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學習 閲讀(2.86W)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是個團圓的好日子,漂泊在外的遊子紛紛選擇這時候回家團聚,一起看看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1

中秋節是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説,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裏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説《酉陽雜俎》中説,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玉兔搗藥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説,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裏,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説:“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2

中秋節的風俗

一、賞月拜月吃月餅

中秋節各地都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關於中秋吃月餅相傳有兩種不同的説法:一是傳説唐太宗 在徵邊勝利後將月餅分給百官品嚐的故事。另一是説在元朝末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者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但朝廷官兵戒備森嚴,消息傳 遞十分困難,他們便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於月餅中,各路義軍見字即揭竿起義。潮汕的中秋吃月餅主要是源於此説。

二、芋頭祭祖,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 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 ,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三、燒瓦塔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瓦塔”)是潮汕的另一習俗。瓦窯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 的瓦窯要用磚塊砌到一定的高度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瓦窯的下方要留一個窯門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來,一些地方砌的瓦窯,則全部用磚條砌 成,瓦窯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兩三層樓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來觀看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第2張
  

四、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説,一到中秋,諸神也 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 ,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 姑等等活動。

關戲童即由12個少年捧着香火,到水田裏拔來一株水稻帶回曬穀場。 大家圍着唱:“關呀關,關 戲神,戲神雅雅來顯身……神來演老爹,神來演老爺。老爺老爹去底處,老爺老爹來顯身。”這樣反覆唱上二十來分鐘, 就會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樣跳出 來,手舞足蹈地唱“關蛤婆”。

唱一陣後,要往此人臉上噴水,方可復原。

而請籃姑是婦女們的遊戲,在一間黑暗的 屋子裏,用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披 在竹籃四周,然後在籃子裏放一個椰子殼, 這就是籃姑了。降神時,兩個人面對面地盤坐在地上,用手托住竹籃,前 面放一張矮凳,其他人則唱“籃 飯姑,籃飯神,盤山過嶺去抽藤。抽藤縛籃飯,籃飯老老好誆神。”

如果有神,那麼這籃就能以叩頭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現在,有些習俗已被淘汰,有 些習俗也沒舊時那麼盛行,但設案賞月,把酒問月,遙祝遠方親人,共慶美好生活等習俗仍然流行。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3

中秋節地方風俗。

福建浦城

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老北京,中秋要放叁天假

十叁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裏的兔子。

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亦嚯亦諧。有曲為: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裏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江南一帶

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第3張
  

明初南京

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

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無錫

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