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生活常識>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

生活常識 閲讀(1.02W)

詩聖。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1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一生憂國憂民。

大唐盛世,開疆拓土,杜甫看到了人力、物力的犧牲與損失,反對不正義的戰爭,如他在《前出塞》中説:“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在《兵車行》中説:“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安史之亂以後,國運凋零,生靈塗炭,杜甫呼喚強大的軍隊消滅叛軍,盼望通過正義的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和強盛,如他在《被陳陶》中説:“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在《悲青阪》中説:“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難能可貴的是,在杜甫的詩作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介文人的深厚情感,更能看到如政治家、軍事家一般的深刻思想,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杜甫,一個過去我們低估了的杜甫。

前出塞(其六)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是詩人的軍事主張,用弓就要用強弓,用箭就要用長箭。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是詩人的戰術思想,想要射中敵人,首先應該射中他的戰馬;想要擒獲敵軍,首先應該擒獲他們的首領。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
  

一至四句,似謠似諺,又似軍中小調,極富樂府韻味,誦之朗朗上口。

看似輕鬆間,表達了詩人對於戰爭的見解,他勸誡將士們不能一味蠻拼,要配備強大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不能一味殺敵,還要講究巧妙的戰術,把戰馬射倒,才容易捉住戰將;讓敵軍羣龍無首,軍心渙散,才更容易取得勝利。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的意思是殺人應該有個限度,各個國家之間應該有自己的疆界。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的意思是如果能夠制止外界的侵略,為什麼非要多殺人呢?

五至八句筆鋒一轉,由“攻”變為“非攻”,表達詩人積極正義的人道主義和和平主義思想。

“殺人亦有限”批判的是秦人的戰爭策略。戰國爭雄時,秦軍率先以首級論功,就是誰砍敵人腦袋多誰戰功大,晉升快。此措一出,參戰者越來越兇殘嗜殺。

“列國自有疆”批判的是漢武帝的開邊出塞。漢武帝自恃國力強盛,多次發動對匈奴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戰爭,奪取了大片土地,但邊釁一開,戰事綿綿。

詩人對秦漢的`批評,其實是借古諷今,批評唐玄宗“兼併外族,囊括四海”的好大喜功和窮兵黷武,批評哥舒翰征伐吐蕃。

最後則是詩人的高聲呼籲,擊退敵軍、收復失地就好,不必趕盡殺絕、濫殺無辜,表達了詩人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的思想。

《前出塞(其六)》構思奇僻,欲抑先揚,先寫兵,兵要巧妙取勝,再寫道,道要減少殺戮。

詩作中有諷喻,對戰爭發起者的批判;有見解,高超的戰略思想;有辯證,藴藉哲理的思考;有氣勢,慷慨激昂的言辭;有情懷,心存仁愛的呼籲。

明代文學家王嗣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杜甫尊為“詩聖”的人,“青蓮號詩仙,我翁號詩聖。”(《夢杜少陵作》)

他在評論杜甫的九首《前出塞》時説:“讀其詩,而思親之孝,敵愾之勇,恤士之仁,制勝之略,不尚武,不矜功,不諱窮;豪傑聖賢,兼而有之,詩人乎哉!”

的的確確,倘若只把杜甫看作一個詩人,完全低估了他!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2

杜甫的詩被稱為什麼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字子美,生於京兆杜氏,他幼時好學,七歲便可成詩,他從小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長大成人後亦是如此。他的詩在中國古典詩歌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後人把他譽為“詩聖”,而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 第2張
  

杜甫的詩對後世產生了那些影響

杜甫中年時期的詩以古體,律詩見長,用抑揚頓挫四字形容他的詩作風格再合適不過了。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所以詩歌的內容多以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人民苦難為題材,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間疾苦。

杜甫的詩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變遷,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儒家博愛精神。因此杜甫的作品被譽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筆底波瀾,人間疾苦。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

他的詩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濃厚的時代色彩及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再現了安史之亂唐朝人民生活的全貌,因此被譽為一代詩史。

杜甫詩體的種類很多,除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還有排律和拗體,應用的藝術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因為杜甫的詩兼備眾體和自鑄偉辭,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為後世詩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中唐以來,元稹和白居易繼承和發揚了杜甫的緣事而發,寫人間疾苦的一面,還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夾敍夾議的影響,孟郊,韓愈,李賀則受到他的散文化,煉字,奇崛的影響,煉字在晚唐發展為苦吟。

李商隱的七律得力於杜甫七律的組織嚴密而跳躍性極大的技巧。這些詩人都在學杜甫的一枝一節,才有了他們後來的開拓。宋朝之後,杜甫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在詩史上的影響歷經千年仍屹立不倒。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紀時,美國的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關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人和人之間的同情和包容。

雷克斯羅斯説他的詩歌毫無疑問的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他認為杜甫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裏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領域他甚至超越了莎士比亞及荷馬,至少杜甫更加親切和自然。

總上所述,筆者認為:往往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讓人感動的往往是那些最平常和平淡的文字,而杜甫的詩就很好的説明了這一點。

他的詩源於生活,寫於生活,給人以心靈上最深的體會,加之他的詩給後世文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可能。所以,杜甫被後世譽為詩聖,他的詩稱作詩史是理所應當的。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3

杜甫的人生經歷:

開元后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30歲時回到洛陽,築室偃師,在那裏結婚。天寶三載(744年)也就是杜甫33歲時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當時李白剛剛被“賜金放還”,二人同遊樑、宋,建立了千古傳頌的友誼。這一時期,也是杜甫一生最愜意、最浪漫的時光。

天寶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他參加了由李林甫操縱的一次考試,落入騙局。其後寓居長安近十年,幾次干謁汲引,但都落空。可以説長安十年,使杜甫歷盡艱辛。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國家的安危,對當時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較深的認識。

及安史之亂起,杜甫落入叛軍手中,被押解到長安,後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又因疏救房琯,貶為為華州司功參軍(758年)。不久棄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杜甫在成都有一段時間生活相對安定。一度在劍南兵馬使嚴武幕中任參謀。後因劍南兵馬使反,成都混亂,晚年攜家出蜀,住梓州,來往旁縣,大曆五年(770年)病死自潭州赴嶽州途中。一説飫死耒陽。

拓展資料杜甫(712-770):唐詩人。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西南)人,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今屬河南),是晉朝名將杜預之後,杜甫生於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閒曾做過奉天縣令。

他自幼勤奮好學,接受了封建正統思想的薰陶,曾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政治上不斷受到大地主勢力的'排擠打擊,仕途失意,又經離亂,一生都在飢寒交迫中,顛沛流離中度過。杜甫少時雖家貧,但為人聰慧好學,七歲即寫下“……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這樣歌詠鳳凰的詩作。

杜甫被稱為詩聖還是詩仙 第3張
  

杜甫的人生經歷是什麼

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脱)。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