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養生>四季養生>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有什麼風俗活動

四季養生 閲讀(2.59W)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當中的第五個節氣,一般而言節氣都會有一些傳統的風俗,那麼寒露應該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1、菊花酒:寒露節氣正是菊花盛放的時候,菊花酒的原料簡單,只有菊花、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甘爽可口,有清肝明目、美容養顏的作用。

2、桂花糕:寒露節氣後,天氣逐漸變涼,此時僅有桂花和菊花,菊花被釀成菊花酒,桂花就被製作成桂花糕,做成點心,供人食用。

3、螃蟹:俗話説“秋風響,蟹腳癢”,寒露以來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4、芝麻:寒露節氣時是當年新芝麻上市的時候,芝麻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藥用以黑芝麻為佳。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寒露節氣時與芝麻有關的食物都成了搶手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有什麼風俗活動

寒露有什麼風俗活動

1、北方鬥蛐蛐兒: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意味着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説。——據記載,鬥蛐蛐兒始於唐朝天寶年間,南宋權相賈似道,“少時遊博無行”,掌權後尤促織之戲,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促織經》。明朝宣德皇帝也愛鬥蛐蛐兒,致使一隻好蛐蛐兒數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蛐蛐兒,大概也始於明朝吧。

2、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3、登高 :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

4、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這個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的好時節,可賞花,流行吃螃蟹魚。寒露時節,氣温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温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釣邊”之説。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有什麼風俗活動 第2張

寒露的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伴隨着綿雨的氣候特徵是:濕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這時我國北方各地氣温繼續下降。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氣温逐漸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露有什麼風俗活動 第3張

寒露分為三候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説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鴻雁是24節氣中出現最多的物候了,無論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還是杜甫的“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都説明古人對大雁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