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生活常識>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

生活常識 閲讀(6.92K)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追封)。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1

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是赫舍里氏,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個明媒正娶的皇后——孝誠仁皇后。

赫舍里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中國在清朝時期最重要及擁有最大權力的滿洲家族之一。她有着比較複雜的背景,是康熙時期四個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孫女。

不難看出,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其實就是一場政治聯姻。

當時,康熙皇帝的權力並沒有那麼大,所有的權力都在四個輔政大臣手裏,其中,鰲拜又是四個輔政大臣裏實力最強的一個。康熙對於鰲拜很是忌憚,於是,就選擇與四個輔政大臣中的索尼締結這樁政治婚姻

康熙的這種做法是非常聰明的。

首先,索尼的家族實力也不小,其次,鰲拜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索尼這邊。從此之後,康熙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畢竟,還有老丈人家的勢力撐腰,康熙皇帝就可以在幕後慢慢盤算,如何削弱鰲拜的實力。

少年英明的康熙,沒過多久,就展示出了其高超的統治藝術,將鰲拜集團徹底清除。

當然,康熙與赫舍里氏的政治婚姻,並不妨礙二人之間的真感情。相反,二人是青梅竹馬的小情侶,可以説是情投意合。在康熙最沒權勢、最困難的時候,正是赫舍里氏默默的支持,把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才讓康熙省了不少事情。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赫舍里氏因為疾病,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這給康熙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但是,好在二人之間還有一個孩子,就是:胤礽。嫡長子的身份,再加上,康熙對他母親的喜愛,胤礽深得康熙的寵愛,並在其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

人都有補償心理,康熙覺得赫舍里氏去世的太早,沒能與自己一起共享盛世,因此,康熙把對於赫舍里氏的愛,都給了她的兒子胤礽。

在康熙的心裏,胤礽就是未來的皇帝,康熙請了全天下最好的老師,按照皇帝的標準來培養胤礽。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

在赫舍里氏去世三年後,康熙皇帝才漸漸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
  

作為一朝的天子,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康熙在眾多的嬪妃中,選中了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后。

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滿族八大姓之一。

主要分佈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這其實,也是一場政治聯姻。鈕祜祿氏在剛進宮的時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

但是,她的身份也不簡單,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鰲拜的義女。

終於,在熬了這麼多年之後,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了後宮的主人。然而,鈕祜祿氏好像並沒有做皇后的福氣,僅僅做了半年的皇后就去世了。

可以説,康熙對於第二任皇后,鈕祜祿氏的去世,並沒有十分的悲痛:

一是、因為,當時正是討伐三藩,戰事吃緊的時候,作為一朝的皇帝,康熙根本沒有時間去悲痛;

二是、因為,康熙與鈕祜祿氏之間並沒有多深的感情,無論是誰先去世對方都不會有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這是封建君主專制的悲哀,人性的扭曲在深宮裏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康熙連續兩位皇后都去世之後,迎來了自己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

這位皇后與康熙皇帝還有一定的血緣關係,算是近親。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親侄女,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親表兄妹關係。

從血緣上看,他們是比較親近的`人,但是,他們的感情並沒有那麼深刻,更不能與赫舍里氏相比。可以説,這位皇后的命比前兩位皇后的命都苦。

孝昭仁皇后死的早,那個時候後宮無主,佟佳氏早早的就已經得到管理後宮的大權。

她長時間服侍康熙,沒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卻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時候,康熙皇帝念及親戚的關係,也是為了尊重母親一族,在她臨死的時候,才加封她為皇后。

這位苦命的皇后,實際上,只做了一天皇后就撒手人寰了。

其實,從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朝中一直有大臣請奏冊封佟佳氏為皇后,但是,康熙皇帝的回答是“稍作思量”,意思就是“讓我再想想”。

康熙對立皇后的猶豫,並不是因為對佟佳氏不滿,而是由於:前兩任皇后皆不得善終,康熙很怕悲劇再次重演。

在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去世之後,康熙就再也沒冊封過皇后了。

那麼,康熙的第四位皇后,又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的第四位皇后烏雅氏——孝恭仁皇后,其實,並不是康熙親自封的皇后,而是烏雅氏的兒子是雍正皇帝,在康熙去世之後,雍正帝加封烏雅氏為皇后的。

當然,這也無法得到康熙的同意。其實,烏雅氏也是非常厲害的,她生的兒子,一個是雍正皇帝胤禛,一個是大將軍胤禎。

但是,烏雅氏卻被自己這兩個兒子弄得是焦頭爛額,最終,還是無法調和兩兄弟之間的矛盾,烏雅氏也在心灰意冷中去世了。

身為康熙的皇后,赫舍裏算是最幸福的一個,雖然,她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她卻帶走了康熙皇帝的心。

作為古代社會的女子,尤其是皇室中的女子,各種不由自主的爭權奪利,讓眾多女子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這對於女子來説真的算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2

康熙死後誰繼位

説到清朝的皇帝們,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的便是康熙。除了他的眾多功績之外,他的在位時間同樣讓人覺得驚訝。

從八歲登上皇座,總統治時長高達六十年,這已經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蹟。從他的軍事能力和治國能力來説,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帝。

總體來説他的貢獻巨大,不僅是奠定了大清的統治,同時也讓它的版圖與根基更為牢固。無論是在位時間和功績,還是他的後代數量,都足以讓其他皇帝羨慕。

康熙是一個生育能力極強的皇帝,據説在去世時已經有二十四位成年的皇子,並且個個都不是平庸的人。

這不得不佩服他的基因,佩服他的'教導能力。對於前期來説,大皇子和二皇子可謂是爭得頭破血流,畢竟他們兩個的確是有坐到那個位置的能力。

可惜兩個人都失敗了,便在皇位的爭逐中被淘汰,也可以説是兩敗俱傷,只能夠退下序幕。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 第2張
  

一:康熙後期,四位皇子競爭激烈

而到後期,也就是康熙晚年時期,皇位的候選人差不多是有四位皇子。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四皇子和八皇子之外,三皇子和十四同樣有這個能力,而當時的確也是這四個人在進行着競爭。

不過誰最後能夠成為皇帝,誰是最佳的候選人,康熙肯定也是比我們旁觀者更加糾結。

畢竟這是他創下的江山和輝煌,自然也是希望可以延續下去,不希望會毀在自己後代的手中。但皇子也不完美,這四位都有不同的優缺點。

眾所周知,最後他選擇了四皇子。其實在很多人眼中,對四皇子都是極為肯定的,並且還肯定了他的兒子。當時説這的話不是別人,而是方苞。

其實即便是再為肯定,如果康熙心中不是如此認同和肯定,那麼他也不會做出最後的選擇。由此可見,雍正成為統治者的合理性是可以肯定的,並不像有些人所傳的。

但也有很多後人產生疑問,若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麼他會不會進行造反?其實從總體的歷史來分析的話,造反的可能性並不大。

二:滿清制度,不會允許造反的出現

滿清和漢人的統治制度有着明顯的差別,因此説滿清靠着造反獲得權利的可能性不大。而這個渠道,早已經被廢除和杜絕了。

雖説雍正有不少得力之人,也有很多優秀的跟隨者,比如説年羹堯和怡親王等人。

但是他們三個對奪位的幫助不大,因此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成功,因此他不一定會敢於去冒險。

畢竟雍正不是一般人,他可以説是當時最為優秀的皇帝人選,怎麼可能看不透這些事情呢?

拿年羹堯來説,他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但他並不是旗主。不僅如此,他平時都不在宮內,並且是一個漢人。

雖説他的權利和能力都很大,但那是在雍正在位期間,在這之前並不算是驚人。而怡親王,在晚期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權利,並且身體出現問題。

就算是他想要幫助,恐怕也是心有力而氣不足。再者來説,他不可能傻到拿江山作為賭注,怎麼説也是會顧全大局的。

而隆科多就更不可能了,他和很多皇子關係都不錯,可以説是一個八面玲瓏和左右搖擺的人。如果説等到局勢一變,恐怕第一個背叛雍正的就是他。

而聰明的雍正,怎麼可能憑藉着單槍匹馬的力量去造反呢?對於滿清的權貴來説,他們從來都是支持和認可皇帝的選擇,不會去支持造反的事情。

而雍正是一位智者,不可能做出來像造反這樣危險的事情,因此可能性是極小的。

三:康熙心中早就有了決斷

康熙在晚年不可能不考慮大清江山的後續事情,同時作為一個千古一帝來説。不論是做事情還是思考方式,肯定都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眾位突出優秀的皇子,雖然都是自己的兒子。但是自古無情帝王家。江山自然是比親情更加重要,殺伐果決的康熙必然會考慮這一點。

總結:

雍正作為一明白人,不可能拿着自己的頭顱去冒險的。尤其是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皇權中心,清朝的皇帝當中,造反可以説幾乎沒有。

人心是一個最難猜測的物品,不管雍正有多大的優勢。但是終究不會選擇造反這一條道路。更何況,在眾位皇子當中。能力突出者絕對不僅雍正一人,造反無疑是自尋死路。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3

康熙和雍正誰更優秀

1、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部《雍正王朝》,説盡了陰謀詭計,也道盡了人情冷暖。

按照劉歡先生的唱詞來説,康熙和雍正都是一代明君,他們之所以能夠坐穩大清江山,主宰九州萬方,是因為他們“得民心”,心裏裝着黎民百姓。

黃河發大水,老康熙得了焦慮症,在金鑾殿上急得來回踱步,在大雨之中連夜召羣臣上朝。而四阿哥胤禛更是直入江南,為了籌款賑災不惜與整個江南官場翻臉。

刑部宰白鴨,老康熙以皇帝之尊,親臨法場,一把撕掉了張五哥的鬍子,也撕開了刑部貪贓枉法的黑蓋子。

老皇帝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用聖人之道教化臣子們要愛民如子,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前車之鑑,每一句都是至理之言,讓大臣和皇子們不能不服,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齊呼“聖明無過於皇上”。

但臣子們私下心裏怎麼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些官油子早就摸透了當官為臣的訣竅,對皇上的各種即興演講司空見慣,從心裏並不以為然,覺得皇上的話都是正確的廢話,調子雖然高,實際卻不能指導任何具體工作。

話雖如此,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皇帝的每一句話,都會被當成金科玉律,被起居官認真記錄下來,送到上書房做研究。上書房大臣們一半的工作,就是研究皇上的講話精神,將皇上的話插入到下發的各類公文當中,稱為“上諭”,既能向上表示對皇帝陛下意見的尊重,又能向下説明上書房工作的權威性。

幾乎每一個“仁君聖主”,都説過類似的話,記入帝王的實錄,供後世史學家觀摩。

康熙的幾個皇后分別是誰 第3張
  

2、康熙皇帝的得過且過

多少大清朝的國家大事,説了就等於做了,自上而下認認真真地搞形式,説漂亮話,而最終能落到百姓腦袋上的實惠,則是少之又少。

每一次事發之後,康熙皇帝都要龍顏大怒,訓斥有關當事人,再派出自己的兒子坐鎮,殺一批涉案官員,查幾個影響大的冤案。

但案情一進入深水區,牽扯幾個排名靠前的皇親國戚,康熙皇帝就投鼠忌器了,不再繼續追究,草草處理幾個黃體仁肖國興以謝天下,讓真正的元兇巨惡逍遙法外。

但凡太子胤礽能夠韜光養晦,聽王師傅的'話,少惹點不靠譜的事端,熬到老爺子駕崩安全繼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在考慮換繼承人之前,康熙其實對太子要求不高,只要他能守成就行。

一個張五哥大張旗鼓地救出來了,風風光光地被提拔為大內侍衞,但刑部宰白鴨的案子不了了之,免一個黃體仁,又把一個肖國興送到了黑龍江,仍然有其他官員繼續肖國興的伎倆,刑部大獄裏的白鴨子們照舊被宰。

小弘曆跟着康熙爺爺在暢春園裏享受天倫之樂,但另一邊的暗房子裏,鄭春華的孩子正在被太監們物理墮胎,同樣都是康熙大帝的孫子,命運卻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

這就是康熙盛世的冰火兩重天,在華麗的外表之下,處處掩蓋着骯髒的醜行。

3、皇家體面

人在每一個年齡段,所思所想是完全不一樣的。

康熙年輕的時候,曾經是那樣意氣風發,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徵葛爾丹,打羅剎老毛子,從來不知怕為何物,自信世界上沒有他愛新覺羅·玄燁跨不過去的火焰山。

但人到晚年,才發現這世界上的問題,是解決不完的,解決完老問題就會有新問題出現,有時候老問題還沒有解決完新問題就已經接踵而至。而上了年紀的人,精力卻是有限的,無法像年輕的時候義無反顧刨根問底,對什麼事情都過問得明明白白。

與此同時,一頂盛世的帽子,悄然成了康熙皇帝的新裝,即使老皇帝自己知道那完全是個毛線蛋蛋,但滿朝文武卻需要維持一個光鮮靚麗的皇家體面,這既是為了維護他們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為了證明大清皇帝君臨九州萬方的合法性。

表面上,皇帝大權在握,對什麼事情都能夠乾綱獨斷,但實際上,他的每一個利國利民的舉措,都會自上而下地受到臣子們的牽制,包括江南賑災,包括追逼國庫欠款,包括親自下令查一個宰白鴨案子。

天下,名義上是還是他愛新覺羅家的天下,但實質是與天下士大夫共治;敵人,表面看是不聽話的太子和八阿哥,實質上是整個既得利益階層。

皇帝的無奈,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看到,除了上書房的張廷玉,還有雍王府的鄔思道,前者是身在局中知冷暖,後者則是隔岸觀火開了編劇掛。

於是,康熙皇帝不得不從一個開疆拓土,善於學習新事物的弄潮兒,變成一個追求穩定,封建保守的老頭子。

沒辦法,不這樣做,別説什麼革除弊政了,想善終都難啊!

4、吃糠咽稀的黎民百姓

在朝堂上爾虞我詐的同時,導演經常不忘把鏡頭對準民間,讓我們瞭解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黃泛區的難民,江夏鎮的佃户,江南麥田裏的老農,甚至北京郊區的平民,都是衣衫襤褸,時常被惡霸地主所壓迫剝削,活得相當不容易。

康熙盛世之下,百姓在吃糠咽稀,這可真是莫大的諷刺。

對於民間疾苦,老皇帝心裏其實比誰都清楚。他曾經在田間地頭,摸着飽滿的麥穗欣慰,但和老農民一瞭解,才知道豐收了惡霸地主就會加重盤剝,對於種地的百姓來説毫無裨益。

滿清立國不過七八十年,百姓就苦到了如此地步,怎能不讓康熙皇帝觸目驚心?

如果不是玉米和土豆等高產作物在當時被大量推廣種植,只怕百姓早就揭竿而起,將愛新覺羅皇帝和滿清貴族趕回東北挖人蔘去了。

有感於此,康熙皇帝才最終下定決心,一定要找一個敢作敢當的接班人,敢於和所有人翻臉,敢於撕破皇家體面,為大清江山社稷續命。

康熙:我自己做不到,但我能找一個做到的人。

必須説明的是,無論是瞭解百姓疾苦的康熙,還是後來施行改革普惠百姓的雍正,其所作所為的目的仍然還是為了維護自家的統治權力,讓他們心繫百姓為人民服務,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這樣的皇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屬鳳毛麟角,更多坐在龍椅上的上位者,連平民百姓的樣子都得憑空想象,能説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