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親子>早教>

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早教 閲讀(1.1W)

日前河南鄭州一老太太因鼻竇炎發作輸液,不想小孫子竟然往奶奶輸的吊瓶中打入髒水,致使奶奶生命垂危。下面本站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如何治“熊孩子”

現代腦科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3~6歲孩子的大腦發展和認知能力,只支持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和情景,比如要他理解1+1=2,最好的方法是給他一個蘋果,再給他一個蘋果。他們還不具有抽象思維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小朋友基本都在6-7歲才上國小?因為7歲以後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才發展出來,才適合去學習算術、字母、漢字這些抽象的知識。同樣,家長一句緊接着一句的道理,孩子連這些話語之間的邏輯關係都無法理解,怎麼可能理解領會,並且記住家長講的道理呢?因為孩子的這種認知特點,跟他講道理,那真的是對牛彈琴。比起講道理,遊戲才是兒童早期最好的教育工具。這裏的遊戲,當然不是王者榮耀那種電子遊戲,也不完全是躲貓貓、丟手帕那種專門的遊戲,而是和孩子相處的日常,隨時隨地都可以的遊戲。從枕頭大戰到逛商場;從早上叫孩子起牀,到鼓勵他參與體育運動;從一起做飯,到讓夜哭郎破涕為笑。遊戲才是和孩子同頻、同波段,孩子聽得懂的、能有效溝通的語言。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遊戲是情境化的,比如假設在遊戲裏他是警察,你是小偷,隨之而來的是一套相應的行為規範標準。小朋友在情境中,自然習得警察應該這麼做,小偷這麼做,而不是憑空講道理,這就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其次,遊戲還有一個特點非常重要,就是所有的遊戲都伴隨着快樂。有沒有引發歡笑,有沒有讓你和孩子在快樂中融為一體,是檢驗遊戲好壞的最重要標準。因為具有快樂的情緒體驗,孩子在遊戲中掌握的某些能力、方法,才會固化到他日常的行為規範之中。或者孩子之前積累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通過遊戲可以有效地緩解。比如,很多孩子喜歡扮演醫生,給爸爸媽媽或者洋娃娃打針。這其實是在通過角色置換,釋放自己被打針時候的害怕情緒,享受當醫生的強大和控制感。

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如何預防“熊孩子”

養孩子的幸福在哪裏?在孩子開心的玩着食物,手舞足蹈時,你看見了他,你被他的喜悦和臨在感染,你們相視一笑,就是幸福鏈接的時刻。媽媽的生命,被這樣擴展和滋養了。孩子的幸福在哪裏?孩子的幸福在於自己手舞足蹈享受食物時,他被媽媽看見了!媽媽感受到他的開心,孩子的存在因此被確認。養孩子的辛苦在哪裏?在於孩子專注玩食物時,媽媽對孩子當下的感受視而不見。媽媽睜着眼,卻是全盲,焦慮的活在頭腦想象的世界裏,盯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他怎麼沒把勺子挖出食物放進嘴裏,他今天才吃了一個蛋怎麼就不吃了,他總是這麼玩,不成規矩,會營養不良的,我該怎麼訓練糾正他的不良習慣…這樣養孩子,真是一場酷刑。對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是。當一個孩子的感受經常被父母看見,被父母重視,這個孩子天然的就會懂得體貼他人的感受,同時尊重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尊重規則同時温暖流動不僵硬,情商特別高。而總是被説教管控的孩子,到公共場合會控制不住的“人來瘋”,侵擾別人。當孩子確認爸媽願意迴應他、保護他,願意呵護他的感受,孩子遭受侵害才會勇敢告訴爸媽。否則很容易就被施害者嚇住了。假如,被針扎的孩子哭鬧着不想上幼兒園,父母卻只是嫌他的哭鬧煩人。

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第2張

讓孩子成為自己

有位媽媽寫給自己8歲女兒的信,觸動了無數人。致我的寶貝:

1.如果是別人對你做錯事情,你不需要先道歉。別説:對不起,都怪我。“對不起”這三個字,只有真心的説出口的時候才有意義。

2.當你不想和別人去約會的時候,你不需要絞盡腦汁想任何理由。你不欠任何人解釋,只需要説一句:“不了,謝謝。”

3.如果你想吃披薩,就大方的去吃披薩。不需要因為別人的眼光,就只點一份沙拉。

4.你的打扮是取悦自己的,不需要為了別人留長髮或者穿裙子,你想怎麼裝扮自己都可以。

5.不要壓抑自己的淚水,哭意味着你有需要釋放的情緒,不是你軟弱,只是人的本能。

6.你不想笑的時候,就別笑。有人讓你笑一個的時候,不用應和着去笑。

7.不要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藏起來,大聲的説出來,你的聲音應該被傾聽。

8.不要因為你是怎樣的人而道歉,要做一個勇敢,自信,真實又善良的人,做真實的你自己。

在這個社會上,很多女性經常被要求要善解人意,不能太強勢不能太出格,要學會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而這位媽媽想讓自己的女兒知道:取悦別人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做好自己,和快樂的自己相處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説你想説的話,去你想去的地方,吃你想吃的東西。你不需要委曲求全,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你只需要學會快樂,做最真實的自己。

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第3張

營造一個自由而不放縱的成長環境

孩子一切從無開始,從呱呱墜地到會走路、説話、吃飯、寫字……逐步完成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以適應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孩子在2歲半到6歲時,處於社會規範敏感期,開始逐漸脱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羣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只是在探索,如果父母此時有不當定性,孩子就真的會出問題。這是自由方面,但是,父母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越早越好,要意識到孩子的規則來自家長,家長的身教起決定作用。在自由的環境裏,孩子對於父母制定的規則是不牴觸的,父母提出規則的建議時,他們往往願意接受,並逐漸內化成自身的規則。在孩子6歲之前,要給他養成一些基本的行為規矩。需要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是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遲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而且,家長一定要説到做到,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就輕易妥協。

熊孩子往輸液瓶裏注髒水 熊孩子怎麼管教?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