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養生>心理養生>

探祕任務清單背後的心理學

心理養生 閲讀(2.96W)

據BBC,人們喜歡做計劃——光是計劃做某件事這個行為就能夠讓我們從沒有做完的任務的重負中解脱出來。

探祕任務清單背後的心理學

任務清單能告訴我們關於做計劃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嗎?展示下一個任務清單就能讓我們看到世界上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偏執和控制狂的一面。

如果你的每日日程表和收件箱跟我的一樣,那麼你心裏常常會想着這一大堆着急的任務,從而產生一種無力感。戴維·艾倫(David Allen)的《儘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全球暢銷軟件及個人效率管理系統GTD,被奉為“信息時代的寵兒”。

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一種安排必須要做的事情的方法。艾倫與忙人工作並且幫他們規劃出時間留給他們真正想做的事,這些經驗構成了該系統工作的原理。本書在20xx年首次出版,10年後,科學研究持續跟蹤這位高效率大師,並且精準解釋了為什麼他的系統如此風靡,如此有效。

GTD軟件的精髓就是將你需要記住的事情寫下來,並且有效地將其歸檔。這似乎很簡單,但是卻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歸類文件夾和任務清單。小貓咪雖小,但跟孟加拉虎一樣五臟俱全,如果説任務清單是孟加拉虎的話,那麼艾倫的系統就是那隻小貓。

艾倫所説的“有效歸類”指的是這個效率系統的三部分:存放某天你可能需要但是又忘記放在哪兒的東西的文件夾;一份目前需要做的每件事的任務清單;一個有43份文件夾的備忘錄。(之所以是43個文件夾是因為下一個31天的備忘事宜和之後12個月的備忘錄。)

當前任務列表是類特別的任務清單,因為所有的任務都是由你將要採取的下一步行動決定的,只有你採取了行動,當前的任務才有可能完成。做一個當前任務列表相當有效,可以幫助你克服遲遲不想解決清單上那一個個任務的惰性。比如,從你自己的任務清單上挑選一項你遲遲不肯解決的任務,重新細化你的任務,直到你真的想要動手解決為止。把一些必須要做卻讓你提不起興趣的事情比如“給花園重新安一個籬笆”細化,寫成“打電話問問托馬斯是誰修好了他的籬笆”或者,可以更加具體點,具體到告訴自己具體怎麼修。“撥打2 626 81 19問問他是誰修好了他家的籬笆。”

將每項任務細化到一個個動作,這樣可以讓你把要做的事轉化成要麼輕而易舉就能完成,或輕而易舉就能忘掉,但是你卻怡然自得,因為你知道這項任務就在你的系統裏。每一天,你都會打開當天的文件夾,要麼將每項任務付諸實踐,要麼將其推遲,放到將來某一天或者某一月的那個文件夾中。艾倫對這種方法情有獨鍾,他想讓人們建立一個系統的自我管理的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回憶和檢視要做的任務,從而解放我們操勞的思緒。

那麼這種方法背後究竟藴含着怎樣的心理學原理呢?佛羅里達大學的羅伊·博美斯特(Roy Baumeister)和馬斯堪博(EJ Masicampo)對於一個被稱作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的古老現象很感興趣。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是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在餐廳或者酒吧你都能切身感受到這種現象—你很可能會記得你點的飲料,但是一旦你喝完飲料就會忘記都點了哪些東西。我在解釋俄羅斯方塊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時已經提到過這種現象。

測試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的經典方法就是看一項沒有完成任務是不是會干擾你去執行接下來一項任務。博美斯特和馬斯堪博發現,當人們不能完成一項簡單的熱身任務時,在接下來的頭腦風暴中表現會更糟糕。接下來的事可有趣了:他們讓一些人做計劃,來完成熱身階段的任務。不允許他們完成這項任務,而是讓他們做計劃來體現他們會怎樣完成任務。不出所料,允許做計劃的這部分人沒有受到熱身任務未完成的干擾。

再回頭來説説GTD系統,該系統認為你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任何一段時間,你只能集中注意力於有限的事物。GTD文檔和提醒系統為你做事情提供一個計劃,將你糾結在那些要做的每項任務的注意力釋放出來。相比起通過完成每項任務從而將它從清單上消除掉,艾倫和這項研究建議我們只需要擬定一個周密的計劃,把什麼時候做,怎樣做計劃好就行。光是計劃我們應當怎樣完成一些事情就足以安撫我們一直縈繞在未完成任務上的思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