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

學習 閲讀(1.91W)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足位於踝關節的遠端,共有26塊骨組成,足部骨間連結十分穩固,除關節囊外,尚有許多小韌帶起加強作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1

跗骨

附骨位於腳的後半部,共7塊:

①跟骨:位於腳後跟處,是足骨中最大者,後端向下突出稱為跟骨結節;

②距骨:位於跟骨上方,高出於其他的跗骨;

③內側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間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側楔骨(第三楔骨)分別位於足舟骨與第1至3跖骨之間;

⑥骰骨:位於跟骨之前,足外側緣,其後方突起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於距骨與三塊楔骨之間,內側有一向下方的園形突出部,稱舟骨粗隆。

跖骨

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塊,自內向外依次為:

①第一跖骨,在近腳跟一端下方為第一跖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腳跟一端外側有一乳狀突起,稱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側的中部。

注:每塊跖骨又分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體及頭(靠近腳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

跖骨

趾骨:共14塊。包括:

①拇趾二節(近節趾骨、遠節趾骨);

②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節(稱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及遠節趾骨);每塊趾骨又分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體及滑車(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足弓

跗骨和跖骨由韌帶、肌肉牽拉形成一個凸向上的弓,稱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內側的`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構成。

人站立時,足骨僅以跟骨結節及第一跖骨頭、第五跖骨頭三處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部關節

足部的關節有:

①距小腿關節(踝關節):由小腿脛骨下關節面和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構成。有內側韌帶,連接內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側韌帶連接外踝、距骨和跟骨。

(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為弱,常因足過度內翻而引起損傷)

②跗骨間關節,包括:

距跟關節(距骨與跟骨);

距跟舟關節(距骨、跟骨與足舟骨);

跟骰關節(跟骨與骰骨),與距跟舟關節又構成附橫關節。

③附跖關節:由三塊楔骨、骰骨與五塊跖骨底構成,屬於微動關節。

④跖趾關節:由跖骨頭與近節趾骨底構成,可做屈伸運動。

⑤趾間關節:各節趾骨之間,可做屈伸運動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2

概述

腳骨一般稱為足骨,對人體有支撐作用,其骨骼結構較為複雜。

足骨通常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其中跗骨共7塊,跖骨共5塊,趾骨共14塊。

骨骼結構

足骨大體上可分為跗骨、跖骨和趾骨,其中所包含的骨骼結構各不相同,具體分析如下:

跗骨

共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包括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跖骨

共5塊,由內側向外側分別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但較掌骨粗大。

趾骨

共14塊,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趾骨粗壯,其餘趾骨細小,第5趾的'遠節趾骨甚小,往往與中節趾骨長合。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 第2張

足骨結構圖

骨骼特點

對於足骨內包含的跗骨、跖骨和趾骨來説,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跗骨

跗骨幾乎佔據全足的一半,與下肢的支持和負重功能相適應。其中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誌。

跖骨

每一跖骨近端為底,與跗骨相接,中間為體,遠端稱頭,與近節趾骨底相接。第5跖骨底向後突出,稱第5跖骨粗隆,在體表可捫及。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3

概述

足位於踝關節的遠端,共有26塊骨組成,足部骨間連結十分穩固,除關節囊外,尚有許多小韌帶起加強作用。

結構

足位於踝關節的遠端,其解剖結構主要包括骨、韌帶、肌肉等。

足部的26塊骨包括跟骨、舟骨、骰骨、楔骨、跖骨以及趾骨。

跟骨:跟骨是最大的骨,其前2/3稱跟骨體,體的後部短為肥厚、粗澀的跟結節。跟結節的下方為跟腱附着處。

舟骨:前凸後凹,後面與距骨頭相接,前面與第1和第3楔骨相接。內側面有一朝向下方的圓形隆突,稱為舟骨粗隆,為脛骨後肌腱附着處。

骰骨:呈四方形,位於足中外側。後面接跟骨,前面接第4、5跖骨,下面有一圓形隆起稱骰骨粗隆。

楔骨:第1-3楔骨由內至外排列,順次逐漸減小。第2、3楔骨寬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穩定。

跖骨:為短管狀長骨,共5塊。第1跖骨最短而堅強,第5跖骨底的外側有一乳頭狀突起,稱為第5跖骨粗隆。

趾骨:共14個,除拇趾為兩節外,其他各趾均為三節。趾骨有底、體、滑車之分。拇趾的骨粗壯,其餘趾的趾骨細小。第5趾的`中、末兩節常融成一塊。

足骨結構圖

韌帶

足部骨間連結十分穩固,除關節囊外,尚有許多小韌帶起加強作用。足部韌帶有很多,例如舟韌帶、分歧韌帶、跟骰背側韌帶、骰舟背側韌帶,這些韌帶對距跟舟關節、跟骰關節等跗骨間關節的結構穩定起着重要作用。

足部肌肉通常分為足外肌和足內肌,足外肌主要是指小腿肌肉,分為前、後和外側肌羣,足內肌包括足背肌和足底肌。

小腿前羣肌:小腿前肌羣有脛骨前肌、趾長伸肌、拇長伸肌和第三腓骨肌,這些肌肉均在踝關節軸前方。

小腿外側肌:包括腓骨長肌及腓骨短肌,其功能為跖屈踝關節,並可使足外翻。

小腿後羣肌:後羣肌有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後肌、拇長屈肌及趾長屈肌。

足背肌:較弱小,包括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主要起伸拇趾和伸第2-4小趾作用。

腳的各個骨頭名稱圖解 第3張

足背肌解剖圖

足底肌:由淺到深可分四層,主要肌肉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足底方肌、蚓狀肌、小趾短屈肌和骨間足底肌等,其功能主要是維持跟趾關節的穩定和足弓。

足底肌解剖圖

運動

足部可沿2個軸運動。一個軸水平地穿過距骨,這是踝關節垂直運動的軸。另一個軸斜向走行,始於跟骨後側下部,向前上方延伸到距骨的頭端。腳在這條對角軸上的運動被稱為外翻和內翻。

足外翻時,腳底轉向外側,腳內側的主要部分與地面接觸,就像處於平足的狀態。足內翻時,腳底轉向內側,足部的內側緣比外側緣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