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中班幼兒隨筆(15篇)

閲讀 閲讀(2.03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幼兒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幼兒隨筆(15篇)

中班幼兒隨筆1

在“現代工具”活動中,幼兒看了我從網上下載下來的很多現代化的工具後,充滿了創作的熱情,紛紛表示要搞發明創造。於是,我就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創造清潔工具。

這次主題的區域活動,形式有繪畫、插塑、搭建、橡皮泥塑等。一段時間過後,我發現孩子們的創作非常有新意,面且作品也很好看。可是,除了繪畫作品孩子可以保留下來之外,其他的作品很難保留。如果用照相機拍下孩子的作品,那有多好呀!我説出這個願望,孩子們創作起來更帶勁了。我從園裏借來了數碼照相機,為每位幼兒的`作品拍照。當我來到積木組時,只見鈺鈺在擦眼淚,桌子上一樣作品也沒有。這個平時挺機靈的小姑娘今天是怎麼了?於是,我輕輕問她原因,並保證幫助她。

終於,她向我敞開了心扉:“今天沒有搭成功,因為已經沒有輪子了。”聽到這句話,我馬上表揚她做事認真,並讓大家一起拍手鼓勵她。此時,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但是,我還是為她創造了一個機會,讓她重新搭了一個。等我剛剛為幼兒盛好飯菜,走到她身邊時,她的作品已經完成了。我馬上補拍了一張照片。聽着她那輕快的腳步聲,我鬆了一口氣,為孩子的成功,也為自己給她留了一個機會。從這次意外的活動中,我感覺到,老師不要吝嗇一個機會。這對於老師來説,可能是麻煩了一點,可對於孩子來説,卻意味着師生感情變深了、成功的體驗變多了、信心增強了……

中班幼兒隨筆2

這學期班上轉過來一個孩子叫坤坤,凡是在班裏和他挨着坐的小朋友,最多不超過三天,家長便找上門來要求調座位。有的孩子説坤坤擰了他的胳膊,有的孩子説坤坤踩了他的腳。不誇張的説,全班小朋友的家長都來找過我。對坤坤我也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收效甚微,該怎樣辦呢?

經過觀察研究,根據坤坤好動的特點,我引導他把精力用在為班級、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做衞生檢查小組長,接下來又安排他做班級安全管理員,結果他忙碌並歡樂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坤坤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一天,坤坤又擰了小朋友的胳膊。

我就在坤坤的`旁邊輕輕的蹲下,對他説:“坤坤,你不是教師心中的好孩子嗎?今日是怎樣了?”這時,坤坤站起來拉住我的手,怯怯的説:“教師,我錯了,以後我再也不打小朋友了。”看來,前一階段的教育方式還是有效的。

自此,我依然堅持用心捕捉坤坤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在全體小朋友面前進行表揚,從孩子們的眼神中能夠看出孩子們逐漸接納了坤坤,坤坤的臉上也常常掛着微笑。

中班幼兒隨筆3

近幾天由於天氣變化,一直陰雨連綿,小雨下個不停;農村幼兒們自然穿着泥鞋,撐開自己的小雨傘上學去,小雨傘在教室門口遇到了困難,怎麼也進不了門。農村多數孩子的家長外出打工,完全是爺爺、奶奶照管的,可以説只管了孩子吃飽、穿暖,根本沒有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不會做簡單的小事,連小傘就不會收;班上有位小朋友,早上在爺爺的陪送下,高高興興的上學去,經過外面的大鐵門時小傘很容易進去了,可是:到了教室門口,小傘怎麼也憋不進去;孩子每天走進教室和老師擁抱是必須的,目的是讓孩子整天有個好心情,開開心心的在園遊戲和學習;多數小朋友在教室門口都會收拾好自己的.雨傘,走進教室和老師抱一抱,唯獨有一個小朋友,打着雨傘呆呆的站在教室門口一動不動,眼巴巴的望着老師,無法進門和老師擁抱;在老師和幼兒們的啟示下,他才慢慢地將小傘左歪歪、右斜斜,憋不進去;又用小手把傘骨硬壓,小傘還是無法進去,孩子急的滿臉通紅,老師又鼓勵他説:“你真棒,我相信這點小事,你會想辦法解決的,快來和我抱一抱,”小朋友更着急了,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這時教室裏的小朋友馬上去幫助他解決這個困難,把小傘收拾好了;頓時這位小朋友的臉色由雨天轉為晴天,擦掉了眼淚,換上了笑容,大大方方的走進教室和老師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從此以後這位小朋友知道了,小傘是這樣收攏的。

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出現,只要家長和老師多加強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中班幼兒隨筆4

開學至今,我一直試着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發勺子、分碗、發圖書、搬凳子等等。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們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總是讓能力強、善表達、聰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請調皮的和默默無語的孩子做。這一次,我依舊請表現好的小朋友發碗,忽然,看到性格內向的王雨涵輕聲對我説:“強老師,我也想發勺子。”我看了她一眼説:“每次吃飯最慢,上課從不舉手,老師只讓表現好的孩子去發了。生硬的口吻,嚴肅的眼神,使王雨涵那純淨的眼睛充滿了畏懼,繼而蒙上了一層薄薄的水霧。

吃飯時,王雨涵的神情,總在我腦海裏出現,我感到自己錯了。於是,我把王雨涵叫到身邊,誇獎她是一個能幹的'女孩,以後一定請她發勺子,她點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後來,王雨涵分了一個星期的勺子特興奮,還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還説自己長大了,會幫老師做事情了。我發現,她比以前大膽活潑多了,上課偶爾也會舉手發言了。現在想起來,真切地體會到不應該拒絕孩子想表現自己的請求。特別是對那些不善言談,看起來似乎是不夠聰明的孩子,我應該讓他們從心裏感到老師是信任他們的,認為他們是有能力的,我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給他們充分表現的機會。

中班幼兒隨筆5

今天帶孩子户外活動回來後,像往常一樣我請孩子進廁所上廁、洗手,同時我又重複着對孩子説:“洗手的時候把袖子捲起來,擦好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十個手指交叉搓搓,肥皂沖掉甩甩幹。”大部分孩子隨着我的口令進行正確的洗手,我也在旁進行個別孩子的指導。

經過一段時間,大部分孩子陸續的離開了廁所,這時我也走到水龍頭這裏開始了自己的洗手“程序”。當我快速的洗完手後正準備離開時,門口出現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師,你沒有手背搓搓,還沒有甩甩幹。”突然之間聽到孩子認真的説出這句話,我整個人呆了,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回答,只能尷尬的笑笑説:“哦,老師的手不是很髒,稍微洗一下就好了。”孩子聽了我的解釋,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走開了。

等我安靜下來後,我越想越不對,這樣的'回答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榜樣的,於是在第二天的晨間談話中,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勇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有個別老練的孩子竟然還拍手説:“我們原諒你了,下次不能這樣了。” 作為老師,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常常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比較隨意,你的教養筆記提醒了我們:在對孩子提要求的同時別忘了孩子的眼睛正看着老師呢,常言説的“言傳身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所應思考與重視的。

中班幼兒隨筆6

讓小朋友自主閲讀,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模式。但是對於小班剛開始如何更好地推動這種方法,也確實值得我們來思考。以下就是我碰到的問題:一天又到了圖書閲讀時間,幼兒正在自主閲讀。突然,仔仔(一個幼兒的小名)急衝衝地跑過來説:戴老師,拉拉搶我的書本。當時的我馬上就過去看拉拉,只見他還笑眯眯地拿着小書準備要看,問他為什麼要搶書?自己不是有本小書嗎?他一見我就説:“這本書不好看,這本好”。於是我又説道:好看的書要大家一起看,但是這本小書本來是仔仔的,你不能去搶,這個行為不好看,還給,仔仔。

邊説邊把拉拉手裏的小書拿過來給了仔仔。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當時的我並不在意。直至在類似的自主閲讀時,這種情況時而發生,也有許多幼兒來我地方告狀,誰搶了我的書。讓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而且有些幼兒是教育過之後還是存在這種問題,我知道也許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後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篇有關幼兒搶玩具的案例及原因,想到也許在閲讀時幼兒搶書也是類似的原因:

1、自我中心化。從幼兒心理髮展特點來説,1歲半到3歲的孩子都是從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也就是説他們認為自己需要的物品都是自己的,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不會移情。

2、具體化的思維,他們在搶玩具時只關注到自己要的書本,就是直接採取行動,就是搶。

3、語言能力的有限性,對於小班的年齡,幼兒的語言發展有限,不會適當的表達,而是直接的行動。

4、交往策略的缺失,對於小班的幼兒更多的是模仿,且缺少相應的社會交往技能。也許他們的搶書只是他們想交新朋友的一種方式。對於查找到的原因,讓我回憶那些例子,確實符合他們的行為與想法。

中班幼兒隨筆7

幼兒園的工作事無鉅細,幼兒的一日常規要時時做好引導,做好隨機教育。孩子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在吃、睡、玩上,老師要從這三種開展教學活動,所以老師要具備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

吃點時間到了,今天孩子們吃的是西瓜,每次吃西瓜,孩子們都會有秩序的把西瓜皮扔到垃圾桶,但西瓜種子卻密密麻麻的躺在地上,孩子們吃了兩口西瓜,地上已有星星點點的種子了,我若無其事的做到孩子們中間,有幾個孩子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終於好奇的孩子問道:“盧老師,你臉上怎麼了”,我疑惑地説:“我臉上怎麼了?”一一説:“盧老師,你臉上長了個黑東西。”我試圖用手去拿下來,“哎呀!好疼啊!怎麼會這樣?你們幫我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孩子們都圍過來,輕輕的碰觸着我臉上的黑東西,小心地問:“老師,你疼嗎?”我痛苦地説:“很疼!”“老師,你臉上是西瓜種子”男孩大聲地説。我説:“西瓜種子怎麼長到臉上了呢?”女孩説:“是我們吃西瓜亂吐種子。”“對啊,大家這麼不注重衞生,把種子吐得到處都是,西瓜大王生氣啦!它讓西瓜種子跑到老師臉上了,我們該怎麼辦?誰能幫幫老師?”“老師,我們不亂吐種子了。”“老師,我們把地上的種子都撿到垃圾桶裏。”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着,吃完西瓜的寶貝開始收拾散落的西瓜種子。我説:“好的,我們一起收起來,我臉上的西瓜種子可能會掉下來呢!”孩子們乾的更快了,不一會兒地上乾乾淨淨,我讓孩子幫我取下臉上的西瓜子,孩子們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成功了!”

從此以後,孩子們吃西瓜再也不會亂吐種子了。

中班幼兒隨筆8

每個班級每週一次專職閲讀課,上課的地點是師大圖書館學前教育分館。這個館位於校本部園園內。館內藏書在師大的電子圖書館上可以搜索到,但是師大的學生不可以借閲,只提供給園裏的班長教師和在讀幼兒的家長借閲。藏書很多,內容十分豐富,並且每年會把相應較老的書籍“淘汰”到各班。館內圖書分為“情緒情感”“自然科學”“中國元素”等類別分類擺放。圖書館配一位專職閲讀老師。負責每班一週三十分鐘的專職閲讀教學。

專職閲讀課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專職老師講一個故事,第二部分是幼兒自主閲讀。一般會定月主題,然後那一個月講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專職老師講故事的時候會對繪本故事上的文字內容進行改編,用幼兒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述。因為繪本故事上的文字其實是寫給成人看的,所以成人在把這個故事的'傳達給孩子的時候要進行二次創作,這就是不是人人都能講好故事的原因。在講完故事之後不會進行有價值引導的提問。一來時間不允許,二來可能需要兒童自己去體會吧。

在自主閲讀的時間,孩子們會拿着貼着自己名字的仙女棒(小中班會貼上照片)去找自己感興趣的圖書,拿走圖書的同時,留下仙女棒,以便於在放回圖書時很快找到位置。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拿剛剛老師講的拿本書來閲讀(一本多冊),這種重複閲讀的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有的孩子重讀時,會專注於圖畫,他們回去關注圖畫中的細節,在觀察圖畫的過程中去將圖畫與剛剛老師所講述的內容相聯繫;有的孩子重讀時,會專注於故事中的文字,他們閲讀這些書面語言時已經有了剛剛簡單易懂的語言作為基礎,再理解這些書面語言將不再是難事。書面語言的習得是漢字認讀中的重要環節。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算是為入學做準備吧。

中班幼兒隨筆9

知識決定命運,閲讀改變人生,人生因閲讀而美麗,民族因閲讀而興旺。閲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往往取決於這個民族整體的閲讀水平。研究發現,3~8歲是兒童逐漸形成自主閲讀能力的關鍵期,人的閲讀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的發展,即獲得閲讀能力的學習和通過閲讀獲取信息的方法能力的學習。8歲以前的兒童應當掌握的是基本閲讀能力,而在8歲以後就可以通過這些基本閲讀能力去進一步形成獲取信息的.方法技能,即通過閲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去學習各學科知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產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技能。”這充分顯示了對幼兒早期閲讀的提倡和重視。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形成自主閲讀的能力。

自主閲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自已閲讀書籍。從幼兒的角度來看,決不是指幼兒認識了一些字後可以自己閲讀的意思。幼兒的閲讀大多是一種圖形的閲讀,情感的“樂”讀,是幼兒憑藉色彩、圖形、成人的語言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畫為主的幼兒讀物的所有活動,是孩子在沒有獲得全部文字的情況下就開始閲讀的能力。由最初看不懂到循序漸進能看懂的這一過程中,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3-6週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出:“鼓勵幼兒自主閲讀,並與他人討論自己在閲讀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當有了自主閲讀的經驗後,孩子從自主閲讀中感受到書籍所帶來的樂趣時,會慢慢養成下意識關注閲讀內容,不斷擴大閲讀的領域。儘管他們還不完全識字,但是他們已經能夠獨立閲讀各種圖文並茂的書,能夠自己與書對話,才會對通過閲讀獲取信息具有持續的興趣和熱情,才會在閲讀中跨越時空、縱橫古今,在閲讀中獲得知識廣度和心靈高度的培養。”

“有效”指有成效,有效果,“指導”指指點引導。自主閲讀不是一學就會的知識學習,而是一種習慣形成和能力提高的過程,同時指導幼兒自主閲讀不是“早期識字”,教孩子認字,給孩子一本書讓他自己去看,也區別於看圖講述中教師的引導和示範,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合理的幫助和指導,是要我們很好的把握和處理教師的主導和幼兒的自主閲讀關係方面的關係,教師主導過多,幼兒形不成自主的閲讀習慣,但教師主導過少,孩子也手足無措,不會自主閲讀。兒童不是天生就具備了自主閲讀的能力的,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如何科學地、有效地運用教育策略發展幼兒的自主閲讀能力,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閲讀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

中班幼兒隨筆10

手工課上,小朋友們正在製作項鍊。有的幼兒在用吸管串項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團,粘在繩子上,也有的是把彩紙折成小圈,再把彩圈串連起來做項鍊。 雯雯與小玉邊做邊熱切的交流着,雯雯説:“你看,我用吸管穿的項鍊好不好看?我要把這個項鍊送給媽媽。”

小玉點點頭,卻在一旁手忙腳亂的補穿項鍊。原來她不會打結,剛穿好吸管,一拉繩子,吸管又掉了。看到小玉的着急樣,雯雯探過頭來:“我來教你,看!也可以用雙面膠粘住繩子兩端。”在雯雯的幫助下,小玉也穿好項鍊了。 另一組的桐桐選擇的是用橡皮泥製作項鍊,但他把橡皮泥捏成很大的團,粘在繩子上顯得有點兒粗糙了,同桌欣欣看見了,就提醒他把橡皮泥捏小一點。桐桐抬頭看到欣欣做的項鍊很漂亮,紅黃藍三種顏色間隔排列,橡皮泥捏成的小團也較均勻。桐桐感歎一聲:“好美呀!我也要做三種顏色的項鍊。欣欣樂意地主動幫忙。雖然桐桐的'小手顯得有點兒笨拙,但他還是低着頭認真地做着。

同伴之間能互相幫助真不錯,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們。 接下來的時間,桐桐自己耐心地穿着,他選擇的是黃綠紫三種顏色,他的速度有點兒慢,有時他會穿好幾個舉起來讓我確認一下,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後,他低頭微笑一下又做了起來……真高興他能有這麼個認真勁兒,是個積極要求上進的孩子。 對於能力弱的孩子我們要給以更多的幫助,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一份成功,獲得一份滿足。

中班幼兒隨筆11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但是,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的能力。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經常表現出不合羣、獨佔、爭搶玩具、甚至打人等不良行為。對於中班幼兒來説,幼兒間願意合作很難,需要老師的培養,我們老師要儘量在遊戲、學習、運動中創設一些情景,使幼兒逐步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促進幼兒間的合作,體驗合作後的快樂。我在一日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教學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材料

開學初在語言活動十二生肖中提供了一個幼兒合作的環節,利用十二生肖圖片進行排排隊,三個幼兒一份材料。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孩子主動選擇兩位孩子進行一起操作,在這操作的過程中能看到孩子間的分工、協調,能力強的幼兒一下子就完成。可是也有發生爭吵的,為了自己能拿上固體膠,搶着拿圖片粘貼,使操作活動無法進行。看到這種現象,説明幼兒之間缺少合作的意識,在以後的操作活動中都以兩個或三個孩子一起完成同一個目標。幾次活動後,幼兒嚐到了與同伴間合作的快樂,漸漸地萌發了合作的意識,材料能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

二、在一日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環境

幼兒自由活動時喜歡看圖書、聽故事、擺弄玩具。根據這一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鼓勵幼兒把家裏好看的圖書、好玩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共同分享,相互講述故事的內容,交談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另外引導幼兒做一些安靜的遊戲,如:搶椅子、捉小魚等,通過這種自主的環境來促進幼兒間的合作化,幼兒在這樣的自發自主的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協商與合作的機會。

三、在運動活動中為幼兒合作提供機會

幼兒運動中幫助他們設計了各種倆人和三人一起玩的遊戲,給幼兒的合作提供了機會,並教會幼兒一些合作技巧。如:拋接球、跳紙棒、翻繩、炒豆豆、運貨等。通過這些遊戲活動增進了幼兒間的合作,自行選擇玩伴,共同商討遊戲規則,漸漸地使幼兒間的合作與交往成為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同時,老師們平時注意收集信息,及時拍攝幼兒間合作的情景,並把照片或錄像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共同欣賞、相互講述,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合作是幼兒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是將來的人們必須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間的良好合作意識以及合作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中班幼兒隨筆12

孩子在越來越豐富的活動中,一方面不斷儲備大量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在社會交往中經常使用幻想,使幻想的發展逐漸趨向完善。但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社會交往需要家長來營造,只有家長的有意識參與才能讓孩子的天空更加廣闊。

1.讓孩子擁有一雙善於看的眼睛

孩子在玩耍中主要是用眼睛來認識這個豐富多彩世界的,所以,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孩子積累表象的第一途徑。因此,父母要從孩子幼小的時候起,儘可能地多讓孩子感知客觀事物,並引導孩子全面、仔細而且深刻地觀察,以便孩子頭腦中積累大量的真實的事物形象。 父母可以擴展孩子的'活動空間,家裏、公園、遊樂場、鄉間田園等等都讓孩子的小腳踏進去。讓孩子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游戲、玩耍,帶他們走進名山大川,看看長河落日、看看秀山麗水的自然風景,領他們到名勝古蹟,烈士陵園中參觀、訪問、遊戲等,讓美麗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提供他們的審美能力,激活孩子靜態的想象思維。

2.讓孩子多聽故事

多聽故事,就是通過語言的描述使孩子在頭腦中進行再造想象。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經常聽廣播中的評書連播、電影錄音剪輯、相聲等節目,還要抽空多給孩子講故事。同時,還要啟發孩子自己多講故事。開始可以複述故事漸漸自編故事,這對發展孩子的幻想是有益的。

3.陪孩子一起讀書

如果孩子能夠自己看書,這對他幻想能力的發展就有利了。因為靠聽別人講故事,總歸有侷限,如果自己通過視覺來閲讀,就可以經常主動地進行再造幻想。孩子可以根據已有的故事自己來猜測和想象下一步是什麼。所以,只要孩子達到一定的識字量,就要及早指導孩子閲讀,而且還要多給孩子買些書,為孩子大量閲讀提供條件。讀後最好還能鼓勵孩子增添人物和情節,並由此創造出一個更為引人入勝的幻想世界來。

4.教孩子繪畫和寫話

從小教孩子畫畫,有助於發展他的觀察力,也有利於幻想能力的培養。因為無論畫什麼,總是先想象而後才畫出來的,即使三四歲的孩子,有時畫個東西什麼也不像,但這培養了他的幻想能力。至於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之後讓孩子把想説的寫下來,也是培養孩子幻想能力的好辦法。因為要通過文字寫清楚一件事,沒有反覆認真的想象是不可能的。

5.陪孩子做遊戲

對孩子來説也是如此。經常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遊戲,讓孩子適當看看電視和電影……這都有助於孩子積累經驗,充分的幻想。父母也可以親自設計並與孩子一起參與各種富於幻想的遊戲,如過家家,扮演警察捉強盜等,也不失為鼓勵孩子張開幻想翅膀的好方式。

中班幼兒隨筆13

一天早上,小囡的奶奶把我叫到一邊,告訴我這幾天多注意一點小囡。因為最近幾天接她回家時,她都會滿頭大汗。留心的家人還發現,只要是在家裏沒有事情時,她也會把兩條腿放在一起用力摩擦,而且一會就渾身出汗。家裏人知道這是不良行為,但不知道怎麼幫她糾正,請我們幫助她改正這個壞毛病。

我知道,她的這種行為只不過是偶然碰到了身體的某個部位,喜歡那種特別的感覺,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但也要注意糾正的方法。如果有幾天讓她沒有繼續受到這樣的刺激,很快就會忘掉的,但如果糾正不當,反而會加深她的'印象,促使不良行為養成不良習慣,到那時就不容易再糾正了。

聽了我的解釋,小囡的奶奶鬆了一口氣。我接着告訴小囡的奶奶,應儘量多注意小囡的舉動,一經發現,要立即採取做其它動作或活動的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尤其是睡覺前等孩子獨處的時間裏,注意陪伴她,和她説話或講故事給她聽,分散她注意力,使之自然入睡,減少她不自覺行為的機會。平時應堅持多一份關心,多充實孩子的生活內容,減少責備、埋怨與壓力,更不能呵斥或打罵。

上課的時候,我也密切注意觀察小囡的舉動,就為了糾正小囡的行為,我和其他老師商量,在上課時有意識地多安排小囡做事情,在一次上課的時候,我在掛好掛圖轉身過來時,發現小囡又有些不自然,我就很自然地説:“小囡,你站起來幫老師看一看,老師有沒有把圖掛偏,好不好啊?”小囡很高興地站起來,仔細地看了一陣,才説:“老師,就是上邊的一個角折了。”我趕忙説:“小囡觀察真仔細,聽得也一定認真了!”並把那一個角抻平壓實,請小囡再坐下時,她已經忘記了剛才的動作,注意力重新回到課堂上來。

現在,小囡的奶奶喜滋滋地告訴我,小囡接回家時身上不在出汗,在家也比以前好多了,再經過一段時間,小囡就會徹底擺脱了那個不良行為的困擾了。

中班幼兒隨筆14

《梳小辮的幸福》

每天午睡起牀後,搬把椅子坐在孩子們中間為他們梳辮子已成為我生活的一種享受。其實我並不太會梳理頭髮發,每次給孩子們扎的辮子總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們喜歡,我就沉迷不醒。而且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孩子的心靈;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因人施教,適時指點;讓我和孩子們之間更加信託、感情好、和諧。

每當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説個不停。

“老師,我媽剛給我買了電子琴!老師,那首歌我會了!老師,我敢走獨木橋了……”當然,此時也是我瞭解他們生活、心理和舉行適時指點、鼓勵的好時候。“你最喜歡老師啥子?你不喜歡老師啥子?你最願意參與哪個活動?你現在睡覺還用媽媽陪嗎……”這些他們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問題,這時就會都爭着回覆,而且絕沒有謊言。就這樣,我把每天起牀後給孩子梳理頭髮作為一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個漂亮的髮式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賞封。

看到梳好小辮的孩子一個個滿意的回到座位上,臉上洋溢着無以言表的歡愉,此時,我與孩子一樣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這日復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髮明新奇、新鮮、新意中積攢起來的。

中班幼兒隨筆15

斌斌上個學期就在我們班,不過天一冷就退園了,因為奶奶捨不得孫子。斌斌的媽媽告訴我,她上班孩子在家跟奶奶,奶奶特別嬌慣孩子,都這麼大了,上廁所還要奶奶脱褲子,更不用説自己穿衣服了,把他送到幼兒園就是為了讓老師好好幫助他。這一學期,不管奶奶説什麼都會讓孩子天天來上幼兒園,不會退園了。

通過觀察,我決定首先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斌斌是個內向的孩子,可能是自己也知道各方面不如別人,有點自卑,有了願望也不會主動向老師表達,好幾次只要我們不提醒就會尿到褲子裏,每次給他換褲子,我都會囑咐他“以後有尿的時候要和老師説,脱不下褲子來沒關係,老師會幫助你的。”我們温和的態度讓孩子完全對我們產生了信任,再以後他想小便的時候會主動告訴我們。接下來就是培養他的自理能力,我們手把手的教他洗手、脱褲子、提褲子、穿衣服、脱衣服、疊衣服、穿鞋……斌斌學的很認真,可能是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機吧,斌斌學的也很吃力,我們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教,有了進步就表揚他,媽媽也積極迴應他。慢慢的,斌斌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生活能夠自理,活潑開朗的孩子,原先的自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自信。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斌斌的轉變,讓我們認識到,每個適齡的孩子都應該上幼兒園接受教育,集體生活是可以鍛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家長不能對孩子過於溺愛,到了入園的年齡也捨不得送孩子上幼兒園,受傷害的最終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