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學習>

如何衡量幼兒的有效學習

學習 閲讀(1.62W)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瞭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以便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條件,提高教育效益。”那麼,如何衡量幼兒的有效學習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如何衡量幼兒的有效學習

標準1: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能力,是幼兒主體性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我們在學前教育階段所要着重培養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創設一定的條件去引導和激發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與好感,可以使幼兒獲得主動學習的經驗,產生成就感,獲得自信心,並對以後的學習活動產生正向的、積極的影響。

實現積極主動的條件1:教學的內容、方式方法等與學習者學習的需要、興趣和特點一致。條件2:學習任務與現有發展水平匹配,符合最近發展區。條件3:不受外部命令和紀律控制,有自主選擇和變通的可能性。此外,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比如,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應有利於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幼兒間的交往;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標準2:有意義學習

有效學習的標誌首先不應當是看幼兒是否記住了成人所傳授的概念,而應當看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些概念,是否能夠運用這些概念去理解他們的實際生活。奧蘇伯爾實質上提出了評價教學活動效果的質量標準,即“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實質上説明了教學內容與學習者認知發展水平之間的匹配關係對於教學活動成效的意義。

一種教學活動要成為“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學習內容的有意義性。2、學習方式方法的有意義性。3、學習結果的有意義性。要真正做到有意義,教師應該:1、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2、關注並敏感地察覺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當按計劃進行的活動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應時,教師應主動反思,尋找原因,及時調整活動計劃或教育行為,使之適合於幼兒的學習。3、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4、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標準3:時間的合理性

即教學活動時間的合理與充分應用。如果大量時間花在整頓紀律和維持秩序上,那麼有效的教學活動時間必然減少。應把對幼兒行為的消極抑制變為對幼兒積極活動的促進與引導,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不斷維持秩序、用外部命令來刺激幼兒的注意與興趣的方法,並不能真正培養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從長遠看,對幼兒的發展是有害無益的。

要合理充分地應用教學活動時間,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1、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有利於形成秩序感,又能滿足活動的需要。2、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等浪費時間的現象,提高活動效率。 3、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滿足絕大多數幼兒的需要。 4、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培養幼兒的自律。

標準4:與家長的合作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家園配合,可使幼兒在園內獲得的學習經驗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延續、鞏固和發展;同時,使幼兒在家庭獲得的經驗能夠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得到應用。同父母合作是一個分享信息和建立相互關係的過程,它提供了在幼兒世界之間保持一致性的橋樑。當父母的參與程度較高時,教師就可以在更廣闊的背景下獲得額外的、有關幼兒發展方面的信息和知識,更加全面客觀地瞭解幼兒;同時,父母也可以更好地瞭解有關自己孩子方面的信息,理解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做法。利用這種方式,教師和父母之間可以形成真正的關係——工作夥伴、合作者、共同教育者和共同的決策者,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