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

學習 閲讀(2.03W)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一個歡樂又喜慶的節日,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一起看看中秋的習俗是什麼。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1

1. 拜月娘媽

泉州人將月亮稱為“月娘媽”,每年中秋,婦女們都會帶着孩子“拜月娘”。這天,幾乎家家户户都會在自家庭院、樓台、花圃等處安排香案,供上柚子、龍眼、月餅等物,焚香祈祝。長輩們還會特別叮囑孩子們不要用手直指“月娘媽”,不然要當心被割掉耳朵的哦~

2. 賞月

月是故鄉明,中秋賞月是泉州由古至今的習俗。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園圃、陽台或屋頂,沏上一壺香茗,對月當歌,邊嘗餅品茗,邊聊天敍舊,不亦悦乎!

3.送月餅

中秋佳節,全家老少一起品嚐月餅,實為天倫之樂。除了自家嘗餅之外,親友間還相互饋贈,以示友好和關愛。關於送月餅的習俗,有這樣一個故事:元末,朱元璋與元兵廝殺,屢遭敗仗,其軍師劉伯温獻計,命令兵士裝扮成道士分赴各地,揚言天將降災,要人們於八月十五同掛明旗;因恐泄密,便把消息寫在紙上藏於餅中,分送親友。大家如法炮製,相互傳遞。元兵見家家户户都掛着明旗,便潰敗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後,下旨令民間中秋送餅,以作紀念。

4. 吃番薯芋

中秋節前後正是番薯芋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芋頭又香又鬆,泉州人很喜歡吃。“芋”在閩南話中和“路”、“護”諧音,俗語中有“食米粉芋,有好頭路(工作出路)”的説法。此外,芋頭往往是一個大芋頭周邊連着很多小芋頭,在閩南人看來這寓意着多子多孫。中秋團圓時吃芋,寄託着人們庇佑子孫、人丁興旺大團圓的美好期盼。

5. 博餅

相傳,博餅是鄭成功為寬慰士兵的思鄉之情而發明的一種遊戲,後來逐漸在民間流傳。每到中秋,泉州的大街小巷都會傳出陣陣骰子撞擊瓷器的`清脆聲響。

6. 遊筍江

“筍江月色”是舊時泉州八景之一。傳説中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山和紫帽山的倒影。於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風,三五成羣,相約遊江。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
  

7. 燒塔仔

過去中秋,閩南孩童有燒塔仔的習俗。他們聚集在一起撿拾碎磚舊瓦,疊成塔的形狀,蓋到七層就不會往上高了。每層都留出很多空隙,把柴草放入其中點燃,火便從空隙吐射而出。待磚瓦被燒紅時孩子們又撒上鹽粒,頓時“噼裏啪啦”之聲不絕於耳,非常有趣。相傳,“燒塔仔”的習俗源起元朝末年,當時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相約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後來便成為中秋習俗相沿下來。

8. 放“孔明燈”

中秋之夜,放飛孔明燈也是泉州人的一種樂趣。代表招財、鎮宅、保平安、求事業、求婚姻子嗣等心願的孔明燈,在夜色下徐徐上升,與空中明月交相輝映,既放飛了孔明燈又放飛了心願。

9. 敬田頭

在舊社會,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收成好壞關係到全家人的生活,因而農民總是祈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中秋這一天,人們會用籃子裝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別到自家的田頭地角去祭敬,以期來年獲得好收成。這是一種充滿田園風情的節日祭奠活動。

10. 聽香

“八月十五,聽香吃芋”,其中“聽香”説的就是泉州中秋的一個習俗。中秋夜,想祈求神明指點的婦女,會到附近的土地廟或其他廟宇,點上一炷香向神明表白心事。然後手持爐香走到人羣喧譁之處,以第一句入耳的話作為依據,如同“測字”一樣,判別問卜的結果。這種習俗雖然帶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卻含有猜謎般的遊戲成分,因而勞動婦女樂而為之。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2

中秋節習俗禁忌

中秋節習俗禁忌1、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的拜月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謂月亮屬於太陽,而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動只能又女性參加。

中秋節習俗禁忌2、忌身體弱、體質差的人賞月

中秋節的時候,身體很弱的人不建議去野外賞月,拜月。特別是最近流產過或者剛生育過寶寶的婦女,也不宜賞月,就算在自家陽台也最好不要看月亮。

中秋節習俗禁忌3、忌失意、運勢弱的人賞月

如果最近的運勢比較低落,情緒差,比較失意者,比如官場失利,情場不順,工作不順心,家庭不順心,考試考砸,生意虧本的人等,最好不要賞月。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 第2張
  

中秋節習俗禁忌4、忌剛剛搬家,而又沒有“鬧房”的`人賞月

最近剛剛搬家,而搬家後沒有“鬧房”的人最好不要賞月,或者感覺搬家後自己的身體,運勢不好的人,最好謹慎賞月。

中秋節習俗禁忌5、忌頭髮遮額頭

如果有劉海的女生最好把自己額前的頭髮捋向後邊或者兩側,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髮遮住,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

中秋節習俗禁忌6、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後不燒香

中秋節出門前燒香可以保佑出行平安,回家後燒香則是表示答謝,為今後一年的出行平安而祈福。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3

中秋節的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中秋的習俗是什麼 第3張
  

吃月餅

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