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學習 閲讀(1.7W)

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而且每個地方的中元節習俗都不相同,一起和我看看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1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

中元節放河燈,據説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演變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裏了。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説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裏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裏。如今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

2、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悦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3、燒紙

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説,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4、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5、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説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6、祈豐收

七月半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着秋收稻穀豐登。

7、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説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説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8、中元普渡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七年級到七月三十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2

中元節是什麼節

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這三個節日,來自於三位道教最早遵奉的神明,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這三位又合稱“三官大帝”。而這三個節日,是根據三位天官老爺的生辰來定的。

所謂“上元”,就是現在的正月十五。流傳到今日,一般老百姓的慶祝方式就是吃湯圓看晚會,其實在古代,這屬於天官的'生辰,是要舉辦祈福儀式,請天官賜福的。

第二個就是中元節,就是我們今天説的鬼節,那就是地官的生辰。這一天是為了度亡解冤,願亡靈昇天得度。

第三個是下元節是指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辰,這一天給祈福可以解除厄運。

中元節過成了對死去的先人表示懷念的“鬼節”,這段歷史,要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梁武帝是為及其信服佛教的皇帝,並且出家人必須吃素的這條清規戒律,也是源於他。可見他對佛教信仰十分虔誠。他將每年的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會”,隨後,這一習俗在民間傳開。

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2張
  

而“盂蘭盆”這個名字,有超度亡靈的意思。傳説有個叫目連的佛教中人,其母生前作惡多端,死後自然要受到地獄的百般折磨。目連是個孝子,不忍母親死後仍然要受苦,就把自己所有的功德,藉助眾佛的力量傾注於盂蘭盆中。七月十五日這天做法,讓母親免受地獄折磨,得以解脱。

於是這一天,就成了超度亡靈的忌日。不少地方要在河裏放河燈,寄託哀思,超度亡人。其實中元節不僅僅是鬼節,更是和除夕,重陽,清明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祖先的重大節日。

無論是道教的三大節日,還是從西方傳來的盂蘭盆節,因緣際會相逢在中華大地上,又經過了數千年的時間,已經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我們應該説,中元節不單單是一個節日,而是很多節日和習俗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3

中元節能出門嗎

在我們的民間傳説中,農曆中元節這天儘量少出門,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儘量早點睡覺。因為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門開的日子,據説,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打開,所有的`鬼的魂都可以來到世上享受人間美食。

而健在的親人則會在這一天準備一些菜餚果蔬、金箔紙衣去路口祭祀鬼的神,也是為逝去的親人積累功德,希望他們早日功德圓滿,脱胎換骨昇天為仙。

所以中元節這天是陰氣最旺盛的時候,像陽氣不足的人,還有小孩子等等,在這段時間少出去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歸。而女人在經期或者產後、術後,身體陽氣虛弱,一定不能在夜裏出門。

關於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3張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每年七月十五指的是民間的祭祖節,早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存在。七月在民間,即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十五,是民間之中,初秋時節慶祝豐收,感謝大地回報的節日。按照以往慣例,要進行祭祖儀式。中元節也是緬懷先人的一種傳統文化節日,而文化核心就是對於祖先的敬重和盡孝。在東漢之後,尤其是備受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中元節興盛開來,並且固定將中原定為節日的名字,日期設立在七月十五,沿用至今。

根據道教記載,天地萬物有三個基本元素,即天地水。紫薇大帝誕生於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生於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生於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而中原地官清虛大帝,每年七月十五普度眾生。因此中元節時節,道教宮之中,一般會為百姓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