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靚麗少女網>情感>婚姻>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婚姻 閲讀(2.17W)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一個健康的家庭,能給予孩子健康的父母愛的家庭出來的小孩,品行都不會差,而缺乏父愛的男生會變得謹慎敏感,但會更加註重感情,以下分享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1

1、情緒不穩定。

缺少父愛的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能力較弱,他們經常會有憂鬱,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因為父愛是孩子最渴求的兩種感情之一,跟孩子情緒管理息息相關,一旦缺乏就會使情緒波動較大,孩子缺乏安全感,並有種種負面情緒。

2、具有自卑心理。

在現實中,那些從小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更加自卑。如果是女孩,可能變得不自信,如果是男孩則少了陽剛之氣,顯得更加膽小怯懦。

前幾年有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在中國小校園被校園欺凌的孩子中,有70%是來自缺乏父愛的家庭。因為許多人都是欺軟怕硬,缺少父愛的孩子顯得比較軟弱,所以容易成為受害者。

3、與媽媽易鬧僵,極易偏執任性。

當一個家庭關係中爸爸經常缺席,則媽媽要時常代替父親的角色,但其實男性跟女性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媽媽如果代替爸爸的角色很容易出現問題。

孩子們天性敏感,面對大包大攬的媽媽肯定會心有不滿,所以容易跟媽媽的關係鬧僵。而且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什麼事都由媽媽管理説了算,也會導致性格上會比較偏執。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4、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爸爸一般性格堅強,做事果斷,更能堅持,所以缺少他的陪伴,孩子的性格會“缺鈣”,導致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5、自理能力差,拙笨無能。

一般來説,爸爸充當家裏的“萬能修”先生,家裏的水電或其他小開關有什麼問題,爸爸經常會出馬,並三兩下搞定。

如果爸爸少出現在家庭中,孩子學不到這些,他們的自理能力會變差,更加笨拙無能,甚至對生活上許多事一竅不通。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2

一、會變得謹慎敏感。

對感情更加謹慎敏感,不敢全心全意的付出和一個人,但是喜歡讓你控制不住自己,害怕受傷,但是有時候你更願意包裹自己。愛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會很懂得珍惜吧。因為在你眼裏,幸福和愛已經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性別角色會出現混亂。

缺父愛的男孩的感情觀有哪些?父親的角色是男孩一生中第一個同性的`榜樣。與父親相處時,男孩感受到了男人特有的剛毅、果斷、寬廣的性格品質。但是當今社會出現的很多男孩女性化現象,與父親的缺失密切相關。因此很可能會出現喜歡同性的情況。

三、性格會敏感自卑。

父愛缺失,男生感受不到男人的力量,也繼承不了父親的男人特質。在未來的社交甚至戀愛中,男人往往會形成懦弱自卑的人格。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第2張
  

四、會影響社交。

缺父愛的男孩的感情觀有哪些?父親的角色通常是在外面努力掙錢。與母親相比,父親的社會化程度更高。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親會把社會的一面傳遞給孩子。

五、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教育。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和母親一樣重要。沒有任何一方,孩子的成長教育都會受到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父親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精力開始向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傾斜。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3

1、母性指向融合,父性指向秩序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説,母性指向融合,父性指向秩序。言外之意就是母子關係是指向親密的,而父子關係是指向分離的,而分離恰恰是成長的近義詞。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其實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着分離,我們的出生是和媽媽在身體上分離,我們學會走路,我們能自己吃飯,我們去幼兒園,上國小、中學,進入大學,有自己的工作,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每一步都伴隨着分離。

而父親就代表着一種分離,還記得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嗎?背影的展現就代表了一種分離,一種孩子和原生家庭的分離,一種孩子和父親的分離,父親對孩子的這種影響是母親不能替代的。

按照榮格的觀點,一個人融入社會,與別人展開競爭的能力,往往和他與父親的關係有關。如果在原生家庭裏,父親是有力量的,同時和孩子相處得不錯,那孩子長大後就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缺父愛的男孩心理問題 第3張
  

2、父親代表了力量和勇氣

男性相比較女性,在體力和形象上就是高大的、有力量的。在歐美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孩子和父親對抗的畫面,比如《權力的遊戲》、《教父》等。

在這些影視劇中,父親往往就代表了力量和勇氣,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氣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是可以從自己父親身上汲取力量的。

父愛很多時候不是表達出來的,但是它會在言行舉止間傳遞出來,它會以力量和勇氣的形式再現出來。

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他要面臨很多問題,現實生活中的權益、物質,需要一個人用力量來守護,更需要用勇氣來競爭。

很多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在關係中處處忍讓和壓抑,這樣應對外部世界的方法,會讓一個人變得被動和消極,時間長了他不僅不能在物質和利益上獲得想要的結果,在心理上還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會變得抑鬱,產生對人際關係的迴避。

3、父親代表了外部世界

匈牙利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瑪格麗·馬勒認為在一個人的生命最初,父親代表了外部世界,而母親代表了內部世界,這個意識會內化為一個人人格的基礎部分。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一直是和母親在一起的,出生前和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和母親在一起,而父親則不然,父親是後來才進入孩子世界的一個人,所以孩子會天然地把父親當作是自己的外部世界。

這一點其實在進化心理學上也是可以解釋的,在遠古時期,父親要外部打獵,而母親在守護着孩子,父親留給孩子的是一個忙碌的身影,所以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父親是在外面的。

這其實是非常有好處的,父親在外外面的世界裏打拼,也許少了對媽媽和孩子的陪伴,但是他在外面忙碌,會對孩子產生吸引,讓孩子產生對外部世界的嚮往,最終讓孩子走向外部世界。