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養生>四季養生>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與誰有關?

四季養生 閲讀(2.41W)

寒食節是傳統的24節氣之一,寒食節一般是清明節的前2天,又叫禁火節。不少人困惑,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呢?關於,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與誰有關?本站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傳説,這個節日,是紀念春秋的介之推的。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後,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隻見山巒重疊,葱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着母親出來。於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後,大家進山察看,才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後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願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與誰有關?

寒食節與誰有關

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説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誰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羣臣時卻忘記了介於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藏山裏。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現在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描寫寒食節最有名的詩是唐朝詩人韓翃的《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另外宋代詩人蘇軾也寫過一首《黃州寒食詩帖》,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與誰有關? 第2張

寒食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1、山東:

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

2、山西:

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3、上海:

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説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寒食節與誰有關? 第3張

4、台灣: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羣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5、舟山:

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涼菜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祭禮畢,要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