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親子>幼兒>

如何與多動症兒童相處 向多動症兒童傳達信息的技巧

幼兒 閲讀(2.9W)

多動症兒童總是異常的活躍和調皮,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很活潑,所以不加以干涉,或者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但他們和所有的問題兒童一樣,需要悉心教導。

如何與多動症兒童相處

1、首先家長要協助孩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如,如果孩子長期寫作業很晚,超過孩子計劃的睡眠時間,需要與老師溝通暫時減少孩子的作業;孩子在學校闖禍,要與孩子討論可行的解決和善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責怪孩子(比如孩子不小心撞傷同學,家人要鼓勵孩子道歉,並與孩子協商使用孩子的零用錢和家人一起去探視同學)。 

2、其次,家長要改變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有些家長説,我的要求不高,他只要保持中等成績就可以了。 

3、改變溝通方式,和孩子一起討論,家長要學習有效地和孩子溝通,學會傾聽,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4、給孩子創造輕鬆、積極的良好的家庭氛圍,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貫徹正面管教的原則,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接納孩子的不足之處。 

5、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不要單純只要求孩子。比如,迷戀手機、遊戲的孩子,家長與孩子同樣要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 

6、及時干預積極配合治療。多動症的危害顯而易見,包括引發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妨礙個性發展,以及產生社交障礙,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如何與多動症兒童相處 向多動症兒童傳達信息的技巧

向多動症兒童傳達信息的技巧

01.明確表達您的期望 不要以為您的孩子瞭解“冷靜”或“努力”的意思。相反,請清楚説明您的期望,這樣您和孩子的溝通可以在一個頻道上。例如,不要説“尊重”,而是向孩子解釋尊重在與他人交談這種實際行動中是什麼樣子的。 

02.正確的表達您的反面意見 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而要告訴孩子您希望他做什麼。與其説“別碰那個”,不如説“把手對着自己”。與其説“停止打擾”,不如説“耐心等待”。將重點放在您想要的行為上,而不是您不需要的行為上。 

03.提出積極的觀點 事先讓您的孩子知道您在特定情況下的期望是什麼,這對避免崩潰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您要去超市,請告訴孩子細節:“我們只買清單上的東西”;“我需要你走在我旁邊,但你可以推車”;“你可以挑選你想要的穀類食品”,等等。在您離開房子之前準備好,然後當你到達目的地時再準備一次,讓孩子重複指示,以確保他們是清楚的。 

04.獲得孩子的反饋並制定計劃 如果您注意到孩子在掙扎,沒有跟隨,或者很難開始,問他們是什麼使他們想做的事情變得困難。他們不知道怎麼開始嗎?他們是無聊還是分心?也許他們很困惑或者忘記了指示。當你對什麼阻礙了他們的前進有了更好的想法時,與他們一起制定一個前進的計劃或戰略。也許孩子在開始家庭作業之前需要一個零食和休息,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打掃他們的房間,需要你幫助把任務分解成更小的步驟。採取一種更協作的方法將幫助您更好地理解你的孩子是如何和為什麼掙扎的,以及你能做些什麼來提供適當的支持。 

05.要堅持不懈,有耐心 始終牢記,學習任何一種新任務或技能都需要時間,耐心和練習。您也可能需要花費時間來以不同的方式應對這些挑戰,記住要給自己一些優雅的方式。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往往在其執行功能技能方面落後於同齡人3至5年,因此一開始可能無法獨立行事。在孩子所在的地方滿足他們,相應地調整期望,並繼續練習這些技能,即使他們似乎沒有立即接受。但每一點練習都為以後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如何與多動症兒童相處 向多動症兒童傳達信息的技巧 第2張

孩子多動和衝動有原因嗎

正常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環境或情緒,也會變得“調皮”不受控制,比如遊樂園裏玩瘋了,或跟小朋友鬧了彆扭,可能會有點收不住,這是因為孩子前額皮質還未發育完全,對情緒和行為沒辦法像大人那樣控制得很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也控制不好),只要脱離這個環境和情緒就能慢慢平靜下來。但“多動症”孩子是不受自我控制的,多數的多動和衝動都是無意識,沒有理由的,在任何環境下,都會不受控。

如何與多動症兒童相處 向多動症兒童傳達信息的技巧 第3張

如何改善多動症孩子的情緒問題

容易發怒、性格孤僻、無法靜心……這些都是多動症的表現,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往往暴露出了其潛在的情緒問題。 如果不能提早發現這種症狀,並引導孩子控制情緒,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身心健康。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參與事件的能力差,與特定的外部環境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家庭環境。 對家長來説,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他們的煩惱,想象和感知他們的心情,是親子溝通的關鍵。 為此,家長需引導孩子平靜地説出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有助於幫助其梳理個人情緒。 在孩子準確表達情緒的基礎上,家長要明白他們的需求,並據此採用合理式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引導他們成為樂觀、積極的人。 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世界,家長不應該用好惡影響孩子,遇到問題時多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當,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孩子。 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父母,更容易贏得信任,而不是讓人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