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閲讀 閲讀(2.42W)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陣”、“雁序”等,在眾多的意象之中,有兩種意象尤其值得關注,以下看看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1

一、 點綴秋冬景象。

同樣是秋景,一則以雁陣驚寒之聲寫月白霜清之夜,一則以長空秋雁之形寫晴空萬里之日,前者悽清冷寂,後者逸興遄飛。“雁燕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姜夔《點絳脣》)時值冬日,北地的大雁隨了流雲,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飛去,雲本無心,雁亦天然,正像漂泊詩人任真自然的性情。

二、 寄託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因為大雁是候鳥,秋季由北往南,“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據説飛到湖南衡陽的回雁峯就停下了,次年春季又飛回北方。這種有規律而自由的飛翔在宦遊、遊學而有家不能歸或者遭遇戰亂無家可歸的人看來是值得羨慕的。

有趣的是,詩人在思鄉的時候寫的多是秋天的北雁南飛,很少寫春天的南雁北飛,彷彿春天專屬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而且多虛寫雁之聲,少實寫雁之形。

三、雁”還有一重意思,就是信使。

所謂“鴻雁傳書”,與青鳥、鯉魚類似,可以傳遞愛情、親情、友情之書。關於雁足傳書的由來,相傳西漢武帝時,蘇武在匈奴北海牧羊十九年,漢朝使者對匈奴單于稱:大漢天子在上林苑獵到一隻大雁,雁足上有蘇武親手寫的書信,單于被迫放蘇武歸漢。

書信倒不一定真有,但據科學考察,大雁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里,一天就可以飛越數百英里,所以從匈奴飛回漢朝完全有可能。與之相關的還有“雁丘”的故事。

據説元好問曾道逢一捕雁者,將捕獲的雙雁殺死其一,另一隻脱逃後在死雁的上空盤旋哀鳴,後來一頭撞在地上,殉情而死。元好問聽説後便買下這對大雁的屍體,在河邊築了一座墳塋,名之為“雁丘”,並賦下了傳頌千古的《摸魚兒問世間》。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四、 大雁還是自然、人事的見證,這一點和舊時燕子的`作用相似。

“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李嶠《汾陰行》)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富貴榮華,桑田碧海,只有慣看秋月春風的大雁是人事變遷的見證人,是自然永恆的代表者,可是它面對這一切彷彿毫不關心,如此無情。

五、 比喻兄弟之情。

大雁飛行的時候,排列整齊而有次序,這樣的隊列能減少阻力,而且大雁之間能隨時不斷地互相鼓舞,從而保證雁羣長時間遠距離的飛行,這樣的情況被稱為“雁行(háng)”。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鄭莊公的兄弟共叔段乘着四匹馬拉的車子去打獵,兩匹服馬在中央,兩邊驂馬像雁行。雁行的整齊有序和互相幫助很像兄弟之間的關係。《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

“雁行,並行而稍後也。”後因以比喻兄弟。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2

一、“燕”“雁”意象起源

燕子作為一種常見的候鳥,每到春來,便成雙成對地出現在百姓屋檐下,銜草啄泥築巢。作為傳統鳥類,燕子在詩歌史上很早就已出現,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玄鳥”被奉為商族圖騰,據考證就是燕子。除“玄鳥”之外,燕子還有其他別稱,在詩詞中所看到的“烏衣”“玄乙”“社客”等都是它。從最開始的圖騰、神鳥,到後來的詩詞中,燕子漸漸化身為與人親近的民之鳥。《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裏有“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以燕兒築巢傳達對愛情的寄託。

到中晚唐時,詩人大量在詩中使用燕子意象,尤以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等詩人最常使用,其中杜甫與劉禹錫兩者均有30餘首詩歌作品中用到燕子意象。這與燕子意象的文化內涵以及時代特性均有密切聯繫。

大雁作為一種大型候鳥,每到秋季便結伴飛回南方故巢,直到春季始回,秋高氣爽,雁字南飛。它在詩歌中的意象起源同樣可追溯至《詩經》:“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在這裏,鴻雁雖用於起興,但已經與在外服役、四處奔走、居無定所的征夫流民的情思有所關聯了。

漢時,在漢武帝劉徹筆下,大雁則與秋風有了聯繫:“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雁與秋,共時。至唐代,大雁意象大量入詩,與不同詩人主觀相結合,生髮了更豐富的情感寄託,以及多重文化內涵。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2張
  

二、古詩詞中“燕”“雁”意象的相同寄託

燕子與大雁都是候鳥,在秋時飛往南方,而春時北歸,“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寫燕子春回,《呂氏春秋》中則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

雁在詩詞中,常有鴻雁傳書之意。這一用意最早源自《漢書》,與蘇武牧羊的故事相聯繫。此後,鴻雁傳書就常出現在徵人、思婦以及所有思念之人的.相思之情中。

杜甫希望鴻雁能夠帶來友人的消息,所以寫到“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王維寫徵人出行前思婦切切叮囑,“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伊州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而燕子在詩詞中,同樣也有作為信使之意,只是這個寄寓用得較少。唐時郭紹蘭《寄夫》中有:“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

在詩詞中,同有“燕”“雁”歸而人去的離情別愁。許渾《送楊發東歸》中寫“紅花半落燕于飛,同客長安今獨歸”,書送別之意;而雁去喻離人愁的詩詞就更見得多了,最經典的莫過於,“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3

雁在在古詩中主要有兩種意象

1、寄託詩人對故鄉的思念 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異”字領起全文,寫出邊疆秋來,景色與家鄉蘇州的差異,從而引起了世人對故鄉的思念。

雁朝衡陽飛去了,而詩人卻只能長留邊疆苦思家鄉。“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夜晚因思念家鄉而難以入睡。”畢竟這麼多年了,雁兒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麼時候能像雁兒一樣迴歸呢?

2、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思念 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大雁在古詩詞中的象徵意義 第3張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寫此詩時,詩人帶着家人離開成都,滯留夔州。

晚年多病,朋友失散零落,處境艱難,心裏充滿痛苦心情。自己就像這隻孤雁一樣,離羣落單,和家人離開故地,與友人分散。

詩人通過描寫孤雁,和那念羣的叫聲,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