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學習 閲讀(2.05W)

春秋末期。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1

西施,本名為施夷光,其貌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併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一詞,講述的就是西施,在春秋戰國時期,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同時,西施也是越王勾踐復國成功的重要因素。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説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她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2

01,歷史背景

人能夠成為名人,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個人的才華機遇有關,西施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第一美人,也是當時的社會背景所塑造的。

春秋時期各國混戰稱霸,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輔助下,滅掉楚國稱霸諸侯,就想一鼓作氣滅掉鄰國越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領兵攻打越國,但卻戰敗受傷,臨死前告訴兒子夫差:“一定不能忘了向越國復仇”。

公元前494年,經過兩年的強兵備戰,吳王夫差一舉拿下越國,面臨滅國之危的越國向吳國求和。越王勾踐身邊有兩位能臣,文種和范蠡,這時文種向勾踐獻出七條復國計策。

勾踐依計向夫差求和,並要求帶着妻兒入吳為臣侍候吳王,伍子胥勸夫差殺掉勾踐徹底滅掉越國,受到接受越國賄賂的讒臣伯嚭的阻撓,勾踐帶着妻兒由范蠡陪着成功入吳為質,保全了越國。

文種第二計策便是“美人計”,在全國尋訪美女獻給吳王,以消磨他的鬥志,為越國贏得復興的機會。

這個時候,有着沉魚之貌遠近聞名的大美女西施,便揭開了她神祕的面紗,閃亮登上了歷史舞台,成就了她傳奇的一生,成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第2張

天生麗質

西施,姓施名夷光,出生於浙江紹興苧蘿村,父親以砍柴為生,因此西施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勞動,常常到溪邊浣紗。

因為她家住在村西頭,所以人都叫她西施。她長的非常美麗,身材勻稱,增半分太胖減半分就太瘦,貌比天仙,以美聞名。

關於她的美曾有“西子捧心”“東施效顰”和“沉魚”之説

西施雖然美但身體不是很健康,常犯胃病,所以總是兩手捂着心口窩,皺着眉頭彎着腰走路。但即便這個樣子,人們還是稱讚她美,故有“西子捧心”,也楚楚動人美的讓人憐愛。

住在村東頭的東施,長相醜陋,見人們稱讚西施的捧心之美,就認為西施之所以美,是因為她皺眉、捧心、彎腰的緣故,就也學着西施的樣子,做出那種神態來,可人們看到覺得她更醜了,紛紛避之不及。

這就是“東施效顰”的典故,這也説明了人各有自己的特點,保持自我最重要,盲目模仿只能惹人恥笑。

“沉魚”之説,據説西施常去浣紗,在她浣紗的時候,魚兒看見她會自動沉到水底去,因她長的太美了,魚兒也自慚形穢不敢和她比美。

雖然這些都只是傳説,是為了襯托西施之美,但也證明了西施確是一位絕世佳人,有着難以描繪的絕世之美。

以身報國

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訪尋美女。很快他來到苧蘿村,知道了西施的美名。據説他和西施一見面便一見鍾情,他們彼此愛戀,但為了國家利益,他們只能放棄了個人的小愛。

他將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準備將來獻給吳王夫差。因西施只是一個浣紗女,除了長的美,其它方面都不會。

一個能侍候君王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能歌善舞,三是體態婀娜。而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

於是,越王宮花了三年時間,從各個方面訓練這些從全宮搜尋來的美女,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西施本就聰慧,加之發憤苦練,很快就出類拔萃,迅速成長為擁有各種才藝的美人。

三年後,西施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在悠揚的樂曲中,她翩翩起舞婀娜多姿,一顰一笑都令人痴迷。

文種、范蠡覺得時機成熟,就帶着西施、鄭旦等一眾美女獻給吳王夫差。

西施穿着華麗得體的宮裝,舉止優雅像仙女下凡一般婀娜多姿,果然夫差一下便被西施傾國傾城的相貌吸引了,高興的魂不附體,從此沉醉在温柔鄉里。

萬千寵愛

吳王夫差得到西施如獲至寶,夜夜笙歌從此君王不早朝,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

吳王為西施的美貌所傾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當知道西施擅長舞蹈時,命人將御花園的一條長廊的地下挖空,然後放進大缸,上面再鋪好漂亮的木板。

西施身穿華服,裙邊綴滿了小巧的鈴鐺,穿上木屐,在木板上跳舞,每當她的木屐在木板上跺步時,腳下就會發出有節奏的“叮叮塔塔”的回聲。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第3張
  

裙邊的小鈴鐺也會跟着響起“叮叮鐺鐺”的清脆悦耳聲音,加上她的美貌和優美的舞姿,令吳王如痴如醉。

夫差把西施跳的舞蹈取名“響屐舞”,把她跳舞的這條長廊稱為“響屐廊”。西施用她的美貌和出色的`才藝徹底征服了吳王夫差,從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漸漸走向亡國喪身之路

助越滅吳

西施雖然迷惑了夫差,但也不能足以使強大的吳國滅亡。一個王國的毀滅必定要先從內部爛起,才能使其滅亡。作為吳王身邊最寵愛的妃子,西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西施真的是一個出色的間諜。

越王勾踐能夠全身而退釋放回國,這裏面西施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勾踐為了復國忍別人不能忍,住石室給吳王餵馬,牽馬執凳甚至品嚐吳王糞便,加上西施、伯嚭在旁説好話,才得以釋放回國。

夫差放虎歸山,伍子胥怒不可遏,對西施欲除之而後快,兩個人展開了較量。西施在吳宮可説是如履薄冰,全仗着吳王夫差對她的寵愛,稍一失寵失去的不僅是她自己的生命,還有越國的安穩。

看過宮鬥劇的應該都知道,宮中女人之間爭鬥的殘酷,而西施面對的不僅僅是宮中的女人,還有吳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威人物——相國伍子胥。

這是何等重量級的人物,但西施為了完成使命只有進沒有退,拿出十二分的精力面對這一切。一方面她要使出渾身解數牢牢抓住夫差的心,一方面要籠絡另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伯嚭,為她所用。

在她和伯嚭合力對抗下,徹底扳倒了伍子胥,吳王賜屬鏤劍給伍子胥,伍子胥只能仰天長歎:“我死後,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門上,我要看着越國的軍隊打進吳宮”。

殺掉伍子胥就等於除掉了吳國的萬里長城,越王勾踐經過十年的卧薪嚐膽,奮發圖強國力強盛。吳王夫差還以為越國己徹底歸順,貪戀女色信任奸臣,國力日漸衰弱。

加上天旱莊稼欠收,文種抓住機會,將炒熟的糧食充當良種運往吳國,導致吳國顆粒無收。當時機成熟後,越國突出奇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哪是越國的敵手。

公元前473年,越軍攻入吳囯都城,吳國為越國所滅。吳王夫差後悔莫及,才明白錯殺了伍子胥,覺得自己無顏見他,用白布蒙面自殺而死。

千古之謎

吳國滅亡後,西施從此銷聲匿跡,是生是死竟無處考究,成為千古之謎,結局如何有名種傳言。

各種沉江説

吳國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包裹沉江。因紅顏禍水被越王勾踐沉江,因嫉妒被王后沉江,因怕勾踐垂涎美色被范蠡沉江等等。

不管是哪一種沉江,都把她當成了亡國之女,吳人沉江還能理解,越人沉江就是十足的卸磨殺驢,恩將仇報令人痛恨了。

自殺説

吳王夫差眼見國家滅亡,用白布蒙面自殺,西施心裏很是糾結難過,為了自己的國家她不得不幫助越國滅掉吳國。但吳王夫差對她恩寵有加,她又覺得對不起他,所以也自殺謝罪隨他而去。

西施是哪個朝代的人 第4張
  

隨范蠡泛湖而去

這種説法廣為流傳為世人所接受,越滅吳後,范蠡認為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只可共患難,不可共福貴。一面留書給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勸他激流勇退,及早離開,一面帶着西施泛湖而去。

這種説法表達了人們對西施的同情,希望她能有一個好的歸宿,范蠡文武雙全智慧過人,無疑是最為合適的佳偶。

但此後江湖上的確出現了一個生意奇才,富商陶朱公,便是范蠡化名,並且娶妻生子,可並沒有任何蛛絲馬跡顯示他的妻子是西施。

以越王勾踐的寡情薄義過河拆橋的品性,西施十之八九是遇害了,就如文種,因為自覺功高沒有及時離開便被勾踐猜疑,遺屬鏤劍留言道:

“你當初給我出了7條對付吳國的策略,我只用3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4條在你那裏,你用這4條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

文種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逐用屬鏤劍自殺身亡。

自古紅顏多薄命,那個時代婦女僅僅是男人的屬附品,沒有任何地位,西施也僅是越王利用的工具,這麼好的工具用完了不及時銷燬,難道留給別人?

自此,勾踐復國的三大功臣,一死一走一下落不明。只可惜了西施的傾國傾城貌,閉月羞花容!

明姚綬有詩云: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無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