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歷史的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1.2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的隨筆(15篇)

歷史的隨筆1

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大學聯考為目標。所以,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複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

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夠突出,很多時候,我們是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相結合為主,學生的調動很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實際上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病根。

從教學結構來看,我們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理念和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方進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於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蒐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説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一個人物是英雄,學生茫茫然,似懂非懂,很明顯情感教育在歷史課堂上是落實的`很不夠。

以上這些問題在我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也是經常出現的。

隨着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然而在我實際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完全達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在課內課外下大功夫,研究學生、研究課堂、挖掘教材、多學習、多聽課,在歷史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更好的完成歷史的教學工作。

歷史的隨筆2

歷經數千年歲月的沉澱,文字是世代相傳的接力棒,記載着各個朝代史冊,各類詩書典籍,留給後世的是精神文明的累積。

今雖不見古人,但我們可以通過古人留下的文字瞭解古人,瞭解一個朝代的興衰演變,瞭解民族風情,瞭解風土人情,瞭解飲食文化等等。這些都是通過文字從古傳播至今,這就是文字的不朽之處。

從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行書;再由竹簡,石刻,毫寫,等一系列演變,文字在歷史長河中醖釀越顯香醇。

雖説現在科學先進有了照片這東西,但照片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泛黃模糊不清,談不上不朽。再者,照片只是一副呆板的表情,沒有靈魂,只有通過文字描述與記載才能令記憶有血有肉。

一本書也許會因為長年月久而變殘缺破爛,但破爛的僅僅是紙張而已,文字卻早已深刻在人的腦海裏,只要有一張紙,一支筆,便能讓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傾注於筆端,抒寫於紙上,無處安放的靈魂得到了寄託。

人生短短數十年,終將歸於塵土,化為腐朽,而刻於墓碑上的文字才是活在世上的`唯一證明,後世子孫見字如見其人,世代祭拜。

韶華易逝,容顏易老,文字宛如保鮮劑,能讓青春凍結於書頁中,老時回顧,又好似回到年少時,美好的故事又重新發生了一遍,温暖了心田。

把文字彙聚成一封情書寄給遠方的戀人,遠比一封郵件,一個電話更顯思念之情。戀人捂在懷裏反覆閲讀,字裏行間滲透着至誠的靈魂!感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文字不是自然界產物,卻能與日月星辰同輝,與江河湖海齊流。

只要是有生命之處,文字便能生根發芽,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隨着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不杇的文字也隨着越滾越精妙……

歷史的隨筆3

虞姬耳畔,一陣陣楚歌。

她憂慮着:虞姬她不知道這支殘敗的軍隊是否能夠突出重圍,衝破那壓抑的楚歌;虞姬她不知道昔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還能不能褪去蒼白,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虞姬她惱恨自己為何如此地柔弱,不能像呂雉那樣有謀有略……為了那江東父老的期望,一朵優美的劍花在她雪白的頸項上輕輕地揚起……楚歌,鑄就了虞姬顧全大局的悲壯。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羅江畔,是屈原在吟唱。

屈原他身懷治國良策,卻遭遇到君王的冷落和許多大臣的排擠。誰叫他遇上了一位重病纏身?又多無治國良策的君王,有尺度卻量不出民間疾苦的國度呢?有人勸告他為何不隨波逐流,求得一生的平安與榮華富貴,他不這麼做!浪花淘盡,英雄隨着滔滔的大江水東逝去……

濤聲,似乎是在歌頌着屈原他那正義剛直的.人格。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應該就是女詞人李清照吧?

李清照她是一個複雜的詞人,早期的豪放與後期的婉約構成了她多姿多彩而不悔的人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是李清照她對甜美生活的最好詮釋與深切感受;“一份相思,兩處閒愁”是李清照她對自己家庭的寄託和一絲絲的牽掛;“怎一個愁字了得”則是對於家難?國難的深深擔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李清照她對困苦和艱辛的生活所表現出的堅毅與自信……

詩詞,李清照她用它詮釋享受生活,熱愛大自然,關注國難,堅毅自強。

歷史的聲音像是濤聲經久不息,逝去的,不管它是悲壯的,是雄渾的,還是悽美的,他們這些歷史人物都是以身説教,教我做人。是的,雖然歷史已經遙遠了,但是精神永存!做人要學會顧全大局,要有正義感,還要懂得熱愛自然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傾聽歷史的聲音,我受益無窮。

歷史的隨筆4

我們回頭看去發現歷史早已是面目全非,唯一可以看到的便是那些蒙上灰的歷史意義。歷史終有一天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一消雲散,但並不代表沒有存在過,它永遠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存在於每一個經歷過的人心中……歷史如滄桑的老人一般,一步一步比一步更堅定,但永遠往前走!

後退看一下歷史,往前展望一下未來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歷史,不是説能忘記就能忘記的。拿中國的例子來打個比方,雖然説中國的例子固然有些屈辱,但並不代表我們能忘記那些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必須要銘記,這樣我們才能不會忘記先輩為現在所付出的一切現在的美好生活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先輩們揮灑出他們的熱血,一步一步用鮮血鑄成的一個堡壘啊!所以這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隨着歲月的流逝,總會有人質疑這歷史的真實性,或者質疑為什麼我們要記住過去的.東西呢?其實不然,記住,歷史是每個人必須都要做的,沒有為什麼這曾經是中國的歷史,只有我們記住歷史才能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不要忘記歷史,回頭看看歷史吧!

同學們前面或許有更多的期待,但是後面的歷史我們誰都不能忘記!

歷史的隨筆5

長期以來,國中歷史在許多學生和教師的心目中作為一門“副”、科,教師、學生及家長都不重視,是“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學生和家長的功利思想使學生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主科上,歷史作為一門“無所不包”的學科,每週只有2節課。

在整個國中階段,往往只有在九年級才能喚起學生的重視,這在當今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費解的。近年來,雖然教育部規定會考的科目裏已經加入了歷史考試,然而可能是開卷考試的原因,仍然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慾望。七、八年級的歷史更是可憐,往往被學生抱着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都一樣”。

去年參加“國培計劃”的時候,很多老師在網上發帖子討論,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歷史教學,在歷史課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個歷史老師帶多個年級多個班級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大大影響了歷史課的教學質量。

目前的國中歷史是學校、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愛,歷史教學無人關注這樣一種尷尬而又可憐的境地。

歷史的隨筆6

喏,期會考試成績下來了,我們班的歷史拿了第一。他們不會告訴你們班拿到了第幾,但你只要將你們班的平均分和其他班一比較就明白了。

我對歷史的到第一感到快樂又失望,因為這表示我得持續了。

説到歷史,我務必得好好介紹一下老師,因為沒有她,我們能上個名次都難。

這老師是九年級級長,教了三十多年書,桃李滿門,來了七中二十二年無疑是七中最好的老師。她的姓十分奇怪,姓苗。

這就是我們的苗老師。

這老師上課時十分的兇,但是效果好了,我也就忍忍。

這天她突然給我們了一些獎勵,突然對我們那麼好,我真的'不適應。她給我們每個人都發個糖,包括班主任,而且允許我們上課時吃。

畢竟是最後一節課,大家都餓了,所以全都把糖吃了,除了我,出於對老師的尊重,我放到了下課才吃。

我們的垃圾桶放在教室外面,並且隔了一些距離,所以同學們全都跑出去扔垃圾,就我留在教室。能夠想象得出,當時所有人都不在的那個瞬間,我和苗老師對視着是有多尷尬。

我真期望我也把那個糖吃了,免得尷尬,但來不及了。

歷史的隨筆7

走進臨淄也就是走近齊國。這是一個蒼老的名字,從仙風道骨的姜子牙分封齊國建都營丘算起已有三千多歲,若算齊獻公姜山因都城臨近淄水改稱臨淄也有二千八百多年。往事歷歷,歲月悠悠,白髮依舊,青史不朽。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功成治齊應該是百歲老人了,百年的人生智慧都融鑄其間,齊國開端有了良好的基因。齊為一等公國,土地廣袤,南與周公旦的魯國相連。兩國從一開始就為治理國家展開競爭,魯依禮齊尚力,齊魯和諧發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多年以後,齊國因它的開放包容變得強大起來。走近齊國,最先撲入眼簾的竟是那些姜姓美女們。“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把最美的描寫給了這位叫莊姜的女子。這是文學史上的開山美女,以後二千多年的美女形象都離不開莊姜的影子。有個學生問正在編《詩經》的孔子:“為什麼把她寫得那麼美?”孔老師答非所問:“必須畫在潔白的絲上(繪事後素)”。莊姜嫁給衞莊公,因無後而入冷宮,但中國第一美人形象已不可動搖。多年後,衞宣公給太子汲訂了門親事,準備迎娶齊國的宣姜。可衞宣公一看到宣姜就再也把持不住了,立馬修建了新台把兒媳婦納為已有(新台納媳),而且有了二個孩子壽和朔。孩子們在長大,朔謀求汲的太子位,蠱惑父母讓汲出使齊國並在邊境埋伏殺手。汲出發了,壽得知內情後追上汲,灌醉了大哥並舉着大哥的旗幟赴死。汲醒悟後去追弟弟,可壽已被殺害。汲無所畏懼亮明身份也最終身亡。宣姜害人也害了自己的兒子。朔繼位後,衞國大亂,汲的另一個弟弟碩登上王位,這時,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又出現了,宣姜又嫁給了碩,還一口氣有了五個兒女,其中有一位還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詩經》中有大量篇幅描繪這些故事,孔夫子編得手也發抖了,於是暗示後人要“思無邪”。其實,二千年以後,因語境變化大家早已看不懂了,看不懂的就成了經典。宣姜有個妹妹叫文姜,文姜和她的親哥哥齊襄公有染,嫁給魯桓公十五年後和丈夫回孃家省親,又舊夢重温,魯桓公得知內情後,竟“猝死”在車廂,真是亂,眼花繚亂。齊襄公多行不義終斃命,齊國一時無君,那些流落異鄉的公子們搶着回國繼位,領先一步的是襄公弟弟公子小白。於是,宣姜文姜退去,她們的兄弟登場了。

這姜小白就是齊桓公。當時的齊國急需撥亂反正,齊桓公找軍師鮑叔牙商定國事。鮑叔牙説:“大王要治理國家,老鮑就夠了。可若想稱霸,則非管仲不可。”管仲和桓公有一箭射鈎之仇,但為了齊國,桓公從監獄裏放出管仲並拜他為相,君臣合力,開始了稱霸之路。管仲對部分同志依禮治國的方案不屑一顧,他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就是説發展是硬道理,物質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差不了。他為齊桓公設計了“尊王攘夷”的指導思想,尊王就是假借周天子的名號,攘夷就是打擊不順眼的諸侯。齊國如此強勢,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只能馬首是瞻,於是踴躍會盟,其實盟主是不用推選的,除了齊國誰敢擔此重任?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就是九次召開諸侯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什麼是非正式,因為天下共主周王都沒參加。霸主就要有霸主的威風,當時南方的楚國不買賬,齊國就組成聯合國軍要討伐楚國。楚國很無辜地問:“你們在北方,我們在南方,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為什麼要打我啊?”齊國的回答很有意思,“因為你們國家的茅草沒有上貢,大王祭祀的酒做不成了(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所以要打你”。就是這麼霸氣,這和當今的霸主因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狠揍不聽話的小國是一個道理。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古今中外,霸道其實都是一樣的。

齊桓公兄弟姐妹們用濃彩的一筆留在臨淄這古老的土地上,是浪花也是豐碑。

歷史的隨筆8

今天上午第三堂課,崔子雄老師給同學上一節歷史課,眾所周知歷史課是一節又枯燥又無聊的課,但崔子雄老師把歷史以故事性的形式講述給同學,同學們聽得十分入迷。

歷史老師剛進教室,班裏安靜極了,只見每一個同學都坐得端正,緊繃的臉靜靜的等待着,都認為歷史課是嚴肅的。這時崔子雄老師意識到氣氛有點沉悶,就對同學們説:“我的歷史課是講故事給大家的,同學們放鬆聽故事就好了。”聽完老師親切的話,似乎對老師產生好感,同學們的神情稍微放鬆了些。

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你們都認識這些東西嗎?”老師詢問到,“知道!知道!火藥是炸彈,原子彈。”有個同學急切地喊出聲,班裏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笑聲充滿了每一個角落,我也用胳膊支撐着頭,望着同學們笑了起來。“是的.,火藥就是炸藥,爆炸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嗎?”這時教室鴉雀無聲,“不知道不用擔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四大發明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我們先從造紙術講起吧,從前有一個叫蔡倫的人……”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老師,目不轉睛地聽着老師的小故事。

最後老師開玩笑地對同學們説:“前面三項發明同學們今天學會了可以學以致用,最後一樣就不要了。”同學們也再一次為李老師這種新鮮的教育方式笑起來,這時,下課鈴在笑聲中打響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去。

我真敬佩崔子雄老師風趣幽默的歷史課,其實無論什麼課,帶點風趣幽默,不要一味的呆板死板,會讓課堂的效率更高 。

歷史的隨筆9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從事歷史教學有一段時間了,教學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一點體會和感受,這1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做為七年級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師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長久以來,我們的老師恪盡職守,對課本知識進行精心的解讀和歸納,把一個個歷史知識“塊”,梳理得條條縷縷,解析的細緻全面,然後塞給學生,讓學生花大力氣去把它死死記住,不必多問為什麼,關鍵記住是什麼!我們在知識的記憶上花了太多的心血。學生的腦海裏也總這樣認為學歷史不就是背嗎?學歷史就是背就是記,教歷史就是勒令學生去背、去記,這不能不説是歷史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歷史學科的'悲哀!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與我們現

實隔着塵封而厚重的煙霧,我們總要求學生隔着這重煙霧記住煙霧那邊的事,卻很少讓學生穿過這重煙霧,深入到過去,深入到歷史中,去感悟,去體察,去思索,同歷史進行對話,感受歷史發展的脈搏!往者已逝,來者可追。我們需要置身於歷史中去,探究這一段歷史是怎樣形成的,要站在歷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鳥瞰歷史,用宏觀的視野去考究,就事論事的講述一個歷史事件是無法看透看廣的。

歷史是極富理性的探索前進的軌跡,我們要從歷史中吸取營養和智慧,也要對歷史進行思辯和批判,我們不是思想家,但學習歷史,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我們不僅要明白歷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樣的情況,而且還應該去求證,弄清楚為什麼,對歷史做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辯,才能聆聽歷史老人智慧的聲音,才能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正如錢乘旦先生所言:歷史不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透的東西。你要是能夠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麼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歷史的隨筆10

本學期,本人任教七年級年級和九年級年級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國中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歷史的隨筆11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歷史的河流是智慧而挑剔的,承載下的都是些山崩地陷烽煙穿雲的記憶。當歷史的河流從穆公時代的碼頭重新接浪湍行,又經過幾座土夯磚磊的渡口(秦的.另外幾座都城),只作了短暫的瀏覽,千言萬語在此略述而過,最後將濃重的筆墨緩緩地落在了秦孝公展開的木牘上,貪婪的筆鋒和敏鋭的思維疾馳在這波瀾壯闊、恩仇交織的特定時期與是非之中,工筆重彩描繪這裏發生的樁樁件件。

孝公贏渠樑,秦國這條河流上第二座碼頭的主人,他所繼承下來的遺產其實只有兩個字:願景。願景的第一章就是“振興穆公霸業”。孝公即位時,秦國已是積弱已久,不能東移一步,國土流失,友邦反目,可謂四面楚歌時緩時急,孝公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針對秦國肌體所患的重痾急症,解救的唯一法子就是下猛藥,於是,尋求良醫和良方的海報迅速的從秦國都城櫟陽飛散到各諸侯國。不久,秦國的邊境繁忙了,秦國的都城熱鬧了,名醫良醫雲集大小客棧,手捧着祕方良方進出於宮門驛站,有位來自魏國的傲慢“郎中”,在深入秦地謹慎的把脈之後,再與孝公進行了三次望、聞、問之會診,最終探準了病況,也確認了孝公渴望國體痊癒的真情,同時孝公也相中了這位“郎中”的確具備名醫氣象,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衞鞅終於選準了秦國這個潛力股,秦孝公就是助推他價值攀升的最佳老闆。

衞鞅相秦,活該魏國倒黴!若是當初魏惠王遵照公叔痤的遺囑而殺掉並不稱心的衞鞅,哪有後來魏太子卬的喪權辱國,少樑、河西之役後山河的得而復失,哥哥昏庸,弟弟貪慾,一對混蛋呵。看來弱者獲勝的機會往往就在於對手的一閃一失之間。

在大政方針上,秦孝公基本走的是穆公時代的路子。只不過穆公納賢之舉較低調,而孝公招聘活動卻是大張旗鼓,穆公用的是挖別人牆角的手段,可孝公使出了利益誘惑。總之其情真誠,其願良好!

歷史的隨筆12

從教以來已經十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歷史難教,學生也認識到難學,如何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何教好歷史課程,一直是我多年認真思考的問題。根據多年的實踐教學,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淺薄的認識: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教學成功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程之一,也是比較難學的,被看做是“枯燥、沒意思的課”,相當於理科中的物理課,我個人認為這除了教材過於龐雜、概括、枯燥、理論性太強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歷史教學成功前提和基礎,它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為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除採用直觀教學手段展示物品、圖片、或者用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段、百家講壇、講述歷史典故外,也可以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講述歷史,把死氣沉沉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活潑,或者讓學生表演一些歷史情景劇,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體會歷史課無窮的魅力。

二、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歷史知識。

中學歷史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這種歷史觀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機械地記億的基礎上,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和理解,進而學會用歷史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用歷史思維,理解能力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難以應用。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講清基本的歷史概念,同時注意各學科知識間的滲透,引導學生把前後知識聯繫起來分析思考,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首先,教師要講清基本的歷史概念。如在講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論述、敍述、評述、分析;改革、變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時,就必須將其內涵講清 。平時也應該讓學生區分歷史概念的內涵 ,如試題裏要求回答某一歷史事件的後果,這就要指導學生分析後果與結果、成果的不同。並且在具體問題的指導下,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導學生將各學科知識互相滲透,以促進歷史課的學習。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識,英語上的詞語知識,語文課文中的有關的知識等都會促進歷史學習。反過來,歷史學科也促進其他學科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其他學科知識恰當靈活地運用到歷史學習中來。 前後知識的聯繫、貫通。如,引導學生把1814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的失敗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失敗聯繫起來,從宏觀上了解各地歷史的聯繫。 還要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以瞭解真實情況。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一次影響比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

三,課堂創新探索是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

一堂歷史課的成敗,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否實現,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這種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動和深刻。所以掌握好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只是教育實踐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教無定法,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歷史知識的基本特點,發掘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揚棄傳統教學模式,立足於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選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以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重新整合。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做到一切從學生的學情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五、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時政熱點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如能適時地引入一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古今對照’、“中外比較”,將會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促使他們開動腦筋,學會從更深更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在講完美國的“西進運動”後,我簡單地介紹了我國正在進行的“西部大開發”。然後請學生比較一下:“它們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西部大開發”的滾滾浪潮,所以對於這個問題他們非常感興趣。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分別從時間、遷移的人員、規模、目的、方式、影響等多方面去進行比較。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到了環保的問題。最終他們得出一個結論:美國的“西進運動”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淚史,而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將是中國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華民族再次騰飛的新起點。我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去思考:我們能為“西部大開發”做些什麼?我們該怎樣去書寫這段歷史?短短的幾分鐘,學生的思維從十九世紀上半期的美國跨入了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從學習歷史知識轉到了思考自己將來如何書寫歷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與探索。

歷史的隨筆13

當項羽縱燃的那場大火在我們的腦海裏熄滅之後,驟降的氣温激醒了困入睡意中的思維,睜開迷茫失落的雙眼,我們順着秦朝這座碼頭逆渭水巡視,夢幻般的目睹了大河上空海那一幕海市蜃樓奇觀。寬廣的視頻上,一隻燕子從東方翩翩飛來,俯視着尋覓着,就在它無望的要繼續飛走之時,突然,一道五彩霞光穿破雲層直衝牛鬥,燕子順霞光定睛看去,見是黃帝的後裔女修在織五色雲錦,它心花怒放,當即將那枚聖神的`卵拋向了女修。女修喜得鳥蛋,遂煮而食之,一個叫大業的男孩兒呱呱墜地了。鏡頭一閃,大業的兒子大費已經成為大禹治水的功臣,繼而又為舜成功的馴養着禽獸,一位功勛卓著的英才,便深得眾望,舜就賜姓予他,贏氏一族自此誕生。贏,多麼吉祥而又功利的一個字呀!

海市蜃樓上的故事仍在一幕幕的演繹着。贏氏這個舜禹時代的功臣,殷商時代的顯族,卻因了蜚廉、惡來父子不識時務的愚頑和助紂為虐的蠻勇,幾經流離失所後被迫西遷,虧的孫子猛增繼承了祖先的技藝,重操舊業為周室馴養馬匹,盡顯才華而博得寵信,從而成為了周室王朝的宅臣,可謂青出於藍。而最終使贏氏獲得穩定和發展空間的當屬惡來的後裔非子了。非子也是位養馬馴獸的行家裏手,技藝精湛深得周孝王的寵愛,這次他獲得了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賞賜---分封。

當非子率領他的家族來到黃河上游的西北荒野,望着汧水渭河交匯地的茫茫草原,他心裏直唸叨着一個字:秦!

歷史的隨筆14

珊瑚:記錄地質歷史的時鐘

在美麗的南海中,分佈着一羣如玉珠般的礁島。但是,你知道這些礁島是怎樣形成的嗎?原來,它們竟然是許許多多微小、原始的海洋生物在漫長的地質歷史年代裏日積月累造成的,製造這些礁島的海洋生物就是珊瑚。

美麗的珊瑚

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也是古今中外深受喜愛的寶石品種。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係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作為祭佛的吉祥物,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依靠自己的觸手來捕捉食物,並分泌出一種石灰質(礦物成分為方解石)來建造自己的軀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為了能更多地捕捉食物和吸收陽光,除向上生長外,還向前後、左右擴展,形成在三度空間似樹枝狀的生物羣體。

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

年代古老的動物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珊瑚是一種植物。的確,它們看起來像植物,在水流中或靜止或搖擺。但實際上,它們是動物。珊瑚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水母,一種不再在海洋中漂流的水母。

作為一種生活在海洋裏的原始無脊椎動物,珊瑚包括現代的海葵、石珊瑚、紅珊瑚以及已經滅絕了的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等等。整個珊瑚家族組成了腔腸動物門中的一個綱,稱為珊瑚綱,分為橫板珊瑚亞綱、四射珊瑚亞綱、六射珊瑚亞綱和八射珊瑚亞綱共4個亞綱。其中,橫板珊瑚最為古老,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寒武紀晚期到三疊紀,只有其中叫做刺毛類的一個小類羣延續到了第三紀才絕滅;四射珊瑚生活的時間比較短,只分布在奧陶紀中期到二疊紀;而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則從三疊紀出現開始一直生存到了現代。不過,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八射珊瑚的出現歷史可以遠遠地追溯到泥盆紀甚至前寒武紀末期。

記錄地質歷史的時鐘

一些科學家認為,珊瑚外壁表面的生長線的生長規律與季節性的温度變化和營養物質供應情況的'週期性變化有關,因而把這種生長線與時間概念聯繫了起來。現代珊瑚的生長線是每晝夜生長一圈,每28圈生長線構成一個生長帶,也就是相當於一個陰曆月(28天)的週期。通過對各個地質時期的四射珊瑚化石生長線的觀察和計算,古生物學家推算出了與天文方法的計算基本相符的時間數字。泥盆紀的四射珊瑚每年有400圈左右的生長線,石炭紀則為385圈至390圈,這表明地質時期從古到今一年中的天數在逐漸減少,而一天的時數卻在逐漸增加。這樣的結果證明了地球自轉的速度在有規律地變慢!小小的珊瑚,竟然還能作為記錄地質歷史過程中的時間的鐘呢!

珊瑚珠寶的真假鑑別

天然珊瑚珠寶有如下的特徵:

有自然精細斜橫紋理,每一件珊瑚都不相同。

有自然瑕疵,如小白點、小黑點、小斑點都很正常,不是不良品。

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靈物,光澤豔麗、温潤可人、晶瑩剔透、千嬌百媚。

貼身佩戴能促進血液循環,而且依各人身體狀況而產生各種不同顏色的變化,故可稱為人體精、氣、神的觀測站。

珊瑚珠寶具有養顏保健,活血明目等功能,也是吉祥富貴的象徵。

幾種假冒偽劣珊瑚製品的現象:

一、利用海柳、海竹仿製成的珊瑚飾品。

現象:有明顯的縱紋理,顏色均勻,給人以呆死澀的感覺,沒有珊瑚玉石獨具的孔隙殘餘。

二、填充珊瑚染色—是質地疏鬆的淺海樹枝狀造礁珊瑚用注膠方式填充染色而成。

程序:淺海造礁珊瑚—注膠填充—外表染色—拋光—製成各種珊瑚製品。

現象:表面光滑、粗糙易碎、顏色易褪變。

三、合成珊瑚染色—是各種貝類或造礁珊瑚研磨成粉末,塑注成各樣珊瑚形狀。

現象:沒有自然紋理,幾乎每件珊瑚都相同,顏色易腿變。

四、各類玉石仿製珊瑚製品—用白雲石或方解石染色而成。

現象:顏色很均勻,但易褪色,沒有光澤。

五、塑料染色珊瑚—用塑料製品染色成珊瑚。

現象:質地輕、易褪色、無自然紋理與光澤。

六、最容易以假亂真的珊瑚叫美容珊瑚是用劣質珊瑚或白珊瑚為核心,採用特殊塗料與珊瑚粉末層層包裹,並將紅珊瑚自瑕疵如小白點、小黑點一一仿製而成為最貴重的深紅珊瑚、桃紅珊瑚,有時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一般消費者實難辨別。

歷史的隨筆15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展,歷史也是這樣的。歷史的變化,短時間內不易察覺,日子長了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樹木體內的年輪,地層的累積以及一個個朝代的興替和字的演變,都向我們完美地展現了歲月的飛逝之快。但它也清晰的記錄了一些慘無人道的,令人回想起來痛徹心扉的事實,比如商紂王,秦始皇的暴政,明朝司禮太監朱瑾,清朝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以及秦長城,明長城的修築和戰火紛飛的年代,這些的這些,無不是用百姓的血肉之軀來完成的。但歷史總被篡改。

不管歷史被怎樣的修改,不管當朝者怎樣的掩蓋事實······但歷史的`轉盤會一折不扣的轉下去,歲月的史書會毫無保留的記錄下來,以最真實的語言來書寫這鐵證如山的事實!是的,我們人類總是在逃避問題,不願去正視過去,甚至還想要掩蓋事實。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它絕不會因為某個人或某件事而改變。因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轉,變化,發展,歷史也是這樣的。正所謂,有歷史才會有經驗,有經驗才會有信心,有信心才會有現如今的新時代。比如,如果沒有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航路的開闢以及西方的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功和民族解放的運動的勝利的歷史,那麼我國也不會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更不會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和認可。

我們人類都有一種惰性或劣性,不僅不願意正視過去,還常常有意無意的做一些粉飾和迴避,穿過長長的時空隧道,總愛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看那些苦澀的,難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實,那是迴避不了的,粉飾更是徒勞。

歷史就像雨中黃葉,腐爛了又會滲進泥土,成為未來新枝的豐富的營養物質,它的生命會以新的方式來循環延伸,永無止境,就像輪迴一樣,一個接一個,永遠啞無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