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

閲讀 閲讀(1.86W)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公交車是現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給更需要它的人讓座這是一個美德,也是我們從小到大的道德教育,而這就是公交車讓座的作文。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1

一天,公交車發動了。那些年輕力壯蜂擁而至,把車廂擠得滿滿的。大多數人都找的座位坐了下來,只有一位阿姨沒有擠到座位,她懷裏還抱着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只好雙手緊緊地抓着把手,讓孩子坐在胳膊上。

她身旁就坐着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可是,這個女孩卻故意裝作沒看見,還把目光轉向了車窗外。後面的老奶奶看見了,説:“年輕人,你就讓個座吧!”那個女孩裝作沒聽見。面無表情地望着窗外,如同沒有表情的雕塑一樣。

滿車的人,一個個目無表情,根本沒有人想讓座,就算有老人勸説也無濟於事。人們爭論着説:“你讓,我不想讓。”這兩句話,車上幾乎人人都説過了。還是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人們的.藉口,那就是我很累,讓我在坐一坐。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
  

這時,司機迴轉身來對他們説:“乘客們,公交車上要講禮儀,要為老人、兒童、帶孩子的婦女等人讓座”。這車上那些年輕力壯的,紛紛站起來對司機説:“對不起,謝謝你教會了我們。”

這件事教會我們,公交車上要學會讓座。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2

讓座,是一種温暖的人際關係。有時候我們發現,在公共交通中或許有那麼幾位需要讓座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年紀較大,並不是因為他們行動不便。而是,他們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

大約兩年前的一天,我正坐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年約50歲的女人,揹着一個書包,站在了我的身邊,彷彿她在等待着什麼。我順着她的目光看了看,發現了原來她更需要座位的伴隨,她的'孩子正睡着,靠在了她的肩上,間或發出了輕微的呼吸聲。

我知道,疲憊的母親和孩子需要一個休息的地方,而那個母親並不停地打量着車內的所有座位,同時又不想打擾到其他人。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何年輕人不求先帶一個榜樣,開始讓座呢?

那天,在我的觀察中,除了另外一位同樣年輕的男性,其他的年輕人或漠然視之,或忙於看手機,誰也不願意讓這位母親坐下來。那位男性終於忍受不住,才站了起來。告訴我們,這實際上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除錢之外,時間和空間,都是免費的。讓座並不會花費你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它能減輕別人的負擔,這就更加重要了。

從那天之後,我便努力想盡辦法,讓座。無論我是在地鐵裏還是在公共汽車裏,無論我是急需去工作還是工作結束後回家,我都會讓後來的老人、孕婦或孩子坐下來。我會在他們身邊坐下,還會給予一些微笑。這是生活中一個小小的舉措,但是它的價值卻是無法估量的。

通過這些年來的觀察和實踐,我發現有幾種情況,讓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位以及尊重他人。一方面,公共交通是都市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觀念也很重要。我們不應該因為便捷而忘記了傳統,相反,我們應該將這種樂於助人的態度持續下去。性別、種族、年齡、經濟水平,都不是我們決定讓座的因素,我們可以給每個人一個舒適的座位。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提升我們文明素質的必修課。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 第2張
  

同樣,讓座也是一種教育,對於培養我們基本的公民素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位年輕人,讓座不僅僅意味着為老人讓路,它可以同時提醒身邊的人們,一種基本的禮儀和紀律。它可以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種基本的社會準則,從今天開始,讓座並不是一個回報,而是一個生活的選擇。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3

一、公交車讓座新聞報道

1、濟南市12歲男孩兒公交車上被逼讓座還捱打

山東省的一名12歲男孩兒,在公共汽車上碰到一個女人:“她一上去就要我給她讓座,我就是感覺,人們這一座挺寬闊的,能坐兩人,我也往裏面挪了挪,她就不肯,就把我的書包給丟到土裏來到。”一看這架式男孩兒也有點兒擔心了,趕快站起讓座,殊不知女人動起來手來,一下打在小孩臉部,小孩嘴巴都打流血了……

2、“不讓座就坐你手上”

7月12日,在成都市48路公車上,一位老人規定一個6歲樣子的小孩子讓座,小孩子沒有站起。老年人一邊罵罵咧咧:“説小孩沒有家庭教育,有媽生沒媽養”這類的,罵得很太過。想不到的是,老年人竟數次蠻不講理坐着小孩子手上。

公交車讓座的作文 第3張
  

3、因學員讓座慢,老年人抬腿就踹

在上班高峯期時期的那時候,有一羣老人到了公共汽車,公共汽車前邊坐了一羣學員,一羣人上去便衝着學員説:“快給我讓座”。一個學員沒有遲疑都沒有埋怨,很聰明的`讓出了坐位。但想不到的是,你在以後,老年人仍然在斥責如今的小孩説不尊敬老人。之後有一位學員實在看不下去卻説了句:“別説話”。老年人聽見後,伸出腳就揣向學員的人體。

有關“強迫”給老年人讓座的惡性事件也有許多,大夥兒對讓座這件事情也都有各的觀點。實際上,法律法規上沒有要求年青人務必讓座,可從社會道德上,人們應當尊敬老人,也的確應當協助老弱病殘,但年齡並不是唯一的規範,人們每個人應當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