介及代表作品2

先秦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羣星閃爍的時代,諸子百家,相互爭鳴,為中國的文化、思想做出重要貢獻。之所以會出現“百家爭鳴”,根本原因還是受政 治因素的推動。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社會處於動盪時期。周天子的“老一套”已經失靈了,急需要一套新的理論來維持平衡。各諸侯國為了各自的利益,不得不招賢納士,富國強兵。

為了迎合各諸侯國的需求,許多貴族和士人就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才是“百家爭鳴”的推動因素。

隨着時間的發展,各學派理論逐漸豐富,最主流的學説有4種,即:儒道墨法。其中,實踐此書最多的學説,就是法家。而韓非是公認的法家學派代表。

一、為啥選法家

注意,韓非只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並非韓非所創,法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管仲、子產等人,在韓非子之前,商鞅、申不害等“大佬”早已名留青史。

韓非和孔丘、李耳等人不同,他是韓國貴族,有人稱之為“公子非”,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子”這兩個字不是白叫的,他代表着諸侯宗室子弟,正因為他身份特殊,所以他肩負的責任和別人不同。

戰國末年的韓國,在“七雄”之中土地最小,國力最弱,韓非從小立志要幫韓國富國圖強,後來,韓非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當時,他還有個同學,此人就是李斯。

韓非在師從荀子期間,總結七國崛起的經驗,他認為,諸子百家中真正能付諸實踐,並且效果最顯著的學術思想就是法家。當年魏文侯用李悝變法,迅速提高魏國國力;秦孝公用商鞅變法,讓大秦從此脱胎換骨。

韓國也曾在法家上嚐到甜頭,當年韓國之所以能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全賴申不害推行“術”治,讓韓國強大十餘年。

韓非經歷數載,融合了申不害、商鞅、慎到等人的思想,形成一套所謂“法、術、勢”完整的法家體系,堪稱集大成者。

二、生錯了時代

韓非學成歸來,想憑藉自己的學術思想對韓國實行變法,然而,他受挫了,因為他遇到的是韓桓惠王。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韓國上黨,韓國兵敗如山倒,此後數十年,韓國一直在秦趙之間苟延殘喘,韓非見到韓國日漸被削弱,十分不甘心,他上書給韓桓惠王請求變法圖強,《史記》雲:

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於韓王。

然而,韓桓惠王則認為,法家思想已經過時,而且當時韓國被幾個大國擠在中間,外事尚且應付不過來,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埋頭變法。韓非上書持續了5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韓桓惠王的支持。韓非大失所望,開始埋頭整理自己的著作。

韓國是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滅的,韓國的滅亡雖然可悲,但並不可憐,因為像韓非這樣的大才並未得到重用,可見韓王識人不明。若韓非早生100年,情況或許完全不同。

韓非子簡介及代表作品 第2張
  

三、秦王召我入咸陽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韓非得不到韓王的賞識,隔壁的秦王卻早對韓非之名仰慕已久。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著作後,説了一句: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嬴政是何許人也,想要的東西,必須要得到。為了得到韓非,嬴政不惜對韓國軟硬兼施。

這時,韓桓惠王在三年前已經去世,他的兒子韓王安怕秦國來找韓國的麻煩,索性派韓非以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也是韓非在世的最後一年。

韓非到達秦國後,得到嬴政的熱情款待,韓非幾次和嬴政交談,嬴政都拍案叫絕,認為韓非的思想才是治國之道。嬴政決定留下韓非為自己效力,韓非也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伯樂”。

然而,嬴政和韓非之間有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

嬴政志在天下,他要滅六國。而韓非是韓國王室成員,他除了為嬴政效力以外,他還要代表母國的家族和宗廟。為了阻止嬴政滅韓,韓非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存韓》書,書中,韓非站在嬴政的角度,論述滅韓的種種弊端。

讓人不解的是,韓非除了勸嬴政外,還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攻擊李斯和姚賈。李斯是誰,其能力如何,筆者不用多説;姚賈是秦國著名的縱橫家,其巧舌如簧,出使四國,屢次破壞諸國合縱。韓非得罪這二人對他有何好處呢?

筆者推測,可能因為李斯和姚賈都是明晰天下大勢之人,韓非的《存韓》早已被二人識破,韓非為了自己的母國,才想借嬴政之手除掉二人。只可惜,韓非畢竟高估了自己,李斯和姚賈很快將韓非踩在腳下。

四、有的人死了,但還活着

其實,即使沒有李斯和姚賈,以嬴政的能力,他也能窺探出韓非的目的。而且,嬴政勢必要滅掉六國,韓非再怎麼勸,都不可能有結果。所以説,韓非和嬴政之間,註定不能和解。

韓非身在秦王腳下,敢和嬴政作對,必然要死,就這樣,韓非死了。這一點,《史記》記載得很有戲劇性:

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司馬遷説韓非最終被李斯毒死了,結合《史記》前文,因此後人説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能,所以才害死韓非。

其實這種理解是大謬,《史記》用的是春秋筆法,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筆者認為韓非不是李斯害死的,理由有四點:

第一,從《戰國策》等史料來看,李斯並不妒忌人才,秦國有許多人才都是李斯推薦給嬴政的,例如頓弱、尉繚等人,都是大才。甚至有人認為,韓非也是李斯推薦給嬴政的。

所以説李斯妒忌人才,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史記》中寫李斯“遺藥”,“使自殺”,也就是説,藥是李斯給的,但韓非不是李斯殺的',韓非是自殺。若是李斯逼韓非自殺的,那後面“秦王后悔之”的時候,為何沒有問罪於李斯?

所以説,如果李斯是私自殺韓非,也是站不住腳的,最大的可能是李斯是奉命辦事,奉誰的命,還要説嗎?

第三,韓非要見秦王“自陳”,為什麼不得見。是李斯不讓他見秦王,還是秦王不見他呢?此時,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者,李斯有權利不讓韓非見秦王,並且私自殺掉韓非嗎?

最大的可能是,秦王認為韓非的《存韓》的言論自己無法接受,因此沒有和韓非見面的必要,李斯或許瞭解韓非的性格,為了避免韓非激怒嬴政,所以才不讓韓非見嬴政。

第四,還有一點很重要,韓非是死於“鴆殺”。在先秦時代,真正罪大惡極的人物都是車裂或腰斬,死於“鴆殺”的人,大多是為了讓他有尊嚴地死去。

韓非最終死於毒藥,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秦王欣賞韓非,決定讓他有尊嚴地死去;要麼是李斯為避免韓被嬴政所辱,才偷偷“遺藥”給他。總之,説韓非是李斯害死的,其實冤枉了李斯。

綜上所述,韓非之死,罪魁禍首還是嬴政。

韓非雖然死了,但他的學説卻生根發芽,被秦朝所沿襲。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漢朝以及接下來的朝代都是以儒家為外衣,其實施行的是“外儒內法”的制度。

因為封建統治者們心裏都明白,只有“法”,才是統治萬民的根本,而“儒”只能輔以教化。韓非總結的學説,註定流傳千年,且一直會被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