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生命終末期定義

閲讀 閲讀(1.17W)

就是即將逝世,無法挽救的狀態。

生命終末期定義1

如何做好臨終關懷?

1、臨終病人會冷嗎?

臨終病人常常處於脱水狀態,且難以吞嚥,無法補水。其循環的血液量也減少了很多,所以臨終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這時,探望的家屬會認為病人會感覺寒冷,於是幫病人加被子。其實,臨終病人對體温已沒有太多感覺,反而是絕大多數臨終病人的手腳加蓋了重量不大的被褥,都會感覺重得無法忍受。

2、臨終病人需要輸氧嗎?

臨終病人會因呼吸衰竭而覺得喘氣困難。那麼解決之道似乎就是給病人輸氧。可實際上,臨終病人已經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即便給她們供氧也沒辦法減輕他們的“呼吸飢餓”。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户和風扇,給病牀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嗎啡或阿片類製劑的合成麻醉劑減輕病人的喘氣困難和焦慮感。

3、臨終病人需要餵食和輸液嗎?

臨終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是不是該用胃管餵食物和水,或者給病人輸葡萄糖呢?其實,臨終病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而脱水和缺乏營養還會造成病人血液裏的酮體積聚,從而有止痛的效應,並出現一種異常的歡欣感。

輸葡萄糖會抵消掉這種感覺,而餵食則容易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而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的後果,讓病人無法安靜地離世。靜脈輸液能解決臨終病人的脱水問題,但同時也會給病人帶來水腫、噁心和疼痛。

生命終末期定義
  

4、 臨終病人聽不見了嗎?

在臨終階段,甚至在死前的'三個月,不少病人與外界的交流會減少。臨終時,病人對別人的話也沒有反應。不要以為這是拒絕關愛,或許他們已經聽不見了。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話少了,是因為臨終病人需要離開外在世界,和心靈對話。

一項對100個臨終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臨終前一週,有56%的病人處於清醒狀態,44%是嗜睡的,但沒有一個處於昏迷狀態;死前的最後6小時,清醒的佔8%,42%嗜睡,其他昏迷。家屬應抓緊與臨終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也不要在最後隨便説出口。

5、臨終病人的嗚咽是痛苦表現嗎?

臨終病人的口腔會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咳咳聲響,讓人聽了覺得不舒服,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但這時候給他們吸痰常常會失敗,且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該把病人身體翻向一側,把枕頭墊高,或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臨終病人呼吸時還會發出嗚咽聲,但這並不一定代表着病人很痛苦。可適當用一些止痛劑,讓臨終病人可以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靜離去。

總之,在病人臨終時刻,我們應該讓病人舒適而安靜地離去,防治過度、無效的治療。

生命終末期定義2

1、意識改變。很多患者臨終時,神志會發生改變,原來意識很清楚,臨終前逐漸出現意識淡漠、反應遲鈍、昏迷,無法正確應答。

2、無小便。一些患者,臨終前出現持續無尿,腎功能急劇惡化。

3、血壓低。臨終前患者的血壓開始出現下降,很多需要大劑量多巴胺甚至間羥胺升壓藥才能勉強維持。

生命終末期定義 第2張
  

4、呼吸不規則,出現歎氣樣呼吸。臨終前患者呼吸極不規則,出現歎氣樣呼吸,最後呼吸淺、慢,最終停止。

5、血氧飽和度不能維持。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吸氧等一般措施無效,如果血氧飽和度下降到六、七十以下不能迅速緩解的話,大多會很快出現呼吸停止。

在患者臨終過程中,家屬應該做的.其實是陪伴,讓患者最後有尊嚴的走。其實我們對生命的.的認知還是比較膚淺,生生死死本身就有其自然規律,臨終關懷可能是對患者最大的尊重和安慰。

生命終末期定義3

臨終前的症狀可能會出現生命體徵不平穩、意識不清楚、身體抽搐流淚、手腳冰涼等,由於個體差異,出現的症狀有所不同,需多加註意。

1、生命體徵不平穩:生命垂危時,患者的`體温、脈搏、呼吸、血壓都不穩定。臨牀上會出現心跳、脈搏逐漸變得緩慢,血壓逐漸降低,呼吸逐漸變得緩慢,呈現下頜式呼吸,瞳孔逐漸變大,慢慢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狀;

生命終末期定義 第3張
  

2、意識不清楚:人在死亡之前,意識會變得不清楚,不清楚自己身在何處,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説話,有時會説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來。此時患者腦子裏一片空白,神志不清,臉上寫滿驚恐和焦急,想要開口説話,可是身體卻沒有任何反應,生命力較弱;

3、身體抽搐流淚:有的人到了彌留之際,身體會抽搐,作出垂死掙扎,但是身體沒有能量供給,還會有眼淚流出;

4、手腳冰涼:身體多處部位也開始衰竭,血液流通速度減慢,甚至完全停止流通,從而造成血流不暢。漸漸地,手腳會逐漸變冷,而且皮膚顏色也會改變,從原本的`紅色變成慘白或者是青色,這種現象的產生,就代表着壽命快要到了。

此外,還會出現睡眠時間變長、原有疾病症狀等。臨牀上臨終關懷較重要,應積極幫助患者緩解精神壓力,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