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閲讀>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

閲讀 閲讀(1.98W)

遼景宗耶律賢是世宗第二子,生於天祿二年(948)。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1

耶律賢(公元948~982年),遼世宗耶律阮次子,中國遼朝的第五位皇帝。969年,遼穆宗被侍從殺死,耶律賢被推舉為帝,尊號天贊皇帝,改元保寧,廟號景宗。

早年經歷

遼景宗耶律賢

遼景宗耶律賢,字賢寧,生於遼天祿二年(948年9月1日),是遼世宗的次子,母懷節皇后蕭氏, 四歲時,其父母死於火神澱之亂。他也險而被殺,後來得人所救。不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其堂叔遼穆宗繼位後,養於永興宮。雖然穆宗時因其酗酒怠政(因其飲宴無度,日中而起,國中號為睡王),濫殺左右,為政殘苛而謀反不斷,然每起謀反皆為其所平。

隨着耶律賢逐漸長大,周圍也聚集一批擁戴他的文武大臣,他暗中也在謀劃着奪回父位。只不過因其謀劃隱密,故不為遼穆宗所察覺。有一天,耶律賢與韓匡嗣議論當朝時事,耶律賢適出面制止,耶律賢省悟,從此不再言及時政。

應歷十九年(969)二月二十一日,入宮晉見遼穆宗,遼穆宗説:“我兒你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將朝政交付給你了。二十二日,遼穆宗終於惡有惡報地被侍從殺死,耶律賢率飛龍使女裏、侍中蕭思温、南院樞密使高勛帶領騎兵千人飛奔趕往。

同月,在契丹和漢族大臣們的擁戴下,耶律賢即帝位,尊號天贊皇帝,改年號為保寧,是為遼景宗。 從景宗開始,遼的帝位一直就在耶律倍一支中傳到了遼末,乃至於西遼。這對遼後來完成封建化,建立長子繼承製有着直接的影響。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
  

中興之主

景宗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為後來聖宗時的全盛奠定了基礎。他首先對政敵採取寬容政策,以緩和統治上層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為帝、不對政敵不肆殺戮等。二是任用耶律屋質、耶律賢適、高勛、郭襲、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賢臣良將,與民休息,虛心納諫求治。三清吏治、寬減刑法。

復設登聞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對百姓加以安撫。 。因而內部政治穩定,農牧業興旺,對宋的戰爭略佔上風。 使遼朝重新走向強盛,景宗是遼朝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

遼宋爭戰

自936年遼太宗因石敬瑭割獻而得燕雲十六州之地時起,中原有為之君皆以復燕云為志。

後周顯德六年(959),南征得勝的`周世宗柴榮乘遼穆宗內政不修之機,北伐燕雲。連克灜、莫、寧、益津、瓦橋、南關等三州三關十七縣。

世宗本欲乘勝取幽州,遇疾而還。北宋開國後,宋太祖致力南方,除在北漢問題上外,未與遼朝發生衝突,雙方大體和睦。

至宋太宗繼位後,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太宗親征太原,敗援漢遼軍;取太原,逼降北漢主劉繼元,北漢亡。之後宋太宗又不納羣臣之諫,不顧宋軍久戰疲憊的客觀現實,率宋軍自太原北伐,欲復燕雲之地。

結果先被遼將耶律沙等阻於幽州城下,後又為耶律休哥等大敗於高梁河。太宗狼狽負箭傷乘牛車逃回,是為高梁河之戰。宋朝北伐慘敗,遼宋關係亦宣告破裂。自後遼軍連連出兵攻掠宋遼邊境地區,衝突不斷,互有勝負。

景宗於乾亨二年(980)十月,親率大軍攻宋,於瓦橋關大敗宋軍,俘宋將數名,斬殺甚眾。是為瓦橋關之戰。之後景宗崩,戰爭暫止。

英年而逝

耶律賢從小因驚嚇過度,故體弱多病,皇后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因之成了遼朝政治軍事的參與者。

乾亨四年九月廿四日(982年10月13日),耶律賢於出狩時死於現今的山西省大同市的行宮,享年三十五歲。廟號景宗,諡曰孝成康靖皇帝。葬於乾陵(位於今遼寧省北鎮市)。 遺詔樑王耶律隆緒即位,軍國大事聽從皇后命令。

統和元年(983)正月初五,奉上尊諡為孝成皇帝,廟號景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諡為孝成康靖皇帝。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2

遼景宗耶律賢有幾個妻子?

《燕雲台》中經超飾演的耶律賢讓人印象深刻,這個角色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耶律賢是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給歷史留下很多印記,尤其是他的妻子蕭綽,因為他的原因登上了政治舞台。

據悉,遼景宗耶律賢在歷史上記載一共就只有兩個妻子(妃嬪),一個是蕭燕燕,也就是蕭太后,還有一個是渤海妃。

渤海妃是遼朝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耶律賢共有兩位妃子,分別是皇后蕭綽和渤海妃,另外史書記載蕭胡輦是遼聖宗時的皇太妃,她是否是耶律賢的妃子還無從查證,可能蕭胡輦嫁給了太平王罨撒葛,耶律隆緒繼位後,她也是可以被稱為皇太妃的。

耶律賢因為年幼時目睹了父親被刺殺,留下了陰影,被嚇出了病,一生難以治癒。35歲去世時將皇位傳給了耶律隆緒,他是耶律賢和蕭燕燕生的`第一個兒子。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 第2張
  

隆緒年幼上位,蕭燕燕成為太后,把持着朝政,可以説是垂簾聽政,因為是親生母子,所以耶律隆緒跟蕭太后並沒有出現相互猜疑的情況,蕭太后27年的從政歷史,一直頗為順利。

蕭燕燕是宰相蕭思温與燕國長公主的第三女。她天性聰明好勝,作為幼女又深得父母寵愛,對所有的事情都執着熱情,不輕易放棄。她與韓德讓自幼青梅竹馬,早訂終身,卻因為命運的捉弄偶遇遼景宗耶律賢,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耶律賢與其先輩比起來,相對比較寬容仁慈,並不怎殘忍好殺。也做了一些有益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不過,對於一個國家的帝王來説,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燕雲台》根據蔣勝男同名小説改編,講述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憑藉敢作敢為的性格、深謀遠慮的眼界,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大遼推上興盛之路的故事。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3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

按中國獨有的干支紀年法,是乙未年。

這一年,北宋政府開始有規模的開發荒蕪已久的河東一帶耕地。

而這些耕地之所以被荒廢,是因為朝廷當年為了防止遼人來邊境掠奪糧食田畝,索性搞了個玉石俱焚,我也不種了,我把農民全都撤回來,就算是睜眼看田荒,我也不讓你們搶去。

當時施行這種堅壁清野的政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宋遼交惡,在邊境地區戰亂頻繁,邊區農民辛苦一年,剛剛麥收,遼人掐着點來,糧食沒等收歸朝廷,就都被遼人擄去。

駐防的北宋將士們想追,卻跑不過大遼的鐵騎,真要追上了,長槍短棒的步兵,也未必能在遼朝騎兵的身上賺到什麼便宜,朝廷氣不過,於是決定,我也不種了,你也別搶了,誰也別想過上好日子。

宋遼有持續交惡的日子,當然也有握手言和的蜜月期。

自從公元1005年,宋遼兩軍在檀州城下罷兵休戰,還簽了一堆和平共處,互利互惠,積極開展雙邊友好貿易的條約之後,宋遼邊境就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侵略也不搞了,仗也不打了,搶東西的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安定繁榮的景象。

於是,朝廷在這一年,又開始鼓勵農民朋友們向邊境遷徙,開墾曾經被放棄的荒地。

此舉一經施行,北宋朝廷的田地畝數將近增加了三分之一,糧食生產更是再創歷史新高。

而主要負責此項政策實施的人,正是北宋名臣,歐陽修。

也就是在這一年,大遼王朝的第七位皇帝,遼興宗耶律宗真駕崩了。

和前朝的兩代帝王相比,論開拓進取,他不如景宗耶律賢,論全面發展,他不如聖宗耶律隆緒,但總體來説,這位皇帝還算是一位可圈可點的同志。

大遼王朝在他的手裏沒能勇攀高峯,再創輝煌,可皇帝兢兢業業,日復一日的勤勉,也沒讓遼王朝有絲毫倒退和衰敗的跡象。

現在,這位皇帝的時代即將過去,他的人生也已然謝幕。

1055年八月初四,興宗皇帝駕崩,傳位長子耶律洪基。(遼道宗)

先帝靈前,耶律洪基同志悲痛不能自已,表示雖然父親選了我當了皇帝,但我此刻實在悲傷,根本沒有心情即位,你們還是另選賢能吧。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 第3張
  

大臣們一聽着急了,皇帝這玩意兒還能説換就換?先帝新死,國家百廢待興,大遼帝國全指着你呢,你就別墨跡了,趕緊即位登基,開始工作吧。

沒想到耶律洪基聽大臣們這麼一説,反而更來勁了,一把鼻涕一把淚,表示這話咋説的,我是貪慕皇位的人嗎?

我就是單純傷心,我爹都沒了,我當然要以孝道為先,我最起碼要先守孝三年,之後再考慮別的,皇帝大位,我是一點興趣也沒有。

結果這幫大臣們不依不饒,齊齊跪倒,框框磕頭,哭的比耶律洪基還起勁,那意思似乎就是在説,説什麼今天你也得登基,你不登基,我們就跟你玩命兒。

於是皇帝痛定思痛,只好勉為其難地表示,你們別激動啊,我登基還不行嗎?

至此,一套井然有序的登基戲碼就算表演完畢了。

這種表演在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皇帝和大臣們事先雖然並沒有對過台詞或者串通過,但一切的發生似乎就像已經演過很多遍一樣。

不管怎麼説,遼道宗同志還是十分順利的登基了。

新皇登基,舊的輔政大臣肯定不能再用,於是先帝留下的臣僚們是辭退的辭退,開除的開除,朝堂之上來了一次大洗牌。

所謂冬天花敗,春天花開,有人離去,就有人歸來。

皇帝搞完人事大調整,立刻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人事班底,皇帝挑來挑去,最後挑了自己的叔父,耶律重元,作為自己的頭號心腹。

皇帝認為,用賢不如用親,相比那些寒門出身的漢官們,流淌着自己家族血脈的親族似乎更為值得信任。

但很可惜,耶律重元同志辜負了這位信任。

這位老同志並不安心在皇帝的手底下當個輔國重臣,他有更為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我們來想一下,耶律重元身為皇室,身份尊崇,現在又被皇帝委以軍國重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耶律重元已然是位極人臣。

作為大臣,他已經達到了他人生中的頂點,如果想要再前進,那就只剩下一個方向:

把皇帝拉下馬,自己當皇帝。

而耶律重元同志正是這麼想的。

封建帝制時代,搞叛亂是一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

通常,叛亂分為兩種,一種武搞,一種文搞。

武搞很簡單,任何一個人,無論王侯將相,還是寒門士大夫,抑或是普通百姓,只要手握兵權,能指揮軍隊,都可以一言不合和當朝皇帝打起來。

遼景宗耶律賢簡介 第4張
  

五代十國時,戍邊將領們尤愛篡權,他們的方式就基本上都是武搞。

要麼城破人亡,改天換日,要麼兵敗成仁,直接領便當。

耶律重元身份顯赫,但一沒兵符,二沒衞隊,武搞基本上是沒戲了,他只能選擇文搞。

而文搞又可以細分為兩種,一種是聯合大臣,籠絡親信,通過政治博弈的方式逼迫皇帝退位。

這一種對耶律重元來説可行嗎?

不太行,因為搞叛亂,跟皇帝對着幹風險很大,如果不能成功,便要成仁,朝堂上不滿皇帝的大臣有很多,但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着耶律重元搞叛亂的,卻沒有幾個人。

所以耶律重元只有選擇文搞的第二種方式:陰謀詭計。

陰謀詭計是個很籠統的詞,但是可以引申為趁你病,要你命,背後給你一悶棍,鬼刀一開看不見,回首掏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又五花八門的方式。

這種方式不僅極其隱祕,不容易被人發現,而且成本極低,還很容易成功,於是耶律重元同志果斷了選擇了後者。

公元1063年,七月。

盛夏時節,酷暑難耐。

朝廷裏傳出消息,耶律重元熬夜加班幫皇帝處理工作,結果消暑難解,病倒了。

大臣病倒,按理説不是什麼大事兒。

有得治就治,沒得治就領便當唄。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大臣們還是一籮筐的。

但問題是,耶律重元並非普通的大臣,他是皇帝的叔父。

皇帝是一朝天子,萬民之主,更是天下的表率,現在皇帝的叔父落病,出於帝王的道德,更出於血脈人倫,皇帝理當前去看望。

如果皇帝不去,百姓們就會議論,天子失德,長輩病了也不聞不問。

如果皇帝去了,則正中耶律重元下懷。

因為耶律重元壓根就是裝病,他的目的就是引誘皇帝出宮來探望自己。

大遼皇宮,警衞森嚴,百步之內,無人能近皇帝其身,想要在宮裏和皇帝玩個陰謀詭計,實在太難,兵器還沒等掏出來,就得被侍衞叉出去。

但要是能把皇帝誘離皇宮,來到自己的地盤,一切就容易了。

歷史上“埋伏三百刀斧手於營帳後,以摔杯為號”的案例屢見不鮮,只要皇帝肯來,耶律重元定叫他有來無回。

到時候拿下皇帝,自己登基,或者另立新君,豈不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兒?

這套計謀雖然不能説是天衣無縫,但也十分兇險,皇帝如果上當,後果實難想象。

那道宗皇帝上當了嗎?

還真差點上當。

從他能任用居心叵測的耶律重元當頭號大臣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發現,耶律洪基並非是一個善於觀人,察人的皇帝。

他天真地以為這些契丹貴族,叔父伯父們,身上流淌着和自己一樣的血脈,他們情同情,心連心,一定不會背叛自己。

但很可惜,皇帝沒有認清一點,在權力面前,任何看似堅固的,值得信任的情感都會蕩然無存。

大遼王朝親族相殘的事情還少嗎?

遼世宗耶律阮曾經和皇太后述律平兵戎相見,遼興宗耶律宗真更是差點被自己的親生母親置於廢為庶人的險地。

皇帝太天真了,他不能理解,這個看起蒼茫浩蕩,一縷斜陽灑下,平和安寧的草原上,其實灑滿了權力爭鬥的血與淚。

若問世間何鋒利?最是無情帝王家。

帝王雖然無情,但帝王身邊一個叫耶律良的侍從卻是個有情人。

所謂“若要人不知,除非你沒做”,耶律重元這邊精心佈局,那邊全盤計劃就已經被泄露了出去,恰好就被這個侍從耶律良知道了。

耶律良心説你小子行啊,以前在朝堂上天天耀武揚威,現在落我手裏了吧?

小良子二話沒説,一股腦兒就把耶律重元要發動叛亂的事情告訴了皇帝。

道宗皇帝氣壞了。

本來以為是叔侄相聚重温親情,誰知道對方根本沒拿自己當親戚,不僅不想敍舊,還給自己擺了個鴻門宴。

由此,計劃暴露,耶律重元混了個創業未半,中道崩阻的結局,皇帝派兵平叛,直接把耶律重元的家就給抄了。

眨眼之間平定叛亂,對皇帝本人來説,其實可以算做是大功一件。

但如果仔細想一想,皇帝能平叛,絕大部分原因是運氣成分。

一來是耶律重元同志保密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二來是侍從耶律良比較忠心。

這位皇帝在位46年,用錯的人,看錯的人,不止耶律重元一個。

皇帝堪稱“人才絕緣機”,一個忠臣良將也沒選中過。

如果挑選亂臣賊子可以中獎的話,那麼皇帝早就可以當億萬富翁了。

頻繁地重用奸佞臣子,導致叛亂頻繁,皇帝身在皇宮,每天聽到的最多的消息,就是大臣又起兵了,貴族們又叛亂了。

內政亂而不修,皇帝又沒有開拓進取,像本朝歷代先祖們向外發展的勁頭兒,這就導致了大遼王朝在這46年裏,一直在乘坐一部緩慢下降的電梯。

當年,太祖耶律阿保機橫空出世,一統契丹八部,一箭定上京,成就曠世傳奇。

太宗耶律德光繼承父輩鐵血性格,一生都志在先輩們開疆拓土的夙願。

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雖然都死於兵變謀殺,表現並不能算是盡如人意,但他們同樣劍指北方,想要復興大遼。

而接下來的聖宗耶律隆緒則可以説是大遼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絕代英主,親力親為,將這個草原王朝推上了全盛時代。

興宗耶律宗真,雖然在軍事發展上沒有過多建樹,但尤其擅長搞經濟,大遼國庫在他的時代裏充盈無比,滿滿當當。

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對比這些先帝們,除了在金庸的武俠小説裏有點名氣之外,實在無言可表。

總體來説,他是一個平庸的皇帝。

普通人可以平庸,因為平庸也許是幸福生活的本質。

但身為帝王,平庸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